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萬瑪才旦:《撞死了一隻羊》並不是風格轉變

2021-01-17 1905電影網

萬瑪才旦導演透露《撞死了一隻羊》並不是一個風格的轉變

近日,《撞死了一隻羊》票房過千萬元,萬瑪才旦導演向記者分享了有關他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思維。他透露,這個電影對他而言,並不是一個風格的轉變,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呈現,並通過分享馬爾克斯、黑澤明等作品,表達了自己對電影創作的見地。

2018年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的獎盃花落萬瑪才旦的《撞死了一隻羊》。

這部取材於藏族導演、作家萬瑪才旦同名小說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司機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隻羊,決意超度此羊;殺手金巴即將找到殺父仇人,準備報仇雪恨。陰差陽錯,殺手金巴搭上了司機金巴的卡車。兩個名叫金巴的男人,從此他們的命運便神秘地交織在了一起,最後,司機幫他完成了救贖……

相比起萬瑪才旦此前的幾部作品,如《老狗》、《八月》、《塔洛》,這部作品似乎第一次認真地展現了作者風格。整個影片僅87分鐘,如同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畫面乾淨、人物簡單,但關於夢境與現實、復仇與救贖的主題,卻足夠耐人尋味。

訪談實錄

記者:故事從撞死了一隻羊開始,為什麼要把這個作為故事的開端?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您是如何把握敘事節奏的?

萬瑪才旦:先從次仁羅布的小說《殺手》聊起吧。大概2006年,我在一個小說選刊上看到了次仁羅布的這個短篇,當時讀了這個小說後,對小說的敘事方式、文藝營造方式以及對結尾的處理方式,尤其是通過夢境處理的方式所吸引,當時就決定把它改編成一部電影。當時其實我也對電影有了一個系統的學習,覺得這個小說是一個特別適合改編成電影的文本。

一開始嘗試改編時,覺得這個小說太短。這個短篇大概只有六七千字,但是一個劇本可能需要3萬到5萬字,需要加很多的東西。然後就想到了自己的短篇——《撞死了一隻羊》。

這兩個故事其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發生在一個公路的故事當中,主人公都是一個卡車司機,故事中都包括了宗教、文化、救贖這樣的一些概念,我花了大概兩周時間,就把這兩個小說糅合在了一起,然後就有了這樣一個新的故事呈現。

之所以把「撞羊」這樣的劇情放在前面,是因為小說本身就充滿了一種荒誕感、神秘、超現實的一些因素,而電影劇情是用來強化小說文本的。如果大家有看兩部小說原著的話,會發現《撞死了一隻羊》成了這個影片前面的部分,而《殺手》成了後面二分之一的組成部分。

記者:影片改編自次仁羅布短篇小說《殺手》和您的短篇小說《撞死了一隻羊》,您是如何把握影片的情感節奏的,怎樣才能把握觀眾和角色之間情緒的連接性,能否舉個例子說明?您的作品一直以文學性、作者性見長,在這次的創作中,您希望在文學性上突出什麼中心點?

萬瑪才旦:這其實是一個節奏和基調的問題。對小說或者電影,這種基調節奏特別重要。比如說小說的創作,往往第一句話特別難,它就像一首曲子的音符一樣,如果能找到第一個點,後面的自然就通了。

小說也是一樣,可能很多作家如果找不到第一句話,就會找不到整個敘事的基調,那就很難進行下去。就像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樣,馬爾克斯在他的回憶錄中講過,他的第一句話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後面的敘事大門自然也就打開了。

從小說改編來說,首先,這樣一個文本,小說本身就包含了一些節奏,你只要把握住它整體的節奏就很好,這個節奏是在小說文本階段時就跟觀眾的情緒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找到小說的第一句話的節奏,就能找到第一個鏡頭。

我們在拍電影的時候也是,怎麼開場,是跟影片的整體有關聯的,第一個鏡頭往往給整個影片定了一個調。所以我們在影片沒拍之前,也是希望找到這樣一個場景,一方面它看起來很荒涼,另一方面最好是一個高地,而且沒有生命跡象的這樣的地方,這樣才能加強那種荒誕感和突如其來的感覺。

因為在《撞死了一隻羊》這部作品裡面,我不太像前面幾部作品一樣,突出某個主題,反而是想做一些模糊的處理,想能給觀眾一個不一樣的觀影體驗,讓觀眾有更多的聯想思考。

記者:與您之前的作品「藏地三部曲」和《塔洛》相比,您在《撞死了一隻羊》中加入了許多風格化很強的視覺元素與意象,形成了強烈的魔幻與荒誕感。到底是什麼因素促使您在影像的美學基調上,從寫實轉變到寫意呢?您如何看待電影對於現實表達的維度問題?

