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偈裡的上報四重恩,是哪四重?

2021-02-28 上海明因寺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陀教導弟子們要知恩報恩,經中講到有四種世出世恩,分別是: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這四恩是一種客觀存在,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所有眾生都在平等地蒙受這四種恩德。

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受賜於四恩,對每一個人而言,四恩都是「如天之高,如地之厚」。

一、父母恩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父母給了生命,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成人,這是世間最大的恩德。

佛陀對父母的恩德讚嘆,「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佛說即使他住世一劫那麼長的時間,專門來稱說父母的恩德都說不完。可見佛對父母恩的重視和讚嘆,對報父母恩有無比深刻的洞察。

二、眾生恩

經云:「善男子!眾生恩者,即無始以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慈母。」

一切眾生在多生多劫當中互為父母。所以佛教一貫主張「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因為都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一切眾生「往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如是昔恩猶未能報,或因妄業生諸違順,以執著故,反為其怨。何以故?無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為父母,所可報恩,互為饒益。無饒益者,名為不孝。以是因緣,諸眾生類,於一切時亦有大恩,實為難報。如是之事,名眾生恩。」

三、國王恩

報國王恩,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報國家恩。因為在古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國王就是國家的代表,國王是一國之主,所以報國王恩就等於報國家恩。

那麼,為什麼要報國恩呢?國家對我們有什麼恩德呢?簡單概括起來有如下幾條:

首先,國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處所。如果沒有國家的依託,沒有社會的互助就無法生存。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成困難,所以國家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德。其次,國家對我們有保護之恩。

國家有法律法規、典章制度,維持社會秩序,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大家才能安樂生活。

再者,國家能夠統領全國人民,時刻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不受外敵侵犯,提供了安寧祥和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休養生息,修行辦道。

四、三寶恩

三寶就是佛、法、僧。佛是三界的導師,法是出世的宏規,僧是如來的弟子。佛法僧三寶,是眾生的福田,為四生的慈父,能成就我們的慧命,我們的慧命是有賴三寶的燻修之力而得。如果沒有三寶燻修,從何而得慧命,甚至證得無上菩提?

三寶於我們的深恩重德,真是大得沒有辦法形容,因此做個三寶弟子,對於三寶,應該善事恭敬奉養,尊重孝順不逆,方能報三寶的深恩。不然,怎麼能有資格稱為三寶弟子?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回向偈中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分別指的什麼
    回向偈中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分別指的什麼。我們平時在念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等後,往往有一個回向,就是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回向偈中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分別指的什麼?在學佛的過程中,常常思考一個問題。
  •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回向偈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回向偈二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回向偈四(普賢菩薩發願偈)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回向偈五(文殊菩薩發願偈)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回向偈六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普願盡法界。
  • 念佛,行善一定要回向?(10個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佛弟子修行的目的是成佛度眾生,成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普度眾生也有多種途徑,而「回向」是修行中最基本的法門,普度眾生最便捷的途徑。所謂「回向」,通俗地說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迴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
  • 什麼是回向文,回向應該注意事項,還有十個回向偈趕緊收藏吧!
    這與回向偈的區別在於字數的不同,每句字數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就叫「回向文」。佛教文化中,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趨向」,將所造善根力,集中加於某目的,使之儘快得以實現。那麼,在佛家文化中,不論是念經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哪怕是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就比如許多學佛修行的人放生等,都用在其中。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 佛理智慧:淺釋「回向偈」
    我們學佛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都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就是旋轉的意思,向是歸向的意思。回向偈就是把這個念佛念經的功德,歸向在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希望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使得阿彌陀佛的淨土更加莊嚴美好。
  • 四重恩是哪四種?
    佛門裡天天念回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第二是「老師恩」,佛菩薩是老師。
  • 為什麼要回向?如何回向?非常重要學佛必知
    1 佛法裡面對於回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回向?回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2 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回向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3 「上報四重恩」是回向給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 是回向給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 4 常念三寶恩、常念眾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國家恩,這是我們回向偈上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 5 一個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會愈積愈厚,我們常講積功累德,這是累德。
  • 《心經》解釋:心經念誦後如何回向
    念誦心經以後,回向也是很重要的,你念誦心經,回向眾生,能讓自己念誦心經的功德擴大, 永遠都不會枯竭。那麼我們在念誦了心經之後要怎麼回向呢?(1)比較流行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以及回向西方淨土的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 回向偈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處呢?
    (第八)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後,拜三拜。這一課程就算完了。)問:這課程很好,請問十方三寶是什麼意思呢?答: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加上、下,叫做十方。佛、法、僧叫做三寶。佛是教主。法是佛和菩薩所說的,怎樣修行,怎樣成就佛道的經論書籍。
  • 開經偈,回向偈,護生偈——三句偈言的殊勝之處您都知道嗎
    今天咱們就來分享幾句最常見也是最有用的偈言,分別是開經偈,回向偈,護生偈,每句都非常殊勝,希望各位師兄都能好好的念一念,最好都能背誦下來,然後在需要的時候馬上就可以持念了,很多時候真的是一句頂一萬句,非常殊勝。
  •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你知道是哪四重恩嗎?
    在回向時,佛教信眾常念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恩是哪四種恩呢?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陀教導弟子們要知恩報恩,經中講到「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這四恩是一種客觀存在,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在平等蒙受這四種恩德,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受賜於四恩。
  • 《楞嚴經》常識:楞嚴咒回向文有哪些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楞嚴咒》的回向文有哪些。回向偈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回向偈二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 觀音心經誦讀後要回向嗎?
    在誦讀心經後是要回向的,這樣功德就會聚集都一起不會消失。而且大家也可以通過回向去祈願,超度等等,所以誦讀心經後一定要記得回向。在回向的時候,大家也要選對回向方式,要用心做回向,這樣回向的過程才會順利。那誦讀心經後怎樣回向呢?
  • 佛弟子應該這樣回向
    不論念經持咒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給法界,回向給一切苦難眾生,或根據自身問題而回向。「回向偈」和「回向文」有很多,可任選適合自己的一個即可。每句字數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回向文」。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願將一切善功德,回向莊嚴佛淨土。
  • 你還在光念經不回向嗎!最全的回向方法,分享給佛友看看!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 回向文開示{附錄供千僧齋回向文}
    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於他者,回向於眾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於佛道也。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趨向」,將所造善根力集中加於某目的,使之儘快得以實現。佛教釋義四眾弟子每天課頌或做功德後,常把功德「回向」給親友、冤親債主、法界眾生..等;到底「回向」在佛教裡的意義是什麼?
  • 把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別人,自己還有嗎?
    03「回向」的妙用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的道場裡,每天做過早、晚課誦後,必定要「回向」;偶爾信徒家有婚喪喜慶的佛事,最後也都要「回向」。
  • 誦讀「地藏經」這念經3條、5注意事項、10回向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回向四:個人誦經以不妨礙他人為宜,團體則應隨眾誦念。回向五: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摺疊經頁。回向六: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必須擦淨。講課之經本則不妨於消隱處筆記。
  • 佛學知識丨上報四重恩是哪四恩?
    在《心地觀經》裡說: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老師恩)。【父母恩】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養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時候,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報父母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孫。
  • 回向偈裡的四重恩指的什麼?
    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受賜於四恩,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四恩都是「如天之高,如地之厚」,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四恩。  一、父母恩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成人,這是世間最大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