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才過去,韓國又靠《王國》徵服全球觀眾?

2021-02-21 娛理

一周前,韓劇《王國》第二季上線,又引發了一輪追劇狂潮。國內評分網站顯示,第二季已經有近9萬人打出8.4的高分,還上過微博熱搜。

這部喪屍+權謀劇以李氏朝鮮為歷史背景,對中國劇迷而言並不陌生。但在韓國、中國以外,《王國》在全球各個國家的Netflix用戶中都受到了熱捧,成為繼《寄生蟲》後又一部破圈爆款。

本期線上圓桌,娛理工作室試圖探討「《王國》熱」的背後法則。

何小沁:港片、美國B級片、美劇,包括去年我們在坎城電影節看的吉姆·賈木許的開幕片《喪屍未逝》等等,喪屍早就不是新鮮題材了。韓國的《釜山行》已經創造過一次爆款電影紀錄,短短幾年內,竟然又出了一個爆款劇《王國》我很好奇,喪屍題材百講不膩,到底契合的是怎樣一種心理?


你們最初是因為什麼入坑《王國》的?是喪屍嗎,還是其實是我們更熟悉的權謀、宮鬥、歷史…… 

林檎:我個人對朝鮮史比較感興趣,韓國影視劇對李氏朝鮮的熱愛,和我們的影視劇對大清王朝的熱愛是一樣的。《王國》的另一個中文譯名是「李屍朝鮮」,所以我就想看看Netflix的這個「李屍朝鮮」和韓劇中的李氏朝鮮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有沒有哪些可以揣摩的歷史細節。

韓媒報導,已有觀眾向Netflix提出抗議,要求改掉「李屍朝鮮」的中文譯名,因為存在醜化、貶低等含義,Netflix也表示虛心接受,目前已改名為《屍戰朝鮮》。《李屍朝鮮》的中文譯名主要是在港臺地區,大陸一般還是叫《王國》,就蠻奇怪的,兩岸三地對李氏朝鮮的態度也不一樣。

《王國》第二季在中國臺灣地區的預告、正式海報

梵一:去年年初,無論是我個人還是身邊環境都在面臨一些不確定性,要做一些事,但沒有人真的幫助,包括一些讓人擔心的事不斷發生,理性討論的聲音越來越少。這時《王國》第一季出現,從演員表裡看到從《雲圖》開始喜歡的演員裴鬥娜,還有朱智勳,沒猶豫就打開了。當時半夜刷完,躲在被子裡瑟瑟發抖,後怕延續了好幾天。

它是一個政治寓言,比那些歐美喪屍帶有更鮮明的對東亞現實的隱喻色彩,跟《釜山行》也不一樣,它幾乎契合了個人內心某些焦慮的成分。倒是讓我想到羅泓軫的《哭聲》。《哭聲》跟半島的歷史陰雲關係密切,我們又難切身體會,不像《王國》這般熟悉,這般觸達精神層面境況。這是我繼續期待第二季的原因。 

Truly:《王國》開播以後就有點想看,Netflix定製,又是古裝喪屍,感覺結合會有新奇的東西,主要還是有裴鬥娜這樣的卡司在,感覺不會差的。看之前還準備了一份泡菜湯打算邊看邊吃,看著看著就吃不下了。

這部劇第一季最吸引我的是喪屍背後的鬥爭,雖然在亞洲的政治/宮鬥片裡它已經算很淺了,但是與喪屍結合起來就有意思,屬於那種不用多想的劇集。第二季的格局從王國的不同地方統一到宮闈,幾場突破戰都挺值得一看的,也會讓我忍不住去查看歷史背景。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裴鬥娜

林檎:韓國影視是一個非常注重類型化,又非常能跟得上潮流的「大型二次加工工廠」,他們非常善於把好萊塢主流類型、語境和本國市場上流行的元素、話題、情緒融入到影視作品中。近年韓國的主流語境是韓國國民對樸槿惠及其相關的邪教、時任政府的不滿。比如,《秘密森林》是以在樸槿惠案中出力最多、最得韓國民眾信任的檢察官為題材的懸疑劇集,反派直指時任高官;《Argon》則是以被壓迫的新聞機構忍辱負重報導為背景創作的劇集。

