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還是追風箏?

2021-02-08 海南版歐陽寒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

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唐 高駢《風箏》

最近有復讀的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偷影子的人》,牽著全書的一根線,是一隻風箏。

不由得讓人想起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德勒.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雖然看過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電影也搜來看過,不只一遍。風箏更是一直飛舞在全書故事情節之中的隱秘精靈。

據說法國是寫作人數比例最多的國家,很多普通國民都喜歡自己寫故事、寫回憶錄,並且自費印刷。

同為暢銷書的《追風箏的人》和《偷影子的人》,我十分不喜歡那些在宣傳材料、腰封上動不動就給某本書貼上「溫情、療愈」等等標籤的人。一個好故事、一本好小說,一萬個人讀過,也許會有一萬種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為什麼你要自作主張先入為主的誤導讀者?並且不署名?若是標明此為個人觀點,那又另當別論。

《偷影子的人》是一個好故事,即使是翻譯過來的文字,閱讀時你也可以輕而易舉的感覺到作者是講故事的好手,流暢而引人入勝,帶著法國人特有的隨性和浪漫氣息,也有他們對於生命、生活本身所特有的熱愛。有時不免羨慕他們敢愛敢恨敢於付諸行動的勇氣,那是與生俱來的,文化和環境賦予的,不需要那麼多的流血犧牲和抗爭。你看他兒時去海邊度假,和那女孩子玩耍,看他後來上醫科大學,甚至和醫院的同事談了一場戀愛,又勸說麵包店的主人允許兒子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走自己喜歡的路,他做得自然而然,沒那麼多糾結痛苦,他只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當然,因為他的特異功能,他還能偷聽到別人內心的聲音。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影子可以和別人的影子交換,並因此聽到別人內心深處的聲音。他聽到學校保衛室看門人的心聲,並因此而在火災中救出了他,聽到恃強凌弱的同學的外強中乾的心聲,也聽到自己一見面就深深為之迷戀的克蕾兒的心聲,直到漸漸長大成熟,卻唯一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兩個十來歲的少男少女怦然心動的暑假,一個老式的老鷹風箏,一個屬於兩個人的海邊燈塔裡的秘密,「聾啞」的少女克蕾兒可以用風箏在空中優雅流暢的跳舞,劃出整齊的8字形。

一別十年,中學、大學、工作,甚至戀愛,可是那風箏一直封存在記憶裡不曾褪色和離開,當他在燈塔裡找到那隻風箏時,發現了克蕾兒留下的話:「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於是修復風箏、練習,尋找那個已經治癒的美麗女孩子,在音樂學院的宿舍外面把風箏放起來,劃出美麗的圖案,和她在飛舞的風箏下面重逢,互吐衷腸……也有波瀾,但終於圓滿的法式浪漫。

令人愉悅的故事,讀完忍不住截了封面的照片放在朋友圈,以志紀念,配一張遠在柏林街頭的影子,隱隱還有照片中無言的心聲:「將影子託付。」

但無論如何,在讀完《追風箏的人》之後很久才讀《偷影子的人》的時候,心中常常不由自主的有抽離感,會暗自審視。又因為都有一隻重要的風箏存在於故事中,便也常常不自覺的兩相對比:馬克.李維的故事讀來輕鬆自如,我會意識到作者的匠心獨運和流暢敘事,但也明擺著這只是故事,設計出來的故事。也許是因為中東那片熱土一直以來的神秘面紗,也許是因為太少的了解,還也許是因為教育體系中從小教給我們關於文學作品的審視鑑賞標準,在讀胡賽尼的兩本小說時,會被吸引得更深入,會在不經意間便意識到作品的宏大敘事風格和時代意義以及並沒有隱藏得多深的人文關懷。

當然,這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童年時期在阿富汗生活的胡賽尼,使得他對主人公的童年生活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的工作經歷,以及良好的家境和成年後在美國的生活工作經歷,又使他跳出阿富汗本土的圈子,既有對故土的懷念和熱愛,也對那個國家所存在的種種問題有更清醒的認識,但最終他的作品,在愛和救贖裡歸於安寧。《追風箏的人》如是,《燦爛千陽》亦如是。

