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募兵制與徵兵制是一樣的嗎?兩者有怎樣的區別?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古代兵制較多,比較著名的就是募兵制與徵兵制。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徵兵制,即徵召義務兵。這是屬於國家強制徵兵,是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戰國時期的諸多大戰,多有君主徵發某一地甚至全國青壯年為兵的例子,如秦趙長平之戰時,秦王親赴河內,徵發十五以上男子至長平為兵,這就是典型的徵兵制。徵兵制廣泛存在於中國曆朝歷代,而且當一個王朝發生大規模戰爭時,統治者往往會用徵兵制,徵召大量士兵,這些士兵是沒有工資的,家裡的徭役賦稅也是不會減少。

募兵制,即招募士兵。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無差別招募,如東漢年間的募兵制,其招募之人有囚徒,有商賈,閒散人員,流氓潑皮等等,軍隊素質低,戰鬥力差。到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時,各地軍閥多有自己招募士兵之舉。

另外一種就是選良材入軍,如吳起的「魏武卒」,招募人員,然後挑選符合資格的。不管是無差別招募,還是選良材入軍,都會給予士兵一定的好處,財帛,或者家中免除徭役等。

同時,募兵制與徵兵制相比,募兵不需要種地等,準確的說,徵兵制的士兵,在沒有兵役時那就要種地,就要做農民,但募兵則是一種終身職業,即便退役也享有一定的免稅免徭役的特權。

