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藏著所「搖滾小學」

2021-02-15 中國文化報
 一提到搖滾和樂隊,人們立刻會想到音樂節、綜藝節目以及在LiveHouse裡熱情似火的音樂和極具魅力的音樂人。在這個夏天,一場搖滾音樂會讓一群大山裡的孩子走進人們的視野。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位於有「貴州屋脊」之稱的韭菜坪。這所曾經差點被關停的小學,如今有108名學生和12名老師,每個人都會一種樂器,如吉他、尤克裡裡、手鼓等。高年級的學生組成兩支樂隊,利用課餘時間排練。    8月19日,11個小姑娘在海嘎小學與新褲子樂隊同臺演出,直播了一場屬於自己的搖滾演唱會。儘管臺下觀眾還不到200人,孩子們的演唱還不盡完美,但她們身穿校服、甩著馬尾,穩穩地演奏著、大方從容地唱著,颱風完全不輸歌手,讓觀眾的目光難以從她們身上移開。再看線上,開場30分鐘,她們就獲得了網友26萬的點讚——

「我看到孩子們眼中乾淨的光」 

講述人:顧亞  海嘎小學教師

▲ 顧亞與他的妻子、女兒。

我出生於1987年,家鄉在貴州西部盤州的農村。我上小學的時候還不知道音樂是什麼。有一天,在外地打工的舅舅背著一把吉他回來,看到他那帥氣的模樣,我就喜歡上了音樂。後來回想,其實那時舅舅連和弦都不太會彈,只是撥拉著琴弦,彈唱當時被稱為「流浪歌手」陳星的《打工謠》。可當時就在我心裡種了草,想要一把自己的吉他。初中畢業後,我如願考取了六盤水師範學院藝術系音樂專業,我覺得離夢想更近了。我和志同道合的同學組了個樂隊,我既是主唱,又彈吉他。我們租了個地下室,用裝雞蛋的紙殼貼在牆上做隔音。那個房間又潮又暗,就掛上一串小彩燈做燈光裝飾。為了買樂器,我們幾個省吃儉用,常常拿稀粥當飯,那時候我們覺得為了夢想什麼都能承受。可是靠音樂生存還是不現實,在樂隊時而有演出、時而沒錢賺的情況下,我找了一份正式工作。2014年,我參加了特崗教師的招考,之後分配到鐘山區大灣鎮臘寨小學,家裡人非常高興。但說真的,我內心是又喜又憂,也許這麼多年對音樂的堅持就白費了。在臘寨小學,我與校長鄭龍成了忘年交。後來了解到,鄭龍還兼任另外一所小學的校長,這所小學就是海嘎小學。海嘎的冬天很冷,道路不暢,當時全校只有8名學生。因為學生太少,達不到開班人數,當地人只能把孩子送到走半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的臘寨小學。海嘎小學面臨被關停的命運。

▲ 校長鄭龍與同為小學教師的妻子阮續仙

 但是鄭龍希望能找到老師把海嘎小學建起來。我當時覺得這事做起來很「搖滾」,馬上決定去海嘎,立志把海嘎小學建成完全小學,減輕當地家長負擔,讓更多的孩子就近入學。沒想到海嘎的條件這麼艱苦。當時的海嘎村只修通了土路,距離鎮子約有20公裡,整所小學只有兩名老師、兩間教室,因學生太少,其中一間留給村委會辦公用了。我住的教師宿舍在學校二樓的辦公室,沒有自來水,要和其他老師步行十幾分鐘,到對面的山後抬水。房子保暖性很差,被子睡到半夜還是冰涼的,早上起來想洗漱,卻發現水桶裡的水已經結上冰了。最讓人擔憂的是孩子們的狀態,他們內向、怕生、不自信,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改變他們。一天,我在宿舍待著,抱著吉他彈奏了一小段。停下來時,突然發現學生們正擠在我宿舍門口。他們很好奇地看著我,眼神裡閃現著渴求的光,那是一種乾淨的目光。那一刻,我想起當年看到舅舅彈奏吉他時,自己內心的那種激動和嚮往。於是我就想:那就用音樂試試?我把自己的幾把吉他都拿到了學校。每天中午,和音樂老師胡靜一起教孩子們彈奏。這些彝族孩子對音樂和樂器好像具備天然的感知力,學起來也很刻苦。有的孩子下午放學後還跑來找我學琴,纏著我一直練到天黑。

