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有哪些經歷?他為何會被孫權重用呢?

2021-03-05 歷史史記

孫權重用諸葛瑾的原因是什麼?

說起諸葛瑾,他可是諸葛亮的親哥哥。他胸懷寬廣,敦厚誠信,也算是個人才。東漢末年,諸葛瑾避禍江東,有人將他引薦給孫權,孫權像對待魯肅等人一樣重視他,起初任命他為長史,呂蒙去世後,諸葛瑾代替呂蒙做南郡太守。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明明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亮是三國群雄人人皆知的蜀國軍師,為何孫權沒有懷疑諸葛瑾?

其實東吳的很多大將都對諸葛瑾心存懷疑。當時,劉備要為關羽報仇,出動七十萬大軍準備攻打吳國,孫權很害怕。諸葛瑾便寫信給劉備,義正嚴詞地指出劉備不能為了報私仇而棄國家大義不顧。於是東吳的有些大臣就懷疑諸葛瑾「明保孫吳,暗通劉備」,說得很難聽。

孫權收到很多彈劾諸葛瑾的奏章。他是怎麼處理的呢?他將那些奏章都交給了諸葛瑾,還對著其他大臣表態,表示絕對會信任諸葛瑾,還給大家講了他和諸葛瑾的過去,彼此是如何建立起信任關係的。

據孫權所說,他相信諸葛瑾的人品。諸葛瑾理解弟弟諸葛亮為劉備做事,也尊重他的選擇,認為各為其主,盡心盡力做事就好,不能三心二意。而事實上兄弟二人的確是這樣的:各為其主,見面從來只談論公事,不涉及私情。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在對待諸葛瑾的問題上,孫權的做法很好,不愧是能和曹操對峙的一方霸主。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孫權做到了,所以他手下的人都對他很忠心。

但是,也有人認為之所以會信任諸葛瑾,跟孫權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孫權實際上是個「性多嫌忌」的人,表面上看很容易取悅,實際上比較陰狠,有人認為其實他對人的猜忌甚於曹操。而放眼東吳,沒有幾個人能讓孫權真正不猜忌——大凡有個性的人,估計孫權心裡都會對他多打幾個問號。

而諸葛瑾就是個例外,諸葛瑾雖然能力並不出眾,各方面表現也比較平庸,但是他性格溫順,做人敦厚,做事謹慎,孫權只要一發怒,諸葛瑾能溫言相勸,讓他忘記不開心的事。在孫權的眼裡,甚至陸遜都比不上諸葛瑾。他曾經當著諸葛瑾的面說陸遜「長於計較,是其一短」。

事實上諸葛瑾對於孫權來說,雖然不是有力的爪牙和得力的心腹,但卻是一個可以依賴能夠長期相處的小夥伴。至於諸葛亮那層關係,孫權心裡肯定考慮過,也一定早就考驗過諸葛瑾,而諸葛瑾當然順利地通過了考驗,所以孫權可以放心大膽地信任他。

諸葛瑾人物簡介

諸葛瑾(174~241年),字子瑜,徐州琅琊郡陽都(山東沂南)人,諸葛亮之兄,為東吳大將軍。興平元年(195年)秋,舉家東渡,落戶曲阿。諸葛瑾定居曲阿後,與當地名人張承、步騭等人相友善。初為長史,後遷中司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討關羽,收復荊州,立有戰功,東吳黃武元年(222年)十二月,孫權受封吳王,諸葛瑾遷綏南將軍,封爵宣城侯。領南郡太守。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諸葛瑾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赤烏四年(241年)六月病卒,享年68歲。

