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頓湖戰役,蘇德戰爭最後的豪賭,希特勒急於求成損4萬德軍

2020-11-18 史飛卿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瘋狂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閃電突襲波蘭、攻佔法國、進軍北非等一系列作戰都讓當時的世界見識了德意志戰車的強大,但是德國畢竟是資源有限,而且戰線拉得過長,在反軸心國盟軍的壓制下逐漸走了下坡路,尤其是與蘇聯的作戰,對德國的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損耗。其實德軍一開始對蘇聯的作戰是順利的,但是史達林格勒成為了德軍的墳墓,也為蘇聯吹響了反攻的號角,蘇聯逐漸展現出了反攻的矛頭。

德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讓蘇聯施行反攻,於是德軍又再一次向蘇聯發起進攻,打算憑藉這次進攻澆滅蘇聯反攻的火焰,於是蘇德雙方在巴拉頓湖展開了交戰,德國是進攻方,蘇聯是防守方,此戰所能帶來的影響就是如果德軍戰敗的話那蘇軍就可以放開手腳向德軍猛撲,此戰的重要程度不以言表。當時的烏克蘭第2軍和第3軍已經結束了布達佩斯戰役,蘇軍正在準備對維也納發起進攻,德軍自然不會讓蘇軍這樣輕易的進攻,於是在多瑙河構築了防禦系統,並打算依靠防禦系統向蘇軍發起進攻,旨在擊碎蘇軍的目的,蘇聯統帥部決定要一舉消滅德軍集團,之後就向維爾納發起進攻。

從1945年2月開始德軍就開始向巴拉頓湖集結了大量的兵力,將最先進的坦克軍團派到了這裡,可見德國對此次作戰的重視程度,而蘇聯方面也是派出了空軍集團,德軍集結的兵力達到了驚人的43萬人,坦克和裝甲車分別有九百輛,戰機有850架,從整體的作戰兵力和裝備來看,德軍是高於蘇軍的。蘇聯方面投入了40萬的兵力,戰機九百架,坦克四百輛,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了德軍主力可能進攻的地方。蘇軍制定了多種防禦計劃,並且進行了演習,布置了多個防禦陣地,縱深最高達到了50公裡,反坦克陣地布置得非常密集,就整個防禦工事來說,蘇軍布置得是萬無一失的。德國的最高領袖對巴拉頓湖的作戰是非常重視的,將大量的兵力投入到此次作戰中所冒的風險是巨大的,可以說這是希特勒的一次豪賭,一旦此戰成功德軍就可以對蘇聯再次發起猛攻,當然如果失敗的話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3月5日晚間德軍開始進攻,進攻的方向在巴拉頓湖以南和以北,到凌晨時候德軍對蘇軍此前布置了主力兵力的地區進行突擊,從這裡可以看出蘇軍對於戰事的精確分析。德軍依舊是採用的熟練的裝甲戰術,企圖用裝甲部隊分割蘇軍的防禦陣地,但是蘇軍不斷地用炮火對付著德軍裝甲部隊,到了第二天雙方出動了空軍,戰況逐漸擴大。蘇聯元帥託爾布欣不斷地分析的戰局的走向,將部隊來回調換以防止防線出現兵力空虛的情況,德軍進攻的第一天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想到此次作戰會很困難,但是沒想到蘇聯人比他們想像的精明的多。當然德軍的傷亡並不是一無所獲的,最起碼向沙爾維茲運河突進了兩公裡,而且蘇軍的損失也是很大的。

蘇軍在謝賴蓋耶什集結了大量的炮火向德軍進攻,導致了德軍的進攻速度放緩了不少,在韋倫採湖以南只推進了不到三公裡,其實此時的德軍損失已經很大了,可以說繼續作戰的話有可能會血本無歸,但是德國統戰部依舊向巴拉頓湖增派兵力,就連最後的預備隊也投入了戰鬥,戰鬥經歷了十天十夜,總共有超過八十萬的兵力投入戰鬥,一時間巴拉頓湖變成了槍林彈雨之地,根據當時參戰的士兵回憶,整個巴拉頓湖地區的場面極其壯觀,地面上遍布著炮彈炸出的彈坑,還有各種裝甲機械,空中還有戰機進行激戰,德軍損失了四萬人,還有大量的炮火和坦克被毀,在作戰不利的情況下德軍在3月15日停止了進攻,轉而防守。