這幾年還有很多很多的韓劇韓影都有這樣的背景色彩,《王國》第一季的製作周期是2018年,所以我在看的時候,不是在看喪屍圍城、怎麼自救,而是主要在分析朱智勳飾演的世子,金成圭飾演的永壽村士兵永信。我會按照這樣的語境猜測原作、編劇、導演想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領袖人物,這兩人之中的哪一個會更符合當時韓國觀眾的國民期待。某種程度上,這部劇表現的應該還是韓國創作者所代表的韓國大眾的傾向——他們正在塑造一個自己想要的領袖。

《王國》是韓國影視劇想要傳達出來的韓國歷史故事。李氏王朝在朝鮮史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父子、兄弟、夫妻相殺,甚至挫骨揚灰。電影《思悼》展現的是莊獻世子被父親關入米櫃活活餓死,歷史上的昭顯世子也有被父親親自毒殺的傳聞,韓國民間一直對這兩位因為王權鬥爭而死掉的世子抱有同情心,所以朱智勳飾演的世子李蒼能夠從瘋魔的父親和後媽手中逃脫,在戰鬥中成長起來,我個人覺得這就是一種韓國民間看法的體現。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朱智勳

何小沁:我覺得《王國》很適合這段時間看,大家都宅在家裡,片荒劇荒綜藝荒,它又是一次性放出6集,加上第一季也不過才12集,一口氣就能看完。它的篇幅和節奏比較偏美劇,看得很爽,能火不意外。所謂喪屍題材,某種程度就是對傳染病的一種誇大式呈現,在這個時候看,格外心有戚戚……

就像一場病毒能揭開全世界的很多問題一樣,喪屍屠城也暴露出很多社會矛盾,比如劇中老百姓原本就生活貧苦、不堪重負,權貴階層又逃避責任,導致了災難大爆發。

的確,李氏朝鮮這個歷史背景讓我們覺得親切熟悉,沒有什麼文化理解障礙,劇中的手寫字都是中文。老外也覺得這是一個《行屍走肉》+《權力的遊戲》故事,類型融合很新鮮。喪屍、權謀兩大元素在東西方都能找到落點。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

何小沁:第二季《王國》雖然也很火,但比起第一季的人次和評分,還是下降了一些。你們覺得第二季最大的優點和不足是?

林檎:優點是韓國創作人講故事很有兩把刷子,編劇金銀姬(金恩熙)在改編故事的時候有非常清晰的設定,第一季叫「殘酷的欲望」,第二季叫「血染大地」。第二季她主要想描述的是「血與血統」的故事。這裡的「血統」其實就是父權的承襲,但是世子放棄了,他把位置讓給了一個」賤民」的孩子,這就是反抗。

另外一個反抗是「殺父、殺師」,東方社會尊師重道,父親和師父是不可侵犯的權威,比如國產劇《鶴唳華亭》裡的父親和師父,與《王國》裡的扭曲感、悲壯感都一模一樣。《王國》裡的世子親手斬下父親和師父的腦袋,雖然不如漫威系「弒父」來得徹底和反抗得更明顯,但也是一種反抗,是非常西方化的對東方倫理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許峻豪飾演世子師父,武將安炫大人

與此同時,劇中喪屍最早出現的倭寇之戰,也有《刀鋒戰士》、《X戰警》系列改良人的思維。只是生死草和冬蟲夏草的原理過分相似了。就是這種東方、西方的混合,很有意思。

另外一個點是,這個故事的原著叫《神的國度》,第二季的故事已經開始有這種「神性引導」的傾向了,比如裴鬥娜飾演的醫女,她的設定就有「人間神」的意思吧,醫治病人不分仇惡、保護弱小等等,全智賢的客串出現估計也有這方面的意思。「人間已成地獄,該怎麼變成神的國度?」這應該是後續劇集會說到的吧。

