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細菌的生死存亡,與諸多因素有關,掌握住兩個大致方向即可

2021-01-18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關於飼養觀賞魚需要培養硝化細菌的問題,很多的新魚友們對此是非常的在意,比如說如何去培養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怎麼知道硝化細菌培養起來了,如何做到硝化系統的持續穩定,硝化細菌的生死存亡會與哪些因素有關?

諸如上述的很多有關硝化細菌的問題,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有的魚友在不斷地測試著魚缸水質,有的魚友盯著自己的魚缸,整天擔心來擔心去的,我的硝化細菌啊,您到底身在何方呢?

有沒有一個不用數據不用檢測,不用那麼費勁就可以培養出來硝化細菌,並且使之持續穩定的方法呢?

當然有了,而且超乎我們想像的簡單,那就是我們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關注點,僅此而已。

我的所有魚缸都沒有添加硝化細菌,也幾乎沒有生化濾材,誰敢說水質不好?觀賞魚認為好才是真的好,誰說也是多餘

首先我們在這裡說一下水清、魚亮,這一點對於培養硝化細菌是異常的重要,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在魚缸裡培養硝化細菌,必須遵循這兩個原則,並不需要我們往魚缸裡去添加多少東西,也不是生化濾材到底會有多少,水泵的功率到底需要多大,我們就一定能夠獲得很多的硝化細菌,有時候多出來的東西反而無用。

而是說我們無論如何,只要首先能夠保證住魚亮和水清,達到了這兩點要求,硝化細菌才會不請自來,當我們的魚缸裡一片白濁的時候,即使添加硝化細菌,哪怕是質量最好的,可能一進入到上述水質的這種魚缸裡,瞬間硝化細菌就已經死亡過半了,其中道理我就不多說了吧。

我的所有魚缸就是如此做的,不去添加任何亂七八糟的東西,水質也都很好,觀賞魚的狀態也很好,我只要做到兩點:

第一點就是選魚要好,觀賞魚的體表光鮮明亮幾乎沒有什麼疾病,這樣的魚兒入缸首先不會汙染到魚缸的水質,也不會因為什麼疾病問題,大幅度脫落體表粘液,這是我所需要的第一個效果,當然必須要注意飼養密度。

第二點就是保證水質清新,因為在觀賞魚入缸之前,我們的魚缸水質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問題的,通過困水、養水,至少我要保證住水體中沒有過多雜質,濾棉的吸附性也在緩慢增強,很多魚友在魚兒入缸之前水質就調理不好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個:

一個就是加入魚缸裡的作料太多了,另一個可能就是過濾或者氧氣的功率太大了,否則的話,我們把一缸自來水一點不動的放置在那裡,它怎麼可能渾濁呢?按理說加上過濾,運行正常的話,這個水質應該更好啊?為什麼反而更壞了呢,我們自己不動腦子去想想嗎?

然後做什麼?直接放魚入缸就可以了,至於很多魚友所說的,放入觀賞魚之後水質就會如何如何,那完全是我們養水時間不到或者觀賞魚飼養密度過大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與我們的魚缸水或者生化濾材的多少,根本扯不上半毛錢的關係。

為什麼我的魚缸不用統一的過濾系統和設備?如果我使用了組缸底濾結構,很多魚友一定會說,水質好是因為過濾系統強大,所以才能達到那個水平。

因此我就單缸單過濾,而且幾乎沒有生化濾材,我也照樣養魚,我也照樣穩定硝化系統,不是說我的水平如何,而是說我只是想要給大家證明點什麼東西罷了,相信很多魚友應該已經看懂了。

如何判斷硝化系統已經形成?水清魚亮、正常投餵半個月,不成也是成

多麼簡單的問題?整天去東測西測的,也不嫌累。

如果是水體中的毒素超標,在觀賞魚身上必定會有所反應,就算是水質色澤未變,多餘的有機物和難聞的腥臭味我們就察覺不到?觀賞魚出現了病態我們也觀察不出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使我們檢測出水質不好,又該如何處理呢,就靠大換水或者添加硝化細菌?真要到了氨氮嚴重超標的地步,觀賞魚已經中毒了,硝化細菌還能解觀賞魚體內的毒不成?真是笑話,該死的照樣會死。

