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繼續創作音樂,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驕傲的

2020-12-20 幽蘭自飄香

路德維·凡·貝多芬 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

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著名的作曲家。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

貝多芬對古典音樂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可是,這些榮譽並沒有給貝多芬帶來多少快樂,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極其悲慘。

貝多芬的不幸來源他那不思進取,酗酒如命的父親。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可他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喝得大醉。

貝多芬的父親自己不求上進,卻想把兒子培養成天才好賺錢。

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保護自己的孫子,但是在小貝多芬4歲的時候,和藹可親的祖父不幸去世了。

幼小的貝多芬失去了唯一的保護人,他的父親常把貝多芬拽到鍵盤前,逼迫他坐在鋼琴前苦練上好幾個小時。

每當小貝多芬彈錯的音階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憤怒地打他的耳光。

周圍的鄰居們常常聽見有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哭泣著睡去。

不久之後,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他被帶到了貝多芬的家裡。

法伊弗爾和老貝多芬一樣,他們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裡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貝多芬拉下床,開始上課。

疲倦的小貝多芬經常被迫上課到天亮……

沒有快樂童年的小貝多芬養成了偏執、敏感,倔犟的性格。

雖然貝多芬在幼年時期,學習鋼琴一點也不快樂,但依然阻擋不了他對音樂獨特的感悟力。

貝多芬在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

貝多芬在10歲的時候,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

12歲的貝多芬經老師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

特立獨行的貝多芬厭惡宮廷樂隊的管束,不通人情世故的他經常得罪人。

貝多芬在17歲的時候,他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

在見到莫扎特之前,貝多芬是惶恐不安的,他猶豫了半天,終於敲響了莫扎特的房門。

「請進。」

屋內傳來一陣淡淡的聲音。

這時候的莫扎特正在與眾多音樂家討論音樂,對門外的來客顯得有些漫不經心。

貝多芬忐忑不安地走進了房間,他的一口鄉音,證明了自己從鄉下來。

「莫扎特先生,我,我是來向您學習音樂的。」

莫扎特看著這個年輕人,他簡單地詢問了一下,淡淡的說道一一

「你彈幾首鋼琴曲子吧。」

貝多芬小心翼翼地走到鋼琴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十指如跳躍的音符,在琴鍵上快速地舞動起來。

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的幾首鋼琴曲子後,立即顯出了興奮的神色,他激動地對屋內的眾人地說一一

「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讚!」

莫扎特答應親自給貝多芬上課,這讓年輕的貝多芬喜悅不己。

可惜這次上課只有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了。

失去妻子的老貝多芬意志更加消沉,終日酗酒,不顧家計。

年輕的貝多芬不得不告別了莫扎特,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再次回到了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貝多芬熱愛自由自由,憤恨專制,他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音樂之中。

貝多芬在19歲那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得知消息的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下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

不久之後,貝多芬通過他人的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

李希諾夫斯基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他收貝多芬為音樂僕役。

貝多芬有了公爵的支持和幫助,他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

貝多芬創造的音樂旋律時而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花香,時而又如暴風驟雨。

美妙多變的音樂讓維也納人為之動容,為之瘋狂。

「貝多芬的音樂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貝多芬雖然在維也納獲得了巨大的聲譽,但是他古板高傲的脾氣一點也沒有改變。

成名後的貝多芬從來不去巴結任何貴族,他總是昂著頭驕傲地從他們身邊走過。

貝多芬的狂傲讓貴族們對他由欣賞變成了指責。

「這個人實在太不識抬舉了!」

貝多芬從不喜歡受任何人的約束,他喜歡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貝多芬竟然把窗戶砍掉了一塊。

貝多芬脾氣暴躁,他與誰都合不來,他總是不停地搬家。

性格上的缺陷讓貝多芬不合時宜,也讓他失去了很多好的機會。

有一次,貝多芬租住一間閣樓上,女房東在樓下做事的時候,總是有水滴不停地滴落下來。

「樓上的租客,不要把水倒在地上。」

女房東抬起頭,向樓上高喊著……

可是樓上的水滴仍然不斷地滴落下來。

憤怒的女房東奔到了閣樓上,她猛地打開了房門,頓時感到無比的震撼……

女房東看到閣樓上的貝多芬瘋了似的彈著鋼琴,手指發燙了,就伸進桶裡的冷水浸泡一下,然後用力地甩幹它,繼續不停地彈著鋼琴。

閣樓的地板上到處都是水,水順著地縫流了下來。

這就是貝多芬,一個著魔的瘋子。

每當創作到高潮的時候,貝多芬就用一桶冷水,澆在自己的頭上,尋找音樂的靈感。

貝多芬通過冷水找到了音樂的靈感,可樓下的人真是倒了八輩子黴。

這樣的租客估計沒有一個房東會喜歡他,所以貝多芬總是不斷地搬著家。

因為貝多芬頻繁地搬著家,以致他不願意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

由於貝多芬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籤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為了方便自己,他經常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

