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一天》,張僑勇《武漢,武漢》等多部華語作品入圍2020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2021-02-19 導筒directube


2020年10月20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率先公布第一批入選包括國際紀錄短片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Short Documentary)、荷蘭本土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Dutch Documentary)、學生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Student Documentary)、Luminous單元(非競賽)、Frontlight單元(非競賽)等7大單元共計90部紀錄片作品名單,其中多部華語紀錄片作品入圍。剩下的其他單元將於近日陸續公布。


(IDFA Competition for Short Documentary)



《一天》One Day 

晉江 | 紀錄短片 | 2020 | 23分鐘 | 世界首映

鏡頭跟隨著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同沿著迷濛的山路慢慢行走。他背著一個袋子,或是背著一袋大米、一捆木材、一大桶水。拍攝者在白天、晚上和深夜,與這位老人一同穿過清新的春天,跋涉過陰冷的冬天。

柔和的灰綠作底色,和無言的沉默背景,讓這部作品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感覺——當你在觀看時,能感受到另一個空間逐漸被打開,你能聽到風的聲音、人的腳步聲、鳥的聲音。觀眾在這樣的視角中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畫面所跟隨的這個人到底是誰?他要去哪裡?他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只有在他路途的最後,我們才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天》是一個極簡主義的旅程,讓觀眾反思我們利用時間做了什麼。」

「 One Day is a minimalist take on a journey that allows the viewer room to reflect on what we do with our time.」

導演晉江曾在2016年完成首部紀錄長片《上阿甲》。在雲南怒江邊的大山裡,生活著一群沒有戶籍的傈僳族人。作品記錄的是這批傈僳族人中兄弟倆:哥哥此利華17歲,弟弟甲利華10歲。他們的爸爸在弟弟六個月大的時候的去世了,媽媽改嫁山下,沒有帶走他們,兄弟倆在山上跟著外婆、舅舅生活。在艱辛和困苦之外,他們的生活也有著簡單的快樂。

而此後的2019年,晉江紀錄了兩位老人胡跟德與張銀鳳的生活——兩位老人原籍夏縣,大女兒嫁到距離十幾公裡的後山。兒子倒插門到四十裡外的青嵐,2015年在工地上發生意外,從腳手架摔下去世。小女兒紅紅也嫁到青嵐,並把兩位老人帶到青嵐生活。紅紅與丈夫育有一女,在女兒兩歲的時候,紅紅跟鄰居家的男人私奔去了山東。女兒跑了,兩位老人不好意思繼續住在親家,老家的房子也已經坍塌,於是他們在附近的山裡找了一處被人廢棄的土窯,一住就是八年,這個地方叫半截嶺。

這兩位老人在此住了八年,每天挑水砍柴,收割耕種、畜牧放牛……用自給自足的勞動填滿靜寂的時間。短片《一天》的鏡頭一直跟隨著其中一位老人的背影,從早走到晚,同時也穿過四季。

長片《半截嶺》在今年9月入圍韓國DMZ國際紀錄片節

導演闡述:關於電影的種子被埋下以後,除了等待我什麼也做不了。它後來會發芽,長出枝幹,越來越高,有茂盛的葉子,可我仍舊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直到有一天,在漫天風雪中它長出了果子。

晉江,1989年生於河南洛陽,幼時學過繪畫,高二輟學自謀生計,業餘時間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現在工作生活於北京,2017年創作首部紀錄片《上阿甲》《上阿甲》獲得第十四屆北京獨立影像展獲獎作品 紀錄片競賽單元評委會獎。2020年紀錄短片《一天》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2020年完成紀錄長片《半截嶺》韓國DMZ國際紀錄片節。


(IDFA Competition for Student Documentary)

I Don’t Feel at Home Anywhere Anymore 

Viv Li | 比利時/中國| 2020 | 16分鐘 | 世界首映

Viv Li在30歲時離開北京前往比利時學習藝術,當她在聖誕假期期間回家探望家人時,卻出乎意料地產生了如外人般的疏離感受——文化差異讓她與家人和前男友之間的溝通出現了重重困難。Viv 李身處異鄉時對故土的思念和重返家庭的不適讓她產生了強烈的撕裂感,她在短片中展示了這樣一個失去「根基」的痛苦過程。


The Ark

Dan Wei  | 中國 | 2020 | 101分鐘 | 世界首映

當新聞中傳出武漢爆發新冠疫情的第一批報導時,在國內其他地方,張秀華——正遭受著另一種疾病的折磨並為她自己的生命而戰。醫生們可能已經放棄了她,但是她的孩子和孫子們卻沒有,他們正在盡一切可能讓她和他們在一起多呆一會兒。

這部作品以克制的黑白畫面觀察這個家庭、他們與母親的處境、疫情造成的後果以及彼此之間的鬥爭。自尊心和對立的世界觀最終使兄妹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但他們仍然沒有從母親那邊讓步。