公元241年(赤烏四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前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陽),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五月,吳將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同年,諸葛瑾去世,享年68歲,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諸葛瑾比諸葛亮兄弟兩個人都是讀書人,也都知道不在同一個籃子裡放雞蛋的道理,大家都有自己的圈子,只有如此,整個諸葛家族的事業才能發揚光大。對他們來說,不管誰的主公統一了江山,都是對諸葛家族的貢獻。後來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保了曹魏,而且做了很大的官職。所謂道不同不與為謀,既然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不如各人做各人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誰也不給誰出難題,如此皆大歡喜,即使戰場相遇,也算是各為其主,很難顧及忠孝兩全。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諸葛瑾:一輩子沒幹成啥大事,為何反倒受到孫權重用平步青雲?
    細品諸葛瑾的一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一輩子沒幹成啥大事,卻得到孫權的重用,在東吳平步青雲,卒於大將軍任上,這是為何呢?「名不副實」的大將軍諸葛瑾字子瑜,徐州琅琊人。公元200年,諸葛瑾為躲避戰亂遷徙至江東,得到孫權姐夫弘諮的引薦。當時孫權剛剛統領江東,急需人才,便以諸葛瑾為長史,負責處理行政事務,後轉任軍司馬,出任軍職。
  • 諸葛瑾一生庸碌無為,為何被孫權重用?陳壽:他才是真的大智若愚
    然而有一個人,雖然位高權重,但他的名聲卻低得可憐,如果不是因為他有個奇才弟弟,恐怕很少人會知道這個人。他就是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在三國人物中,諸葛瑾的名字顯然是排不上號的,即便是在東吳陣營中,他的名氣也要遠遜於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當然了,他的一生相比這些人而言,也顯得十分的平庸。
  • 為什麼諸葛瑾的軍事能力那麼差,孫權還多次派他伐魏?
    這就是62歲的諸葛瑾的表現,出了事兒他的表現是驚慌,有了主心骨,他就負責安坐,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聽人勸吃飽飯,讓幹什麼幹什麼。對比兩年前去世的弟弟諸葛亮,不知道諸葛瑾是否感到汗顏呢?68歲,孫權兵分四路伐魏,諸葛瑾和長子諸葛恪各率領其中的一路。魏國派出司馬懿,將四路吳軍全部擊敗。這一年,諸葛瑾去世,臨終囑咐辦喪事不要多花錢。他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
  • 為何諸葛瑾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卻步步高升?
    恰恰相反,孫權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孫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稱帝之後卻只追封孫策為王,連個名譽性的皇帝之名都不捨得給。他拿自己的妹妹作為政治籌碼,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從未見他對妹妹有所補償。對待自己的兒子們,他廢了太子孫和、賜死了魯王孫霸。對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孫權也沒有重用他們的後人,卻對諸葛瑾悉心關照、對諸葛恪疼愛有加,臨終前更是全權委任諸葛恪做顧命大臣。
  • 三國趣事之一:孫權趣事
    古人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孫權的身上也是有體現的。比如諸葛瑾,他的字是子瑜,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在江東受到孫權的重用,開始時長史,後為南郡太守,最後竟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這當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人們便私下中傷諸葛瑾明保孫權,卻暗通劉備,為其弟弟諸葛亮所利用。
  • 孫權為何要逼死陸遜?
    因此,矢志北伐的孫策才死得蹊蹺,孫策名義上是死於許貢門客之手,但仔細研究會發現,孫策,極有可能是被江東豪族們暗中指使刺客刺殺的,孫權剛即位時,需要後者鼎力支持,所以他才會對江東豪族們的殺兄之舉睜隻眼閉隻眼。不過,隨著統治的日趨穩固和想佔據淮南繼而問鼎中原的野心日益膨脹,孫權極想擺脫江東豪族們的屢屢阻撓。
  • 孫權為什麼重用呂範?
    說起三國時期的呂範可能很多了不知道,不過卻有一個很經典的典故,這個典故就叫孫權重用呂範,那麼在歷史上為什麼孫權會重用呂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孫權為什麼重用呂範
  • 他屢戰屢敗,卻最終成為了東吳的首任大將軍!無為宗師諸葛瑾!
    26歲那年,諸葛瑾在逃避戰亂的過程中,與叔叔諸葛玄走失,留在了江東,遇見了孫權的姐夫弘諮。諸葛瑾見到弘諮,並沒有談論什麼天下大勢,也沒有提出什麼合理化建議,可孫權的姐夫卻驚為天人。弘諮什麼人?翻了不少史料,別針唯一看到僅有關弘諮的記錄,就是他向小舅子孫權推薦了諸葛瑾。
  • 三國最牛家族③ 寸功未立卻位極人臣 諸葛瑾的秘密在於做人
    百無一用諸葛瑾諸葛瑾也不是只玩嘴皮子,他跟弟弟孔明一樣,也會帶兵打仗。不過,他哥兒倆戰績正相反,孔明是很少打敗仗,諸葛瑾是很少打勝仗。有一次,曹丕攻打吳國,孫權派兵反擊,大勝。但諸葛瑾帶的那一支部隊,為了襯託領導的英明偉大,打了個大敗仗。還有一次,孫權和諸葛瑾各引一路人馬,分進合擊,圍攻魏國的襄陽。