蘇軍似乎並不打算給德軍恢復休整的時間,德軍沒有修築起完整的防禦工事,蘇軍就迅速的反撲了上來,德軍在多瑙河部署了第六集團軍、第三集團軍和第三裝甲軍。蘇軍由防守轉為進攻士氣大增,而且蘇軍將防守時對於戰局的精確分析同樣運用到了反攻,面對著德軍的防線,蘇軍元帥馬利諾夫斯基部署了一系列的進攻計劃,集中炮兵主力,在16日第一波反攻部隊進攻,17日第二波部隊跟進,只要突破德軍的防線,就向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挺進。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向來嚴謹的德軍居然都沒有得知此次蘇軍的反攻情況,以至於蘇軍在16日發起反擊時打得德軍措手不及,並且迅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看上去蘇軍的進攻打得要比之前的德軍更加犀利,只是此前德軍進攻時出現的路況問題同樣影響了蘇軍的進攻,而德軍堅持抵禦讓蘇軍沒能在第一天打開德軍防線的突破口。

3月17日蘇軍又展開進攻,由於第一天的進攻已經消耗了德軍的防禦能力,所以這一天蘇軍輕易的佔領了部分德軍陣地,儘管德軍再次展開了反擊,但是並沒有起到作用,而且蘇軍並不是徹底的奪取了德軍的陣地,事實上蘇軍和德軍的戰況就是相互爭奪陣地,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8日晚上,蘇軍在德軍防線上打開了突破口,德軍憑藉著其他的防禦陣地依然在抵抗蘇軍,19日蘇軍將裝甲集團軍投入了戰場,這一行為直接壓垮了已經堅守了數日的德軍,也擊穿了一直在苦苦堅持的德軍防線,德軍大批的放下武器投降,德軍的支援部隊在20日趕到了戰場,只是已經並沒有什麼意義了,能做的只有盡最大程度延緩蘇軍的進攻,讓更多的德軍士兵返回奧地利。

此次戰役的失敗讓希特勒極度失望與憤怒,這是一次關鍵的豪賭,但是居然輸了,而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希特勒一氣之下命令參加了此次戰役的希特勒近衛軍摘下帶有希特勒的袖章。從軍事角度來分析巴拉頓湖戰役,此戰是歷史上最經典的又防禦轉為反擊並勝利的戰役,不論是兩軍對於裝甲部隊的防禦,還是進攻波次的選擇,都堪稱教科書一般。蘇軍和德軍在當時都是軍事領先的水平,所以此次作戰是一場十足的硬碰硬,步兵、裝甲部隊、戰機交錯發起進攻,德軍因為戰略計劃的失誤導致了巴拉頓湖戰役的崩盤,也導致了蘇軍在3月16日就向維也納發起了進攻。

一直到3月16日德軍損失的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四萬,近五百輛坦克損毀,火炮也有六百門失去了戰鬥力,而且到3月16日,德軍已損失近4萬人,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被擊毀或失去戰鬥力,損失各型火炮約600門。德軍的損失不光是坦克,還失去了大量的坦克士兵,反觀蘇聯的坦克部隊損失很小,只有五十輛坦克。德軍在發起進攻後就急切的投入了坦克部隊,正中了蘇軍下懷,坦克本來就因為路況難以行駛,再加上蘇軍猛烈密集的炮火,德軍坦克的大量損失就說得過去了。而且蘇軍對於德軍的補給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尤其是燃料,沒有燃料德軍的坦克只能是一堆廢鐵,德軍最引以為豪的坦克作戰被瓦解,戰敗就成了時間問題了。

可以說德軍把在庫爾斯克會戰犯過的錯誤又犯了一遍,將沒有犯過的錯誤又都嘗試了一遍,排兵布陣出現了很多致命的錯誤,尤其是在蘇軍本來就佔據著地形優勢,蘇軍儘管沒有德軍那麼龐大的裝甲部隊,但是蘇軍履行著打不了你就切你後路的原則,而德軍一心只想迅速突破蘇軍,而忽略了後方的安危,可以說希特勒此次的豪賭儘管賭注很大,但是沒有策略沒有計劃,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滿盤皆輸。