所以說,所有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一點上,就是我們要看住魚缸裡的有機物寧少勿多就是了,也就是說魚缸裡當有機物的數量大於我們過濾系統的承受能力,一切都將終結,不必再去考慮什麼硝化細菌的問題了,這就是死路一條。

而如果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合適,觀賞魚選購的到位,水質一直維持的很好,大致上來講,只需這樣子維持住半個月左右,關於硝化細菌形不形成的問題,已經不需要我們去操心了,因為功到自然成,即使不成,魚好、水好,我們還總是去關心那個硝化細菌幹嗎呢,有這個必要嗎?

當然了,如果非要去檢測,氨氮不超標,亞硝酸鹽不超標,魚缸壁摸起來有種滑膩感,我們投餵食物之後,水質可以在短時間自清,這些現象都可以說明我們的硝化系統已經在緩慢形成了,就是這麼個大致的判斷標準。

如何做到硝化系統的維持和穩定?

該給觀賞魚做的水質處理工作,我們按部就班的去做,硝化系統就會長期趨於穩定,這裡不會再有其他的任何辦法,無外乎正常的洗棉、換水或者抽底換水之類的工作,注意把魚缸裡的病魚或者弱勢群體及時隔離。

換句話說,硝化系統的穩定,就是一個養魚之道罷了。

我們之所以在無意中導致了硝化系統的崩潰,就是沒有及時處理好魚缸的水質和觀賞魚的體質,自己懶了,魚兒有病沒有提前發現,往魚缸裡濫用藥物,不斷去折騰那點可憐的濾材,動不動就去大換水,甚至於魚缸裡出現了死魚的現象,所以硝化系統才會崩潰。

餵多了,加魚了,交叉感染了,這些情況也會導致硝化系統崩潰。

永遠看住觀賞魚的狀態和水質,根本就沒有崩潰的硝化系統

我們也不必總是一步一小心把硝化系統看的那麼神奇,正常的投餵好我們的觀賞魚,正常的定期換水,保證水質清新,我就不明白了,這個硝化系統怎麼它就會崩潰呢?

不要把責任總是推向與水泵功率不夠了,魚缸裡的濾槽過小了,濾材不高檔了,這些都不是影響到硝化系統的最終原因,最終原因只有兩個重點,要麼是我們的觀賞魚養多了,要麼是我們自己沒有耐心、太懶了或者胡亂折騰。

濾材見光硝化細菌會死嗎?水溫不夠硝化細菌不能培養嗎?正常的藥量,一定能夠殺死硝化細菌嗎?魚缸裡加鹽適量,硝化細菌就會完蛋嗎?

