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九一
最近我看了一個老電影《土撥鼠之日》,看完之後,有種醍醐灌頂之感,十分懊悔的為什麼沒早點看到這個電影。
電影講了一個氣象播報員菲爾,在2月2日土撥鼠日這天去一個邊境小鎮,報導當地的土撥鼠慶典。他對這個工作十分嗤之以鼻,並感到十分厭倦。
當他例行公事的完成報導,迫不及待的想回家時,卻被一場暴風雪攔住了,導致他當天無法離開小鎮。更可怕的是,他發現自己不僅無法離開這個小鎮,他也無法離開這一天。
他的生命被困在了這個小鎮,被困在了這一天。他掉入了時間循環怪圈,陷入了永恆的無聊和重複。
這個電影在1993年上映,是時間循環劇情的開山鼻祖,隨後從這個電影中,借鑑時間循環靈感的電影劇不在少數。但我認為在對普通人有教育意義這方面,迄今為止,沒有其他影視劇能夠超越。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一年365天,每天都沒有大改觀。你不熱愛你的工作,但為了明天的生計,你必須堅持起床去做。生活並沒有太多的樂趣,但也要日復一日的生活著。
你看不到未來,但什麼也改變不了。難道生命就要在無聊的重複、永無止境的折磨中死去嗎?
在這部電影中,菲爾用了上萬種方法試驗了如何應對生活的永恆重複和無聊,最終打破時間循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我將菲爾的萬種方法總結成了四大類:縱情慾望法、八卦消遣法、自暴自棄法、日日精進法。這幾種方法哪種會讓你的生命更有趣味和意義,你來感受一下。
當菲爾發現自己陷入了2月2日這一天的時間循環旋渦時,他首先是狂喜不已,既然生活不用為明天擔憂,那麼何不縱情今天?
於是他開始放縱人類各種欲望:吃喝玩樂、豪車美女、飆車瀟灑刺激……
他再也不注重飲食健康,什麼奶油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好酒好肉等等全部吃起來喝起來!
他再也不克制自己的消費和色慾,悄悄順走銀行的錢,豪車開起來,美女撩起來。反正明天一切恢復原樣,今天花出去的錢明天還會回來;今天撩的感情債,明天美女絲毫不記得。
這種不負責任、瀟灑人世間的生活方法,現實中其實也有不少人是這樣,生活這樣無聊,何不縱情快活一天是一天?管他明天與後天?
可人的欲望被實現後,很快就會厭倦的。這不是長久之計。菲爾也很快就厭倦了這些,他玩夠了,玩膩了。
可日子還在重複,還在2月2號這一天,怎麼辦?
菲爾想出了新方法。
他開始去撩小鎮的各種人,他跟見到的每個人都搭訕,詢問了解別人的生活現狀和喜好。
日子一天又一天,他漸漸熟知了小鎮上的每個人,他能準確說出小鎮上每個人的名字、愛好、年齡、工作、上班時間、對象叫什麼……
他靠每日八卦別人,詢問消遣別人,來度過這永無止境的時間循環。
這種方法你有沒有一種熟悉感?你是不是也在每天朋友圈、微博、知乎、快手、抖音……不停的刷刷刷,來渾渾噩噩的度過每一天,讓自己感到每一天還是有點新鮮的。
時間在一日日的刷刷刷中度過,可你得到了什麼呢?時間久了,你是不是也有一種厭倦感?漸漸的也不想再刷刷刷,別人的生活終歸是別人的,跟自己無關。
菲爾也漸漸感到八卦別人,沒什麼意思。
他熟知小鎮上的每一個人,以為自己很厲害了,找到自己一直追卻沒追上的女神,說:「我是神,今天將發生的任何事我都知道,因為我的生活被困在了這一天。」 他拉住身邊的每一個人,詳細的說出每個人的基本信息,讓女神看他有多厲害,想得到女神的崇拜或同情。
但女神對他沒有任何崇拜之情,反而將他看成一個可怕的怪人。
生活並不會因為你八卦知道的多,而變得有意義,菲爾最終也放棄了這個方法。
菲爾有點絕望了。
他發現無論怎樣,生活最終都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單調又無聊。而且無論怎麼做,自己也無法在一天之內得到女神的認可,最終抱得女神回家。
他徹底自暴自棄了,他只想去死。每天不再興奮的去八卦,也不再興奮的去吃喝玩樂,他只想去死,每天各種方法自殺,或者死屍躺。
這種用自暴自棄,如行屍走肉一般混過一天是一天的方法,你是不是也體驗過?但是這個方法最沒用,最不是方法,你只會讓生活更生不如死,而且終歸還要面對現實。
菲爾在電影中無論如何死不掉,而你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不能選擇死亡。
生活還要繼續,菲爾重振旗鼓,重新選擇正確的生活方法。