萬瑪才旦:這個是最近老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從之前的《老狗》《塔洛》,再到這次《撞死了一隻羊》,很多人都覺得我在風格上做了一個刻意的轉變,其實不是。這個跟我小說的創作一脈相承。《撞死了一隻羊》這個劇本其實是2006年開始準備,完成得也很早。其實因緣際會,到2017年才做了現在這個劇本,但在此之前,我一直都在想拍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風格的轉變,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呈現。如果大家想知道,這樣一個所謂的風格轉變的源頭的話,那大家可以看我早期的一些小說,其實大概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這些風格就在我的小說裡面呈現出來了。

舉一個例子,就關於夢境。我2000年就寫過有關夢境的小說,裡面是關於一個流浪歌手,在他14歲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兒進入他的夢中,這個女孩兒在他的夢中長大。從那時候開始,我其實對夢這樣的表現形式特別感興趣。

為了給這樣的描寫找一定的依據,我查閱了很多有關夢的資料。包括那些拍夢非常好的導演的作品,比如黑澤明、大衛·林奇,他們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

相關焦點

  • 《撞死了一隻羊》北影節展映 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終極海報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將於4月26日上映。電影《撞死了一隻羊》殺手和司機高原模式:邊吸氧邊創作 萬瑪才旦為拍《撞死了一隻羊》三進醫院電影《撞死了一隻羊》用不同於其他藏片的風格,從另一個角度為觀眾展現出可可西裡的魅力
  • 萬瑪才旦電影《撞死了一隻羊》法國公映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近日在法國公映。
  •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如果心弦上還有一首詩
    4月26日,由萬瑪才旦導演、王家衛監製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上映,全國藝聯在首日為它搶下6300場排片,4月29日,《撞死了一隻羊》票房達到500萬。誠如王家衛所言,「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英雄,也需要信仰,沒有信仰的英雄只是機器人而已。
  • 藏語電影《撞死了一隻羊》,不可錯過
    僅憑過往作品的水準,就足以讓人對《撞死了一隻羊》倍加期待。更何況,這還是拿下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和最佳導演提名的作品。 如果你略有關注,也會了解到《撞死了一隻羊》電影還有一個小小的噱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家衛擔任監製。宣傳《撞死了一隻羊》時,人們必提這一點。
  • 《撞死了一隻羊》王家衛式影像風格的藏區文藝電影
    《撞死了一隻羊》,萬瑪才旦導演。這部小眾藝術片,定的畫幅比例是復古的四比三,導演是藏族的萬瑪才旦,萬瑪才旦的鏡頭始終對準了藏區。關注信仰與世俗的碰撞。面對現代世界,在平靜的敘述中表達態度,不過撞死了一隻羊的畫面卻拍得極為濃烈,不同於他之前的任何一部電影,可能跟王家衛當監製有關,而且竟然把雪域高原拍出了熱帶的愛美感,只有87分鐘,人物關係極簡單完蛋,實際上也沒發出幾件事。
  • 電影 | 藏語電影《撞死了一隻羊》,不可錯過
    僅憑過往作品的水準,就足以讓人對《撞死了一隻羊》倍加期待。更何況,這還是拿下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和最佳導演提名的作品。 如果你略有關注,也會了解到《撞死了一隻羊》電影還有一個小小的噱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家衛擔任監製。宣傳《撞死了一隻羊》時,人們必提這一點。
  • 宗教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撞死了一隻羊》是由澤東電影出品製作的劇情片,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執導,藏族演員金巴、更登彭措、索朗旺姆出演,於2018年9月4日在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世界首映,於2019年4月2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次仁羅布短篇小說《殺手》和萬瑪才旦短篇小說《撞死了一隻羊》,影片講述了在無人區裡的一樁復仇事件所引發的關於救贖與放下的故事。
  • 撞死了一隻羊
    這就是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的電影《撞死一隻羊》。這一部有著藏族風味的文藝片,在商業電影的橫流中流露一種獨特的印記,也許很難被大眾市場接受,但有其存在的意義,並受到小眾受眾體的喜歡。文藝片最大的特色,就是讓你猜,讓你悟,一切盡在似有非有之中,所以緩慢的劇情推進,學院派的畫幅,臺詞的看似不知所云,然後得出自己的解讀。
  • 《撞死了一隻羊》世界首映:一部關於夢與輪迴的電影
