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雜談:府兵制與募兵制有何區別

2020-12-22 翰林編修館

府兵制與募兵制是古代中國兩種不同的兵役制度。

兩者的區別,說得簡單點兒:

府兵制是義務兵,從軍打仗是你的義務,要麼自己親自上,要麼找人替。

而募兵制,則是志願兵,待遇好,通過選拔才可從軍。

府兵制屬於兵農合一的模式,平時該農耕農耕,該殺豬殺豬。一到戰時,直接上戰場。

這種制度下,所有的裝備自己準備,乾糧自己帶。

所以《木蘭辭》裡面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在我國存在時間不長,大概兩百年,這種制度由西魏的權臣宇文泰所創,歷經北周、隋朝和唐朝,在唐玄宗時期停廢。

之所以這麼短,是因為缺點明顯,戰鬥力差,平時都是農民。

募兵制的戰鬥力則要強太多了,他們是職業軍人。軍隊訓練,配備武器。

但有個缺點,就是兵源可能不充足。畢竟是自願,尤其是經濟條件好的時候,大家都願意活得安逸些,而不想去從軍。

相關焦點

  • 唐朝軍事制度的演變,府兵制與募兵制相比,二者有何區別?
    府兵制是宇文泰和高歡五次大戰後,西魏兵源嚴重不足,單靠原跟著爾朱天光,賀拔嶽入關中的鮮卑部隊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把當兵特權向關中好人豪族開放,這些兵類似於日本的日本武士,或者西歐的騎士,是有田產,有家業的職業軍人。而且府兵制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可以退出的。
  • 古代軍事制度的演變,募兵制的戰鬥力,強過府兵制嗎?
    募兵制初衷是短時間建立職業精兵,挽救崩潰的義務兵,但幾乎全部失控,很短時間便會演變成癌症。僱傭兵嚴重依賴財政,會利用拳頭吸收控制財權、人事權、運輸權,節度使制度的演變是示範。當兵謀生之路只有當兵砍人,哪邊出價高,隨時譁變倒戈,即癌症本身內部就很不穩定。東漢搞募兵制,釀成三國兩晉南北朝。
  • 曾經統一天下的府兵制,為何在盛唐反而被社會拋棄了
    府兵制,是長期盛行於中國中古時代的軍事制度,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制最早出現於西魏,後來經過北周、隋唐的改造和推廣,到唐太宗時期達到了鼎盛,直到唐玄宗後期才被廢除,歷時約二百年。府兵制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曾經為隋唐大一統提供了有力的軍事支撐。
  • 有後臺的府兵制對抗有實力募兵制,誰能贏
    例如唐朝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制度,清朝的八旗制度等,都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制度,但根據士兵的來源,從封建王朝的歷程上看,王朝普遍實行的是兩種軍事制度,即府兵制、募兵制。府兵制是一種世兵制,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府兵平時為耕種的農民,農閒是進行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世代為兵。
  • 唐朝興盛與中衰的制度根源:租庸調製與府兵制
    府兵制相當於一種義務兵制,農民平日既耕作又訓練,戰時服役,可免除租調,但武器、糧食與馬匹自備。(木蘭從軍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就是因為這個規定)二、唐朝前期因制度而興唐朝前期支撐其國力的兩大制度,租庸調製的來由剛才已講過了,現在輪到府兵制出場。府兵制同樣不是唐朝首創,它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立。宇文泰出身於北魏北方邊境的武川鎮(與當代的鎮不同,這是個屯兵駐守的軍鎮),北魏末年大亂,宇文泰和一批武川鎮同鄉戰友進駐關隴地區,擁立北魏宗室元寶炬稱帝,建立西魏。
  • 徵兵還是募兵? 蔡英文取中間值 謝長廷:回不去了
    蔡英文對於日前募兵、徵兵制的爭議提出看法,她表示,馬「政府」躁進的全募兵制政策,不但成效不佳,更造成戰力空洞化,軍隊中間幹部大量流失,令社會擔憂「國防」安全。蔡英文指出,臺灣「總統」是三軍統帥,自己既然競選這個職務,當然要負責任地嚴肅面對,不能假裝問題不存在。