對於家庭內部情況的呈現仍然是最重要的不分,但觀眾能不斷地從新冠引發的危機和由此產生的限制中捕捉一些瞬間。通過這種方式,該片巧妙地將一場私人家庭危機與一場全球性緊急事件交織在一起,並在微觀和宏觀層面顯示了它們對人類生活的相互影響。


《武漢,武漢》Wuhan Wuhan程工 / 張僑勇 | 美國 | 2020 | 95分鐘 | 國際首映2020年2月和3月,在新冠狀病毒疾病流行的高峰時期,武漢被下令封鎖城,電影製作人程工被允許進入醫院探視最嚴重的病人。他關注了幾個人的故事,故事圍繞著一個為醫務工作者開車的志願者和他懷孕的妻子展開。他們的關係顯然處於緊張狀態;與此同時,一對母子都感染了這種病毒,他們在困苦的現實中艱難求生; 他還跟隨一位醫生進入急診室,那裡缺少足夠數量的口罩;一個孤獨的 ICU 護士住在一個遠離家人的旅館裡;一位志願心理醫生在幫助疲憊不堪的醫務人員。而醫院門前擺放著鮮花,紀念疫情早期向同事們發出警告並於2020年2月去世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來自加拿大的華裔導演張僑勇將這些原始素材整理成了一份引人入勝的目擊報告,它超越了單純的統計數字和頭條新聞,賦予危機以人性的一面。

此外,張僑勇執導的另一部疫情紀錄片《Pandemic 19》在hot spring 紀錄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及觀眾選擇獎,本片講述三個美國急診醫生抗議的故事,通過他們錄製的視頻日記展現疫情的另一個側面。

張僑勇

張僑勇,國際知名電影導演及製片人。曾獲得兩次金⻢獎, 張僑勇也是Don Haig 獎、Yolande and Pierre Perrault 獎和Guggenheim 新興藝術家獎的得主。在2013年,他應邀成為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張僑勇成功執導拍攝了《沿江而上》( 2007)、《千錘百鍊》( 2012 )和《水 果獵人》( 2012 )。他的最新作品《這不是電影》, 講述了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中東記者Robert Fisk 的故事。這部記錄片由加拿大電影局聯合出品,在2019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這不是電影》(2019) 張僑勇的電影曾經在多個國際電影節參展,包括聖丹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和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並在世界各地的電影院放映。《沿江而上》是北美2008年度的最賣座紀錄片。

在10月13日IDFA公布的63個IDFA Forum入選項目中,中韓聯合製作項目——吳越《拳後媽媽》Mom of the Ring入圍大名單,這部作品也在剛剛閉幕的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創投評選中獲得「IDF最具潛力發展計劃」。

《拳後媽媽》IDF創投評委推薦詞: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多重可能性,也為未來構建爆款影像奠定了美學基礎。在尋求家庭與事業的平衡點中,提案中女主人翁斯斯為我們展示了「鏗鏘玫瑰」與「柔性媽媽」的兩種極致的女性之美,以及她在此過程中的光榮與夢想、愛與哀愁。



作為全球最大的紀錄片節之一——第33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將於2020年11月18日至29日舉行。早在今年年初3月時疫情肆虐之時,IDFA就曾在其官網放出300部以上全球紀錄片供在線觀看(如果註冊為會員還可以增加至500多部,可按國家,類型進行選擇)。

作為IDFA的主辦國,荷蘭也同樣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的IDFA除了從11月18日到29日,在超過15家影院上映約200部紀錄片作品以外,將提供三個線上放映埠,每天在線展映若干部作品,並持續到12月6日。但如果11月份的荷蘭衛生防疫限制增加,電影院的線下場次也將減少,而增多在線放映場次。

中國自1996年開始便有作品入選IDFA,到2017年,總計有近百部紀錄片被影展收錄,包括周浩、杜海濱、徐童、顧桃、範儉等多個如今仍活躍在影壇的紀錄片片導演都曾有作品在IDFA入選,IDFA參與見證了新千年以來中國紀錄片,尤其是中國獨立紀錄片的發展與成長。

最初按年份整理出全部以「中國大陸」為製片國入選IDFA的紀錄片,部分中國導演的作品以海外及港臺報名影展(如王兵的《孤獨》(2013)代表香港替代),此處未做收錄。