缺點就是這個劇其實不夠精緻,很多都是一筆帶過,總有種框架搭起來了,但是沒有細節支撐的感覺。還有很多細節又顯得很多餘,比如世子和侍衛的故事...太老土了,且不夠讓人信服。中殿娘娘的妖魔化也沒必要,這個形象太硬了,完全的韓式刻板化,不如《思悼》裡文根英飾演的莊獻世子妃那樣,寥寥幾場戲,但很值得琢磨。這就是個視覺劇,直接將每一季改成2小時以內的電影也可以的。

《王國》第二季劇照,新人演員金惠濬飾演中殿娘娘

梵一:第二季最大的優點或許是它鋪設了一個「王國」宇宙,並藉此機會宣布要拍若干季,它的權鬥、喪屍、動作等元素,都在第二季進行了一個合理的全方位展現,並在故事層面提出更開放的議題,以供編劇有空間繼續可勁兒造。比如,「柿子」的選擇是就這樣被人捏,還是變「柿餅」貯藏更久;裴鬥娜的角色之後會有什麼發展,是否有感情線;全智賢作為最後一筆,該怎麼大書特書,你看她的造型是跟已出現的各方勢力都不同的。

也因此,第二季靠每集燒200萬美金,保持在Netflix的行活水平,當它開始鋪設未來空間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讓這一季變得不完整,成了一個過渡,當然有損第二季作為一個整體的完整度。

談到這裡,我們需要對第二季的情節進行一個分析。我們知道它在形式上還是想當北美的,我不懂專業詞語哈,有個感受是它的每一集在單集的情節上都是完整的,每一集都有各自的小高潮,通過梳理和直觀感受,我會判斷第二季的節奏比第一季加強許多,這或許是經過計算的,在某個時間段觀眾需要一個刺激才能專注看下去。

這和它鋪設「王國宇宙」的目的形成了兩個衝突:1、後幾集為了宇宙歸於平淡,統計一個情節點曲線的話,是前高后低最後拉升的;2、為了鋪設宇宙,又要營造節奏,編劇為了省心,做了很多取巧的設計,當世子無路可走,就冒出小路、小道,這在本季中出現了至少三次吧,還有一些其它轉折設計,都是這樣的,這是很多美劇式編劇會去採取的衝突設計。這都損傷了它的可解讀空間,留給觀眾的餘味變少了。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朱智勳

Truly:第一季看的是奇觀,人物和劇情的攤子就那麼大,說實話並沒有很強烈的懸念,也就沒有追到第二季的動力吧。第二季又真的如預料,奇觀還是喪屍跑酷,主線集中到世子身上,劇情沒有太曲折反而節奏更慢了。人物太單薄了,一部熱門劇至少要出一個焦點性的人物,或者群戲做到配角都有不少觀眾追看。但是《王國》拍到第二部,我真的是沒有愛上一個角色,連恨都沒有。

中殿娘娘有謀略但掌控不了大局,她留的那些招只是要拉墊背而已,她老爸計謀深遠但是抵不過亂拳打死老師傅,這些說沒就沒的反派在美劇思維裡可能還好,但是在華語電視劇思維裡可能就會覺得:嗯?就這?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新人演員金惠濬飾演中殿娘娘

世子從第一季就展現了勇氣和少少的戰術思維,但還是一個性格不太鮮明的人物。他為何會放棄皇位有很多原因可以說,比如當時的政治局面,以及古代人對廟堂與江湖的糾結,但是這些都沒有劇情充分體現。然後就是與舊部的那場功能化很強的戲。在這個殘酷的喪屍世界,世子的感情顯得太天真。當然了,叢林法則裡的脆弱是可愛的,但一切得建立在人性複雜的基礎上。醫女固然是以救人為原則,沒有明顯立場,但是她從頭到尾太工具人了,應該是裴鬥娜少有的缺乏個人魅力的角色。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裴鬥娜

何小沁:我覺得最大的優點很直觀,就是製作精良。兩季《王國》的製作花費差不多都在每集近200萬美元的級別,想想每集只有35萬人民幣製作費的《想見你》……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可以請到頂級卡司,可以去宮殿裡實景拍攝,可以設計高級的布光、運鏡,可以有一大批敬業的喪屍群演……