哈桑是阿米爾的兄弟,也是他的僕人,因為父親對哈桑不同普通僕人的態度,阿米爾對哈桑有著又愛又恨,還有嫉妒的感情。因為父親在哈桑生日時送給他的禮物,他也嫉妒,一個少年少爺的感情總是任性而激烈的。哈桑卻因為不能說出口的出身,因為對阿米爾的甚於親人的愛,對他忠誠始終如一。即使看到他慘遭強暴而不敢出面相救,即使少爺陷害他導致他最終離開那個家,他從不曾背叛和抱怨阿米爾。他總是陪他放風箏,陪他參加比賽,為他追回被割斷線而落地的風箏,為他做早餐,煮茶,陪他上學,為他做任何事。直到少爺終於有一天因為戰爭離開了阿富汗。

種族衝突和歧視,戰亂,貧窮和物質缺乏,山河破碎,但總有些東西一直在。哈桑去世,留下的孤兒被送進孤兒院,似乎也遭受著父親兒時同樣的痛苦,阿米爾帶著回去看看的心情出發,到最後決心不畏艱險解救並收養哈桑的兒子,溫暖耐心地對待那個身心受傷已然極度自閉的孩子。某一天,夫妻倆帶著孩子在公園裡放風箏時,他問那孩子,「要我幫你把風箏追回來嗎?」孩子終於開口回答,高興之餘,他脫口而出的,正是哈桑兒時去為他追風箏時常常說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是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解說
    《追風箏的人》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裡面這是一部關於人性弱點被窺視及贖罪的電影,講述一段不平等的友情,以及關於這段友情的背叛與救贖。哈桑不用看天卻總能追到風箏,有人說他是看著風箏的影子在奔跑,阿米爾知道不是,哈桑就是知道風箏會落在哪。
  • 《追風箏的人》:在追「風箏」之時,你是「阿米爾」還是「哈桑」
    「所有讀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人都會記住這句話,又讓人許許多多的人感動的一句話。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那個時候就被感動得不行,現在再看一遍,同樣很感動。《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一起成長。然而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兩個人的關係發生轉變。哈桑為了讓少爺阿米爾贏得比賽,忍受了別人的侮辱,可由於阿米爾膽小懦弱、以及內心一直嫉妒哈桑可以得到父親的寵愛,所以他目睹了哈桑被欺凌,卻選擇了逃避。
  • 好書推薦:偷影子的人
    人生茫茫亦華華李明慧本期的書目是由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創作的長篇小說《偷影子的人
  • 偷影子的人:願你抓住生命中的「克蕾兒」
    讀完《偷影子的人》,你會發現,竟然不知道主人公叫什麼名字。是的,全文以第一人稱來寫,從沒有出現過主人公的名字。我認為這是小說最完美之處,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一部分自己童年的影子,能回想起那些曾經的願望、那些曾經深愛過的人。主人公是一個瘦小、內向的小男孩,父母離異,自小跟著媽媽生活。
  • 【閱讀】《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尼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它們像流星那樣划過蒼天,拖著閃亮的尾巴,散落在臨近的街區,給追風箏的人帶來獎賞。我能聽得見那些追風箏的人,高聲叫嚷,奔過大街小巷。有人扯開喉嚨,報告說有兩條街上爆發衝突了。我偷眼望向爸爸,看見他和拉辛汗坐在一起,尋思他眼下在想些什麼。他在為我加油嗎?還是希望我的失敗給他帶來愉悅?放風箏就是這樣的,思緒隨著風箏高低起伏。風箏紛紛墜下,而我的仍在翱翔。
  • 《偷影子的人》: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
    而讓我回憶起一切的,是馬克·李維的小說:《偷影子的人》。 故事講述了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而日益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的心事」,聽見人們口中不願說出的秘密。
  • 諜戰劇《風箏》中,到底誰是影子
    當問到諜戰劇《風箏》(以下簡稱《風》)中,「影子」到底是誰時,看過《風》的觀眾一定會說:結局不是已經揭示了影子是韓冰。大家隨著劇情的發展從開始猜測到最後揭秘出影子的真實身份,這只是看進去沒有看出來,劇情演完,腦子才鬆懈下來,就那麼一回事。但是都沒有仔細分析一下影子寒冰和風箏鄭耀先。
  • 一部好電影 · 《追風箏的人》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部電影叫《追風箏的人》。淚眼模糊的感動中,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的成長和一段質樸的友誼。電影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阿米爾在家鄉的童年故事和因政變偷渡到美國後的故事。阿米爾在童年有一個玩伴叫哈桑。哈桑是阿米爾家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是一個正直、淳樸和勇敢的人,他對阿米爾非常忠誠,經常站出來保護阿米爾不受其他人的傷害。
  • 電影《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次
    《追風箏的人》,講述男主阿米爾(少爺)從小和哈桑(傭人之子)兒時一起玩耍的玩伴,遇到大男孩欺負都是哈桑挺身而出,一起放風箏,一起講故事,在一次風箏大賽後,哈桑去追被隔斷線風箏中被大男孩欺負,然而阿米爾卻膽怯的躲在背後不敢吱聲。