相關焦點

  • 希特勒最後的豪賭,阿登戰役中瘋狂反撲,輸得傾家蕩產
    戰爭片往往是大家非常喜歡的電影類型,歐美戰爭片又多以歷史故事改編,經常讓大家看的是酣暢淋漓,大呼過癮,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戰爭片《狂怒之阿登戰》。在逃亡的路上解救了一名漂亮的修女,修女告訴他們在一個孤兒院中有一些兒童需要救援,為無辜的百姓遭受戰爭的創傷他們踏上了救援的道路。經過一系列的戰鬥,小隊的成員一個個犧牲。倖存的上士和修女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迎來了黎明。盟軍空軍開始對阿登進行轟炸,最終打敗了德軍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 《焦土:蘇德戰爭(1943-1944)》前言
    在《東進》中,他從東線戰事的開端講起,故事結束於史達林格勒;在《焦土》中他繼續講述了蘇德這兩個極權國家之間的衝突。卡雷爾帶領讀者與德軍一起踏上徵程:橫越俄羅斯西伯利亞大草原,在庫爾斯克歷經史上最偉大的坦克戰,實施大撤退行動,最終見證希特勒的軍團被擊敗。《焦土》一書連同《東進》,構成了戰史上對蘇德戰爭1941-1945畫卷的最佳描繪。細節生動,可讀性很強。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二戰期間,在1943年7月,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會戰。然後用4個裝甲師加上三個步兵師,猛烈攻擊蘇軍的陣地。當天主攻方向就突破了蘇軍的第1道防線,向前推進了5公裡,可是蘇軍兩翼的反擊頗為成功,守住了陣地。 第2天雙方就爆發了激烈的坦克大戰,蘇軍兩個坦克旅都遭到了重創,損失坦克70輛。德軍一直推進到第二防線前,可是被大批的蘇軍增援部隊擋住了。德軍為了拿下交通樞紐波內裡,又在凌晨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 ...馬馬耶夫崗|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莫斯科|蘇聯_歷史|勒熱夫...
    但用來形容蘇德戰爭簡直再合適不過。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德兩國的軍隊不顧一切的進行廝殺。第一次明斯克戰役,德軍150萬人對戰蘇聯60萬人,80000蘇軍士兵陣亡、290000蘇軍被俘,1500門大炮及2500輛坦克被擊毀;基輔戰役,德軍50萬人對戰蘇聯85萬人,超過60萬蘇軍陣亡、被俘、失蹤,蘇聯損失了4個軍共44個師被德軍殲滅,只有不到20000人逃出了包圍圈;列寧格勒圍城戰,蘇軍47萬人死亡、失蹤,65萬人受傷、染病,德軍也付出了75萬人的傷亡
  • 烽煙燃燒的多瑙河,布達佩斯戰役的插曲,匈牙利人反抗納粹的戰鬥
    1944年的最後一個秋天,蘇軍成功的將戰線推進到了德國的盟友—匈牙利地區,由於匈牙利海軍上將霍爾德被希特勒逮捕,匈牙利與蘇聯的秘密交涉遭到了破壞,蘇軍只得通過軍事手段迫使匈牙利退出戰爭,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辦法就是攻陷匈牙利首府——布達佩斯。
  • 蘇德最血腥戰役,85萬居民最後只剩下不到1500,沒人能活過24小時
    蘇德最血腥戰役,85萬城市居民最後只剩下不到1500,沒人能活過24小時二戰中那一場戰役死亡人數最多?二戰中那一場戰役狠狠的打擊了驕傲的德國希特勒?那一場戰役是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那就是----蘇德戰爭。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二是沒想到史達林格勒戰場從次要戰場打成了主戰場,而且還打贏了。由於莫斯科戰役以後,史達林和蘇軍統帥部一直把重點放在防守莫斯科方向上,因為德軍雖然在莫斯科戰役失利了,但仍有70個師的重兵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線作頑強防禦,而且大有重新進攻莫斯科的勢頭。
  • 蘇德戰爭:耗時1418天,傷亡人數超6100萬,堪稱二戰之最
    ,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蘇德戰爭初期的蘇軍大潰敗。在戰爭初期頭5個多月的時間裡,蘇軍損失人員約700萬,其中被俘300餘萬,損失坦克24000餘輛,飛機16000餘架。」 戰爭爆發後僅4個多月時間,德軍就兵臨了莫斯科城下,蘇聯首都告急。
  • 蘇德戰場有多殘酷?士兵平均存活時間只有2分鐘,4年犧牲了1200萬
    導語:蘇德戰場有多殘酷?士兵平均存活時間只有2分鐘,4年犧牲了1200萬德國挑起戰爭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周邊的國家發起進攻,利用閃電戰的猛烈攻勢,迅速拿下了多個國家。1941年,眼看著英國久攻不下,希特勒突然調轉了槍口,朝著沒有任何防備的蘇聯攻去,同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蘇軍沒有較好的抵抗力量,前期的潰敗對士氣影響很大,頂上去的部隊很快就被消滅殆盡了,德軍不斷的取得勝利,攻勢越來越猛,蘇軍只能邊打邊退,以莫斯科為核心進行防守。1942年7月份史達林格勒戰役爆發,這場戰爭是蘇聯守住防線的最後機會,成敗在此一舉。
  • 堅守柏林,這將是第三帝國最後的23天
