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整體水平不高,薛寶釵此詞卻境界開闊,有蘇軾幾分風採

2020-11-19 騰訊網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難以企及的一座高峰,同時也是我國最負盛譽的小說之一。

這部小說,作者曹雪芹耗費了半生心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紅樓夢》充分展現了作者過人的才氣和淵博的學識,書中除了人物刻畫、劇情描寫等,書中的詩詞,也有不少佳作。

關於《紅樓夢》中的詩詞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書中的詩詞都為曹雪芹獨立創作完成的。還有一種看法認為,書中的詩詞除了曹雪芹自己創作的,還有部分是當時流傳,但並未收錄成冊的作品。

但我相信,《紅樓夢》中絕大部分的詩詞應該是作者自己創作的。畢竟書中的詩詞,都非常符合人物性格,以及情節故事的發展,借用旁人之作,無法那麼契合。

所以儘管《紅樓夢》中的詩詞整體水平,相比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來說並不高,但葉嘉瑩等專業人士認為,書中的詩詞配合小說來說,十分巧妙。同時,書中還是有不少廣為流傳的詩詞,比如林黛玉《葬花吟》。

筆者粗看過兩遍《紅樓夢》,不過看到各種紅學家,畢生鑽研此書,我這無名小卒實在不敢說對《紅樓夢》有什麼見解,但就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薛寶釵的人物形象。

她知書達理、溫柔賢惠、顧全大局,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伴侶。更主要的是薛寶釵身上總是透露著一種樂觀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她的首詞中也有體現。

《紅樓夢》第70回,史湘雲看到柳絮紛飛時,感慨萬千,寫了一首《如夢令》,海棠詩社幾位成員見到之後,於是就柳絮為題,開展了一期社課,作詩填詞。林黛玉才思敏捷,寫了一首《唐多令》,但林黛玉的性格大家是知道的,見到暮春柳絮紛飛,不免感傷一番。

薛寶釵見到之後感覺太過悽惻,於是填了一首非常樂觀的《臨江仙》,當然,此詞在小說中是薛寶釵的,實際還是曹雪芹填的: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何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詞的上闋是從柳絮的「形」來著筆。

書中形容幾個大家族富貴時,用了不同的詩句比喻,其中賈府就有「白玉為堂」的形容。首句的「白玉堂」雖然是說柳絮所處之高,不同尋常花草,但曹雪芹也有暗喻賈府的意思。

柳絮被風吹散,像是在暮春的空中起舞。因為輕柔,所以柳絮飄飛得均勻柔美,像是在對春光作一個優美體面的告別。忽然,蛺蝶蜜蜂成群而來,在風中紛紛追逐著柳絮,一時間,仿佛成了暮春的共舞。

柳絮不曾落入流水,隨波而逝。「逝水」經常比喻流逝的光陰,就像楊慎的《臨江仙》就用「東逝水」表示時光流逝。「芳塵」則是花瓣落入塵土之中,在詞中代表卑賤的地位。

再深入分析,則能發現上闋還有更深的隱喻。春光將去,紅雨飄飄,蜂蝶紛紛,這不正是大觀園後期的亂象?而薛寶釵則以堂前柳絮,即便是隨風而去,也不落入流水,委身芳塵,而是以高潔的姿態離去。

下闋,則著筆於柳絮的「神」。

即便是被東風吹得四散飄飛,聚分無常,依舊隨緣隨性,畢竟柳絲依舊飄拂不去,不要因為柳絮的離去,而改變自己的固有姿態。

這裡可以結合林黛玉用柳絮的詞來看。林黛玉把漂泊無依的柳絮,比作自己命薄漂泊,薛寶釵在此處又何嘗不是讓林黛玉隨遇而安。

因為林黛玉把白色的柳絮說成是「韶華白頭」,所以薛寶釵接著寫沒有什麼韶華白頭,這本就是無根之虛妄,心中積極樂觀,那眼中看到的便是青春。

最後一句,則是千古名句。

在一般人眼中,吹落柳絮的風,是苦楚、是劫難,林黛玉筆下的風,也是無情的。但在薛寶釵眼中,這風,卻是好風,因為借著風的力量,可以直上青雲,見到之前不曾見到過的風景。

這句,尤能體現薛寶釵的樂觀。人生中的苦楚,她等閒視之,甚至將其看成是磨練自己的關卡,甚至還其看作是一個好的機會。因為經受住了種種磨難,心境才似凌雲而俯瞰,更加開闊。