▲ 顧亞帶著孩子們學習音樂

我和鄭龍商量,把樂器教學作為學校的「第二課堂」。鄭龍聯繫鎮上的其他學校,借來一些樂器:兩個手鼓、兩把吉他、一把貝斯和幾臺音響設備。每天午飯後,孩子們開始學習樂器。很快,我就看到這些學生變了,他們開始有說有笑了,跟老師交流也不那麼害羞了。我請朋友捐贈樂器,徵集來20個手鼓。後來一家公益組織聽說了,先後捐贈了15把木吉他、20把尤克裡裡。現在,學校又有了電吉他、貝斯和架子鼓。就這樣堅持了一年,我們建好了一個個年級,越來越多的孩子來上學,這裡真的是一個學校了,不用關停了。但是我也注意到,等學習時間長了,新鮮感會被日復一日的練習代替,一些孩子會把學習樂器當成額外的學習任務。怎麼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堅持學習呢?有一次,我看到5個女生在一起排練了幾首歌,我覺得很好,就建議她們組成樂隊。幾個女孩兒為樂隊取名遇樂隊,寓意是「遇到」。她們說,能遇到願意為她們付出的老師是一種緣分。於是海嘎小學有了第一支樂隊。現在,未知少年樂隊也成立了,也是由5個女生組成。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到音樂能為學生帶來這麼大的改變,我就是希望通過音樂讓他們感受到美好的東西,但音樂帶來了更多。去年,海嘎小學的平均成績拿到了大灣鎮第一。近3年,學校的平均成績都名列全鎮前三。2018年,我開始把孩子們排練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本想作為紀念留給自己看,沒想到看視頻的網友很多。有網友說,這裡發生的事情就像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音樂是可以改變孩子們的人生的。

希望我能走出這座山」

講述人:黃玉梅 未知少年樂隊鼓手

▲ 未知少年樂隊鼓手黃玉梅(中)與妹妹黃玉蘭、弟弟黃長富。

我叫黃玉梅,今年14歲。馬上我就要離開海嘎小學去鎮上的大灣中學就讀了,我們樂隊的其他人都在幸福學校上中學。我們要分開了,但我一定會回來,跟她們一起排練。在樂隊裡,我是比較活躍的那一個。我覺得自從學習架子鼓之後,我好像更「好動」了。我喜歡在演奏的時候按自己的感覺加點不一樣的動作,有點炫技的意思。有時候太活躍了,老師和樂隊的小夥伴都叫我「小鄧紫棋」。很感謝老師和校長。聽說架子鼓不是我們這種大山裡的小學能用上的東西,但我們有。我接觸到這個樂器後,發現能找到快樂。每次敲打架子鼓,我都感覺特別幸福,想把這種快樂傳遞給別人。

音樂帶給我快樂,我有自己的夢想。我希望走出這座山,賺很多很多錢。

「向著夢想前行,因為遇見你」

講述人:晏興麗 遇樂隊主唱

▲ 兩個樂隊的主唱——晏興麗(左)與晏興雨。

我叫晏興麗,今年15歲,在樂隊擔任主唱。我的妹妹晏興雨在未知少年樂隊擔任主唱。去年,我們樂隊的成員已經小升初。這次因為要舉辦一場屬於我們的演唱會,我又回到海嘎小學跟小夥伴一起表演,很開心。過去在小學學習音樂的時光很有趣、很充實。顧亞老師讓我們有了演唱、比賽的機會,讓我們看見了更大的世界。一個月前,我為這次演唱會寫了一首歌,叫作《遇》,歌名代表了我們的心聲:能跟顧老師相遇,是我們心裡認為最珍貴的事情。歌詞裡有一句:「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吹來一陣風響,它曾多次想吹散暖氣。」我想說,這是寫給老師的歌,「暖」是老師給我們的溫暖,而「風」則是一開始組樂隊時,外面的人對顧亞老師、對樂隊、對學生們玩搖滾這件事的爭論。不管別人怎麼看,我覺得我們很幸運,這份暖意至今還在我們心裡。我將來想做一名音樂老師,像顧亞老師一樣,為山裡打造更大的舞臺。