多多關心一下自己的觀賞魚狀態和水質吧,上述的這些問題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問題,完全是杞人憂天而已,關於上述的這些問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硝化細菌到底是什麼?說說硝化細菌的那些事。新手了解下吧
    今天跟大家說說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是魚缸的忠誠衛士、是魚的禁衛軍、是保證水質的急先鋒。在養魚過程中,除了保證硝化細菌不能死亡之外,繁殖更多的硝化細菌是每個魚友都要掌握的技能。具體為什麼呢?下面的正文中會有答案。新手開始養魚,總是搞不懂一個問題。
  • 如何培養硝化細菌
    所有用魚缸和魚池養魚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保持水質的重要性,然而培養硝化細菌是保持水質的要點之一。下面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培養硝化細菌的方法。首先說下硝化細菌的作用。魚缸中魚的排洩物和食物殘渣會產生氨,而氨是有毒的,硝化細菌可以把氨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減少毒性,從而確保魚兒的安全。第一,為硝化細菌創造生活環境。只有為硝化細菌提供更多的生活環境才能得到更多的硝化細菌。
  • 關於硝化細菌你應該知道的事
    其實我一直想寫這個文章,正好前幾天有魚友找我,他已經很多年都被NO3居高不下的問題困擾,那天問我為什麼換水之後NO3更高了,我就直接先把聊天截圖貼出來吧(魚友的名字我隱掉了):後面聊天的內容還有很多,大致意思是他NO3一直比較高,理所當然的想用硝化細菌降低NO3,然後經常很積極的大量添加,結果NO3越加越高,好幾年了都繞不出這個坑
  • 硝化細菌的工作過程
    a)硝化細菌可以把有毒氨NH3、亞硝酸鹽NO2去除,但是水不一定會清澈,還得有物理過濾的配合;後期長期清澈也不是主要靠硝化細菌,而是腐生細菌在濾材上面形成的菌膜來過濾那些無法被過濾棉本身所阻擋的微小顆粒,從而水清
  • 硝化細菌工作過程
    ,對硝化細菌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我淺談一些我的看法;a)硝化細菌可以把有毒氨NH3、亞硝酸鹽NO2去除,但是水不一定會清澈,還得有物理過濾的配合;後期長期清澈也不是主要靠硝化細菌,而是腐生細菌在濾材上面形成的菌膜來過濾那些無法被過濾棉本身所阻擋的微小顆粒,從而水清
  • 如何快速培養魚缸硝化細菌?真相很冷酷,答案很搞笑
    今天我們再來聊一聊硝化細菌那些事兒。昨天我們說了硝化細菌害怕的三個天敵,今天我重點說說如何快速培養硝化細菌。關於硝化細菌的基礎知識,譁仔已經在昨天的文章裡詳細表述過了,零基礎的魚友可以回看譁仔昨天的文章。不知道基礎知識,對於純小白來說,看今天的文章可能會有點懵逼。如何快速在魚缸裡培養出硝化細菌?
  • (多個小實驗)你不知道的硝化細菌
    硝化細菌是藥物嗎硝化細菌嚴格來說不是藥物,但是也同樣起著治理水的作用,同樣有著副作用。(加多了缺氧)硝化細菌是無處不在的,即使不添加硝化細菌也是可以養魚的,完全不需要購買。可以做個小實驗取一瓶含亞硝酸鹽的水。不用管它,1個月以後再次測量會發現亞硝酸鹽NO2消失不見了。
  • 我把這些告訴你:魚缸養魚多久得換水,何時加入硝化細菌?
    我的評論區底下收到過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大致是這樣的:換水換入的水是困三天的水嗎?還是直接用水龍頭放出來的自來水呢?開缸後多久加一次硝化細菌呢?雖然我收到了很多換水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相對更加特殊一些。
  • 既然硝化細菌不清水,為什麼只有硝化系統建立水質才能清澈呢?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關於硝化細菌對於魚缸水質的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我們知道硝化細菌可以消除掉魚缸中的各種有毒物質,從而對觀賞魚的健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今天一位魚友對養魚老道提出的問題,事實也確實如此,硝化細菌既不會去吃掉有機物,也不會去過濾掉有機物,但是我們卻會驚奇的發現,只有在硝化系統穩定之後,即使我們偶爾過量的餵食,魚缸裡出現短暫的渾濁,不過很快的就會恢復澄清,原因到底在哪?
  • 每次換水加入硝化細菌,魚缸水質就清澈了,這算水質穩定了嗎?
    時不時地就會出現水質白濁現象,斷斷續續永無止境經常會有魚友如是說:我的魚缸水質一直維護的很好,只是一換水的時候,或者哪次餵多點,它才會出現水質白濁現象,然後,只要我往魚缸裡加點硝化細菌啥的,這個水質一兩天就會立刻好轉了,所以我的經驗就是,只要換水之後,就要加點硝化細菌,還有的魚友是習慣性加鹽
  • 養好觀賞魚第一步:學會判斷魚缸硝化細菌系統是否建立,用此方法
