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八大水系 尋稀客身影丨消失20多年的苦花魚 重回遂昌垵口安家

2020-12-27 浙報融媒體

編者按: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近些年,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方向,浙江以「五水共治」碧水行動,建設美麗河湖,持續推動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得以保護和修復。近日,記者跟隨專家分赴錢塘江、甬江、苕溪、甌江等八大水系尋訪:那些曾經絕跡的鳥兒是否重新翩躚在江南水鄉?幾近消失的珍貴魚類是否已然遊回清清溪流?繼續來看記者尋訪路上發回的一線報導。 

夏天石倉源裡的苦花魚。

麗水遂昌,有一種當地百姓口中的「苦花魚」,已經絕跡了20多年。

苦花魚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中,也被稱作「清流女王」。

最近,聽說消失多年的苦花魚回來了。冬日,記者來到遂昌垵口鄉。地跨錢塘江、甌江兩大水系的垵口,是遂昌的飲用水源保護地。儘管是冬季,苦花魚的蹤跡難覓,我們還是驅車來到該鎮石倉村碰碰運氣。

站在村口的壩上,只見水面波光粼粼,水從三四米高處一瀉而下,激起白色的浪花,繼而向下遊流去。

石倉村的村民,對苦花魚有著特殊的感情。上世紀70年代,穿村而過的溪流石倉源裡活躍著苦花魚。春夏之交,它們都要溯遊產卵,村口三四米高的壩上,上百條苦花魚一同向上飛躍的壯觀景象,曾引得村民紛紛趕來觀賞。

然而,上世紀80年代,村裡出現電魚、毒魚之風,河道裡的生物日漸稀少;人們的環保意識並未隨生活水平一同提高,河道裡的垃圾開始泛濫。到了上世紀90年代,溪水變色,成群的苦花魚也消失了。

「苦花魚是臺灣鏟頜魚的俗稱,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和臺灣等地,個頭不大,但是對環境變化很敏感。」浙江師範大學特種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頡志剛深諳這種魚的習性,他說,苦花魚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這也是其在遂昌絕跡20多年的原因。

村民翁永其幾年前和苦花魚有過一次「偶遇」——在山頂人跡罕至的溪流裡,他發現了苦花魚。那次,翁永其專門帶了幾條魚下山,留作魚苗。

現在還能在溪裡找到苦花魚嗎?「這種魚性子很烈,除非一流的水質和高溶氧量,否則輕易不下山。」頡志剛說。

如今的石倉村已不同往日,「這些都是山泉水,能直接喝嘞!」說話間,垵口鄉人大主席應文軍用手舀了一捧溪水喝了起來,記者也嘗了一口,清冽中帶著甘甜。

好水不是一天養成的。2013年,石倉村作為鄉裡的垃圾分類試點之一,所有垃圾實行定點投放收集。為了改善河道水質,當地還成立了巡河護衛隊,投資3100萬元,整治了長達12.8公裡的河道。「不僅苦花魚回來了,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也大量定居此地,我們的河,活了!」看著眼前的清流,應文軍感慨萬千。

聽說在有陽光的天氣,山澗水流湍急,苦花魚銀白色的身體一閃一閃的,煞是好看。可惜記者在村口的壩上守了半天,只看見了水花沒看見苦花魚。

「苦花魚已經在這裡安家好幾年了,你們等天暖和了再來!」看出我們的遺憾,加入尋魚隊伍的村民發出了邀請,「苦花魚怕人,再加上天冷,它們都躲到大石頭下面了,現在找它們是有點難的。」

「就是它,臺灣白甲魚,也就是我們要找的苦花魚!」來到翁永其家的後院,同行的遂昌縣水產站站長周海東激動地叫了出來。苦花魚嘴小、身長、肉多,主要以矽藻、蜉蝣的幼蟲或石蠶為食。一年的小魚長不過三四寸,之後越長越慢,五年魚才可生長至30公分左右,在清澈見底的養殖池裡,翁永其的苦花魚已經長成幾兩重的「大魚」。而這些,正是6年前他從山頂帶下的魚苗,經過培育現在已有了幾十尾。

