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書城閉店 折射行業生存現狀 實體書店在困境中如何突圍

2020-11-25 騰訊網

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時間的痕跡,催生歲月的洗禮,我們不是被歲月所教育,就是與歲月共同融合,一點一滴被改變。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容易被環境影響,曾經的吳下阿蒙,今天能在殿堂揮斥方遒,而曾經的西楚霸王,最終不得不自刎於烏江。

這世界變化是永恆的基調,變化帶來的感官感受和精神刺激,往往都是推動個人發展和社變遷的助推器之一。

個人的變現主要是認知和執行力的體現,變化的紅利與個人的發展其實是殊途同歸的,而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帶給人的階層和階級變動,往往能影響人生軌跡。

1

一場新型冠狀體肺炎的黑天鵝事件,全球全人類都因為這場傳染病遭受極大的災難和損失,據相關媒體報導,全球有百萬人群被感染,因為新冠肺炎而導致死亡的人數,不在少數,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被迫改變,在疾病面前,每個人都顯得極其渺小。

武漢作為新冠肺炎最早爆發的地區,是全中國遭遇損失最嚴重的城市,從正月二十九,到4月8日,武漢長達一個季度的全封閉,市民和交通全部停止運轉,曾經熱鬧非凡的武漢,在這段時間成為一段空城,處處顯得空蕩蕩般的蕭條感和無力感。

2

4月8日,武漢迎來解封,武漢的部分企業,在解封之前,已經在逐步復工復產,經濟的逐步復甦,這是這座城市復甦的先決條件。

與此同時,各方面的利好都指向武漢,乃至湖北這些企業,在城市與個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下,誰都無法剝離這種現實,世外桃源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3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光谷步行街各大商戶的關門歇業轉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茶山劉附近的商戶,中國地質大學南望山附近的商戶,武漢大學珞珈山附近的商戶,讓人感受不一樣的滋味。

近日,位於漢街最大的書店文華書城,對外宣布,漢街店正式閉店,新店正在選址中,據文華書城的工作人員表示,文華書城準備搬離漢街,主要是疫情和物業租期的原因。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文華書店本身經營就很困難,書店在漢街開業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特別是面對高昂的租金壓力。

4

從武漢目前整體的實體書店而言,文華書城在武漢的知名度和口碑還是非常不錯的,除了漢街的文華書城以外,武漢比較知名的線下大型書店還有光谷書城、物外書店、德芭與彩虹、卓爾書店、西西弗書店等等。

在武漢所有的書店中,文華書城的面積為6000㎡,光谷書城的面積10000㎡,這是武漢面積最大的幾家書店之一,在武漢書店只有超過3000㎡,似乎就很難盈利,高昂的租金將這些書店的成本拖垮。

於是,武漢有很多小而美的書店,這些書店面積極小,但是藏書極其豐富,其並不接納大眾隨時進出不同,這些書店中一部分書店採取會員制,只有成為這家書店的會員,才有資格來這家書店看書,借書和買書,還有一部分書店為了盈利,採取合伙人的模式,繳納一部分金額,享受一年免費看書和送書的權益。

5

時代的發展,促使線下實體書店舉步維艱,常規經營,目前已經失效,很難賺錢,於是在1400萬人口的武漢,竟沒有幾家招牌式實體書店,非常讓人諷刺。

而文華書城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被時代所拖累,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靜下心來讀書,似乎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疫情爆發後,面對諸多失業裁員和倒閉潮,人們似乎更沒有心思和心情去看書。