每集都保持相對穩定的「含屍量」,沒有婆婆媽媽小情小愛,讓整部劇都有不輸電影大片的質感。尤其後面那場冰湖大戰,一切為極致的視覺刺激服務(用拳頭和胖子的體重砸開的洞……),甚是好看。

韓劇《王國》第二季截圖,「冰上戰屍」

第二季評分下降的原因可能跟結尾有關係吧。有些觀眾不滿意,終於覺醒的世子最後怎麼又選擇「出世」了呢?中殿娘娘就這麼下線了?世子把江山交給了一群怎樣的窩囊廢?關於有沒有爛尾,網上有不少爭議。這部劇的宮鬥也是比較初級的,把中殿娘娘送到國產宮鬥劇裡,估計活不了幾集。

要是篇幅再長一點,這些地方的處理可能會更令人信服一些,但Netflix就想要這樣的節奏吧。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朱智勳

何小沁:《王國》編劇說拍十季都可以,把網友嚇到了。你們看好全智賢給第三季開的頭麼?覺得這個故事能拍十季嗎? 

Truly:想拍十季當然可以拍,比如全姐和裴鬥娜、朱智勳可以在第三季對付宮裡的變種人,最終組成「馭屍英雄聯盟」,以後拍單元劇都行啊。這麼一想,其實林正英、陳友、樓南光就是咱們自己的「馭屍英雄聯盟」啊哈哈。不管《王國》未來怎麼走,我還是會期待的。 

何小沁:全智賢產後回歸是一個很大的噱頭,不會只是客串這麼簡單,她可能成為第三季的關鍵人物。看她在第二季結尾的造型,有點神秘的異域色彩,結尾提到民間有人在種植和販賣生死草,再看那些鈴鐺,喪屍可能還會繼續進化,從黑夜到白天,潛伏期由短變長,群體也從無秩序變得……可操控?

我猜測第三季及之後的格局會變得更大,可能是地理位置上的拓展(牽扯到更多國家、民族),甚至可能是時代的延伸,世子不會一直是主角。但這樣還怎麼保持宮鬥這條線,我也比較好奇。

《行屍走肉》都有十季了,《王國》受眾範圍更廣,只要有人看就會一直拍下去。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全智賢

梵一:或許會可操控,可操控本質上是個科技哲學上的概念。因為它已經不是喪屍了,而是寄生,相關鏡頭很多,皮膚下邊蠕動的蟲子,生死草上的寄生卵。醫女調查喪屍機制,世子調查事件起源。未來的確是有好戲,就看怎麼編。這又是一個集韓國之力打造的作品,必然會跟韓國當下和未來的現實產生聯繫。未來誰能說得定呢? 

林檎:黃金配角柳承龍的角色挺可惜的,就這樣死掉了.他還在開播發布會上說過「音樂有BTS(防彈少年團),電影有《寄生蟲》,電視劇有《王國》。」這句話目前看來是對的,相比起傳統韓劇,《王國》已經走出韓國,所以後續應該會更寬廣。

韓劇《王國》劇照,裴鬥娜、柳承龍

何小沁:《王國》是Netflix在東亞布局本土原創戰略後最亮眼的成果。最後想問一些宏觀點的問題,你們怎麼看待Netflix的這一戰略?《王國》的成功模式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能複製嗎?國內有能取代Netflix地位的流媒體平臺嗎? 

林檎:是成功的,Netflix想要進入亞洲市場,中國和日本有天然壁壘。日本是文化壁壘,我們是硬體壁壘+文化壁壘。根據韓國電影的發展來看,韓國的影視劇恰好站在西方和東方的交界處,他們非常熟悉如何運用好萊塢、歐美的思維方式來講述東方文化和倫理傳統。李氏朝鮮承襲大明律制,加上韓流二十多年的鋪墊培養,用韓劇進入華語市場,是很容易的事情。同理,韓流在日本也有很深厚的基礎,但能不能打下日本市場,待定吧。

和Netflix的華語定製劇集相比,《王國》更具有普世性和更大的世界語境,這是我們能夠接受的原因。但在Netflix平臺播出其它韓劇,比如tvN、OCN、JTBC製作的那些,基本上大家還是認原來的品牌,而不是Netflix的。

《王國》的成功,內地電視劇不能複製。比如,韓系血統很濃厚的《鶴唳華亭》《下一站是幸福》,和《王國》很像的《長安十二時辰》等等,就算內地影視人和韓國影視人的思維近似,但他們呈現出來的東西也會不一樣,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本土因素需要考慮了,太多了,太多了.