我考了全鎮第二,沒人再說學音樂耽誤學習了」

講述人:羅麗欣 遇樂隊鼓手

▲ 遇樂隊鼓手羅麗欣(左)、貝斯手羅春梅(右)、五年級樂隊鼓手羅超(中)。

我叫羅麗欣,今年15歲。我不是太愛講話,但打鼓讓我感覺很自由,擺脫了很多束縛。我是在從來沒接觸過鼓的情況下,一下子被這個很霸氣的樂器吸引的。同學們都說我安靜、不愛講話,倒選了一樣最「噪」的樂器。我喜歡打鼓時候的感覺,會讓你感到很自由、很帥氣。我們當時在學校裡是用課餘時間排練的。家人對我的學習寄予厚望,有時候會擔心排練耽誤功課,但我覺得其實是音樂讓我學習起來勁頭十足。那時候,我們湊在一起排練的間歇,大家休息,我就看書,看《呼蘭河傳》。現在我在鎮上的初中上學,考了全鎮第二名。沒有人再說學音樂會耽誤學習了。雖然在海嘎小學畢業了,但是鄭龍校長還在關注我在初中的學習成績,他希望我考上清華、北大。我會像打鼓那樣用力、再用力,不辜負老師的期待。觀看這場屬於11個山裡孩子的演唱會,記者被這些真實、生動的音樂和夢想打動……任世間繁華喧囂,在這些充滿稚氣的演唱和演奏中,記者聽到了純淨的、從內心生發出的音樂,看到了堅持的力量。

▲ 左:未知少年樂隊、顧亞與新褲子樂隊合唱。右:參與演出的孩子們的家長在舞臺一旁加油助威。

當天晚上,演唱會在顧亞創作的當地童謠《海嘎之歌》中開始。遇樂隊和未知少年樂隊分別登臺表演了《歌聲與微笑》《童年》《平凡之路》《為你唱首歌》等歌曲,新褲子樂隊作為嘉賓與兩支樂隊分別合唱了《最後的樂隊》和《你要跳舞嗎》。

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對這些孩子讚嘆有加:「你們的演奏很穩,彼此之間很有默契,看得出在臺下付出了很多時間練習。比現在很多搖滾樂隊都要厲害!」彭磊說,與這些孩子的相遇很奇妙,是因為「神奇」的顧亞老師,讓這些孩子實現了很多音樂人從小就有的夢想——站在更大、更華麗的舞臺為觀眾唱歌。新褲子貝斯手趙夢說:「跟孩子們一起演出的時候,覺得他們的力量比自己強大。我有這種感覺,好像我們不足為道,未來是他們的時代。」採訪時,樸素的孩子和老師都沒有太多華麗的表達,但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堅定。新褲子樂隊告訴他們,學習音樂也好,未來生活也好,會遇到很多困難,希望孩子們以堅韌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孩子們默默點頭。相對於大山外的孩子們,他們每走一步都在克服困難,堅持、勇敢從來都是他們生活的信條。顧亞清楚:「音樂並不一定要成為他們的夢想,只要人生中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感受過音樂的美好就夠了。」不過,說不定真有那麼一天,當人們談起這些孩子,說的不是「大山裡的娃」,而是遇樂隊的晏興麗、未知少年樂隊的黃玉梅……