相關焦點

  • 古代軍事制度的演變,募兵制的戰鬥力,強過府兵制嗎?
    就幾千年歷史而言,大部分興盛政權初期和中期都是義務兵(徵兵制),後面貧富高度分化、土地財富兼併嚴重,搞不了義務兵了,於是被迫搞募兵制。募兵制初衷是短時間建立職業精兵,挽救崩潰的義務兵,但幾乎全部失控,很短時間便會演變成癌症。
  • 古代軍制的演變,募兵制下軍隊的戰鬥力,真的強於府兵制嗎?
    唐朝府兵與西魏時期的府兵完全不一樣,西魏的兵權在柱國大將軍手裡,也就是軍事貴族手裡。唐朝的府兵不是普通的農戶,都是家庭富裕的軍戶,在農閒時要去折衝府報導進行軍事訓練,而折衝都尉只負責管理與訓練府兵,沒有調兵權和戰時指揮權。
  • 唐朝軍事制度的演變,府兵制與募兵制相比,二者有何區別?
    所以把當兵特權向關中好人豪族開放,這些兵類似於日本的日本武士,或者西歐的騎士,是有田產,有家業的職業軍人。而且府兵制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可以退出的。到了唐朝,尤其中葉以後,府兵制崩潰很大原因就是,唐朝太大了,士兵不願意換防到遙遠的邊鎮了,都退出府兵。導致府兵兵源不足,所以只能募兵。府兵制下的士兵平時並不是歸貴族管,回到各自的土地,皇帝才是全天下最大的地主。
  • 槍和矛都是古代的重要冷兵器,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槍和矛都是古代的重要冷兵器,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槍和矛都是中國武術中主要的長兵器之一,兩者在形制上有相似之處,並且應用與實戰也有固定的套路和戰法,作為兩種比較重要的格鬥兵器,需要分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和練習,本文主要從歷史由來、使用特點乃至演變發展等角度分析兩者的區別和練習。
  • 短篇雜談:府兵制與募兵制有何區別
    府兵制與募兵制是古代中國兩種不同的兵役制度。兩者的區別,說得簡單點兒:府兵制是義務兵,從軍打仗是你的義務,要麼自己親自上,要麼找人替。而募兵制,則是志願兵,待遇好,通過選拔才可從軍。府兵制屬於兵農合一的模式,平時該農耕農耕,該殺豬殺豬。一到戰時,直接上戰場。這種制度下,所有的裝備自己準備,乾糧自己帶。所以《木蘭辭》裡面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 唐朝府兵制被廢,募兵制登場,募兵制到底有什麼優勢?
    就像我們中國一樣,每當國家面臨危險困難的時候,第一個衝在我們前面的就是我們的人民解放軍。就是有他們在,我們才能在國內生活得如此安穩,現代中國的當兵的工資待遇可以說比起古代或者其他國家而言已經好很多了,不僅包吃包住,還有五險一金什麼的,當然之所以待遇好,都要歸功於國家的強大。
  • 唐玄宗為何廢除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形勢所迫,不得不改
    我們先來看看府兵制與募兵制的區別。府兵制其實就是半職業軍人,農民忙時務農,閒時參加軍事訓練,國家打仗時便隨軍出徵。不過什麼武器盔甲,馬匹之類的得自備,作為回報,國家會分給府兵田地,同時免除府兵的稅負。那個花木蘭的父親便是北魏時期的府兵,所以才有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 我國古代和近代退役軍人制度研究及啟示
    府兵平時耕種、農閒練武、有事出徵,其主要任務是輪流到京師宿衛或奉命徵防。府兵制不僅減少國家軍費開支,還保障了農業發展。從武則天時代開始,府兵制逐漸瓦解,徵兵制開始轉向募兵制。(二)軍人的待遇唐代對戰功的旌賞尤為顯著。唐代設有專門的一類官員——勳官以獎勵戰功。勳官共分為十二個等級,即「十二轉」,根據戰役規模和戰功大小授予不同等級。
  • 圍觀 | 看到臺灣招兵這麼有腦洞,我們也就放心了……
    4月1日愚人節那天,臺灣網絡流傳一名臺灣空軍軍官在某連鎖賣場外,頂著烈日擺攤募兵,在乏人問津下,軍官和攤位顯得「形單影隻」,「淪落到跟擺攤算命一樣」。這也成為臺灣募兵困境的生動註腳。兵役制度的種類很多,就其性質而言,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義務兵役制,又稱徵兵制。這種制度是利用法律形式規定在一定的年齡內必須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帶有強制性。另一種是志願兵役制,又稱募兵制。這種制度是憑自願應招到軍隊服兵役,並與軍方籤定服役合同。
  • 古代軍營管吃管住,士兵拼命賺的軍餉怎麼花,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歷代王朝要徵募士兵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便是錢,因為這些人是要花錢換食物的。那您也清楚,在我國古代的錢幣主要是笨重的銅幣和銀兩,並且那時候交通出行不方便,那 古時候的士兵是怎麼領軍餉的呢?這些人領了錢以後又會幹些什麼?在回應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可以先搞清楚中國古時候兵役制度的歷史沿革。從總體上,時代越靠前,徵兵制出現得越大,越往後募兵制出現得越大。
  • 如何客觀評價「募兵制」?這一有利有弊的措施對於宋朝意味著什麼
    我們只要學過高中文科歷史,就應該知道宋朝的「募兵制」作為一項改良之後的徵兵制度,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就像一股湧出的清泉,這項制度被很多歷史達人們所研究。它相比於秦漢、隋唐時代的那些徵兵制度,幾乎沒有什麼強迫的色彩。
  • 「退役」和「退伍」兩者有什麼區別?意義一樣嗎?看完你就明白
    軍人服役期滿就得離開部隊,不過社會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退役",另一種是"退伍"。到底這兩種說法的意義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會說不一樣,理由很簡單因為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明顯不同的兩個字肯定含義就不同,並且稱士兵離開軍隊叫退伍,而軍官離開軍隊叫退役;有些人感覺模稜兩可,一方面從按詞義來理解其實真沒啥不同的,另一方面網上又充斥著大量的不同見解的文章,尤其從離開軍隊後的待遇來說事,因此認為多少都會有些區別。這種常識上的疑惑確實有必要儘快釐清的,畢竟這關乎社會與軍隊的穩定。
  • 有後臺的府兵制對抗有實力募兵制,誰能贏
    例如唐朝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制度,清朝的八旗制度等,都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制度,但根據士兵的來源,從封建王朝的歷程上看,王朝普遍實行的是兩種軍事制度,即府兵制、募兵制。府兵制是一種世兵制,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府兵平時為耕種的農民,農閒是進行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世代為兵。
  • 大眾點評的筆記和點評兩者有什麼區別?
    大眾點評的筆記和點評兩者有什麼區別?大眾點評的筆記和點評兩者很相像,許多小夥伴都挺不理解,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區別是有的,他們的作用也不一樣。接下來給你們好好的說一說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用分別是什麼。筆記的作用:我們打開大眾點評app,首頁底部有個橙色的+按鈕,點一下這個按鈕系統會讓你選一下圖片,選好圖片之後,就能碼一段文字並且關聯店鋪發筆記,筆記寫得好還有可能推送到大眾點評的首頁上,讓更多人圍觀店鋪。筆記的作用是給店鋪帶來流量,增加店鋪熱度,不能給店鋪漲星漲分。
  • 翻譯和本地化有什麼不同嗎?一文帶你了解兩者的區別!
    現在國際貿易慢慢復甦,企業的產品手冊、說明書等等,都需要發送給國外的意向人/採購商了解及閱讀,那你知道怎樣的表達方式,是最容易讓他們理解的嗎?基本上,我們都知道翻譯是什麼,本地化這個詞似乎也常常在遊戲、軟體領域聽到,但您知道翻譯和本地化之間的區別嗎?這些術語聽起來都很相似,但所涉及的過程其實並不相同。
  • 怎樣區別亞麻與薴麻?
    在後臺中的提問:怎樣區別亞麻和薴麻呢?這兩種對人體有影響嗎?哪個穿起來更舒服一點呢?受商業化與工業高度發達的現狀影響,各類織物特性之間的差異已愈發模糊,區分起來也愈加困難,本期便宜區別亞麻與薴麻為課題,以其兩者的異同點的原因與發展作為考察點,來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析,希望能夠給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