可以說,這一句寫出了蘇軾那種豁達的味道,實不一般。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薛寶釵到底哪裡比不上林黛玉?
    《紅樓夢》裡,薛寶釵是一個十分完美的人,書裡對薛寶釵沒有一句微詞,反而對林黛玉頗有微詞。不是說她愛哭、就說她小性子。不僅作者說黛玉的缺點,而且襲人也說黛玉的缺點。然而即使林黛玉有那麼多的缺點,依然有許多人喜愛林黛玉;即使薛寶釵那麼完美、無懈可擊,依然有許多人討厭薛寶釵。這是什麼原因呢?薛寶釵到底哪裡比不上林黛玉呢?
  • 曹雪芹是蘇東坡「鐵粉」,《紅樓夢》故事框架,都從蘇軾一生取材
    有意思在,薛寶釵母親姓王,林黛玉的奶娘也姓王。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蘇軾號東坡居士,又自號玉堂仙。文絕、書絕,畫絕,詞絕冠絕天下。因其瀟灑曠達不讓詩仙李白,深受世人仰慕,故也稱其為「坡仙」。護官符說賈家「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出處也是蘇軾的號「玉堂仙」。不光如此,賈政被外放學政三年,去的就是海南島。
  • 妙玉給薛寶釵的「(分瓜)瓟斝」茶具,有兩行文字,有什麼含義?
    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瓜bān)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第一,「(分瓜)瓟斝」通葫蘆。甄士隱家隔壁葫蘆廟大火燒的他們家破人亡。葫蘆案不過是葫蘆廟延伸的旁支。
  • 蘇軾的這首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曾被...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 紅樓夢:林黛玉是「戲子」,史湘雲是「小騷達子」,薛寶釵是什麼
    生活之中,不可以缺少朋友;朋友之間,不可以缺少玩笑。因為缺少朋友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因為缺少玩笑的友誼,是有隔閡陌生的。
  • 《紅樓夢》: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暗示了她們怎樣的命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讀過紅樓夢小說的朋友們,可否還記得紅樓夢裡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這一章回嗎?作者借賈寶玉所見的金陵十二釵判詞暗示了其中各個主要人物的命運。
  • 李劼 | 新版《論紅樓夢》節選:薛寶釵的生存策略
    正如林黛玉期待了一場不可能兌現的愛情,賈寶玉追求了一個不會在塵世落實的詩魂,薛寶釵奪得了一個沒有對象的婚姻。命運在此再一次出示了其內在的邏輯連同不無警世意味的黃牌警告:任何有目的的努力最終得到的都是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努力的目的本身。
  • 紅樓夢:薛寶釵的結局,被香菱無意間道破
    一本未完的《紅樓夢》,成了無數讀者心中最大的遺憾。這些嬌憨可愛,出類拔萃,才華橫溢,美麗動人的女子們,將來都會有什麼用的結局?在四十九回,林黛玉看著賈府中眾人都有親戚來走動,想起自己孤身一人,不免心中傷感,又掉下淚來,賈寶玉趕忙勸她。林黛玉說了一句令人心碎的話:「進來我只覺得心酸,眼淚恰像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裡只管酸痛,眼淚卻不多。」這一句話,已經透漏出來,林黛玉「淚盡而逝」的日子,已經在漸漸逼近。那麼,僅次於林黛玉的薛寶釵,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命運和結局呢?
  • 秦觀夢後寫的一首詞,如仙似幻,蘇軾讀後卻潸然淚下
    就像《紅樓夢》二十二回,賈府眾人制燈謎玩樂,可是賈政聽了眾姐妹的謎語,卻深感「並非福壽之輩」。 所以當蘇軾讀到秦觀的「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才會那樣傷感,而秦觀最後的結局又應了詞中所言,更為這首詞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這首詞名為《好事近·夢中作》,全詞如下: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 紅樓夢:薛寶釵的前世是鬼嗎?你看看她穿的衣服就明白了
    《紅樓夢》第一回,女媧補天的剩石要到凡間歷劫,求一僧一道幫忙。兩人趁著有一夥風流冤孽要造劫歷世,便將他夾帶其中。風流冤孽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是有來歷的,一個是赤瑕宮裡的神瑛侍者,他下世為人是賈寶玉;另一個是受他灌溉之情的絳珠仙草,下世為人是林黛玉;薛寶釵的前世是什麼?讓人難以猜測。
  •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才華體現在哪些方面?
