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2020-12-25 瀟湘晨報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

一起來了解吧↓

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

已經發生了損傷

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小水泡,雖然病變比較局限,但是損傷常常深達真皮深層甚至全層皮膚壞死,即臨床診斷的深II度或III度燙傷。

脛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組織較薄,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造成傷口經久不愈。

總之:

如果燙傷部位起水泡,損傷有可能為損傷皮膚深處的深Ⅱ度到Ⅲ度燙傷。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處理,防止感染!

如果只是皮膚呈紅色伴有微微疼痛,可以自行癒合。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用冷水對創面進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塊的毛巾等冷敷。冷療能使創面迅速降溫、減少熱力對組織的繼續損傷,減少創面滲出和水腫,同時還能減輕疼痛。冷療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持續時間最好達到20分鐘以上,直至創面不感疼痛或疼痛顯著減輕為止。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潰了,就需要去燒傷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就診途中可以用清潔的被單或毛巾外裹創面。① 切忌塗抹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對創面深度的判斷;

② 慎用油膏,以免清創困難,同時也不利於熱量的散發。

③ 更不要塗醬油、「老鼠油」等所謂的土方,不僅對創面毫無益處,更容易導致感染。

預防低溫燙傷的4個措施:

1.使用取暖設備時,應該對其溫度範圍有所了解,並且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2.對於嬰幼兒、高齡人群、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感覺功能障礙者,在應用取暖設備時應格外警惕,避免將取暖設備長時間接觸皮膚及放在某一部位。

3.皮膚和熱源之間採取一定的隔離手段,比如厚毛巾等,而且要確保妥善包裹取暖設備,以免在睡夢中包裹物脫落而燙傷。

4.合併糖尿病和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者要儘量避免使用皮膚接觸類的取暖物品,即使使用更要隨時注意皮膚情況,以免燙傷。