    這個時候無論在東線還是西線,柏林戰役都已經沒有了最後的懸念,柏林已經從戰爭後方變成了徹徹底底的戰爭前線。希特勒忠誠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和希特勒一樣相信英美與蘇聯的聯盟很快就會出現重大的轉折,第三帝國的命運即將迎來重要的改變。但是很快希特勒的奢望就被擊碎了,接任的總統杜魯門公開宣布將繼續繼承並堅定的執行羅斯福的戰爭政策,換而言之,英美蘇德同盟不會被改變,並且盟軍對德軍的攻勢並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 蘇德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名黨衛軍打光都不肯投降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傷亡最為慘烈的一個戰場,根據後來蘇聯的統計,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傷亡人數接近3000萬人,另外還有2000多萬的平民傷亡。據說在二戰結束後,整個蘇聯,上到蘇聯的領袖史達林,下到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機會找不到一個家庭在戰爭中沒有損失人口。
  • 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
    導語: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二戰是繼一戰後爆發的一場世界性的大戰,它比一戰涉及的範圍更廣、參戰國家更多,同時也是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同盟國與法西斯陣營國家之間爆發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不過要說二戰最慘烈的戰場恐怕就是蘇德戰場。
  • 二戰第聶伯河戰役,蘇軍2比1兵力強渡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發生於1943年8月到11月份的蘇德戰爭第聶伯河會戰,算得上是東線戰場上場面宏大和戰鬥激烈的戰役之一。之所以稱其為會戰,在整個蘇德戰爭中也就那麼兩次,一次是庫爾斯克坦克會戰,一次就是第聶伯河會戰。那麼,第聶伯河會戰是如何發生的?它對後續東線戰場會帶來哪些變化呢?
  • 二戰美軍最慘烈一站 希特勒最後一擊讓美軍傷亡近8萬
    ,甚至是隆美爾都有被希特勒坑的時候,德軍雖然在戰爭前期橫掃歐洲,但是後來卻陷入了和蘇聯的拉鋸戰中,最終在和全世界的對抗中敗下陣來,希特勒的賭徒本色讓德國吃了非常多的虧,而希特勒最後的豪賭,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場戰役,這也是一場讓美軍記憶深刻的戰役。
  • 史上最可怕的金牛座:戰爭狂人希特勒的星盤詳解
    希特勒的偏執對他在戰爭中的決策也有很大影響,由於他有極度狂熱的種族主義思想,導致蘇德戰爭爆發後,他無法採取更理性更實際的方法來處理蘇聯被佔地區的問題,雖然這樣做會有利於德軍。比如在對待東歐猶太人態度方面,在對待大量倒戈投降德軍的俄羅斯人和其他各民族問題方面。
  • 希特勒原計劃1943年發動戰爭,結果卻提前4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是戰爭提起爆發的元兇希特勒是典型的戰爭冒險主義者。雖然希特勒做出了1943到1945年左右發動世界大戰的決定,但是希特勒無時無刻利用著一切有利條件加快戰爭步伐。對於希特勒而言,發動戰爭才是最大的快樂。「發動戰爭不能不冒險,四平八穩,「第三帝國」非走戰爭冒險道路不可——希特勒」。
  •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有多恐怖?
    二戰前期, 英法等國為將禍水東引採用了綏靖政策, 結果就是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籤訂了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簡稱蘇德條約。 而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一直對這個條約抱有期望。而德國在吞併法國,又無法攻佔英國的情況下,又將槍口對準了蘇聯, 1941年阿道夫希特勒撕毀蘇德條約, 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攻打蘇聯, 蘇德戰爭徹底爆發。 而此時的蘇聯並沒有反應過來, 所以軍工實力優越的德國佔領了先機, 逼近了首都史達林格勒。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蘇德戰爭前,蘇軍大批部隊在邊境駐防,為何反被德軍擊敗?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和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表面上維持了和平。但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是知道德國的小鬍子希特勒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籤訂條約的,所以他必然要做好戰爭準備。然而這最後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百萬蘇聯大軍被德軍輕易擊敗。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