  • 工大夜讀NO.3 |《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Le voleur d'ombres書名是書的眼睛,眼睛是靈魂的窗口。「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求」男孩兒默默接受了影子的訴求,他幫助警衛室的伊凡找回兒時媽媽的愛,他理解母親的艱辛,藉助影子,與母親一起攜手共進……
  • 讀書心得|《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作者:劉麗珊第一次看到《追風箏的人》是在亞馬遜的暢銷書排行榜上。當我真正讀完卡勒德·胡塞尼所著的這本《追風箏的人》時,已完全改變了以前的認識,被作者筆下所流露出的悲憫所感動,似乎此刻我就是哈桑,是一位受盡苦難的阿富汗人。《追風箏的人》從大的結構上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在阿富汗的童年時光,逃離阿富汗及之後在美國的生活和最後的重返阿富汗,而作者行文的一條主線是小說主人公阿米爾與僕人哈桑的友誼及阿米爾的內疚和自責。
  • 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我只是你生活裡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裡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為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偷影子的人》開始之前,一邊聽王菲的《影子》,一邊欣賞吧~《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創作的一部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老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
  • 《追風箏的人》觀影感悟
    ,而且他還是一個放風箏高手,這次比賽中阿米爾和他拿下了第一,當他去為阿米爾追風箏的時候,阿米爾告訴他,一定要把風箏追回來,哈桑說了一句,讓我認為這部劇裡最經典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然後露出一臉哈桑式微笑,消失在街頭角,但是不幸發生了,在哈桑拿著風箏回來的時候,被一群大孩子攔下,並嘲笑他的身份卑微,要他追到的風箏,但是哈桑絲毫不畏懼,儘管他被人打了,直到最後他還是把風箏追了回來, 阿米爾非常懦弱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雖然距離看這本書已經過去了幾年,但初讀它時的震撼和感動還是恍然如昨。《追風箏的人》問世於2003年,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作,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球銷量突破4000萬冊。對於書籍這樣感性的東西,數字的證明不免顯得過於生硬。
  • 《追風箏的人》:善良與醜惡,潛藏於每個人心底
    無論在臺上表演還是開派對,他都跟以前那些呆板的歌手不同,他拒絕木無表情的演出,而是邊唱邊微笑—有時甚至對女人微笑。我朝自家的屋頂看去,發現爸爸和拉辛汗坐在一張長凳上,兩人都穿著羊毛衫,喝著茶。爸爸揮揮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還是跟哈桑打招呼。
  • 追風箏的孩子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李繼宏(譯者)小說《追風箏的人》英文版。前言如同《追風箏的人》中的阿米爾,我在上個世紀70 年代的喀布爾開始寫作,當時還是孩子。
  • 追風箏的孩子——張敬軒
    下面就開始介紹這首他寫的《追風箏的孩子》,一探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追風箏一對傻瓜,相信愛情童話,當天初戀想過成家,會有一點荒謬嗎?愛到愁雲傷疤,發覺信仰有偏差。」年輕時,相信什麼都是好的,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後來才發現這只是童話世界的場景罷了;初戀為什麼成不了家,不懂愛如何成家,愛未落地,無以為家。
  • 人生必看電影《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派拉蒙公司於2007年發行的劇情片。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Khaled Hosseini)同名小說。由馬克·福斯特執導,赫立德·阿卜杜拉、阿託莎·利奧妮、肖恩·託布、薩伊德·塔格馬奧等人主演。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
  •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群山回唱》被評選為美國Amazon書店2013年上半年最佳圖書、巴諾書店上半年度最佳小說、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夏季最佳圖書、ABC《早安美國》讀書俱樂部夏季最佳圖書,並居於諸多暢銷榜榜首。□□□一些風箏紛紛墜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在放著風箏,雙眼不時瞟向爸爸。我將視線收回空中。有隻紅色的風箏正在飛近——我發現它的時間恰到好處。
  •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在美國銷量超過7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