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網絡日漸發達的今天,各種運動飲品的廣告打的漫天都是,基本意思都有一個共同點,告訴大家運動飲料能幫助大家找回身體狀態。
說到運動飲料,有的人認同運動飲料的作用,認為運動過後感覺累,就要趕快喝瓶運動飲料,但也有很多人對運動飲料的有效性都持懷疑態度,認為運動飲料就是甜水,涼白開才是最好的飲料。
今天
我們就來聊聊運動飲料的話題
看看運動飲料究竟有沒有廣告中說的那麼神
一、運動飲料是什麼?
運動飲料是根據運動時生理消耗的特點而配製的,可以有針對性地補充運動時丟失的營養,起到保持、提高運動能力,加速運動後疲勞消除的作用。
01
發展歷程
運動飲料約開始研製1920左右,1965年羅伯特·凱特研製了一種「鱷魚飲料」,主要應用於佛羅裡達大學橄欖球隊。這種飲料在維持運動員功能、減輕疲勞方面發揮了良好的效果。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正式將此類飲料稱為運動飲料。
02
運動飲料緩解疲勞提高運動能力的原理是什麼?
運動飲料主要由水、糖以及鈉、鉀離子的電解質等組成。飲料中的糖分主要是來緩解運動中大量糖原的消耗;維生素有利於人體的機能活動;電解質能夠減輕出汗導致的鉀、鈉等電解質流失,從而避免身體乏力、抽筋等引起的運動能力下降。
二、運動飲料真的有用嗎?
運動性疲勞
為運動引起機體運動能力降低的現象
抗運動性疲勞
包括抑制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和促進運動性疲勞的消除
簡單來說
就是不容易累和累了之後很快就恢復
研究人員在小白鼠身上做了相關抗疲勞實驗:
大運動量可以引起小白鼠機體內血清乳酸大量堆積,血清尿素氮迅速升高,從而導致運動性疲勞。經實驗,他們得出結論運動飲料確實可以提高肌糖原,對於抵抗運動疲勞是有用的。
另外,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物質和能量都處於高速代謝狀態,機體產熱、散熱增多,其主要以排汗的方式完成,因此,機體中的水與電解質丟失較多,容易造成機體脫水後電解質失衡。而運動飲料中的水和電解質正好能夠合理補充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而且運動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可為運動中的機體迅速提供糖分和能量,促使機體在運動訓練中保持較高的血糖水平和較為穩定的鉀和鈉,進而減輕疲勞感。總的來說,運動飲料確實是有用的。
三、運動飲料該怎么喝?
1.不能亂喝
雖然運動飲料確實有抗疲勞的作用,但我們不能隨便喝。運動飲料含糖量很高,多喝會導致血糖驟然升高,其中微量元素多,也會造成人體電解質失衡,引發高血鉀症。另外,運動飲料中由於含有較高的離子成分和神經興奮成分,因此腎臟代謝有問題、咖啡因敏感或神經亢奮的人群都要慎重飲用。即使對於普通人群,如果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大量喝運動飲料,則可能出現腹瀉、電解質紊亂的症狀,或者對咖啡因等物質產生依賴作用。因此,如果沒有進行足夠量的運動,建議不要喝運動飲料,更不能把運動飲料當成普通飲料飲用。
2.什麼時候喝?
