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提醒 用「暖暖貼」的長春人注意,小心低溫燙傷

2021-02-23 掌上長春


這是微友「澤一」昨天給小編的留言

小編看完一邊覺得她很可愛

一邊又很擔心

於是就有了這條微信的誕生

小編上網這麼一查

這事兒還真的不是第一次發生

重慶的張女士給3歲兒子貼了暖暖貼,沒想到竟造成孩子皮膚III燙傷,孩子皮膚很紅,還起了小水泡。醫院燒傷科醫生表示,低溫燙傷因損害的皮層比較深,比一般燙傷更難癒合。而如熱水袋、暖暖貼暖寶寶)、「小太陽」取暖燈等直接接觸或是照射方式,均可能導致燙傷

醫院燒傷科醫生解釋說,「低溫燙傷」是指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

由於暖暖貼等物品溫度雖然不是很高,但長時間不換位置,會導致皮膚慢慢被灼傷,不易察覺。這類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面積小、不嚴重,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發白的現象,但創面深的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處理不當,甚至會發生潰爛。一個硬幣大小的低溫燙傷創口,在不感染的情況下,年輕人恢復需要2至3個月,老年人需要的時間更長。

每年冬天是低溫燙傷的高發季,燒傷整形科1/4的門診病人都是低溫燙傷患者,很多低溫燙傷患者都能達到III度燙傷。目前,在燙傷患者中,兒童約佔一半,其次是年輕女性。另外,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也不少。

醫生提醒,年輕人甚至兒童,在使用各種取暖設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病人、老年人在無人看護及睡眠時使用熱源,也必須採取防護措施,比如隔一條厚一點的毛巾等。

由於暖暖貼是貼身使用,所以要謹防低溫燙傷的危險。暖暖貼的原理簡單,製作門檻低,消費者應儘量到大型、正規商店購買口碑較好的品牌商品。

正品暖暖貼的原材料採用透氧無紡布和優質鐵粉,這些原材料的價格相對較高,致使成品的價格也較高,部分正品暖暖貼的價格是劣質產品的幾倍。好的暖暖貼表面整潔平滑無顆粒,四邊整齊圓角,而且粘貼牢固不掉袋。同時,發熱均勻持久,用後的袋裝物應該質地堅硬,且成一硬板狀。

購物網站上比較流行的是一款印有袋鼠圖案的暖身貼,包裝物上全是外文,並沒有中文標識,而沒有中文說明的洋品牌不符合我國相關法規要求。消費者購買時應向商家索要有效的購貨憑證,一旦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或遇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可申訴或舉報。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皮膚出現發紅、發白、水腫、水泡、脫皮等現象,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採用冷敷的辦法是最有效的。通常進行冷敷也要分不同情況,無水泡、脫皮、滲出等破潰損害的,可直接用清水溼敷或衝洗;如有上述損害的可用0.9%生理鹽水冷溼敷,以4~6層的紗布比較好。冷敷的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左右,直到疼痛明顯減輕為止。需要注意的是,冷敷的溫度一般應在15℃左右,不要直接用冰塊冷敷,因為容易被凍傷。