  • 孫權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卻在晚年犯下了大錯,結果早亡東吳
    ,卻未能見到捻軍後來,孫權親自過問,依然是潘浚縱橫,伏而不床孫權,先用很多的受降,安慰他,他直接用毛巾擦臉,潘基文表示終於跪吱聲由於孫權的性格和言行,江東集團的學生對人才對孫權的忠誠度很高請進,孫權,只有善於招引人才的用人方也有很多獨特之處潘浚加入吳國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加上他是提拔的元老
  • 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同出一族卻分侍三國,是陰謀還是巧合?
    《世說新語》中評價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三人為別為龍虎狗。蜀得其龍是指諸葛亮,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官至蜀漢丞相;吳得其虎是指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為孫權建立出謀劃策,官至大將軍;魏得其狗是指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為曹操徵伐天下,官至徵東大將軍。
  • 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三兄弟為何分別效力魏、蜀、吳三國?他們誰的結局最好?
    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為何會分別投靠三個相互敵對的國家呢?只能說是人各有志,時勢所驅,且聽我簡單說來。諸葛珪有三個兒子,他們分別叫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諸葛珪博覽群書、才思敏捷,本想大展拳腳,可惜時不我待,他英年早逝。此時他的孩子們還小,諸葛珪的弟弟諸葛玄就擔負起了撫養子侄們的任務。諸葛玄當時是袁術的屬官,官至豫章太守,不久被擼,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諸葛玄帶領族人投奔荊州大佬劉表。
  • 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仕三國,他們有什麼事跡,讓當時人稱為龍虎狗
    他說諸葛亮兄弟三人分別出仕三個國家,這樣就保證了諸葛家族的情報互通。這使得諸葛亮對三個國家的內部事務了如指掌,大大便利了諸葛亮的北伐。這位名人還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作為他的情報工作研究的課目。可惜,這位名人離世過早,世人沒有看到他的研究成果。不過,歷史上真的如這位名人所說的,諸葛亮三兄弟是在為一個家族而效力嗎?一、諸葛亮三兄弟為何分仕三國。
  • 諸葛亮不選曹操和孫權,為何偏選劉備?從龐統的經歷可以看出端倪
    很多三國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諸葛亮出山時,為什麼選擇落魄的劉備?為什麼不選擇實力更強的孫權和曹操?以諸葛亮的智力,加上孫權或曹操的實力,前景一定很美。至於諸葛亮為何對孫權和曹操不屑一顧?歷史上的諸葛亮也並非是像《三國演義》那般神奇,對於不缺人才的孫權和曹操來說,諸葛亮即使去了,也無法受到重用,必須得熬資歷,心高氣傲的諸葛亮未必有那個耐心。而劉備這邊就不同,求才若渴,去了就能拿到一個好位置,劉備還是處於創業期,還能分到股份,正合諸葛亮這位有理想有志氣大好青年的意願。
  • 三國|孫權晚年為什麼要搞「二宮之爭」?
    然而晚年的孫權卻倒行逆施,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大搞「二宮之爭」。立孫和為太子,非要同時寵信個魯王,給予魯王的待遇與太子不相上下。弄得這倆各自結黨,紛爭不休。一堆「耿直」的臣子受了無妄之災,可憐的連名將陸遜受牽連被氣死了。最後孫權把太子孫和、魯王孫霸都廢了,立了個未成年人孫亮,導致東吳內亂不斷,國力衰落。那麼孫權晚年為什麼要搞「二宮之爭」?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東吳君臣逸聞:舞蹈家顧譚、雙面人諸葛瑾、馬屁精張俊
    --《吳書七 諸葛瑾傳》 或有謗毀於孫權者,稱瑾「陰懷異志」。權曰「寡人與瑾有死生不變之誓」。與劉備、趙雲相似。 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吳書七 諸葛瑾傳》 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 關羽看不起孫權的兒子,稱虎女焉嫁犬子,那最後誰娶了關小姐?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是關於關羽女兒的婚事,當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想要拉攏蜀漢與東吳之間的關係,於是自告奮勇前往去蜀漢為孫權的兒子提親,這個提親對象就是關羽的女兒。
  • 劉備生前曾說不重用趙雲?為何要這樣說呢?
    說起劉備,必然會想到他對於人才的態度,劉備在三國時期用人水平不亞於曹操的愛才如命和孫權的慧眼識珠,甚至很多方面劉備都在二人之上。 但是始終流傳著劉備在去世之前說趙雲不可重用,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呢?
  • 諸葛家族的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大家族的智慧不得不服
    史學家將這三人成為了「龍虎狗」,至於出處,則是取自於《太平御覽》:「「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在這篇作品當中,諸葛誕被稱為狗並不是在諷刺他,狗在古文裡是「功狗」,指的有功的戰將。相信諸葛亮就不用多加介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另外兩個諸葛兄弟,他們有什麼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