前不久,有個上海客人花了500元買了5條魚。這讓翁永其萌生了一個想法——養殖苦花魚:「以前是沒條件,現在村裡的水質好了,好山好水好風景,組合到一起,不就是一個致富門道嘛!」

這一思路也在垵口鄉鋪展開來。這幾年,鄉裡依託良好的生態河道環境,借力工商資本,發動群眾自主創業,開發了神龍谷漂流、小水電等項目,發展水域養殖業,著力打造十八裡翠沿河美麗經濟帶。

「對我來說,苦花魚是一個象徵,那是我兒時的玩伴回來了。」對於生性活潑的苦花魚,翁永其打心眼裡喜歡。所以,不管是治理河道還是垃圾分類,他總是第一個打頭,為的就是環境好一點,苦花魚能循著好生態找到回家的路。如今,他的願望成真了。

科學顧問點評

浙江師範大學特種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頡志剛:臺灣鏟頜魚,又稱臺灣白甲魚,主要棲息於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高海拔山澗溪流。該魚對水質、溶解氧和水溫的要求極高,對水環境汙染物非常敏感,因此可作為判斷溪流生態系統水質優劣的重要生態指示物種,它們對高海拔溪流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臺灣白甲魚種群有所恢復,這說明當地相關部門對水環境和漁業資源的保護取得了較大成效。