  • 從府兵制到募兵制,藏兵於民的方式讓唐朝有著更強的軍隊實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唐朝時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發展,選擇了藏兵於民的方式,讓唐朝無需再保持著大規模的常備軍隊,依舊能擁有著力量龐大、實力強勁的武力優勢。3、 從府兵制到募兵制,藏兵於民的方式讓唐朝有著更強的軍隊實力(1) 府兵制的影響,唐朝藏兵於民、卻也戰鬥力強勁唐朝時的府兵制是繼承了前面朝代的,為了對軍事體系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唐朝的軍事體系有了極大的發展。他們將這60多萬甚至更多的士兵分成了不同的規模編制。這一時候的府兵並不是單一的軍隊作戰士兵,在農忙時候也是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
  • 唐玄宗為何廢除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形勢所迫,不得不改
    在唐朝初期,沿襲了自南北朝以來的府兵制,這一制度為唐朝開國及拓展邊疆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唐玄宗時期,在宰相張說的主持下,府兵制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改變呢?其實這是因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改。
  • 長安十二時辰裡龍波和通傳陸三都是守捉郎,守捉郎究竟是何身份?
    大唐第一批職業軍人之一的張小敬唐代初期實行府兵制,即兵農合一,平時務農,戰時則自備武器和糧草參加戰爭。唐初規定府兵不用納稅,並有一定的輪休期限,各地百姓爭當府兵。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府兵制已經無法維持,於是募兵制興起,長安十二時辰裡張小敬就是作為第一批募兵上了戰場。募兵與府兵的最大不同就是募兵身為職業軍人,不用務農,拿的是國家的俸祿,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悍。
  • 府兵制就是「兵農合一」,助隋唐建立盛世,中期崩壞,最終被廢除
    基於上篇文章我們對藩鎮割據的解釋,讀者可能會對「府兵制」與「募兵制」產生疑惑,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解釋一下,先來聊聊府兵制。很多人認為正是「安史之亂」造成了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府兵制是怎麼來的呢?北朝時期,鮮卑、匈奴、羌等民族佔據黃河流域,與當地漢族相互交融,北魏統治者漢化政策加速了民族大融合。府兵制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成為國家統一的重要工具。
  • 辣眼睛 | 臺媒評「國軍」募兵廣告:「走火入魔!」
    女士官為了募兵成效,嘟嘴扮俏模樣,情有可原。該檢討的是「國軍」募兵成效差,「國防部「不從政策面檢討規畫,通盤解決募兵困難的問題,卻一味把壓力轉嫁至基層,基層為拼績效,類似爭議只會一再發生。 募兵壓力沉重,成效卻一直不彰,原因不外乎當兵不自由、待遇誘因不足、年金改革效應、軍人職業生涯不具吸引力等。「國防部「應釜底抽薪,想出一套能說服年輕人從軍的精巧行銷,而不是一股腦以新媒體網路行銷,明示、暗示鼓勵基層單位走偏鋒玩網路文宣,連seafood扮相募兵都冒出來了。 兩位正妹女士官扮俏吸引年輕人,錯不在想法,而是策略。
  • 中國軍事制度的演變,「府兵制」為什麼被「募兵制」給替代了呢?
    那麼,「府兵制」為何後來被「募兵制」給替代了呢? 這還得從這個制度所依賴的背景和形成分析,隋朝開始規定府兵也要耕田,軍籍、制度也更加完善。到了唐太宗時期,這一制度達到了鼎盛。而南北朝到隋朝統一這期間,天下呈現的是混戰一片的局面,而且,隋朝統一後很快滅亡了。因此,這個時代的特點讓府兵制的優勢得以發揮,戰鬥力也十分彪悍。
  • 臺軍臺南募兵軍備亮相 軍事迷大呼過癮
    原標題:臺軍臺南募兵軍備亮相 軍事迷大呼過癮   中新網6月2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軍募兵臺南場今天(21日)在臺南市生活美學館旁廣場登場,由副參謀總長廖榮鑫領軍,現場除了臺軍徵才單位外,周遭擺滿三軍軍備,舉凡空軍防炮、陸戰隊刺針飛彈、兩棲登陸艇等。
  • 短篇雜談:電視劇為什麼又稱作「肥皂劇」
    短篇肥皂劇
  • 短篇雜談: 「奧斯卡」為什麼叫「奧斯卡」
    短篇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