進行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的運動員,應該喝運動飲料,運動如果不足2小時或運動強度很低(如慢跑等),根本不需要喝運動飲料。普通健身運動愛好者運動中只要及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就足夠了。對於其他人,如上班族和學生等,偶爾喝,也沒有太多關係,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未嘗不可。
具體是這樣的:運動前1~2小時補充250~500毫升液體,可增加體內糖儲備。運動中採用小量多次的方式,每15~20分鐘補充125~250毫升液體,以防止胃的不適。補充血糖,延長運動時間,延緩疲勞的發生。運動後補充運動中的液體的丟失,運動中每丟失1千克體重,就要補液1000毫升,可加速恢復體內失去的水分、糖分、無機鹽、微量元素等,促進肌肉糖原迅速恢復,達到消除疲勞感的作用。
3.喝什麼樣的運動飲料?(運動飲料的分類)
運動飲料按照成分濃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低滲、等滲、高滲飲料。
低滲飲料——快速補充水分
低滲透壓飲料含有的鹽和糖濃度低於人體,不含有或者少量含有電解質,適合在運動中快速補充水分,比較容易被身體吸收,同時不會出現胃裡水「晃蕩」的情況,適合在跑步行進中飲用。
等滲飲料——補充能量和礦物質
等滲透壓飲料適合在大多數運動中飲用,主要為身體補充能量和礦物質,它所含的鹽分、糖分和人體體液相似,可以快速補充汗液損失。含糖比一般在5-8% 左右,其中可溶性顆粒比例與人體接近,能迅速被身體吸收。運動員多選此類型飲料。
高滲飲料——補充碳水化合物等
高滲透壓飲料鹽和糖的濃度均高於人體,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碳水化合物。但高滲飲料不利於快速補充水分,且從胃部排空慢。建議運動休息一段時間過後飲用,作為日常糖類的補充,以恢復肌糖原的儲存水平。
總的來說
運動飲料確實是有用的,對於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來說,飲用運動飲料是必須的;對於平時鍛鍊較少的人來說,運動飲料還是少喝為好,喝涼白開補水就行了;日常生活中不運動的人,還是遠離運動飲料為好。
關節外科簡介
關節外科開放病床40張,具有大型C臂透視機,施樂輝關節鏡,骨科專業進口牽引床,衝擊波治療儀等大型設備,現共有醫護人員24人,其中醫生11人,護理13人;其中主任醫生1名,副主任醫生4名,主治醫生4人,住院醫生2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者4人。
科室專業特色
關節外科下設運動醫學、關節、創傷、手足外科及小兒骨科等亞專科,能滿足廣大群眾的診治需求。
主要特色優勢技術有:
①運動醫學:可在關節鏡下熟練進行交叉韌帶損傷重建、髕骨脫位韌帶重建,以及肩袖撕裂、踝關節韌帶損傷等修復重建手術。
②骨盆及大關節骨折複雜損傷手術內固定。
③髖膝關節置換手術
④微創手術治療四肢骨折。
⑤脊柱疾病的微創及開放手術。
科室服務諮詢電話
關節外科門診電話:86893759
關節外科病房電話:86977092
薛清佩
關節外科主任
2001年畢業於濰坊醫學院,碩士學位,現為關節外科科主任。曾先後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進修學習,現任中國AO內固定學會委員,山東省運動醫學委員,青島市運動醫學委員,青島市醫學會創傷分會委員,青島市足踝專業委員。在國內最高的運動醫學聖地北醫三院進修學習,學成後在我院率先開展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複雜損傷、髕骨脫位等膝、肩、踝關節運動損傷;並精通四肢骨關節損傷、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手術、老年性骨質疏鬆骨折、骨關節炎的階梯治療以及常見的頸肩腰腿痛。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四全天
鄒雲濤
主任醫師
青島醫學會脊柱分會委員,青島醫學會創傷分會委員,臨沂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委員,擅長於各種脊柱疾病的微創及開放手術治療,關節置換手術,各種關節疾病及運動損傷等疾病的診治,骨盆創傷及各種複雜創傷的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三全天
屈鐵男
副主任醫師
擅長常見骨科疾病及骨創傷以及運動醫學疾病規範治療。特別是複雜的關節骨折的手術治療,在西海岸率先開展關節鏡在關節損傷及疾病診療的應用,並積極發展骨折微創手術技術。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二全天
隋金奎
副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青島分會運動醫療專科分會、顯微外科學專科分會、中西醫結合會委員,畢業於山東濰坊醫學院臨床醫療系,從事骨科專業臨床一線工作,積累了較多的臨床經驗,曾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進修學習手外科和創傷骨科專業,並兩次參加全國性培訓班學習,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交流會議,有著最新的骨科疾病臨床診治理念。主要專業特長和技術特色:專注於骨科創傷、足踝、運動損傷的救治,精通各種骨折的內固定及骨科康復技術,在四肢關節骨折和畸形、血管神經損傷、斷肢再植、皮瓣修復、頸肩腰腿疼痛、骨腫瘤的診療方面經驗豐富。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全天
王義平
副主任醫師
1999年畢業於內蒙古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從事骨科工作20年:曾在天津醫院進修學習;擅長中醫手法整復治療骨折和骨折內固定的西醫治療;在嚴重複合傷,關節內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幹骨折,以及頸腰腿疼痛等骨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很好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小兒四肢骨折,療效滿意;對小兒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和馬蹄內翻足有獨到見解。曾擔任《中華誤診學雜誌》特約編輯;內蒙古自治區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委員;先後在各類醫學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五全天
燕明嶽
住院醫師 碩士
2020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本碩連讀,外科學碩士,2020年9月於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關節外科工作。碩士期間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學習,導師為中國醫科大學運動醫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白倫浩教授。對膝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半月板與韌帶損傷、肩關節鏡下治療肩袖損傷、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手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作者:燕明嶽、薛清佩(關節外科)
原標題:《談「骨」論「筋」 | 運動飲料VS涼白開,運動完該選哪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