相關焦點

  • 消失20多年的苦花魚 重回遂昌垵口安家
    近日,記者跟隨專家分赴錢塘江、甬江、苕溪、甌江等八大水系尋訪:那些曾經絕跡的鳥兒是否重新翩躚在江南水鄉?幾近消失的珍貴魚類是否已然遊回清清溪流?繼續來看記者尋訪路上發回的一線報導。  麗水遂昌,有一種當地百姓口中的「苦花魚」,已經絕跡了20多年。  苦花魚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中,也被稱作「清流女王」。
  • 訪八大水系 尋稀客身影丨富春江來了「亞洲美人魚」
    近日,記者跟隨專家分赴錢塘江、甬江、苕溪、甌江等八大水系尋訪:那些曾經絕跡的鳥兒是否重新翩躚在江南水鄉?幾近消失的珍貴魚類是否已然遊回清清溪流?繼續來看記者尋訪路上發回的一線報導。 最近,一條魚的出現,使以江鮮聞名的富春江掀起了波瀾。原來,富陽漁民許仁法誤捕了一條4公斤重的胭脂魚。當了十幾年漁民,打撈江鮮無數,許仁法頭一次見到胭脂魚。「胭脂魚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我們一接到通知就和漁民一起把它放生了。」富陽農業農村局漁政漁港科工作人員沈建強告訴記者,十幾年前,胭脂魚在富春江裡並非稀罕物。但隨著水質汙染,它們幾乎消失了。
  • 少林問道丨眾生皆苦,何處問道?
    可是當他顫抖的身影離開少林時,說出的那一句「我連兒子都被你們搶走了,這天下蒼生,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卻讓人倍感心酸。與明德有一段糾葛的梅姑,也是個不得不說的傳奇人物。她就像是另一個李蓁蓁,出身名門,卻流落到煙花柳巷,成為青樓老鴇。浮浮沉沉多年,她早就洞察人心,看透了世事。她活得清楚明白,也有著不願服輸的勁兒。
  • 尋春訪梨花
    滿山滿坡的老梨樹,枝幹粗壯乾裂,虯枝盤旋,樹齡有100多年和300多年的,每一棵樹都盤根錯節自成風景。蜜蜂嗡嗡忙碌,小鳥嘰嘰喳喳,大家隨意在樹下喝茶聊天,站著、坐著或躺著,望著飄落的花瓣雨。孩子們撒著歡,啃著烤羊腿,追蝴蝶、放風箏。梨花初開無葉時,那一簇簇、一堆堆梨花恍若積雪壓枝頭。梨花勝雪,春寒裡徜徉在梨花的世界裡思緒飄飄,耳畔響起京劇唱詞:「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
  • 稀客!紅嘴巨鷗首次在綿陽出現
    「一是看尾巴,紅嘴巨鷗的尾巴像燕子一樣是岔開的,而紅嘴鷗是扇形的;第二就是看抓魚,紅嘴巨鷗是直接俯衝到水裡面去抓,而紅嘴鷗要輕一些,它就在水面抓。」張建寧說。稀客的到來,讓不少鳥類攝影愛好者來到三江半島捕捉它們的身影,尤其是綿陽市愛鳥協會的成員們,大家一邊拍攝美麗的鳥兒,一邊做著宣傳、保護鳥兒的工作。
  • 盤點神奇寶貝裡的八大水系神獸,你們最喜歡誰
    大家好,今天來介紹一下水系神獸吧。盤點神奇寶貝裡的八大水系神獸,你們最喜歡誰1.水君水君設定上是被鳳王復活的三隻寶可夢之一,它是北風的化身,並且擁有淨化水質的能力,所以這也解釋了它能學會一些飛行系技能的原因。它在動畫中神神秘秘的,但是在漫畫特別篇中非常活躍,以一己之力依次擊敗成都各道館館主的畫面實在太過強勢。
  • 時隔 20多年,陳佩斯突然受邀重回央視大舞臺
    沒錯,經過20多年的漫長等待,那個吃麵條的陳佩斯又回來了。雖然過去了20多年,但是他們曾經的吃麵條等多部作品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時間一晃過了20多年,如今,從央視消失了二十多年的陳佩斯如今再次受邀參加央視,並且是擔任央視金牌喜劇班的首席,這也對外釋放出了一個重磅信號,說明陳佩斯和央視開始握手言和了。
  • 全家18口人靠黃河養活:黃河在,家就在,飯碗就在
    「這網叫作翻鬥,通過上下翻動,讓魚就範。你得看魚路在哪裡,哪裡才能撈上魚。」老潘家有好幾套漁網,他把這些捕魚工具統稱為「迷魂陣」。漁網就是老潘的貴重物品,謀生的飯碗。「網擺到我跟前,能撈什麼魚,能不能撈上,我一打眼兒就能知道。」
  • 北京八大胡同:一夜消失?她們去了哪裡?
    北京胡同大概每個人都曉得,熟悉老北京的人大概都記得「八大胡同」,可是「八大胡同」就在1949年的那個晚上突然消失了。在民國時期,「八大胡同」作為最出名的風花雪月之地,那可是人盡皆知的存在,官 員們名人以及平民百姓都會在此地流連忘返。那麼怎麼就突然消失了呢?
  • 【最新歌曲】趙泳鑫 - 稀客
    你是誰的稀客?誰是你的過客?耳朵一亮的Chill R&B 曲風2018最佳情感關係《稀客》, 歡迎光臨都市男女的世界!不做情感的脆弱者,該宣洩就宣洩!打破夜的平靜,掙脫寂寞枷鎖!稀客稀客,歡迎光臨!趙泳鑫最新創作的《稀客》悅耳來襲!
  • 漢江評論丨安康錢魚想上位
