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湧現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及思想巨作,如《孫子兵法》、《六韜》、《尉繚子》等。而軍事制度的革新也是在不斷改變。例如唐朝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制度,清朝的八旗制度等,都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制度,但根據士兵的來源,從封建王朝的歷程上看,王朝普遍實行的是兩種軍事制度,即府兵制、募兵制。
府兵制是一種世兵制,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府兵平時為耕種的農民,農閒是進行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世代為兵。
募兵制則是一種職業軍人制度,由政府或者一些勢力公開招收平民入伍,以軍人為職業,長期訓練,並發給軍餉、軍械裝備,不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說募兵制是一種職業的軍人制度。但在封建王朝為維護王朝的穩定,不事生產的募兵制只是作為府兵制的補充而存在。
府兵制是一種兵農結合的一種制度,類似於秦漢時期的屯田制,軍人從事生產,自給自足,能給國家減輕負擔,朱元璋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同時軍權能把持在君王的手中,維護了王朝的穩定。
而募兵制度是一種職業軍人制度,不從事生產,只專注於軍事訓練,國家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物力,給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國家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同時募兵制容易造成軍權旁落。
府兵制存在的基礎為士兵有自己的田地,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增多,土地兼併,士兵們沒有了土地,如何生存下去,造成士兵大量外逃。
在《西園聞見錄》中記載:正德十四年吏部尚書王瓊上疏:「天下都司衛所每歲差去勾軍官旗不下一萬六七千名,計所勾之軍,百無一二到衛。有自洪武、永樂年間差出,到今三十餘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業,通同軍戶,窩藏不回」
士兵的大量外逃,兵員十不存一,怎麼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呢,因此府兵制慢慢衰敗下來,開始實行募兵制,唐朝後期隨著府兵制的終結,募兵制的實施,造成了地方官吏做大,形成了軍事割據的問題。
不論是府兵制還是募兵制,都是維護國家政權穩定的重要軍事制度,在歷史的特定時期貢獻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封建社會土地兼併的嚴重,以土地收入為來源的軍事制度終將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