文字:王志勇 郇京寧

編輯:顧佳偉

資料:上海瑞金醫院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當心這些燙傷的兇器!
    我們有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暖腳腳墊、暖手聖「蛋」等一大批神器。便宜、方便攜帶、保暖持久,冬季必備。實在不行,咱還有熱水杯和堅強的意志力!所以,入冬,我們不怕。不過呢,這些保暖好物,好用是好用,但卻有危險。比如熱水袋,用的時候覺得溫暖舒服;可第二天醒來,發現腳莫名其妙起泡了——原來,是被熱水袋燙傷的。
  • 當心!暖寶寶貼居然也可以燙傷人!
    因此,暖寶寶還有熱水袋是我們在冬天必備的物品。尤其是對於一些愛與美的女孩們來說,別看他們在羽絨服裡面穿著是緊身褲,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暖寶寶啦。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新聞曝出被暖寶寶燙傷了。之前,我一直都是不相信暖寶寶是可以燙傷人的。因為在冬天的時候,我也會經常會去使用暖寶寶來保暖。當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我也會在衣服裡面添滿暖寶寶。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蘭溪:暖手寶熱水袋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也會燙傷
    浙江在線-蘭溪新聞網1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徐楨瑾 通訊員 王菊花)南方人過冬沒有北方的暖氣、地暖,除了空調以外,怕冷的人一定離不開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貼、「小太陽」等取暖神器。但在使用這些取暖器的時候,千萬要小心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泡腳
    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常州8歲的小孫同學比較怕冷,晚上睡覺媽媽都會給他準備一個熱水袋,誰知前幾天晚上剛躺下沒多久,熱水袋就炸了。家長說,當時把燒開的熱水灌進熱水袋之後就出事了。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著冬季禦寒方式越來越多,因為焐熱水袋被燙傷前來就診的市民比以前少了,但這仍是每年冬季的常見問題,而且兒童燙傷的概率要明顯高於成人。
  • 捂熱水袋,大腿燙出水泡,天冷取暖當心燙傷!
    而且,更讓父母們感到意外的是,去醫院檢查後,發現燙傷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近來,蘇州市消防醫院每天都收治被熱水袋、暖手寶等低溫燙傷的病人。專家提醒說,低溫燙傷比人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而且常常被人們忽略。冷空氣還將陸續到來,市民一定要提防「低溫燙傷」。
  • 冬天裡的一把火——警惕「暖寶寶」們低溫燙傷
    這幾天全國大幅降溫要抵禦這份寒冷只靠秋衣秋褲是不夠的暖寶寶、電熱毯、熱水袋是冬天必備正當小旦旦盤算著往身上貼幾個暖寶寶時同事給我講述了她因為貼錯了暖寶寶燙出水泡的「悲慘」往事薄薄一片暖寶寶竟有這麼大威力?
  • 麵粉可以治燙傷?這些不靠譜的燙傷"秘方"你用過幾個?
    低溫燙傷(資料圖)貼著暖寶寶睡覺,醒來腿上燙傷一大片這兩天氣溫低,大家都在撓頭想點子取暖。蘇州姑娘李小姐買了很多暖寶寶,晚上睡覺前在膝蓋上貼了一片,打算驅驅寒。麵粉居然有這麼神奇的功效?醫生表示,冬季燙傷患者中以對溫度不敏感的老年人和相對淘氣的孩童居多。但是網上流傳的"麵粉治燙傷",卻並不可取。
  • 暖手寶、熱水袋...是冬季取暖,還是一場「文火烤肉」?
    比如,暖寶寶、熱水袋,或許你感覺溫度不高,通常只有40~50 ℃,但抱著睡了一晚上,尤其是直接接觸皮膚後,第二天可能身上的一塊肉就「熟了」,皮膚出現紅斑、水皰、脫皮或發白,又痛又癢。很多低溫燙傷看上去只是起了個小水皰,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不僅很難癒合,還會留下疤痕。而且低溫燙傷嚴重的可以傷及到骨骼,這不是誇張!
  • 福州一女孩用暖寶寶,手臂被燙傷!醫生:長時間接觸如同「慢火燉肉」
    N 海都記者 江宛秋 毛朝青 文/圖近日,福州進入「凍人」模式,禦寒「神器」紛紛上線,包括電暖器、暖手寶、熱水袋、暖寶寶等。但是,當暖寶寶、熱水袋等使用不當時,可能變成「燙人神器」。25歲的福州女孩倩倩(化名),就因為使用暖寶寶不當,手臂被大面積燙傷。
  • 女孩睡覺用熱水袋被低溫燙傷?電商:未發現質量問題,將送檢
    尹女士提供的照片顯示,其女兒的腿部有一處明顯的潰爛傷口,診斷結果為燙傷。尹女士說,醫生曾說,該傷口系低溫燙傷。尹女士和熱水袋的賣家北極絨家居旗艦店多次協商,未達成一致。尹女士稱,北極絨家居一位客服曾表示,燙傷是使用不當導致,熱水袋不能睡覺時使用,賣家願意書面道歉,並提供150元的補償。
  • 福建泉州女子被暖寶寶燙傷,傷口紅腫化膿,需要植皮才能痊癒!
    福建泉州某醫院燒傷整形科近日接診了一名女患者,該女子被暖寶寶燙傷,傷口已經紅腫化膿 。半個月前,女子將暖寶寶壓在小腿上睡著了,女子被燙醒,第二天小腿就起了一個大水泡。以為沒有大礙,她便自己塗抹了一些藥膏,直到傷口越來越惡化才想到就醫。
  • 熱水袋突然破裂燙傷女童 醫院近期接連收治燙傷患兒
    本周末,鍾先生4歲的女兒甜甜(化名)準備午睡,正當甜甜接過媽媽灌好開水的橡膠熱水袋時,熱水袋瞬間從中間爆裂,滾燙的熱水噴湧而出落在甜甜的會陰部。媽媽立即抱起大哭的女兒衝到衛生間,用冷水衝淋降溫,簡單包紮後就帶著甜甜前往重醫兒童醫院就診,被診斷為Ⅱ度熱液燙傷。「可能是熱水袋使用時間太久,老化破裂。」
  • 天冷,這樣做孩子容易被燙傷|提醒
    接診的皮膚科副主任卜璋於醫生看到了冉冉腿上的紅腫,立刻就找到了病因——低溫燙傷。原來,冉冉媽媽每晚睡覺前都會給冉冉衝個熱水袋。睡覺時,冉冉就把熱水袋夾在大腿位置,一晚上下來,被熱水袋燙傷了。(冉冉腿上的水泡)「別看熱水袋不太燙,燙起你來毫不留情面。」
  • 央視曝光「傷人神器」: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前幾天央視財經還提到,深圳市消費協會對十款熱銷家用美容儀做了測評,發現其中2款存在低溫燙傷風險。
  • 小心低溫燙傷!實測暖寶寶能將雞蛋煮成半熟
    小心低溫燙傷!實測暖寶寶能將雞蛋煮成半熟 2021-01-12 15:14:30  來源:央視網      近日,記者購買了市面上的5款暖寶寶,用它們包裹生雞蛋。
  • 熱水袋破裂燙傷女童
    過冬神器,暖片或者熱水袋!如今寒冬,很多人都喜歡用熱水袋來取暖,抱在懷裡溫暖無比。又或者說是貼上暖寶寶,暖足貼,從裡到外的溫暖自己。  但市面上常見的電熱水袋存在安全隱患你是否知道呢?市面銷售的往往魚龍混雜、質量堪憂,大家在使用熱水袋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近日,我們就根據大數據來說一起熱水袋帶來的危害!
  • 暖寶寶燙熟雞蛋 暖寶寶能造成三度燙傷
    實驗樣本:網絡、超市、藥店、便利店購買最常見的11個品牌的14種暖寶寶樣品、生雞蛋14顆。  實驗工具:紅外線溫度測試計  實驗環境:室內25℃  檢測過程:14種樣品的暖寶寶各2片,撕開暖寶寶,每兩片完全裹住一個雞蛋,分別編號。用測溫計分別測量暖寶寶每小時溫度變化情況,以及雞蛋表面溫度情況。
  • 暖手寶、暖足貼、暖腳寶……新式取暖神器風靡潮人圈,年輕人低溫...
    她說,自己也曾經接診過一些年輕市民,因為身上貼著自發熱的暖寶寶睡著了,醒來後發現皮膚火辣辣地疼,到醫院發現是低溫燙傷。她提醒,如今自發熱貼很多,深受年輕人追捧。一些年輕人貼的時間過長,或貼著睡覺,就可能出現低溫燙傷。昨日,記者在網絡購物平臺上搜索發現,冬季的取暖神器五花八門,如充電的暖手寶、暖腳寶、熱水袋,自發熱的暖寶寶、暖宮貼、暖足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