韓劇《王國》第二季劇照

梵一:Netflix這個策略已經好幾年了,要想打開一個地方的市場,沒有比在這個地方製作當地劇集更合適的策略。《王國》只是這個模式下的另一個複製品。Netflix已經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幾年前美國本土的《怪奇物語》,在德國製作的《暗黑》,英國最近的《德古拉》,挪威的《諸神的黃昏》,還有我年前看完的《獵魔人》等等,都或多或少有忠實觀眾。

我們要看Netflix這個模式,其實不過有二:第一,它有攢項目的能力,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找當地最有實力的班底來製作,當地市場需要保持開放,工業發展水平也需要考慮;第二,有錢可以燒,還能賺錢保證足以燒錢,這是生產和運營分別去做的事。判斷它成功與否、是否可持續,就要看這兩項。

整體來看,Netflix的各地合作,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是很正常的,大多是在第一項上出了問題。這就好比一個集體的策略傳遞到基層,每個人有各自利益考慮,對策略的理解必會不同。理解了的少數人,才成為策略支持者和反對者,而大多人都是灰色的。

至於國內的流媒體,因為我們沒有影視工業,非常受限,即使有錢也很難做出媲美Netflix的片子了。甚至在內容上,錢也不是重要的,創造力才是根本,心靈純不純淨,就像阿巴斯也能在嚴苛的審查下成為美學大師。

《怪奇物語》《獵魔人》《王國》,第一季海報

Truly:奉俊昊說「跨過那幾釐米的字幕障礙,你會獲得更多」,其實那麼多戲都有字幕,為什麼《寄生蟲》的字幕就被跨過了,因為它的故事講得不用字幕也能懂,我有個朋友在不懂韓語沒有字幕的情況下去韓國影院看的生肉,如此都完全被吸引,能get到它想要說的東西——全世界都有的階級問題。所以不管哪個平臺,怎麼傳播,如何布局,我覺得本質還是要找到對的內容。

平臺要做的就是計算好這部戲給誰看,最終也能送達到受眾那裡。給華語觀眾看就不要以功夫、冥婚為噱頭拍無聊的劇情啦,糊弄不了華語觀眾,非華語觀眾也並不想打開。Netflix的這次成功好複製也不好複製:就是做好內容啊。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難捍衛的原則。內地都沒有Netflix的一席之地,我們也就不談「取代不存在的事物」這個偽命題了吧。至於我們的流媒體平臺能不能在其它市場取代Netflix,就更不需要討論了。


Netflix三部原創華語劇集《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海報

何小沁:同意以上看法。Netflix的決策源於它的危機感:一方面,它的無底洞式砸錢投入需要更廣闊的市場、更多業務線支持;另一方面,美國本土用戶增速已經放緩,Disney+等一系列競爭者崛起,它最好的出路就是去拓展國際市場。國際市場也分不同方向,一個是版權採購,另一個是本土原創。

看這兩天的新聞,Netflix和YouTube相繼宣布降低歐洲的畫質,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整個歐洲的網速都不行了。這件事讓我更加覺得亞洲真的是流媒體的未來藍海——網速快、年輕人多,尤其中國大力發展5G。東南亞每個國家有當地的競爭對手,Netflix市場份額還在艱難爬升中,日本合作動畫比較多,而韓國是Netflix最理想的聯姻對象——市場開放,工業和類型片發達,《釜山行》《寄生蟲》《王國》……這些國際爆款出現在韓國都不是偶然。