    作者 陳楚珺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口「錢魚鮮」離我們越近,越成為陝南安康地方美食地標式體驗,安康特色農業就越豐贍,安康的生態經濟就走得越快越遠。生態環境有很多「活指標」,錢魚必定算其一。錢魚有著悠久的進化史,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只棲息於海拔300-1500米之清澈流水中,可以說是生態環境的「活指標」。而分布於嘉陵江水系和漢水水系中上遊的錢魚種群,又以陝西南部山區為優勢種群。但近年來,受經濟發展中資源開發和人工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安康野生錢魚的身影已經越來越難見到了,那一口「錢魚鮮」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 我是一條尋水的魚
    離開大學校園幾個月了,應聘工作的資料寄了一家又一家,不是泥牛入海,就是讓你等待的心情低落到極點,好一點的工作比談對象還難。再不能靠父母接濟生活,我決定背起行囊,自由自在地闖蕩,如水的日子一個人悄悄地過。在這個城市,自己就像一條遊來遊去的魚,奮力向前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目標。
  • 《安家》「老洋房」那些事:所謂壞人變老了,只因沒有感恩的心
    《安家》現已播出20集,豆瓣評分6.2,三顆星。《安家》因為劇情太過真實引發網友們的共鳴,生活艱辛,還需堅持。最新劇情是「龔家花園」老洋房的買賣看得直上火,網友們紛紛大呼:壞人變老了。龔家花園的賣家是徐店長的髮小龔俊,買家是徐店長的老熟人,本來簡單的一單買賣,因為一家七口人的出現變得不簡單。
  • 此人身為皇帝因愛人苦尋未果,於是從此不再封任何人為自己的皇后
    痴情苦人尋愛人,卻錯良機,未尋回。苦心人,從此心中苦難尋,此生為帝王。安史亂丟珍珠,尋未果、尋未果,只能為她留後位。此生為帝王,權財輕鬆握手中。此兩樣,為世人一生的追求。最想握是愛情,可愛情,是他一生最難得。
  • 演員張曉謙暫別《安家》魚化龍 攜電影《告別練習》歡樂來襲
    據悉,張曉謙在片中飾演了一位生活不太如意的「北漂」歌手張可,卻依然對生活和夢想充滿熱情,心心念念於兄弟合體,站上舞臺,重回巔峰,無奈卻總是事與願違。相信在該片上映後,通過張曉謙的演繹,不少與張可有著相似經歷的「北漂」一族都會在影片中找到某些與自己相通的共鳴。
  • 科學網—尋水的魚
    據湘潭高新區數據統計,園區中138家規模企業,實現產品對接的約有30%。 實際上,抱團取暖是企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增加抗壓能力、開拓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從2008年一路走來的高新技術企業,大都對這個詞有深切體會。然而,湘潭高新區所給出的案例和數據,在反映抱團取暖的現實之外,更體現了園區內企業間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以及由此促成的交易。
  • 安家九八五 安家九八五什麼意思
    安家九八五最近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講述的是房產中介之間的故事。劇中無論是房地產證上該不該寫兒媳的名字,還是魚化龍面對客戶時的點頭哈腰,都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歷過的事情,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劇中,魚化龍畢業於985名校,但卻去了賣房,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
  • 花開天府·作品(36)|蔣延珍:尋春訪梨花
    滿山滿坡的老梨樹,枝幹粗壯乾裂,虯枝盤旋,樹齡有100多年和300多年的,每一棵樹都盤根錯節自成風景。蜜蜂嗡嗡忙碌,小鳥嘰嘰喳喳,大家隨意在樹下喝茶聊天,站著、坐著或躺著,望著飄落的花瓣雨。孩子們撒著歡,啃著烤羊腿,追蝴蝶、放風箏。梨花初開無葉時,那一簇簇、一堆堆梨花恍若積雪壓枝頭。
  • 教你做年菜丨花枝玉翠-芥藍釀魚蓉
    丨 貓耳朵 丨 粉蒸肉 丨 平底鍋叉燒 丨 酥角 丨 元寶蝦 丨船上糕 丨 翡翠蝦餅 丨山水豆腐釀 丨 荔浦芋頭扣肉 丨 開屏魚 丨 琥珀核桃丨蔥燒海參 丨 黑山羊扣 丨 小煎堆 丨 霸王別姬丨 玫瑰油雞 丨荔茸香酥鴨 丨掛霜花生 丨 八寶魷魚 丨 滷味拼盤 丨 鮑魚燜排骨 丨 火麻雞湯 丨 香濃牛軋糖 丨 咕嚕蝦球 丨 東坡肘子 丨 小麻花  丨 壯家豆腐圓 丨 蘇格蘭蛋 芥藍在南方是最普通的蔬菜之一
  • 故事:彼此消失的魚
    我在站外從A口徘徊到B口,又從B口走回到A口。仿佛丟了什麼,卻又不知在找什麼。好似解脫了,但又卷進新的麻煩。怎麼都覺得我吃了一鍋炒螞蟻。又有一波來乘地鐵的人從公交上下來,我跑了過去,我必須馬上離開這裡,這裡有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