關注更精彩內容,歡迎下載登錄「文旅中國」App「報說」頻道。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搖滾校園爆紅背後:藏在音樂裡的愛與關懷
    看著家門檻前的空地,心裡也空空蕩蕩,沒有屬於自己的架子鼓,離開海嘎小學一年,也再沒機會演奏那首心心念念的《公路之歌》。↑海嘎小學搖滾樂隊。搖滾聯歡海嘎小學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大灣鎮。最近幾個月,進出海嘎小學的除了師生,還陸續有近20家媒體,不遠千裡探訪這座電影《搖滾校園》中真人版的深山小學。他們的無人機在暑期裡循環起降,帶來熱搜和數千萬級的流量。
  • 《大山裡的搖滾夢》:痛仰樂隊與山區搖滾少年的雲端演唱會
    6月18日,痛仰樂隊官方微博轉發了海嘎小學樂隊的快手視頻。視頻裡,幾個皮膚黝黑、眼神純清的小女孩,有模有樣地上演著搖滾現場,曲目是痛仰樂隊的代表作之一《為你唱首歌》。這段視頻來自海嘎小學的語文和音樂老師顧亞,他的個人主頁上寫著:「組過蘿隊,彈過琵琶,2014,執教海嘎。」
  • 抖音為「貴州屋脊」的海嘎小學舉辦演唱會,雲端上的搖滾響徹大山
    抖音為「貴州屋脊」的海嘎小學舉辦演唱會,雲端上的搖滾響徹大山 發布時間:2020-09-04 12:42:29      來源:貴州日報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裡的「搖滾學校」很特別
    這所小學聽上去很特別  聚光燈亮了,11個穿著校服的女孩登臺,拿起吉他、貝斯、架子鼓槌,有人站到麥克風前。演出開始,她們的聲音在山谷裡迴響。  老歌新歌都有,唱到《你要跳舞嗎》,女孩們隨節奏跳起來。演出結束時,煙花打上天空。  這些姑娘來自海嘎小學曾經的兩支樂隊,「遇」和「未知少年」。
  • 學生每人會一種樂器 這所大山裡的「搖滾學校」只有108個學生
    這所小學聽上去很特別聚光燈亮了,11個穿著校服的女孩登臺,拿起吉他、貝斯、架子鼓槌,有人站到麥克風前。演出開始,她們的聲音在山谷裡迴響。老歌新歌都有,唱到《你要跳舞嗎》,女孩們隨節奏跳起來。演出結束時,煙花打上天空。這些姑娘來自海嘎小學曾經的兩支樂隊,「遇」和「未知少年」。
  • 大山裡的姑娘,沒錢也可以這樣活?
    2020年7月末尾,海拔近2600米的六盤水大灣鎮海嘎小學迎來了一批與此處格格不入的客人——痛仰樂隊。很難想像,桀驁的搖滾音樂人出現在大山深處的小學裡。很難想像,憤怒、叛逆、搞搖滾的老炮兒們,為什麼要和留守小學生們混在一起?
  • 從樂手到鄉村教師,他組建起大山裡的搖滾樂隊
    七月,知名搖滾樂隊痛仰登上微博熱搜。他們來到貴州六盤水的海嘎小學,和孩子們一起演唱了自己的成名作《公路之歌》和《西湖》。這是一所差點被關停的小學。33歲的年輕人顧亞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在落後的海嘎支教,再也沒有離開。
  • 海拔3000米的大山女子搖滾樂隊,打起架子鼓農民父親大讚太霸氣
    說起搖滾,你會想到什麼?先鋒、叛逆、嘶吼,都市裡的年輕人?但在遙遠的雲貴高原,卻有一群面孔樸實的孩子組成了大山裡的搖滾樂隊。他們超燃的演出圈粉了無數觀眾,更是引來央視新聞、中新網等十多家媒體追蹤報導。孩子們靠音樂成功出圈,甚至讓痛仰樂隊也奔赴大山和他們一起搖滾,徹底釋放了大山裡的音樂激情!誰能想到,這群孩子起初連樂器都是籌來的。可正如他們歌中所唱:「每一個天使都渴望美麗。」他們證明了大山裡的孩子照樣能搖滾!
  • 11個孩子組成兩支搖滾樂隊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傳來一陣風響。它曾多次想吹散暖氣,他們在某個地方相遇,慢慢地尋找著未來。
  • 對話貴州「小學搖滾樂隊」老師:用音樂打破大山的孤獨
    因為痛仰樂隊的轉發,貴州六盤水海嘎小學的「搖滾樂隊」火了。樂隊老師顧亞說,山裡的學生、老師很孤獨,希望音樂讓大家開心起來。顧亞希望,即使有一天他不在學校了,也有更多人踴躍參與進來,把這件事傳遞下去。全文2463字,閱讀約需5分鐘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編輯 陳思在貴州六盤水,地處海拔近三千米山區的海嘎小學,最近因一則「小學生搖滾樂隊
  • 山頂上的「放牛班的春天」:抖音為山區「搖滾小學」辦演唱會,新...
    在貴州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2300米的高山上有一座海嘎小學,在老師帶領下這個山頂學校的學生組建了兩隻搖滾樂隊,用音樂表達不一樣的自己。2020年8月19日晚,這群大山裡的孩子終於圓了自己的音樂舞臺夢,11個熱愛音樂的孩子完成了人生中首場屬於自己的演唱會。
  • 山區小學開搖滾演唱會,竟有142萬人觀看