    在市場上有賣專門的硝化細菌,形態不一,有液體也有顆粒,當然它們都可以使用。由於硝化細菌是好氧菌,它們喜好陰暗的環境,所以,我們的過濾盒要保持陰暗,不用經常開燈,這樣下來只需要一直循環3--4天,待硝化系統建立。 注意,在過濾中,我們可以放進細菌屋、生化棉等培菌物品,也可以在魚缸中放進表面粗糙的石頭,這樣硝化細菌就會附在上面,慢慢地滋生。
  • 硝化細菌也要注意培養,養魚時被忽略,無知才導致失誤
    在養了一段時間後,他聽別人說加入硝化細菌可以淨化水質。於是買來加了一些,但是發現並沒有效果。他在和我說的時候,我馬上就意識到問題所在,趕緊和他科普了一下硝化細菌。(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硝化細菌是一種自養型好氧性細菌,亞硝酸菌(氨氧化菌)和硝酸菌(亞硝酸氧化菌)都屬於硝化細菌。
  • 新魚友注意:一直被誤解的硝化細菌,不分解魚便
    開始養魚那段時間,硝化細菌是必須了解的東西,很多人都會告誡你:連硝化系統都養不好的人,沒必要養魚。我害怕處在鄙視鏈最下端,買了6瓶硝化細菌,開缸那一個月時間裡用掉了整整兩瓶。後來硝化系統穩定了,水裡依然微微發白,每天都是大霧瀰漫的樣子。
  • 寵物魚新手最大的困惑:如何確定硝化細菌已培養完成?
    當我們開始養寵物魚的時候,硝化細菌是你的第一個盟友為了讓新手小白能夠看得懂後面的內容,譁仔還是必須把硝化細菌的知識簡單做一下鋪墊,免得新手一臉問號。這裡必須先講一個「氮循環」的概念。空氣中最多的就是氮氣,氮氣進入植物和藻類的體內,然後以食物的形式進入動物體內,再然後被腐敗細菌分解成氨氮,氨氮先是被硝化細菌分解成亞硝酸鹽,再被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硝酸鹽再次被植物利用,形成有機物進入植物或藻類體內。這就是「氮元素的旅行」。除了古法養金魚以外,幾乎所有的魚缸都天天在進行「半套氮循環」的演變。為什麼是「半套」?
  • 加入硝化細菌水質立刻清澈,只是魚缸壁有很多絮狀物,原因在哪?
    相信很多的新魚友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當我們的魚缸水質確實很難調理了,然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了硝化細菌,這也是無可非議的,畢竟硝化細菌目前已經被吹上天了。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網上也會有很多的魚友都在反應,這個東西絕對好用,只要是把它加到魚缸裡,第二天魚缸的水質就清澈了,硝化細菌就是可以起到淨水的作用。事實上,真正的硝化細菌好像不應該往魚缸裡倒吧?應該添加在濾材上的。
  • 水族寵物知識分享:新手養觀賞魚別忘了準備硝化細菌和水質穩定劑
    水族寵物知識分享:新手養觀賞魚別忘了準備硝化細菌和水質穩定劑日常如何維護能使魚缸水質達到最佳狀態?魚缸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不僅給魚兒建造了一個舒適的家,還讓我們與大自然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自然狀態下,我們的魚缸裡也可以長出硝化細菌來,可是因為長得太慢,所以需要我們人為來向魚缸水體添加硝化細菌,為硝化系統的建立助一把力。換句話說,我們向魚缸裡添加的硝化細菌其實是在向魚缸裡潑灑少量硝化細菌的原住民,然後讓這些原住民儘快開始繁衍生息,從而逐步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有益菌數量級。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這個名字是譁仔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關於硝化細菌,我們會聯想到兩套理論:一個是如何養水,另一個是如何保護硝化細菌不受傷害。養水問題譁仔已經在今年2月份發表過專門的文章,這裡就不說了,你要是感興趣,就找來看看。保護硝化細菌的問題,才是今天的主題,我們繼續往下看。
  • 哪些因素與肥胖有關?
    前兩個環節可進行自我評估,最後一個環節需要由專科醫生來確定。肥胖與年齡有關嗎?03肥胖的發病與年齡是有一定關係的。肥胖與性別有關嗎?哪些膳食因素與肥胖症的發生有關?05與肥胖有關的膳食因素主要包括:①食慾旺盛:食慾除了由能量代謝動態平衡進行調節外,也受社交、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食慾旺盛導致攝入增多,超出機體對熱量的需求,就會出現熱量的蓄積而導致肥胖。
  • 膝關節炎與哪些因素有關
    膝關節炎與哪些因素有關 時間:2020-12-09 19:03北京前海股骨頭醫院 在我們身邊,膝關節炎是生活中的常見病,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情況,給患者的健康以及工作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膝關節炎與哪些因素有關,了解這個問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