像梵一說的,找準人很重要,找準之後還要信任這些本土創作者,不要插手幹預。《王國》主導演是金成勳,他之前拍的電影《隧道》也很受歡迎,也是一個災難外殼+社會諷刺的類型片。馬來西亞導演柯汶利第一部電影《誤殺》就賣了十幾億,大家說「哇,陳思誠看人好厲害」,但在陳思誠之前,Netflix就已經邀請他執導了首部華語劇集(看來最後柯汶利還是選擇了陳思誠,沒有接受Netflix的邀請)。我不知道Netflix內部是怎樣一個綠燈機制,他們真的蠻厲害。


電影《隧道》《誤殺》海報

Netflix在中國臺灣投拍的《罪夢者》我看過,雖然卡司也算頂配了(張孝全、賈靜雯、範曉萱等),但格局、節奏、剪輯和《王國》相比,還是差很多。沒辦法,工業水平擺在那兒。

大陸的難處就不用說了,Netflix一半作品可能都過不了審,現在只能買買版權啊,籤點授權啊,還處於在門外尷尬站著的境地。那我們能自己打造出一個Netflix嗎?也難,目前主流的會員模式支撐不了《王國》這樣200萬美元一集的頭部項目。不過已經有不少人在思考怎麼打破這個局面了,比如陳思誠的網劇版《唐探》,通過IP聯動的方式,放長線釣大魚。中國有最大的市場,內需不是問題,想要成為文化大國,下一關是怎麼輸出。

