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
一起來了解吧↓
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
已經發生了損傷
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小水泡,雖然病變比較局限,但是損傷常常深達真皮深層甚至全層皮膚壞死,即臨床診斷的深II度或III度燙傷。
脛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組織較薄,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造成傷口經久不愈。
總之:
如果燙傷部位起水泡,損傷有可能為損傷皮膚深處的深Ⅱ度到Ⅲ度燙傷。需要前往醫院進行處理,防止感染!
如果只是皮膚呈紅色伴有微微疼痛,可以自行癒合。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用冷水對創面進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塊的毛巾等冷敷。冷療能使創面迅速降溫、減少熱力對組織的繼續損傷,減少創面滲出和水腫,同時還能減輕疼痛。冷療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持續時間最好達到20分鐘以上,直至創面不感疼痛或疼痛顯著減輕為止。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潰了,就需要去燒傷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就診途中可以用清潔的被單或毛巾外裹創面。① 切忌塗抹有顏色的藥物,如紅汞、紫藥水等,以免影響對創面深度的判斷;
② 慎用油膏,以免清創困難,同時也不利於熱量的散發。
③ 更不要塗醬油、「老鼠油」等所謂的土方,不僅對創面毫無益處,更容易導致感染。
預防低溫燙傷的4個措施:
1.使用取暖設備時,應該對其溫度範圍有所了解,並且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2.對於嬰幼兒、高齡人群、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感覺功能障礙者,在應用取暖設備時應格外警惕,避免將取暖設備長時間接觸皮膚及放在某一部位。
3.皮膚和熱源之間採取一定的隔離手段,比如厚毛巾等,而且要確保妥善包裹取暖設備,以免在睡夢中包裹物脫落而燙傷。
4.合併糖尿病和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者要儘量避免使用皮膚接觸類的取暖物品,即使使用更要隨時注意皮膚情況,以免燙傷。
文字:王志勇 郇京寧
編輯:顧佳偉
資料:上海瑞金醫院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