    薛寶釵也是一個才女,與黛玉一樣從小聰明過人。「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競高過十倍」。也像黛玉一樣,深受父親的喜愛。與黛玉不同的是,寶釵的才華,除了詩文之才,還有管理才能。薛寶釵高出一般的傳統佳人,是一位才幹出眾的女子。
  • 蘇軾與廬山: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山就是身,詩就是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蘇軾不但對水有喜好,對於山中之廬山的緣分也是非常深。他一生中多次遊覽廬山,並寫下了很多篇關於廬山的膾炙人口的詩詞。《題西林壁》:對事物規律、人生哲理的總結提煉蘇軾和廬山東林寺長老去遊西林寺的時候,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最後1句是流行歌曲名,你肯定會唱!
    詩詞中的文字美、韻律美、境界美,往往會激發音樂人的創作靈感。蘇軾的《卜算子》一詞就成就了一首經典的流行歌曲。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 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貶所一住就是四年多。
  • 紅樓夢:史湘云為何不讓林黛玉恥笑薛寶釵?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
    她知道林黛玉不讓人,怕她言語之中取笑,便拉著她走開。這裡說得很清楚,史湘雲之所以不笑話寶釵,是因為寶釵平時裡待她不薄。最經典的一次出現寶釵幫助史湘雲辦螃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史湘雲做完詩後興致大發,當眾許諾自己要做一個東道。到了晚上,薛寶釵將湘雲邀往蘅蕪苑安歇。私下裡問她每個月只有幾串錢,她拿什麼開社作東。史湘雲想到自己的處境,又無法回家向嬸子索要,當時就沒有主意。
  • 87版《紅樓夢》電視劇薛寶釵:張莉的前世今生
    薛寶釵?《紅樓夢》中那個角色嗎?如果說薛寶釵前生是小說中的人物,那她今生屬於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張莉。
  • 從一首詞,看透蘇軾跌宕的一生,豪邁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比如,我們遇到了困難,可能只會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但是詩人不一樣,他們不僅不會自暴自棄,反而能跳出現實看待這一切。沒準兒一不留神,做官做不成,卻成了個千古流芳的大詩人,天無絕人之路,有水平的人走到哪裡都能創出一片天地。
  • 《紅樓夢》中賈母最喜歡的幾個女人,為何沒有薛寶釵?
    《紅樓夢》中的女性故事幾乎圍繞著一個環境展開,那就是賈府,也就是所謂的紅樓,而這個紅樓裡面最有地位的就是賈母,這是老者,代表封建禮教中的尊和孝,這位年長者,也決定了很多關於女人的事和命運。
  • 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境界開闊,造語精工,更富有禪理
    下面介紹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境界開闊,造語精工,更富有禪理。雲收宋代:佛心本才雲收空闊天如水,月載亙娥四海流。慚愧牛郎痴愛叟,一心猶在鵲橋頭。詩的大意是:雲彩不知藏到哪去了,空曠的天空,像水一樣清幽。詩的一開頭,就展示了一個闊大清曠的境界。「雲收空闊」,描寫的是浩淼的夜空;「如水」二字,形象地寫出了夜空的清幽,為下一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水」與「流」,不僅是字面上的呼應,實際上還暗喻著月亮就像水上的舟船一樣。於是就可想像,月亮載著嫦娥,週遊四海。
  • 《紅樓夢》:多次提到「孽障」一詞,有何不同的含義?
    名著《紅樓夢》就曾多次提及"孽障"一詞,除了上述含義外,主要還用於長輩對晚輩或調查人員對當事人的責罵,意指前世作孽而生下來的壞東西,含有與之愛、恨、疼以及敲警鐘等不同的韻味和感情色彩,就像開了"五味俱全"的作料鋪一樣。
  • 臺灣拍的紅樓夢你見過嗎?長73集,林黛玉薛寶釵比87版還要漂亮
    每個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審美觀。臺灣拍的《紅樓夢》自然帶有鮮明的臺灣風格。因此當我們初看這部作品時,肯定會有所不適應,但隨著你慢慢進入劇情,就會看出趣味和代入感來,並受到感動。如果說87版是一部大型史詩、陽春白雪、高高在上的話,臺灣的96版就是一部清新的言情劇,它拍得非常通俗、大眾化、貼近底層,就像"故事會"一樣,這是臺灣觀眾格外欣賞的一點,能讓所有觀眾都能通過電視劇了解《紅樓夢》,不像87版一樣,定位非常高,不太了解《紅樓夢》的觀眾,可能銜接不上人物關係和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