推薦閱讀

主筆專欄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擊標題可閱讀更多娛理精彩內容

點擊一下即可閱讀

錦繡未央抄襲成立   李健蘇州演唱會   燈光師之死

 內地港臺藝人道歉方式   藝人名譽權  星美討薪

下一個楊超越  下一個哪吒  聯合聲明  版權劇

最強大腦糾紛調查   翻唱版權   密室逃脫  明星肖像權

撞死了一隻羊   何以為家   風雨雲   美國隊長   復聯4

我和我的祖國 中國機長 攀登者 雙子殺手 

權力的遊戲  百年孤獨    甜寵劇   播放量   翻拍劇  

陳情令   我們不能是朋友  長安十二時辰    獅子王 

 九州縹緲錄  全職高手  哪吒之魔童降世 FIRST三怪客

瓦爾達  仲代達矢  杜琪峯  謝飛  張藝謀  陳衝 李安

肖戰   蔡徐坤  李宇春 趙忠祥  袁泉 鄂靖文 黃海波

NINE PERCENT  初代團  王源  二代團 

樂隊的夏天 新褲子  幸福藍海  劉洲案  Ella生育觀

封神三部曲  X-crew  限酬令 電影民營公司   奧斯卡

電影節海報   柏林電影節  坎城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


相關焦點

  • 《寄生蟲》之後《王國》熱播,奈飛布局亞洲加碼與韓國合作
    《王國》立項之初,人們並不懷疑《王國》在韓國獲得成功,但能否徵服全球觀眾還是問號。 在《王國》第一季尚未播出的情況下,奈飛即續約第二季。從第二季充滿懸念的結尾來看,故事還未到終結之時,第三季已經箭在弦上,足見奈飛對這一系列信心十足,起初就奔著打造面向全球觀眾的韓國原創巨製而來。
  • 《王國》系列評分超《寄生蟲》,「韓國式殭屍片」掀起全球熱潮
    這比今年獲得美國奧斯卡頒獎典禮作品獎等4冠王的韓國電影《寄生蟲》的8.6分還要高。特別是有很多傳聞稱,在因新冠病毒而讓世界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因疫病而備受痛苦的《王國》第二季的面貌和現在的樣子相似。美國經濟專刊《福布斯》報導說:「如果擔心新冠病毒,就要看《王國》第2季。我們將放心地看到冠狀19不是殭屍病毒。《王國2》是最佳殭屍秀。」
  • 《寄生蟲》之後又一部韓國片引爆全球,喪屍片《王國2》這樣打開...
    《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獎引發的韓國影視熱潮還未消退,又一部韓國電視劇再次「引爆」全球。3月13日,朱智勳、裴鬥娜、柳承龍主演的Netflix原創喪屍劇《王國》第二季回歸了,而且Netflix一次性放出第二季全六集。
  • 韓劇《王國》熱播 奈飛布局亞洲加碼與韓國合作
    ][ 《王國》是奈飛投資製作的首部原創韓國劇集,第一季於2019年1月首播,單集成本超過178萬美元,是韓國有史以來僅次於《陽光先生》和《流浪者》、製作成本第三高的韓劇。 ]一部中世紀背景的六集韓國古裝喪屍片,就這樣掃蕩了被疫情陰影籠罩的全球螢屏。
  • 《寄生蟲》奪金棕櫚,韓國電影為何總能點燃坎城?
    法國時間5月21日,昆汀·塔倫蒂諾的新片《好萊塢往事》在坎城全球首映,這部萬眾矚目的新片被昆汀和製片方反覆絮叨,要求媒體和觀眾保密劇情。所以,話不能多說,但觀眾期待中的幽默、血腥、暴力還在,那個《低俗小說》裡的昆汀依然在場,起碼存在了小半場。
  • 韓國電影為何這麼牛?《寄生蟲》的背後有整個國家的支持
    時隔一年,《王國》第二季在萬眾期待中上線,加之瘟疫題材也貼合了當下熱點,目前在豆瓣有超7萬用戶打出了8.4的高分,足以證明該劇在國內的高關注度與認可度。整整一年前,《王國》上線至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的Netflix,以極高熱度席捲全球市場。IMBD評分8.3,超1.5萬用戶參與打分,這是什麼概念呢?
  • 不只是言論自由,《寄生蟲》獲獎,其是韓國電影產業20年發展輝煌
    從2019年全球影展首映強勢奪下坎城金棕櫚大獎開始,韓國電影《寄生蟲》一路席捲各國,影迷與媒體界的好評讓票房創下新高,2020年更橫掃奧斯卡四項年度大獎——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導演與年度最高殊榮的最佳影片。
  • 韓劇王國第二季在線看 韓劇王國1-6集加長版免費觀看地址
    根據韓國媒體的相關報導,《王國》第三季裡,女刀客將成為劇中的靈魂人物,引導觀眾解開眾多謎團。《王國》第二季在奈飛(Netflix)上線之際,恰逢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時,醫女的這段話或許能夠安撫全球觀眾的心情。
  • 《王國》韓國喪屍文化,用情驅散人心黑暗!文/王珉
    全球影視進入「春眠」,客觀上造就了《王國》宅家看片的火爆。其實並非導演金成勳撞大運,火爆背後還包含著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格局決定韓國只能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生存。當下韓國美國等多國始終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陰影之下,以及長期的南北朝鮮衝突問題,凸顯這個看似富裕發達的經濟體骨子中的脆弱。
  • 從《寄生蟲》到《逃走的女人》,韓國電影才是真的「開掛」了!