貝多芬成名後賺了不少的錢,可他根本不把錢當回事,以至於經常出現金錢上的虧空。

貝多芬一生沒有結婚生子,可他的感情卻很豐富。

貝多芬在30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

朱麗葉的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

朱麗葉無力反抗父親,只能選擇離開貝多芬。

失戀的打擊讓貝多芬受了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貝多芬擁有很多女性粉絲,可她們只喜歡他的音樂,不喜歡他這個人。

孤獨的貝多芬不停地尋找著終生伴侶,可是每一次都會無疾而終。

每次失戀都讓貝多芬變得更加的瘋狂,他把這種瘋狂用於自己的音樂創作。

可是更大的不幸還在等待著貝多芬,作為音樂家的他突然之間耳聾了。

「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幹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裡,這是最可怕的遭遇!」

這是絕望中的貝多芬寫給自己朋友的信。

貝多芬為了恢復聽力,也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

隨後,貝多芬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可是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

到了最後,貝多芬甚至連窗口對面教堂的鐘聲都聽不到了。

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力,這等於被判了終生死刑。

對未來充滿絕望的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亡……

如果當時貝多芬真的一死了之,那麼他就不是貝多芬了。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

聽力雖然沒有了,我也要堅持創作,創作不朽的傳奇。

倔犟的貝多芬又站了起來,他以堅強的意志力,繼續努力創作自己的音樂。

貝多芬30歲喪失聽力,32歲恢復音樂創作。

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後,貝多芬終於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

這首交響樂旋律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讓聽眾情緒激憤。

貝多芬當初創作《英雄交響曲》時,本來想把它獻給拿破崙的。

但是當他聽到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立即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把它改成一一

「《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這個「偉大的人物」就是「自由與平等」

1809年10月,法軍佔領了維也那,貪生怕死的奧地利貴族們爭著向佔領者們獻媚,這其中也包括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

投靠了法軍的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強迫貝多芬為法國軍官彈奏鋼琴曲。

貝多芬聽了公爵的話,頓時火冒三丈,他操起一隻凳子扔向了公爵。

貝多芬在這天晚上,離開了公爵的家。

貝多芬在臨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一

「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由於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貝多芬桀驁不馴的性格到處可見,某天他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與太子,還有一群貴族們。

歌德見到他們後立刻讓路,脫帽,鞠躬行禮。

貝多芬則若無其事,毫不在意。

事後他對歌德說一一

「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

結果太子認出了貝多芬,他立即脫帽行禮,貝多芬則昂首挺胸,闊步向前。

貝多芬雖然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顯然是個不受人待見的異類。

不善理財,驕傲強硬的貝多芬兩清風,入不敷出。

倔犟的貝多芬不服輸,他以頑強的毅力,在54歲時,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這部交響曲貝多芬前後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這部曲子。

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

喪失聽力的貝多芬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

當這部交響曲演奏完畢,聽眾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喝採聲。

觀眾們對這部交響樂的鼓掌次數竟多達5次,要知道當時就算是皇族成員到場,觀眾們也只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聽不見聲音,但他看到了掌聲,他感動地熱淚盈眶。

長期以來的疲憊和貧窮折磨著貝多芬,他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

1827年3月26日,貧病交加的貝多芬在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

一代「樂聖」貝多芬悄悄地走了,他去尋找自己的音樂天堂。

在這個音樂天堂裡沒有陰謀,沒有等級,沒有飢餓,只有平等,只有自由,只要歡樂。

但願貝多芬能夠找到他心中的人間樂園……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痴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

