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格外小心,低溫也會燙傷人體!

2020-12-27 藥師木木

人體燙傷的閾值是45℃,長時間持續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便可造成從真皮淺層向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這種燙傷稱為低溫燙傷

入冬以後,天氣變冷,人們睡覺時喜歡在被窩裡用暖水袋、暖寶寶取暖,由於入睡後皮膚敏感度降低,若緊貼熱水袋的位置長期不換,第二天醒來就會發現局部被燙起了一個水皰,這就是低溫燙傷

一、低溫燙傷對人體的傷害

一般情況下,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皰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真皮下各層組織的燙傷。

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皮膚變白的現象,通常燙傷面積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深且燙傷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的壞死,如果處理不當,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所以,某些情況下持續低溫燙傷比直接燙傷更嚴重。

二、什麼人容易出現低溫燙傷

易被低溫燙傷的人群,一般是晚上睡覺不易醒或感覺減退的人,以患糖尿病、脈管炎或腦卒中後遺症、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尤為多見,該類人群夜間入睡後,肢體感覺遲鈍,發生燙傷還未自覺,往往是燙傷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才被發現。

三、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對於低溫燙傷需要引起足夠重視,不要以為不太燙的東西就不會發生燙傷,相反,持續低溫燙傷的深度比開水燙傷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避免發生低溫燙傷,老年人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患糖尿病、脈管炎或腦卒中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尤需特別注意。

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等取暖設備。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時間不要過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裡先暖被窩,睡覺時取出來,儘量避免整夜放於被窩內,如果想在睡覺時將熱水袋放在腳下取暖,要用毛巾把熱水袋包上,不要使熱源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膚上。

四、正確處理低溫燙傷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衝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要及時就醫,不要用醬油或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對緩解燙傷的作用很小。因為低溫燙傷會傷及肌膚的深部,治療的時間也應延長,直徑大於2cm的創面,局部換藥的時間會比較長,癒合後瘢痕明顯,必要時須手術把壞死組織切除,建議到專科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小貼士