    當地時間4日,由王家衛監製、澤東電影出品製作、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於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世界首映,導演萬瑪才旦
  • 萬瑪才旦:《復聯4》環伺之下,《撞死了一隻羊》的成績我很滿意
    《撞死了一隻羊》這樣的藝術片一些空間。萬瑪才旦:跟《塔洛》比,已經是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預期。發行方的綜合考慮我也不清楚,但是對我來說,這次已經很好了,它其實還是找到了相當體量的觀眾,這個可能是我以前沒有想到過的。譚飛:其實你覺得《復聯4》跟《撞死了一隻羊》,它們是可以共存在中國市場上的。
  • 安利一部關於西藏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然後一個大哥評論:當年我開著豐田霸道進藏,撞死了一隻羊,主人出來對我特別熱情,把羊燉了大家一起大吃大喝了2天,最後全村子的人送我離開,坐在火車上我心裡滿滿的回憶!可又有人回復了:大哥,你的車呢?這個時代不缺段子手,其實這並不是我接觸過的藏民,也不是我講述過的西藏。今天要給大家安利的是一部電影,一部87分鐘的電影卻剪出了2分28秒的預告片。
  •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輪迴救贖與現代性解碼
    由萬瑪才旦執導、王家衛監製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 藏地電影《撞死了一隻羊》上映,絕對震撼心靈!
    《撞死了一隻羊》《撞死了一隻羊》究竟講了什麼?電影《撞死了一隻羊》改編自次仁羅布的小說《殺手》及萬瑪才旦本人創作的同名小說《撞死了一隻羊》,講述了一個關於「救贖」和「放下」的故事。萬瑪才旦:你所不知道的《撞死了一隻羊》的故事緣起 大概2006年,我偶然在北京的某個報刊亭買到一本《小說選刊》,看到了次仁羅布的短篇小說《殺手》,被這篇小說吸引,決定將它改編為電影。
  • 撞死一隻羊?殺手蝴蝶夢!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如果換成另一個類似於《殺手蝴蝶夢》的片名,是不是會招徠更多觀眾入場?說起來,王家衛掛名監製的電影不少,可能只有早年的《初纏戀後之兩人世界》,以及最近這部《撞死了一隻羊》,最為接近王家衛風格。
  • 從夢境、回憶、現實三個元素看懂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是藏族電影導演萬瑪才旦2018年的作品,他將兩個故事揉合成一個故事,呈現了在高海拔地區生活的人們與信仰,兩個都叫做金巴的男人,在路上偶遇,看似毫無關係,卻有種精神上的牽連。出身藏族的導演萬瑪才旦就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說了一個發生在藏邊幻境的荒誕故事:一個名叫金巴(金巴 飾)的司機撞死了一隻羊,而後他碰上了同樣名為金巴(更登彭措 飾)的流浪漢(即殺手),流浪漢要到偏遠的小城薩那殺了仇家,司機並未阻止他,還送他上路,但司機在幫死羊超渡與天葬後卻惶惶不安,返回去追尋流浪漢金巴的蹤跡。
  • 《氣球》延續《塔洛》《撞死了一隻羊》臺前幕後金牌陣容
    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發布幕後製作特輯。在特輯中,導演與合作多年的演員、幕後主創們配合默契,在對電影高品質及追求極致審美的不變堅守中,不斷探索改變,打造出更貼近普通觀眾、更具大眾共情的藏地故事,對信仰與現實如何抉擇這一普遍人生困境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
  • 《撞死了一隻羊》一次救贖之旅
    《撞死了一隻羊》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編劇兼執導,藏族演員金巴、更登彭措領銜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改編自次仁羅布短篇小說《殺手》和萬瑪才旦短篇小說《撞死了一隻羊》,講述了因一宗復仇事件而引發的關於救贖和放下的的故事。
  • 《撞死了一隻羊》一次救贖之旅
    《撞死了一隻羊》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編劇兼執導,藏族演員金巴、更登彭措領銜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改編自次仁羅布短篇小說《殺手》和萬瑪才旦短篇小說《撞死了一隻羊》,講述了因一宗復仇事件而引發的關於救贖和放下的的故事。
  • 《撞死了一隻羊》電影裡的殺手與小說裡的殺手
    4月26日,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執導《撞死了一隻羊》正式公映。
  • 王家衛監製,《撞死了一隻羊》定檔4月26日
    ,曾入圍本屆亞洲電影大獎四項大獎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將於4月26日上映。據介紹,《撞死了一隻羊》是繼「藏地三部曲」後,萬瑪才旦導演的又一部「進階」之作,此前就已陸續受到各大國際電影節的肯定,先是獲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獎,成為2018年唯一在三大電影節獲官方獎項的中國電影,又獲東京Filmex評審團大獎、法國沃蘇勒三項大獎,提名金馬獎兩項大獎,又入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音樂四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