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的一個助理曾在1943年12月遇到這樣一件令他驚心動魄的事,在電車裡一個喝醉酒的男人,喃喃自語般哼著小調:
戰爭肯定要輸
仍死口說必勝、必勝
大混蛋!悄悄,我們哪裡會贏
失敗的歐洲變紅
亞洲亦早晚成為共產世界
當這時刻來臨
正是俺之出頭天
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尾聲,此時的日本社會行將崩潰。即便是在美軍對日本本土發動大空襲之前,雖然工人還不需要疏散到周邊的鄉村,但是日本各大城市工廠的缺勤率已經達到20%。而在1944年大空襲開始後,缺勤率常常為50%以上,各種因為工資及工作環境而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
日本國民經濟早已崩潰
在日軍全面侵華之前,日本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已達到6%,而在1937年日軍對我中華發動全面侵略戰爭之後,通貨膨脹率驟增至兩位數。不但如此,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日本政府更是大幅提高各種稅額。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一年之後,軍事開支已超過日本政府預算的75%,佔到了全國GDP的30%。
而這個情況隨著戰爭的進行不斷惡化,到了四十年代初,日本實質上已經沒有消費經濟,國內已經沒有什麼物資可以用來消費。到了1944年大空襲開始之後,日本各大城市不斷遭受燃燒彈襲擊,國內物資陷入極為匱乏的狀態,政府不得不通過管制來維持人民生存。
但是即便到了這樣的時候,日本軍隊依然不肯停止他們發起的侵略戰爭。
當國內資源耗盡並且海上運輸被封鎖之後,日本依然是喪心病狂的想要造軍火。
開始各種強拆,拆毀各種公共設施來收集金屬,如橋梁的欄杆、路燈甚至神社的鐵門都被拆解。
橋梁的欄杆被拆除
路邊的金屬路燈都被拆除
挨家挨戶動員交出金屬製品,到了戰爭後期,每家甚至只能保留一口鐵鍋,連暖氣片都被拆走去冶鍊金屬製造子彈。
挨家挨戶動員捐獻金屬製品
日本婦女在兵工廠造子彈
甚至聲稱100棵松樹根就可以讓戰機飛一小時,以此來激勵人民挖松樹根。
海上的運輸被美軍切斷之後,即便是日本掌控著東南亞油田,但是卻一滴石油也無法運到日本。而沒有石油,日本的飛機、坦克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
此時日本的科學家聲稱如果將松樹根蒸餾後得到的松油與酒精混合之後,勉強可以讓飛機坦克發動,然後日本軍方就大力發動全國人民挖松樹根。
日本軍方原本的要求是收集1.2萬桶,而日本民眾硬生生收集了7萬桶,雖然他們是受日本政府所謂"聖戰"的蠱惑,但他們卻是不折不扣的戰爭幫兇。
至於這些所謂的"松根汽油",當然是一堆垃圾。美軍佔領日本後,在日軍的軍火庫中發現了大量的"松根汽油",嘗試使用之後,別說發動,嚴重的可能直接就報廢了。
日本人相應政府號召,瘋狂挖松根
為什麼還不投降?
戰爭末期,勝負的趨勢早已十分明確,日本人不可能贏得這場侵略戰爭,日本皇室、企業乃至是軍方的部分將領,早就在考慮徹底投降,所謂的"一億玉碎"不過是喊喊口號,用來欺騙平民罷了。
此時的日本,關於投降日本的主要爭論在於向誰投降?
