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 王維【唐】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吟誦起這首浪漫的情詩,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情景?戀人的呢喃細語、眉目傳情,還是春光明媚、繁花似錦的絢爛,抑或是戀人贈送紅豆的熱情與期盼?
贈送的紅豆用來做什麼呢?紅豆,此物最相思,戀人們大概會珍藏起來,思念心上人時,拿出來看看。畢竟這是愛情的信物啊,禮輕情意重。等到成親了,紅豆充當定情信物的功能就降低了。
那麼,它又被用來做什麼呢?很多人會說:煲紅豆薏仁粥啊,健脾祛溼呀!秋天養生,健脾化溼是很重要的呢!
倘若這麼說,可以說你對了一半。對的一半是什麼?錯的一半又錯在哪裡呢?
薏仁紅豆粥是廣為人知的治溼邪最好的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祛溼,又要補心,非薏仁和紅豆莫屬。
錯的那部分,是因為很多人在煮粥的時候用錯了豆子!
很多人煲薏仁紅豆粥用的豆子是這樣的:
正確的豆子其實是這樣的:
先來說說紅豆和赤小豆的區別:
紅豆比較圓,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
紅豆表面為暗棕紅色,而色實紫。赤小豆有紅有黑,紅如朱色而發光,黑如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
紅豆容易煮爛,赤小豆即便泡過之後再煮,也是久煮不爛,吃著比較硬。
紅豆能療飢,不能利水祛溼,吃多了會敗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溼的功效。
看見了吧,二者的功效完全不一樣,紅豆薏仁粥用對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溼的效果,用成了紅豆,可就起不到祛溼的效果啦。
接下來,說說赤小豆。
赤小豆
又名紅豆、赤豆、紅飯豆、米赤豆,稟秋燥之氣而生,色赤入心,下行而通小腸。
【性味和歸經】
味辛、甘、酸,無毒,氣溫而平,入脾經、心經、小腸經。
【功效】
通健脾胃、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利溼退黃、清熱解毒,治癰腫膿血、下腹脹滿、小便不利、水腫腳氣。
【注意事項】:
赤小豆專利下體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溼。蓋下體之溼,真溼也,用之而效。上身之溼,虛溼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也。
通俗地講,赤小豆的利水,利的是脾不健運、水溼停留,腎及膀胱氣化不行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痰飲眩悸,以及水走大腸引起的水溼洩瀉等證。而因脾虛水腫引起的溼應以健脾為主,不宜強調利水。
【禁忌】:
1、陰虛而無溼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
2、被蛇咬者,百日內忌赤小豆。
3、尿多之人忌食。
4、不可久食,久食令人黑瘦結燥。
薏苡仁
秉金秋之燥氣而益肺,肺氣治則下行,故主下氣。久服輕身益氣,溼行則脾健而身輕,金清則肺實而氣益也。
【性味和歸經】
甘、淡,微寒,歸脾經、胃經、肺經
【功效】
利水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及脾虛洩瀉等。
利水祛溼的效果,正確的熬製方法不可少:
(特別強調:豆子用赤小豆)
準備同等分量的紅豆和薏米,洗乾淨後,紅豆泡兩三個小時,薏米泡一個小時。
先煮紅豆,煮開後,添一些涼水,再煮開後,再添涼水,容易熟,也比較香。
等紅豆煮開花後,放入薏米,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熟。
最後,問題來了,文章開頭講到的「紅豆生南國」的紅豆到底是圓圓的紅豆還是扁圓的赤小豆?答案是:都不是!
「紅豆生南國」中所指的紅豆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紅豆,真正的相思紅豆,學名叫做孔雀豆,是紅豆樹結出的果實,長於最高的懸崖,吸取天地之靈氣,質堅如鑽、色豔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
仔細觀察會發現,它的紅色是由邊緣向內部逐步加深的,最裡面又有一個心形曲線圍住特別豔紅的部分,典型的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紅豆被譽為愛情之信物,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相思豆成為詩歌中寄寓相思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千萬要注意的是,紅豆樹的相思豆是有毒的,絕對不可以食用,只能做成各種漂亮的飾品。
本文轉自:灸大夫
編輯:雲淡風輕(ydfqyw)
更多蘭舍文章,請點擊下面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