一度燙傷:最輕的燙傷,只損害皮膚表層,有局部輕度紅腫,無水皰,疼痛明顯。

二度燙傷:中度燙傷,不但損害表皮,而且也傷及皮膚中層,有水皰,疼痛明顯。

三度燙傷:最嚴重的燙傷,皮下、脂肪、肌肉都受到損傷,呈灰或紅褐色,甚至會變黑變焦,此時由於神經受到損傷,反而可能不覺疼痛。

相關焦點

  • 小心「低溫燙傷」,切莫讓「暖寶寶」送來「紅泡泡」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也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有許多人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燙傷,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 低溫燙傷也可稱為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因常見水皰,易誤診為Ⅱ度損傷,但事實上多為深Ⅱ—Ⅲ度損傷。燙傷,高溫與低溫有何區別?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這是為什麼呢?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儘管此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可見紅腫、水皰,但實際可能損傷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醫聊室」低溫竟然也能燙傷?來聽聽如何避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郭慶花 趙巖低溫竟然也能燙傷皮膚?冬日取暖要慎重,在使用具有熱源作用的敷貼、理療儀器、具有加熱功能的按摩儀、暖水袋時要多加注意。如果不小心「中招」了,要如何處理呢?
  • 蘭溪:暖手寶熱水袋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也會燙傷
    但在使用這些取暖器的時候,千萬要小心低溫燙傷。  提到燙傷,大家一般都會想到高溫燙傷,最常見的就是被開水燙傷。實際上,除了這種常見的高溫燙傷之外,另外還有一種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損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成正相關。
  • 小心低溫燙傷!實測暖寶寶能將雞蛋煮成半熟
    小心低溫燙傷!醫生提醒,暖寶寶使用不當會對人體造成低溫燙傷,用暖寶寶應隔離皮膚,定時查看,就寢和過夜不要使用,警惕低溫燙傷。
  • 使用「暖寶寶」會被燙傷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但這些讓人感覺又暖又舒服的東西   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   低溫燙傷   一般來講:   · 溫度處於44-50℃之間,皮膚受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   · 接觸44℃的熱源6小時,可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 49℃的熱源持續3分鐘便可致人體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就會壞死;   · 暖寶寶產生的溫度一般在50-60℃,發熱時間一般在10-12小時,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如同「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會造成低溫燙傷
  • 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已經發生了損傷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位於足跟、足底、小腿脛前、臀部等。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泡腳
    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
  • 杭州小夥被暖腳爐燙傷坐輪椅來滬手術!取暖須警惕低溫燙傷
    天氣一冷,各種取暖神器便開始大顯身手,但「神器」使用不當,也會造成燙傷現象,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來自杭州的小夥一不小心竟被暖腳爐「燙」成III度灼傷,由於創面太深,不得已還來上海瑞金醫院做了個手術。咋回事兒呢?小吳是一名IT工程師,經常在家加班,這個冬天他在網上購買了好評如潮的暖腳爐。有一天晚上,小吳向往常一樣雙足放在暖腳爐上加班時候睡著了。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一起來了解吧↓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專家提醒:有低溫燙傷的風險
    紅星新聞了解到,這樣的發熱保暖衣在市面上售價從100餘元到600餘元不等,充電接口電壓都在人體安全電壓以下,沒有被「電」的風險。但是,30秒發熱至50℃以上、保暖衣可以被加熱到60℃以上……使得這款充電保暖衣有著「低溫燙傷」的危險。
  • 微提醒 用「暖暖貼」的長春人注意,小心低溫燙傷
    重慶的張女士給3歲兒子貼了暖暖貼,沒想到竟造成孩子皮膚III燙傷,孩子皮膚很紅,還起了小水泡。醫院燒傷科醫生表示,低溫燙傷因損害的皮層比較深,比一般燙傷更難癒合。醫院燒傷科醫生解釋說,「低溫燙傷」是指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由於暖暖貼等物品溫度雖然不是很高,但長時間不換位置,會導致皮膚慢慢被灼傷,不易察覺。
  • 氣溫驟降,脂肪也會跟著變「機智」?這些長胖的「鍋」低溫天可不背
    低溫環境下代謝未必會變慢首先,低溫環境會使身體代謝率增高,其中也包含脂肪代謝率。在寒冷的天氣裡,為了維持皮膚溫度,身體會加快新陳代謝,以保證能量供應。其中供給能量最多的是人體內的糖分。而當糖類分解供能無法滿足需求時,脂肪就會參與進來。所以說,寒冷狀態下脂肪代謝未必會減慢。
  • 男子打籃球扭傷了腰 「暖寶寶」熱敷理療反致低溫燙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就眯了一小會兒,腰上竟燙出了許多水泡,近日,漢口市民羅先生因貼「暖寶寶」熱敷被診斷為低溫燙傷。武漢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高英介紹,「暖寶寶」可謂是不少人冬季裡的取暖神奇,這幾年也被一些人用於熱敷理療和治療痛經,其中,因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低溫燙傷的人不在少數。32歲的羅先生平時很喜歡打籃球,每周至少要打一次。
  • 天氣寒冷,使用取暖「神器」當心燙傷
    燙傷之後應該如何處理? 何為燙傷 燙傷是指熱力引發的損傷,包括:火焰、高溫蒸氣、熾熱液體、熾熱固體以及電或化學物質等。人體在受到燙傷後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 冬天裡的一把火——警惕「暖寶寶」們低溫燙傷
    :我用暖寶寶、熱水袋都燙過,醫生說是睡覺太死不翻身不動彈,時間長就低溫燙傷了,最嚴重的一個疤直徑七八毫米。網友慘痛的教訓讓旦旦再也不敢小瞧面前的暖寶寶,今天就跟您說說低溫燙傷這回事兒。達到多少度會低溫燙傷?高溫燙傷和低溫燙傷一直以來沒有特別科學的界限,從水溫上來說,一般認為100℃以下是低溫,100℃以上是高溫,但實際生活中,很多沒有達到100℃的如熱水、熱油、沸騰的液體引起的燙傷,也會被歸為高溫燙傷。
  • 天冷,這樣做孩子容易被燙傷|提醒
    卜醫生解釋,冬天,皮膚對外界溫度的感覺會變得遲鈍,特別在熟睡中,皮膚對外界溫度更不敏感,如果貼著熱水袋的位置長時間不變,就很容易燙出水泡,形成低溫燙傷。卜醫生說,一旦產生水泡千萬不要弄破水泡,水泡液是極佳的細菌培養液,破了後很容易發生感染。暖風機對著吹小心吹花皮膚前不久,卜醫生還接診了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周小姐(化名)。
  • 「暖手神器」蘇城校園內走紅 使用時要防止低溫燙傷
    化學老師提醒:「暖蛋」雖但要小心低溫燙傷方便這種「暖手神器」,使用時安全嗎?有哪些注意事項?記者諮詢了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化學教師管鈺楠。管鈺楠解釋,在有氧的條件下,高純度鐵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釋放熱量,並通過蛭石這種保溫材料,保持長達12小時的恆溫。鐵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變成氧化物時會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