推廣/合作/活動

加微信號:directubeee

相關焦點

  • 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126個國家和地區,3227部作品...
    2020年新冠肺炎突襲而至,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往來,卻沒有阻礙海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如約來到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一帶一路」國家的參評情況較去年基本持平,在6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共有來自51個國家的961部作品報名參評。 全球頂級片單來襲,享時代影像盛宴 今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徵集到許多在國際知名節展中獲獎的作品。
  • 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共徵集到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
    2020年新冠肺炎突襲而至,疫情來勢洶洶,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往來,卻沒有阻礙海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如約來到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此外,俄羅斯以總報名數147部位居第八,這是近三年來俄羅斯首次躋身作品報名數量的前十名。「一帶一路」國家的參評情況較去年基本持平,在6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共有來自51個國家的961部作品報名參評。今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徵集到許多在國際知名節展中獲獎的作品。
  •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即將開啟,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邵煦雯)記者日前從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獲悉,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即將在廣州啟動。本屆紀錄片節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囊括了歷史文化、社會人文、自然環保、科技教育、民俗風情等內容題材的紀錄長片、紀錄短片和系列影片。
  • 賈玉川作品《二毛》入圍2019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
    點擊播放 GIF 0.0M當地時間2019年10月23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公布2019年度競賽入圍片單,由賈玉川導演、拍攝,餘海波(賈玉川和餘海波分別是武漢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1988級和1987級學生)監製完成的紀錄片《二毛》入圍今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FDA,並在電影節上做全球首映式。
  • 7位華人導演作品入圍2019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_文藝_澎湃新聞-The...
    當地時間23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公布2019年度競賽入圍片單,中國導演韓萌的紀錄片《遙望繁星》(Smog Town)入圍其First Appearance競賽單元,是中國今年唯一一部入圍IDFA主競賽單元的作品。
  • 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即將開啟
    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即將開啟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邵煦雯  2020-11-09 目前,本屆紀錄片節共徵集到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盛大來襲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從今天(12月14日)到17日在廣州舉行。今年有來自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其中,境外作品2644部,佔作品總數的81.90%,全球紀錄再度匯聚廣州。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如約而至
    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紀錄產業內容及紀錄片節展受到重創,但是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還是如約而來。12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下簡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活動將持續至12月17日。
  • 3227部各國紀錄片匯聚廣州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即將開幕
    海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即將來到 2020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據悉,本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面向全球的紀錄片製作、播放、發行機構,獨立製作人以及社會各界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 126 個國家和地區的 3227 部作品參評參展。
  • 影像交流無國界,全球紀錄匯廣州
    > GZDOC 2020徵集總數據穩居高位本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
  • 邁入「成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18歲」芳華正茂
    12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廣州環球瑞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下文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正式開幕。2003年在廣州橫空出世,至2020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走過18個年頭。
  • 闡釋時間的方式 :《半截嶺》《一天》紀錄電影賞析會
    活動需預約,請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關於活動導演/藝術家晉江的紀錄電影《半截嶺》和紀錄短片《一天》創作於2020年。兩部影片都獲得了紀錄片屆高規格的國際榮譽,長片入圍2020年韓國DMZ國際紀錄片節競賽單元,短片入圍2020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晉江與製片人徐錚將與觀眾一同賞析兩部影片,並就紀錄片作為一種闡釋時間的方式展開對談。影片介紹
  • 加拿大國際紀錄片節宣布延期
    加拿大國際紀錄片節宣布延期 時間:2020.03.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來啦!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廣州環球瑞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統籌運營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12月14-17日在廣州舉行。12月14日上午,紀錄片節多項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辦。
  • 新銳導演廉欣作品《艾特所有人》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電影節
    在今年的阿姆斯特丹國際電影節上,有多部華語紀錄片入選官方選片名單,其中新銳導演廉欣的作品《艾特所有人》成功入圍,該影片講述了過氣法制節目主持人錢坤與天才黑客皮丘、神秘的暴走蘿莉姬么么,聯手經營一家網絡告別儀式的直播工作室,為不同的逝者入殮過往,進行網絡告別的故事。
  • 2020年IDFA華語薦片,香港紀錄片獲獎
    2020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於11月18日至12月6日在線上和線下舉行。IDFA是世界上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旨在推廣有創造性的紀錄片作品給越來越多的大眾。拋開書本在本次IDFA中以官方媒體身份進行線上閱片和報導。
  • 【紀錄單元】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30部入圍作品(系列之三)
    獲獎信息:入圍第36屆金穗獎一般作品類最佳紀錄片簡介:本片是一部關於勇氣的紀錄片,紀錄著三個腦性麻痺的小孩如何面對他們生命中的種種困難與挑戰,並一步步地找到方向!入圍「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入圍鳳凰視頻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獎提名法國巴黎紀錄中國評審團大獎半島國際紀錄片節入圍獎簡介:本片是上海中心城區四行倉庫所在的晉元路地塊的政府房屋徵收、動遷的故事。
  • 少年》等入圍多項提名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獲獎名單揭曉
    昨天(17日)下午,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正式閉幕,金紅棉優秀紀錄片名單以及「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十佳方案」、「最具市場潛力紀錄片方案」名單一一揭曉。本屆紀錄片節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
  • 7位中國導演作品入選2018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今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 揭曉2018年入圍的紀錄片,分屬長片競賽單元、新人競賽單元、短片競賽單元等19個單元,7位中國導演的作品入選競賽單元和展映單元
  • 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來襲!大咖雲集,共論全球紀實產業發展
    超級大咖線上開課本屆紀錄片節將在線上舉辦六場國際大師班,邀請享譽國際的奧斯卡獲獎導演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和馬克·哈裡斯(Mark Harris)、奧斯卡入圍導演克裡斯蒂安·弗雷(Christian Frei)、BBC熱門作品《地球脈動II》、《王朝》的製片人麥可·岡頓(Michael Gunton)、國際著名製片人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