相關焦點

  • 失聰後的貝多芬是如何繼續創作的?
    貝多芬耳聾後,為什麼還能繼續進行音樂創作?在初中的物理學習中,老師告訴我們:貝多芬在失去聽力之後,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利用骨傳導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繼續進行創作。然而,事實真的這麼簡單?
  • 貝多芬為什麼耳聾?
    據推測,即使不是真正的原因,這也可能是他病情惡化的一個因素。雖然這麼做所做可以讓讓貝多芬繼續寫出令人大為驚奇的音樂作品,即使他本該休息或睡覺。這個情況開始於貝多芬20歲出頭的時期。貝多芬大概因為它的健康狀況從來沒有被認為是健壯的,他對於這種間歇性聽力障礙不屑一顧。大約20多年後,在貝多芬45歲左右的時候,他被認為是完全耳聾了。
  • 貝多芬耳聾之謎
    貝多芬在寫給醫生的信中說,他很痛苦,避免見人,因為無法告訴別人他已聾了。如果旁人輕聲他就什麼都聽不到。然而旁人大聲,他又會吃不消聲浪。貝多芬八歲就舉辦鋼琴演奏會,十歲就任職宮廷樂師,但是耳聾開始後,他的琴聲變得要不過分大聲,要不就小聲到沒有人聽得到,終於使他無法再公開表演。四十歲後,貝多芬的朋友們要大聲呼叫,才可以使他聽到少許。於是,他連指揮樂隊也只好放棄。
  • 貝多芬耳聾的可怕真相
    人們喜歡凡事講究個是非,可哪有那麼多對錯鮮明的事,貝多芬也是個活生生的,有七情六慾的人。性格古怪,創作大於一切,獨來獨往,常與鄰居房東發生爭執,所以他經常不是在搬家就是在去搬家的路上。很多人說貝多芬死於先天性梅毒,認為是梅毒導致了他耳聾。近期又有科學家聲稱:在貝多芬的頭髮和骨骼中鉛含量遠遠高於正常,認為貝多芬死於鉛中毒,是鉛中毒導致了他耳聾,也有根據遺體解剖,屍檢結果猜測的,死亡可能跟嚴重肝硬化有關。
  • 《名人傳》② | 貝多芬偉大而痛苦的一生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名人傳》。 昨天我們了解了貝多芬童年、青少年時期的生活,以及他人生中的最大噩運:耳聾。作為一個尤其需要聽力的作曲家,貝多芬並沒有向噩運屈服,而是喊出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樣的偉大宣言。 今天,我們來閱讀貝多芬的下半生,是如何與耳聾抗爭的。
  • 「到了天堂,我就能聽得見了」丨為什麼貝多芬耳聾後還能指揮樂隊?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被稱為「樂聖」。貝多芬一生非常坎坷,一直在艱難的生活中奮鬥,特別是他26歲後聽覺開始失靈,最後十年雙耳幾近全聾,至56歲逝世。貝多芬耳聾的頭幾年他還瞞著別人,躲避社會交際,甚至躲避自己心愛的人。40多歲時在劇院裡必須坐在第一排才能聽見演員的歌聲。接著,在野外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以後的生活,就是對耳病的苦戰了。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擁有著傳奇的故事
    在音樂界,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人物叫貝多芬,他的一生特別的坎坷,但是他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樂壇上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他從4歲到12歲的時候,就因為才華而被稱為音樂神童,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最終失去了聽力。但是,這樣的困難並沒有讓他放棄,反而促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 貝多芬既坎坷又傳奇的一生
    貝多芬的音樂才華也是在這些過程中跟著其他音樂家學習的。後來貝多芬去了維也納,偶然的機會被莫扎特聽到了表演,莫扎特對此大加讚賞。也就是在這以後,貝多芬的才華被發現了,拜了莫扎特和海頓為師,對他的音樂發展之路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貝多芬的耳聾問題:你願意相信事實還是相信神話?
    但有另一種更加詩意化的提升,即貝多芬由於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不得不與身邊的音樂生活失去聯繫,這反而讓他免受音樂時尚的影響,無視當時風靡維也納的「膚淺音樂」,比如以羅西尼為代表的義大利歌劇,進而能自由地「聽從內心的召喚」,創作出超凡脫俗的音樂。貝多芬於1801年7月1日致友人卡爾·阿曼達的信,首次提到自己的耳聾,現藏于波恩貝多芬故居事實是這樣嗎?
  • 貝多芬的禮物,不只有音樂
    250年前的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無論你是誰,幾乎都會對他的音樂了熟於心。《命運》、《英雄》、《歡樂頌》……貝多芬的音樂無疑是他留給世人最美好的禮物。但是他留下的禮物卻遠不止於此,這需要你走進貝多芬的一生,走進一個沒有選擇的童年方能探尋......
