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電影 · 《追風箏的人》

2021-02-19 福外市場營銷系

友誼或許就是當我們老時、渾身疲憊、精神倦怠地靠在爐火旁打盹時,好友招呼一聲,我們立馬會精神抖擻地答應一聲「馬上就來」。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部電影叫《追風箏的人》。淚眼模糊的感動中,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的成長和一段質樸的友誼。

電影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阿米爾在家鄉的童年故事和因政變偷渡到美國後的故事。阿米爾在童年有一個玩伴叫哈桑。哈桑是阿米爾家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是一個正直、淳樸和勇敢的人,他對阿米爾非常忠誠,經常站出來保護阿米爾不受其他人的傷害。在阿米爾的童年時期,他的父親就認為阿米爾過於懦弱不能保護自己或他人。在阿米爾舉家逃亡的時候,他為了保護阿米爾家的房子,中槍身亡。

阿米爾善於放風箏,讓風箏在高空中飛舞旋轉,割斷對手的風箏。哈桑善於追風箏,它能準確地通過風向,預判風箏掉落的位置。在一次風箏追逐中,哈桑為了保護阿米爾贏得比賽的冠軍風箏,被阿塞夫等人毆打和嘲諷,而阿米爾就躲在暗處看著,沒有出聲。在之後的日子裡,阿米爾對哈桑心生間隙,並誣陷哈桑偷了他的手錶。哈桑的父親因此帶哈桑離開了阿米爾的家。戰爭開始後,阿米爾的父親帶著阿米爾偷渡到美國,經歷了一段窮困潦倒的日子。

