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關於硝化細菌對於魚缸水質的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我們知道硝化細菌可以消除掉魚缸中的各種有毒物質,從而對觀賞魚的健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硝化細菌根本起不到清水的作用啊,它們只是可以淨化水中的毒素,淨化和澄清完全是兩回事,可為什麼只有硝化系統趨於完善,魚缸的水質才能夠在相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清澈通透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這是今天一位魚友對養魚老道提出的問題,事實也確實如此,硝化細菌既不會去吃掉有機物,也不會去過濾掉有機物,但是我們卻會驚奇的發現,只有在硝化系統穩定之後,即使我們偶爾過量的餵食,魚缸裡出現短暫的渾濁,不過很快的就會恢復澄清,原因到底在哪?
對此養魚老道是這麼理解的:
一、魚缸裡的有機物不但要靠物理過濾,還要靠各種菌群來消化
此消化非彼硝化也,對於魚缸的整體菌群來說,不單單只有硝化細菌一種,還會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細菌,甚至於有一些未知細菌或許我們目前還並未發現,這些細菌的形成也會有一定的時間段,隨著它們的逐漸完善,有機物才得以快速地被分解掉。
同時魚缸裡的物理過濾系統也會和魚缸的雜質與汙物,有一個磨合期,其中包括了主人的適當換水,魚食投餵量的掌握,調整濾棉角度和厚度,以及魚缸水流和水泵位置等等的共同作用,經過了這個磨合期之後,魚缸的水質首先有了一定的改善。
二、菌膜不成細微雜質不除
這才是養魚老道認為的,硝化細菌對於魚缸水質做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原因,硝化細菌的這個菌膜,其實我們肉眼是可見的,比如說缸壁上摸起來有滑膩感,水泵的管道和生化濾材上都會有一些看似粘性很大的物質。
這些物質隨時都在魚缸中,起到了吸附魚缸中所有細微雜質的作用,這個作用反而是物理過濾無法去替代的,說的難聽點,就相當於我們鼻腔中的粘液或者鼻涕吧,因為它們的粘性所在,致使所有的雜質到達此處就無法逃脫,而被成功吸附。
但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吸附多了那不就會堵塞濾材了嗎,道理確實是這麼回事。
不過第一因為我們有物理過濾在先,魚缸中較大的雜質已經被物理過濾濾除,第二個原因就是,魚缸中的各種有益菌群,也在不斷地去對各種微小雜質進行代謝和消化。
所以說在這種共同的作用下,才會使得魚缸的水質逐漸變得清澈和通透,並且予以長時間的保持,這才是大自然的奇妙之處,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講的話,硝化細菌對於魚缸的水質澄清,或許還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否則的話,這種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魚友們是否會有更好的答案?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