  •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音樂家,也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像《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田園交呼樂》、《合唱交響樂》等在全球都聯名遐邇,可以說他的一生為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信在傾聽著他那美好的音樂時,又有誰能想到他的一生卻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呢?貝多芬出生於音樂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音樂。
  • 藝術課堂|貝多芬的生平與創作
    黃杞瑩:傑出的音樂天賦倪若語:在音樂研究探索中的不懈努力和堅強意志丁勝藍:多方求學於名師,廣採博取到底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原因是什麼呢?通過湯老師對他生平的講述,大家或許就能明白其中的緣由。貝多芬出生在一個並不幸福的音樂世家中,一生都經歷著坎坷磨難,與苦難孤寂的生活進行著鬥爭。
  • 貝多芬:經歷了坎坷的身世,創造了輝煌的音樂
    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
  • 貝多芬的悲慘愛情
    貝多芬一生不斷地鍾情於人,一再為愛傾倒,卻不斷地遭受著愛情的打擊,以及隨之而來的痛苦煎熬。貝多芬第一位鍾情的人是朱麗埃塔.圭恰迪尼。貝多芬為她作了著名的《月光曲》。貝多芬為這段愛情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為這段愛情貝多芬更加了解了自己耳聾帶來的痛苦,而且由於經濟能力不足他無法娶她深愛的姑娘。朱麗埃塔的風流、幼稚、自私也給貝多芬增添了許多痛苦。最終朱麗埃塔嫁給了貴族加倫貝格伯爵。這段痛苦的愛情甚至是貝多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貝多芬第二位鍾情的人是特雷澤.德.布倫瑞克,他們已經秘密訂婚,但是他們沒能步入婚姻的殿堂。貝多芬在信中寫道:「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心裡裝滿了和你說不完的話。
  • 貝多芬是怎麼聾的?又如何繼續創作音樂?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
  • 貝多芬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他耳聾的真正原因在他死後才得以揭曉
    貝多芬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他耳聾的真正原因讓你意想不到說起貝多芬,大家想到的就是關於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吧。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如數家珍,比如說貝多芬4歲學藝,8歲登臺。再比如說貝多芬出生於貧苦家庭,老爸酗酒,老媽改嫁。
  • 貝多芬的遺產︱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很多學者對於貝多芬的耳聾究竟幹擾了還是促進了貝多芬的中期音樂創作爭論不休。一個基本的事實是,貝多芬對於個人作品的技術要求和風格塑造的確在耳聾之後更上層樓。他似乎從內心裡克服了耳聾的病痛,並以驚人的內心聽覺和記憶力構築自己的音樂成就。在包括《第五交響曲》《熱情鋼琴奏鳴曲》等一系列中期作品中,我們聽到他「扼住命運喉嚨」的抗爭勇氣。
  • 貝多芬,從音樂神童到失聰音樂家,他一生傳奇經歷讓人值得深思
    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妥協,而是更加勇敢地進行音樂的創作。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貝多芬的一生。貝多芬的一生當中雖然充滿的挫折,但是他的性格的塑造卻和他的童年有關。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宮廷之中的男高音歌手,並且還是鋼琴和唱歌的老師。這也就導致了貝多芬的童年生活,幾乎生活在高壓之下。在四歲的時候,就被自己的父親強迫進行各種學習。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很多學者對於貝多芬的耳聾究竟幹擾了還是促進了貝多芬的中期音樂創作爭論不休。一個基本的事實是,貝多芬對於個人作品的技術要求和風格塑造的確在耳聾之後更上層樓。他似乎從內心裡克服了耳聾的病痛,並以驚人的內心聽覺和記憶力構築自己的音樂成就。在包括《第五交響曲》《熱情鋼琴奏鳴曲》等一系列中期作品中,我們聽到他「扼住命運喉嚨」的抗爭勇氣。
  • 偉人的品格——貝多芬
    6歲時便安排他登臺演奏,並開始學習理論、聲樂、作曲,11歲之後再也沒上過學。貝多芬天資聰慧並不懈努力,11歲之後已小有名氣,13歲作為弦樂團的鍵盤手參加演出,14歲開始得到薪水,15歲獨立教學生養家,而此時父親因酗酒也辭去工作。母親又多病,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他便獨自擔起了養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