在讀書不能直接到來經濟價值面前,讀書無用論成為成年人解壓的最大藉口。

一場疫情,促使武漢諸多行業洗牌,但是武漢有些行業連根基也被掀翻,留下無處安放的青春。

相關焦點

  • 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賴志昌疫情來襲,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本已脆弱的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過去的一個多月,福州不少實體書店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陷入經營困境。危機之中,改變也在發生。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
  • 又有實體書店「倒下」!時間車站上海五角場店7月30日閉店
    7月30日,時間車站(需求面積:3000-4000平方米)上海五角場店正式閉店,原因是「公司戰略調整」。   據公開報導顯示,時間車站原名為「噹噹車站」,是噹噹書店實體店業態之一。五角場店位於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悠邁生活廣場1-2層,於2018年5月開業,面積達3000平方米,定位為「新零售概念書店」,門店擁有多個入口,消費者從不同的入口進店,能有不同的感受:   從地鐵地下出口處進店,沿路可見貼心提示,「距離時間車站還有100米」等路標;   從地面出口處進店,能看到大大的TIME STATION店名;   從商圈側面進店,可以看到除了名家籤名書
  • 「我是馬雲、李彥宏就好了」不舍書店閉店 女書友在煙臺實體書店留...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近日,煙臺噹噹閱界實體書店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出通知,將於5月18日正式閉店。據悉,煙臺噹噹閱界實體書店位於萊山區煙大廣場2樓,門店為上下兩層設計,面積共計3000㎡。2017年12月,噹噹閱界入駐煙臺時,引發眾多書友歡呼。
  • 因戰略調整 言幾又寧波印象城店將於8月19日閉店
    據《寧波晚報》報導,近日,言幾又(需求面積:2000-5000平方米).寧波印象城店貼出公告稱,門店將於2020年8月19日正式閉店,原因是「集團戰略調整」。不過相關負責人表示,言幾又門店租約將於近日到期,加上疫情影響,所以雙方將不再續約。   公告顯示,該店關閉後,言幾又在全國範圍還有59家門店對外營業。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實體書店生存現狀: 客流量銳減,現金流受損 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體書店的現狀。2月24日,在全國抗擊疫情一個多月後,單向街書店以一封「求助信」和「邀請函」,將書店業的艱難處境公之於眾。
  • 疫情中後期實體書店的「危」與「機」
    另一方面,實體書店繼續新開,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浙江新華的嵊州書城新開、蕭山書城改造開業,友誼書城旗下的覔書店在深圳連開三店,《出版商務周報》整理出上半年新開的24家書店名單。將於2020年7月3號試營業的覔書店(觀瀾店)2020年時間即將過半,形勢依然艱難,節奏逐步加快,而境遇將逐漸分化。
  • 書店改變城市:深圳書城的邏輯與啟示
    文丨徐威威(方塘傳媒編輯傳播中心副主任)當下提及實體書店,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種認知:受網絡書店和電子書的影響,現在的實體書店應該是難以生存的
  • 如果誠品生活深圳閉店
    在我看來,文創對書店而言也許是個美好的故事,但可能不是一個美好的業態,更不會是讓現在的實體書店生存下去的業態基礎。誠品蘇州店是個特例項目,就如同蔦屋的代官山T-SITE也是個特別的項目,兩個項目的共同點都是自持有。假定誠品這種業態組合及定位真的不適合大陸市場,那麼這些年來、這麼多向誠品學習的大陸書店同行怎麼辦?是不是把路給走偏了?應該停下來看看。
  • 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
    來源:環球時報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 本報駐美國、英國、韓國特約記者 田秋 紀雙城 夏雪編者的話:「我以為世界上早就沒有實體書店這種東西了。」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編劇曾借主角之口發出這樣的感嘆。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自2017年開始,美國零售業開始進入「大潰敗」時期,不計其數的商家因業績大幅下滑而破產、關店、裁員,圖書零售業也被認為是首當其衝的行業之一。實體書店的困境不僅在於線下購物的日漸衰微,紙張減產、印刷業萎縮、批發商減少使傳統出版業舉步維艱,也給紙質書的零售造成巨大衝擊。
  • 上海三聯、言幾又、時見鹿進軍三鎮 武漢書店在「生死」中迭代新生
    早在2月5日,中國實體書店聯盟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告:「基本可以判定自2013年以來的實體書店回暖復甦期將宣告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出現大範圍的中小實體書店應急調整甚至閉店現象。」7月,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布數據統計結果,2020年上半年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下降9.29%,其中實體書店渠道同比下降47.36%。
  • 「先鋒書店」20年堅守與突圍(人民眼·實體書店)
    後來,馮端行走不便,錢小華就來到馮老的住處,攙扶著他到書店淘書。兩人就這樣成了忘年交,錢小華逢年過節都要去馮老的住處拜訪,分享近期淘得的好書,探討書業的現狀和未來。   20年過去,先鋒的價值早已超越單純的書店範疇。「大地上的異鄉者」是先鋒書店的標識,取自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的詩句,寓意人的靈魂永遠在尋覓一個精神故鄉。在很多讀者心目中,先鋒書店就是這樣一處精神家園。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
    文化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中小微文化企業壓力更大。  特別是實體書店,之前的閉店,錯過了能為上半年提供現金流的春節運營高峰。即便恢復營業,無論圖書銷售,還是舉辦文化活動,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嚴重依賴於面對面交流的實體書店,如今就像一座遠離航線的孤島。圖書銷量斷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數書店資金儲備只能維持1到3個月。
  • 深圳今年扶持實體書店名單出爐,民營小書店將如何面對這個最殘酷的冬天?
    以下視頻內容為深圳電視臺,都市頻道「新聞調查」:深圳小書店形勢嚴峻,甚至"悲慘"的堅守現狀(蘇西的書店/外來之家/小津概念等)
  • 實體書店八成去開網店了
    深圳書城中心城人潮湧動。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 【深圳商報訊】(首席記者 魏沛娜)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實體書店紛紛閉店停業,在這期間,不少書店興起「直播售書」「外賣售書」「短視頻售書」等,以此形式積極自救,拓展新的銷售渠道,一時成為書業風景。然而到了後疫情時期,當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這些新的嘗試似乎也慢慢「退熱」,它們對於書店來講還能夠持續嗎?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  5月31日,「言幾又」全國第一店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6月25日,方所重慶店終止營業,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宣布關門歇業……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這還是一份未完待續的名單。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這次疫情對於線下實體業務的打擊都非常大,慶幸的是「單向空間」可以仰賴一直以來的品牌影響力發起眾籌,而其他書店或許就沒有這麼好運。在這樣的突如其來的打擊中,線下實體書店又該如何突圍呢?單向空間最大IP——「擰巴」的許知遠許知遠與單向空間品牌牢牢綁定。
  • 誠品再見,江蘇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長春實體書店經營探訪 | 他們在影響這座城市的閱讀習慣
    區域市場:長春5年前,遭受電子閱讀及網際網路雙重擠壓的長春實體書店在夾縫中生存,遭遇重重困境。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重慶高校實體書店的生存現狀如何?高校實體書店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推廣全面閱讀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高校實體書店又該怎麼建?連日來,記者就此對我市多所高校進行了調查採訪。  高校實體書店日子不好過  在西南大學禾豐樓教職工食堂背後,有一家時而開門、時而歇業的書店。
  • 實體書店的未來在哪裡(二)
    2020年初,曾總拉了一個書店群,群名「探索未來的書店」,一年來基本保持滿員狀態,在不靠發紅包的情況下每天都有話題活躍度。東北的到廣西的,國企的民營的,機場的景區的行業同仁們,每天都會在群內分享行業前沿信息,交流經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