阿米爾喜歡寫作,並且與同樣來自阿富汗將軍的女兒索拉雅結婚。多年後,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使他重新拾起過去的那段回憶。阿米爾了解到哈桑為了守護他們曾經居住的房子與軍隊對抗而犧牲,並且哈桑也是他父親的兒子。哈桑有一個兒子在喀布爾被監禁,阿米爾毅然決然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去營救他,並把他帶回美國,當成自己的兒子。哈桑的兒子和哈桑一樣,對風箏有著由衷的熱愛和天賦,阿米爾看著他追逐著風箏的身影,仿佛又回到小時候,那時的誓言又迴響,「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影片的最後,阿米爾教哈桑的兒子放風箏的技巧,並且回憶他的父親當年是如何善於放風箏的。阿米爾對哈桑的友誼在哈桑的兒子上傳遞下去,他延續了曾經哈桑「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再次譜寫他們友誼的新篇章。友誼並不是曇花一現的絢麗,而是永遠存在於人們相互之間的忠誠。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好的電影!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是一部好的電影!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追風箏的人》我深切的感受到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是多麼幸運和幸福,那是一種什麼絕望我的天吶,拿槍指著你,石頭砸死人,為了一群孩子不得不出賣某個孩子,從來沒有覺得在綠綠的草原上,放一放風箏是如此美好曼妙的事情?
  • 追風箏的人解說
    《追風箏的人》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裡面這是一部關於人性弱點被窺視及贖罪的電影,講述一段不平等的友情,以及關於這段友情的背叛與救贖。阿米爾從小很懦弱,被人欺負不敢反抗,父親說他缺點什麼。哈桑不用看天卻總能追到風箏,有人說他是看著風箏的影子在奔跑,阿米爾知道不是,哈桑就是知道風箏會落在哪。
  • 《追風箏的人》這部電影有宿命論的味道
    如何評判一部電影值得一看,首先,它得有一個好故事,這個故事得凸顯出「人」,還得有一個大背景,也就是特定環境下的人,如何將這些人的關係聯繫起來,需要一個線索——風箏。讓我悲傷的是哈桑,他視阿米爾為兄弟,最好的朋友,他為了這個懦弱的小主人,他深愛的兄弟,為他追風箏,以致遭到阿塞爾的性侵,一個男孩對另一個男孩,我的內心的崩潰的,哈桑的內心更崩潰,但為了阿米爾,他獨自承受下這一切,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 電影鑑賞:《追風箏的人》中的意識形態分析,長知識了!
    電影《追風箏的人》中的意識形態元素主要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電影本身來說,《追風箏的人》作為一部好萊塢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西方社會、美國社會、好萊塢三個環境的意識形態特徵。西方近百年工業文明的發展滋長了他們無論是在社會制度還是文化心理方面強烈的優越感,很多時候他們都喜歡以一種俯視憐憫的視角看待歐洲以外的範圍,任何事物都喜歡用哲學來解釋。
  • 人生必看電影《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派拉蒙公司於2007年發行的劇情片。該劇改編自卡勒德·胡賽(Khaled Hosseini)同名小說。由馬克·福斯特執導,赫立德·阿卜杜拉、阿託莎·利奧妮、肖恩·託布、薩伊德·塔格馬奧等人主演。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
  • 《追風箏的人》觀影感悟
    ——題記《追風箏的人》就像是一盞明燈,點亮了人們的心。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年成人之後為自己曾犯下的錯誤買單,並勇敢的面對曾經的人、曾經的事。主人公阿米爾與僕人的兒子哈桑原是一對非常友好的夥伴,可是在一次風箏比賽上,他們的命運被逆轉了。哈桑為了去追阿米爾割斷的風箏,而被人打了一頓暴打。雖然阿米爾目睹了整個悲劇的發生,但他並沒有出手相救,只留哈桑一人被折磨著。
  • 看完追風箏的人簡介,想問電影跟小說區別大嗎?
    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追風箏的人》,主要卻講述的一部關於中東阿富汗故事的電影。而這部電影也不是原創,而是改編自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長篇同名小說。《追風箏的人》原著小說當然不用提,絕對是阿富汗通俗文學當中,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小說之一。
  •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十年裡,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人》在全球賣了3200萬冊,中國發行量超過500萬冊,即將第100次印刷,超過單冊《哈利·波特》的平均銷售量。「每本書和人一樣,有它自己的命,《追風箏的人》確實是命比較好的一本書。」譚光磊說。他是這本書的中國版權代理,十年前,他把這本書帶進了中文世界。
  • 胡賽尼三部曲之《追風箏的人》: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阿富汗
    ——《追風箏的人》好久沒看過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了,前幾天看了一部在中國新疆喀什拍攝的國外電影——《追風箏的人》,看完後,內心五味成雜,更多的是感動,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更是讓人熱淚盈眶。後來得知《追風箏的人》是由同名小說改編後,我又去看了一遍原著小說,雖然電影在國際電影評分網IMDB上榮獲7.6分、豆瓣8.2分的好成績,但它略遜原著小說。
  • 【閱讀】《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尼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它們像流星那樣划過蒼天,拖著閃亮的尾巴,散落在臨近的街區,給追風箏的人帶來獎賞。我能聽得見那些追風箏的人,高聲叫嚷,奔過大街小巷。有人扯開喉嚨,報告說有兩條街上爆發衝突了。我偷眼望向爸爸,看見他和拉辛汗坐在一起,尋思他眼下在想些什麼。他在為我加油嗎?還是希望我的失敗給他帶來愉悅?放風箏就是這樣的,思緒隨著風箏高低起伏。風箏紛紛墜下,而我的仍在翱翔。
  • 鄧靜:追風箏的人
    著名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在其《追風箏的人》裡寫著這樣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 , 不管那意味著什麼 , 讓我們勇敢地去追。」在對鄧靜的採訪中,深刻感受到他就是一位「追風箏的人」,懷著一顆守藝的初心,跟著風的方向,追尋空中爭奇鬥豔的「點點星辰」。疫情期間鄧靜製作愛心風箏,為武漢人民抗擊疫情加油鼓勁鄧靜對風箏的喜愛源於兒時。
  • 電影《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次
    《追風箏的人》,講述男主阿米爾(少爺)從小和哈桑(傭人之子)兒時一起玩耍的玩伴,遇到大男孩欺負都是哈桑挺身而出,一起放風箏,一起講故事,在一次風箏大賽後,哈桑去追被隔斷線風箏中被大男孩欺負,然而阿米爾卻膽怯的躲在背後不敢吱聲。
  •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1984年,胡賽尼高中畢業,申請到聖塔克拉拉大學念生物,畢業後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醫學系就讀。1993年取得了MD(行醫執照)後,1996年在加州洛城的錫安山醫學院完成實習工作。□□□他的第一本小說《追風箏的人》問世後大獲成功,成為近年來國際文壇最大黑馬,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蟬聯亞馬遜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熱銷600萬冊,創下出版奇蹟。
  • 《追風箏的人》:在追「風箏」之時,你是「阿米爾」還是「哈桑」
    「所有讀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人都會記住這句話,又讓人許許多多的人感動的一句話。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那個時候就被感動得不行,現在再看一遍,同樣很感動。《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一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一起成長。然而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兩個人的關係發生轉變。哈桑為了讓少爺阿米爾贏得比賽,忍受了別人的侮辱,可由於阿米爾膽小懦弱、以及內心一直嫉妒哈桑可以得到父親的寵愛,所以他目睹了哈桑被欺凌,卻選擇了逃避。
  • 追風箏的孩子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李繼宏(譯者)小說《追風箏的人》英文版。前言如同《追風箏的人》中的阿米爾,我在上個世紀70 年代的喀布爾開始寫作,當時還是孩子。
  • 追風箏的人
    聽到這段獨白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本書的名字——《追風箏的人》。作者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地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我相信看過它的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這本書講述的是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
  • 經典電影劇本《追風箏的人》(一)
    小男孩跑到鳥群中間,它們紛紛撲扇著翅膀站起來,鳴叫著飛走了,聲音又響又粗,白色的羽毛隨風飛舞。阿米爾(34歲)站在湖邊觀賞天鵝。他的舉止優雅,濃密的淺黑色頭髮帶有幾綹灰白色,更加突顯了他身上那種莊重的氣度。他走回野餐區,那裡的幾十個美籍阿富汗人正在燒烤羔羊肉、喝茶、聊天。在公園其他地方,不同種族的人們休閒放鬆,享受著陽光。
  • 《追風箏的人》讀後心得
    昨天終於再次將《追風箏的人》看完,這本書我曾看過三遍,故事情節不算複雜,卻偏偏夾雜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紛紛交雜糾纏在一起。    在對他人造成嚴重傷害的錯誤時,會產生兩類人。一類人是逃避、隱瞞、甚至欺騙,總之不想直面錯誤,不願承擔責任,害怕認錯帶來的痛苦,最後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忘卻。另一類人逃不過良心的譴責,從此種下心結,備受煎熬。
  • 《追風箏的人》(在線觀看)
    點擊上方藍色關注,每天看部經典電影      真正的大片是要經得住看,經得住推敲的,所以,除卻華麗特效的外表下,還有內涵豐富的劇情
  • 《追風箏的人》:坦然面對必須懺悔的罪惡,才能找到心靈的救贖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書,出自作者卡勒德·胡賽尼。這部小說自出版以來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和追捧。距離這本書出版的時間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可要是你問問身邊的人,肯定會有人知道這本書,這就是這本書給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