日本和蘇聯在1941年4月13日為了保證二戰期間互相維持中立而籤訂了一份中立條約,直到此時蘇聯方面依然未對日本發起進攻。
以前首相近衛文麿為首的近衛派支持向蘇聯投降,而軍隊方面以陸軍派為首,則極為反感美國,陸軍派甚至主張將天皇交給蘇聯庇護,然後他們在日本本島與美軍決一死戰。
關於向誰投降,除了戰爭中的仇恨之外,還有就是雙方對待天皇的態度。
1945年2月,近衛向天皇上奏了一份文件:"近衛上奏文",建議向美國投降,即便是無條件投降也在所不惜,但是並未成功。
而陸軍派的首相小磯國昭一方面向民眾擺出一份要繼續戰爭甚至必勝的姿態,另一方面卻與蘇聯頻繁聯繫,希望可以得到蘇聯協助,但他的計劃不久就失敗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而蘇聯也於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且在8月9日出兵我國東三省向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
「小男孩」原子彈爆發場景
即便到了這種必須投降的時候,陸軍派還在妄想與同盟國談條件,甚至要求同盟國不能審判戰犯。而日本天皇最終接受近衛派的主張,以保留天皇制度為唯一的條件。
所以投降的關鍵點,其實是天皇自身的安危,這個向全國人民洗腦並發起所謂"聖戰"的君主,到了最後所想的還是自己。
美國人的小算盤
當日本天皇去試探美國關於保留天皇制度的態度時,美國方面並未給出具體的回答。
但實際上,華盛頓早已決定保持天皇制度,以便能夠更順利的佔領日本。
對於天皇的重要性,其實美國政府早就明白,不管是對日本發起的大空襲還是之後投放原子彈,美軍總是避開了東京的皇宮主體。
而在華盛頓做出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這個決定的過程中,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最大的推手,麥克阿瑟一邊與日本天皇頻繁接觸,一邊向國內高層訴說天皇對於日本是如何如何重要,保留天皇制度是美軍佔領日本的必要行為。
而從此後的一些事情來看,當時麥克阿瑟與日本天皇一定是達成了某些共識或者是條件,這個從之後的一些事情上可以發現。
8月14日,日本決定向美國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國人民宣布這一消息。
一:美國政府徹底包庇日本天皇的罪行
投降儀式中,日本天皇乃至皇室都無需出席
1945年9月2日,代表日本政府在"密蘇裡號"上簽署投降文件的日本官員,僅僅是代表軍方的梅津美治郎以及瘸了一條腿的外務大臣重光葵,不但是皇室甚至是宮內省都未派人參加。
1945年「密蘇裡號」上的日本投降儀式
而在此前美國前駐日大使約瑟夫 格魯甚至還假裝天皇將會親自來籤署投降文件,日本方面也在配合美國的演出表示,至少派一位皇室代表前來。
同盟國的讓步,讓戰敗國的觀察員們無比驚奇,恐怕只有美日雙方的高層才知道雙方的交易。
但是,在9月2日這樣重要的投降儀式中,將日本天皇完全免除在外,完全是在暗示同盟國將為日本天皇開脫戰爭責任!
而實際上,他們的確是那麼做的,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免除天皇戰爭責任,甚至公開稱讚日本天皇
面對日本國內有人要求昭和天皇退位的事,麥克阿瑟不但私下勸阻發起人更是在公開場合讚揚天皇是新民主的領導者!
更為過分的是,麥克阿瑟竟然決定免除天皇所有的戰爭責任,甚至在這場以天皇名義發起的侵略戰爭中的道義責任都無需天皇承擔!即便是在美軍佔領日本前,日本的軍政界早已開始銷毀各種戰爭的公文檔案,但是關於侵略戰爭是以天皇的名義發起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自從1926年昭和天皇繼位以來,處理日本外交和軍政長達二十年,連這樣的人都不需要為發動和領導這場侵略戰爭負起應有的責任的話,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怎麼可能會去思考自己在這場侵略戰中的責任?
二:日本政府犧牲國民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大量興建慰安所為美軍服務
當8月15日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後,日本國內除了在大量毀壞與侵略戰爭有關的文件檔案、軍人大肆搶奪軍用物資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在迅速的進行。
那就是,興建"慰安所"
8月18日日本政府開始策劃戰後的"慰安所",而口號則是"保衛及維繫我大和民族的純粹性"。
到了1945年底,"慰安所"已經遍布日本各大城市,數以千計的日本婦女出賣肉體為美軍服務,而她們中的大多數從未從事過此類工作。即便是為國家做貢獻,這些婦女卻面臨雙重歧視,不僅是美國人,就連她們的國人也看不起她們。
日本「慰安婦」在為駐日美軍服務
完全支持美軍的"垂簾聽政"
佔領者來到日本之後,因為語言及文化上的差別,他們只能選擇通過控制日本政府來實現"間接統治",而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政府表現出了完全服從的態度。
當麥克阿瑟和他的司令部來到日本之後,絲毫沒有受到土著們的挑戰,整個日本社會在他們原有的等級制度之外,同時遵循著美國人的規則。
從1945年8月到1952年4月期間,日本完全沒有國家主權,所有的政治及經濟上的政策全部由佔領者決定;佔領期期間,日本人被禁止出國。
日本,在他們的美國領主的嚴密封鎖之下,與世隔絕了六年八個月。
實際上即便是在1952年4月美軍撤離日本之後,美國對於日本的控制依然沒有停止,日本就像是美國的新式殖民地,戰爭過去了75年,而日本也做了美國75的追隨者。
結語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而選擇免除侵略頭號戰犯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這件事永遠無法被原諒,當今日本社會中的大多數人依然不承認當年的罪行,與美國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