菲爾不再試圖去改變世界,不再試圖與無限的時間循環做抗爭。
世界他改變不了,時間他抗爭不動。
他只能改變自己,他開始改變自己。
他遨遊書海,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術;練習彈琴,陶冶情操讓自己越來越優雅;學習冰雕,學習唱歌;善待他人,每天去大街上幫助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雖然日子依然在循環,每天都一樣;可他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不一樣;世界對他的態度,開始每天都不一樣。
隨著他的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多的人受他的幫助,他的內心逐漸豐盈,他的氣質逐漸優雅柔和,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去跟他微笑、擁抱、致謝。
他成了全鎮最受歡迎的人,包括他心儀的女神。
在他優秀的閃閃發光的時候,他不僅最終抱得女神歸,永恆的時間循環命運也被改變了。
雖然電影最終的結局有點過於理想化的完美,但電影通過主人公的無限嘗試,最終為我們探索出了真實可用的,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找回生活的趣味和意義的方法。
為什麼有時生活毫無意義,自己如行屍走肉一般機械的活著?
是因為我們枯燥的工作和生活沒有了自己的權利空間。
也許是你的工作受限制,要聽領導的,要聽客戶的,要聽這個那個的,唯獨不能聽自己的。
也許是工作太機械流程化,自己並沒有好的創造和發揮空間,但又一時離不開這個工作。
也許是在生活中,自己可以自己做主的空間幾乎為0,但暫時也無法改變生活。
這一切的痛苦無奈和束縛,最初我們也不是木然接受全部的,我們也曾在工作和生活中為自己爭取自主空間,但一次次的爭取失敗,最終讓本非常積極生活工作的我們,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無奈之中。
一旦「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形成,你就會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都無濟於事,都會傷痕累累,那麼就乾脆什麼都不錯,任由這樣下去吧,反正生活也過得下去。
這樣安慰自己,日子機械的度過,不會讓你更痛苦,但也不會讓你快樂。
這個時候,你可以給像菲爾那樣,不斷給自己設置新的目標,通過目標激活自己,通過學習提升自己,讓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用心思考,找到全新的突破口,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新樂趣。
心理學家武志紅分享過他的一個經歷。他大學時勤工儉學,找了份抄信封的工作(在信封上寫下不同地址和廣告信息,然後發出去)。
這是最無聊單調的工作,很多同事都是機械的幹了一天又一天,通過工作後放縱和瀟灑來找到生活樂趣。可他卻幹的很快樂,因為他能不斷的給自己設置目標,改進工作流程,提升抄信封速度。
比如,最初大家每人一張桌子,把信封一疊疊放桌子上,然後一個個抄寫。他手慢抄不快,於是想到,把疊著的信封,平攤一下,這樣取信封時候就可以快一點。
很快,這個方法用膩了,他想再提高下速度。就想了第二招,別的同事寫完信封,需要將信封一一整理好,放進旁邊的箱子。而他拿了個木板,斜放在箱子裡,寫完一個信封就順著木板滑進箱子,信封可以自動疊在一起,省去了整理的步驟,提升了時間……
木板膩了之後,再想其他方法。就這樣,一個無聊的抄信封工作,他每天幹的帶勁又快樂。
如果你也曾陷入生活悲催的無聊循環困境,
工作上,你改變不了環境,也改變不了領導;家庭中,你改變不了家人。
當你想要放棄,任由世界壓迫你的機械活著的時候,
試著換個角度,看看能不能改變一下自己。
當你讓自己變好的時候,一切都因你的優秀,而變的豐盈有趣了。。
武老師和菲爾的方法,對你有啟發嗎?
我是@明天的小駱駝,歡迎關注,每日思考,每日學習,每日成長,歡迎跟我一起,度過生活種種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