    顧亞發布在抖音上的《為你唱首歌》視頻片段 這個夏天,因為老師顧亞給孩子們拍攝的短視頻火了,「遇」和「未知少年」兩支學生樂隊也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他們被稱作是「大山裡的搖滾樂隊」、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人們或許無法想到,就是這樣一所獲得極大關注度的小學,卻在4年前,曾經面臨差點被關停的命運。一所差點被關停的小學海嘎小學原來的樣子33歲的顧亞,是海嘎小學一名語文教師,也曾是一位搖滾青年。
  • 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山區小學開搖滾演唱會,142萬人觀看
    顧亞發布在抖音上的《為你唱首歌》視頻片段這個夏天,因為老師顧亞給孩子們拍攝的短視頻火了,「遇」和「未知少年」兩支學生樂隊也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他們被稱作是「大山裡的搖滾樂隊」、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人們或許無法想到,就是這樣一所獲得極大關注度的小學,卻在4年前,曾經面臨差點被關停的命運。
  • 公益微電影《大山裡的聲音》海報發布
    微電影《大山裡的聲音》由「雪佛蘭·紅粉筆鄉村教育計劃」發起、雪佛蘭和21世紀經濟報導聯合出品、UMG聯播傳媒承制,由國內知名導演張揚執導、山人樂隊民樂樂手小不點主演,其公益主題、音樂元素和藏區原生態風貌,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看好。    製片方介紹,影片《大山裡的聲音》講述了青年志願者小不點在芒康縣一所藏族小學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完整歷程。
  • 貴州深山小學搖滾樂隊爆紅,痛仰樂隊千裡奔赴合唱,眾多網友淚目
    6月18日,痛仰樂隊官方微博轉發了海嘎小學樂隊的快手視頻。視頻裡,幾個皮膚黝黑、眼神純清的小女孩,有模有樣地上演著搖滾現場,曲目是痛仰樂隊的代表作之一《為你唱首歌》。整個樂隊也決心奔赴這場千裡之約——中國最出名的搖滾樂隊與這支小學生搖滾樂隊一起,燥一場大山裡的音樂會。 這是疫情之後,痛仰樂隊的首次演出,也是全體隊員首次重聚,在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如此遠離「這個喧譁世界」的舞臺上,在一個現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裡。
  • 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貴州大山裡的這支小學生樂隊火了!
    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來到一所被稱作"池塘之底"的學校,面對一群讓人束手無策的問題少年,他選擇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終改變了他們和自己的命運。這本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才有的劇情。但誰能想到,相似的劇情,居然在貴州大山裡的一所小學上演了!只不過,這群少年可不是電影裡那種問題少年。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傳來一陣風響。
  • 當痛仰樂隊遇上海嘎小學……
    孩子手裡的電吉他,堅定的手掌握著的鼓棒,用質樸嗓音喊出的炙熱,因為深山裡的搖滾夢,她們被更多人所熟知。 現場視頻 「緣 起」 //大山裡的感動 一個月前,貴州六盤水大灣鎮海嘎小學的一支學生樂隊在微博走紅。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孩子的音樂夢被點燃
    11個孩子組成兩支搖滾樂隊,他們練歌的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專家表示,音樂能讓人自信和樂觀,要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
  • 冬天大山裡藏著一種食材,把它簡單烹飪下就很美味
    冬筍的外衣非常漂亮冬天來了,藏在大山裡的一種美味食材野生冬筍讓農村勤勞的人們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大山裡的冬天顯得格外寂靜,大家都是一起前往挖筍的地方。在受季節變化的野生冬筍吃起來很美味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尋找到了有冬筍的地方大家都會齊心協力,人們在各自協調的動作配合下努力挖冬筍,大家運氣好的那一天可以滿載而歸!挖回來的冬筍像小寶塔一樣招人喜歡,剝開一層層金黃的冬筍外衣最後得到鮮嫩的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