    而不久前,韓國電影《奇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而在奧斯卡之前,《寄生蟲》就曾橫掃坎城電影節,拿下金棕櫚大獎,風頭無兩。 從《寄生蟲》到《逃走的女人》,韓國電影頻頻在國際影壇斬獲大獎,儼然成為韓國最耀眼的名片,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關注。「開掛」的韓國電影為何這麼牛?
  • 韓國陷入《寄生蟲》「狂熱」中,政客提議為奉俊昊建博物館
    來源丨澎湃新聞  文丨程曉筠自《寄生蟲》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奧斯卡大獎後,韓國就陷入了舉國歡慶的熱潮。包括CGV、樂天在內的韓國多家連鎖院線,都在本周開始重新放映這部影片——該片去年5月30日開始在韓國全境上映,入場觀眾人次累積有約1000萬。
  • 韓國流行音樂為什麼能徵服全球
    韓國流行音樂為什麼能徵服全球 2020-08-29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韓劇王國第二季全集資源搶先看 韓劇王國第二季大結局是什麼
    筆者瞬間找到了打開《王國》這部劇集的鑰匙——韓國版《權力的遊戲》,世子李蒼(朱智勳 飾)就是「權遊」裡的雪諾,而海源趙氏則是「權遊」裡的蘭尼斯特家族。當然,正如從《傲慢與偏見》衍生而出的《傲慢與偏見與殭屍》,《王國》也只不過是體量龐雜的《權力的遊戲》的簡化版,《王國》裡的宮鬥,的確只是一場「兒戲」。
  • 二刷韓國巨作電影《寄生蟲》,才懂寄生蟲其實代表更加隱秘的真相
    近些年韓國電影的質量和口碑都急速上升,每年最少一部的高口碑電影幾乎成為韓國電影在業內的標誌。在《寄生蟲》之前,已經有不少電影人帶著韓國的電影走進了坎城競賽單元,雖然與獎項失之交臂,但是入圍即是認可。導演奉俊昊也因此成為了一位備受認可的韓國導演。只是韓國優秀的電影這麼多,二刷《寄生蟲》就明白了這部影片為何讓100萬網友在豆瓣上給出8.7的高分。
  • 韓國粉絲眼中的「國寶」奉俊昊:《寄生蟲》裡的地下室,在韓國真的...
    如果沒有記錯,《漢江怪物》的紀錄直到2016年才被《釜山行》打敗。很多人會把《殺人回憶》看作奉俊昊的最佳作品,但我覺得這部犯罪題材的電影「俗」的部分更多一些。《寄生蟲》的確反映了韓國非常深刻的現實矛盾,這種題材在他的作品中有延續性,此前的《雪國列車》也在關注貧富差距,但《雪國列車》過於魔幻,《寄生蟲》更現實,在技術處理上也更成熟,還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 誰才是「寄生蟲」?豆瓣8.8,你不得不服韓國電影人
    《寄生蟲》這也是韓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獲金棕櫚的影片。真正值得奉俊昊和宋康昊驕傲的電影!這是一個始於窮人家庭的故事,因為交不出學費,輟學在家的哥哥,靠偽造學歷得到了進入一家單純的富人家庭當家教工作的通行證。
  • 《寄生蟲》勇奪奧斯卡,靠這位韓國「最上流」的三星家族金主
    「第一製糖」,原本以食品業為主,後來在李美敬推動下,逐步發展成娛樂產業王國。CJ集團旗下的娛樂媒體公司由李美敬主導,是韓國最大媒體集團之一,業務遍及電視、韓國流行樂、電影製作和電影院,至少在6個國家有子公司,市值達3.7萬億韓元。
  • 韓國電影《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絕大多數國家都有貧富階層壁壘,無論是什麼文化背景下的觀眾都能從這個故事中獲得共鳴。     據美國媒體分析,韓國導演奉俊昊迥異於好萊塢類型片的表現手法,也讓很多媒體和知識階層眼前一亮,他拍出了美國也深刻存在但好萊塢沒能呈現的東西。顯然奧斯卡評委中,也有不少是美國知識階層。
  • 韓國電影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奧斯卡領獎臺?從電影《寄生蟲》說起
    有人說,今天才發現韓國電影這麼厲害,以前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然而,韓國電影實力變強不是一兩年的事,是至少二、三十年持續蓄積的能量,是許多韓國籍國際知名導演在國際間不斷持續曝光的成果。》之所以能贏得多個小金人,絕非只靠策略操作就能成事,電影本身的內容必須打動上千位電影學院的選民。
  • 引爆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演員最高片酬才470萬?
    作為百年歷史以來首次為韓國掙得奧斯卡獎項的影片,《寄生蟲》無疑正處於事業聲望上的「最高光時刻」,當然隨之而來的更多關注和聚焦,也讓更多人對這部韓國電影好奇起來。截止目前,《寄生蟲》不僅在韓國本地開花創下7245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海外票房也表現不俗,北美票房3547萬,全球票房累計超1.65億美元網傳《寄生蟲》製作成本1136萬美元,統計全球票房的回報比後高達15倍。成為韓國電影在海外市場上賣得最好的電影,版權銷售到了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一聲「韓國電影之光」絕對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