來源:重慶商報等

編輯:劉洪磊

責編:李蘊棋

長按二維碼,關注長春日報主辦的「掌上長春」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小心「低溫燙傷」,切莫讓「暖寶寶」送來「紅泡泡」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也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有許多人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燙傷,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 低溫燙傷也可稱為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小心低溫燙傷!實測暖寶寶能將雞蛋煮成半熟
    小心低溫燙傷!實測暖寶寶能將雞蛋煮成半熟 2021-01-12 15:14:30  來源:央視網      近日,記者購買了市面上的5款暖寶寶,用它們包裹生雞蛋。
  • 冬季格外小心,低溫也會燙傷人體!
    入冬以後,天氣變冷,人們睡覺時喜歡在被窩裡用暖水袋、暖寶寶取暖,由於入睡後皮膚敏感度降低,若緊貼熱水袋的位置長期不換,第二天醒來就會發現局部被燙起了一個水皰,這就是低溫燙傷。二、什麼人容易出現低溫燙傷易被低溫燙傷的人群,一般是晚上睡覺不易醒或感覺減退的人,以患糖尿病、脈管炎或腦卒中後遺症、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尤為多見,該類人群夜間入睡後,肢體感覺遲鈍,發生燙傷還未自覺,往往是燙傷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才被發現。
  • 暖寶寶貼居然也可以燙傷人!
    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新聞曝出被暖寶寶燙傷了。之前,我一直都是不相信暖寶寶是可以燙傷人的。因為在冬天的時候,我也會經常會去使用暖寶寶來保暖。當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我也會在衣服裡面添滿暖寶寶。暖寶寶在那寒冷的天氣裡面,真的是取暖神器。有一次我仔細看了一下暖寶寶的外包裝,它上面寫著謹防低溫燙傷。
  • 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挑破水泡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常位於足跟、足底、小腿脛前、臀部等。早期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視。
  • 「暖手神器」蘇城校園內走紅 使用時要防止低溫燙傷
    記者購買的這一款「暖蛋」外包裝上標有廠家、廠址及電話,並標明了注意事項和使用說明。但是,記者注意到,一些包裝簡陋的「暖蛋」產品信息標註不齊全,甚至有的包裝上全是外文。化學老師提醒:「暖蛋」雖但要小心低溫燙傷方便這種「暖手神器」,使用時安全嗎?有哪些注意事項?記者諮詢了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化學教師管鈺楠。
  • 冬天裡的一把火——警惕「暖寶寶」們低溫燙傷
    :我用暖寶寶、熱水袋都燙過,醫生說是睡覺太死不翻身不動彈,時間長就低溫燙傷了,最嚴重的一個疤直徑七八毫米。一般認為低於43℃就不會被燙傷,但這並非絕對,每個人體感的感覺和易受傷的程度不同。在這些情況下,低溫燙傷尤其容易發生:皮膚感知能力下降的人群據中國新聞網報導:77歲的吳爺爺因為腦梗一直臥床,家人又缺乏護理的相關經驗,將熱水袋長時間放進被子裡,造成吳爺爺腿部多處低溫燙傷,燙傷深度達到三度並伴有感染。
  • 蘭溪:暖手寶熱水袋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也會燙傷
    浙江在線-蘭溪新聞網1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徐楨瑾 通訊員 王菊花)南方人過冬沒有北方的暖氣、地暖,除了空調以外,怕冷的人一定離不開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貼、「小太陽」等取暖神器。但在使用這些取暖器的時候,千萬要小心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泡腳
    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原來,低溫燙傷發生初期,損傷皮膚的層次較淺,就在真皮和表皮間形成了小水皰。這時候,如果及時移除熱源,損傷就不再發展。但燙傷者常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及時發現損傷,導致進一步傷及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 男子打籃球扭傷了腰 「暖寶寶」熱敷理療反致低溫燙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就眯了一小會兒,腰上竟燙出了許多水泡,近日,漢口市民羅先生因貼「暖寶寶」熱敷被診斷為低溫燙傷。武漢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高英介紹,「暖寶寶」可謂是不少人冬季裡的取暖神奇,這幾年也被一些人用於熱敷理療和治療痛經,其中,因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低溫燙傷的人不在少數。32歲的羅先生平時很喜歡打籃球,每周至少要打一次。
  • 央視曝光「傷人神器」: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很多人趕緊把收藏起來的秋褲拿出來穿上,還在不停網購各種設備取暖過冬。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
  • 暖手寶、暖足貼、暖腳寶……新式取暖神器風靡潮人圈,年輕人低溫...
    她說,自己也曾經接診過一些年輕市民,因為身上貼著自發熱的暖寶寶睡著了,醒來後發現皮膚火辣辣地疼,到醫院發現是低溫燙傷。她提醒,如今自發熱貼很多,深受年輕人追捧。一些年輕人貼的時間過長,或貼著睡覺,就可能出現低溫燙傷。昨日,記者在網絡購物平臺上搜索發現,冬季的取暖神器五花八門,如充電的暖手寶、暖腳寶、熱水袋,自發熱的暖寶寶、暖宮貼、暖足貼等。
  • 「醫聊室」低溫竟然也能燙傷?來聽聽如何避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 通訊員 郭慶花 趙巖低溫竟然也能燙傷皮膚?冬日取暖要慎重,在使用具有熱源作用的敷貼、理療儀器、具有加熱功能的按摩儀、暖水袋時要多加注意。如果不小心「中招」了,要如何處理呢?
  • 女孩睡覺用熱水袋被低溫燙傷?電商:未發現質量問題,將送檢
    她認為,熱水袋的出售頁面沒有使用注意事項提醒,產品疑存在質量問題,且孩子的治療已花費數百元,還得繼續治療。3月11日,涉事電商平臺一位公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平臺正在積極協調處理此事,經內部核查,熱水袋的產品質量、資質等合規,未發現問題,將把熱水袋送檢,預計7個工作日出檢測結果。此外,已經為尹女士辦理退款手續,賣家正在和尹女士協商補償事宜。
  • 提醒 | 有大學生用過它之後被深二度燙傷!這東西要小心,尤其在南方
    鑽心的疼痛襲來,她下意識跑到衛生間,用盆接自來水向大腿潑去。此時,她的左大腿紅腫得嚇人,整個面積比巴掌還大,而且痛得揪心。梅梅趕緊打車趕到瀋陽消防燒傷醫院。經醫生診斷,她的左腿深二度燙傷,需要立即接受治療。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什麼是低溫燙傷?原來,低溫燙傷發生初期,損傷皮膚的層次較淺,就在真皮和表皮間形成了小水皰。這時候,如果及時移除熱源,損傷就不再發展。但燙傷者常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及時發現損傷,導致進一步傷及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 這個「寶寶」不能貼太近!入冬後多人被燙傷
    為了禦寒,直接在腹部貼了一塊暖寶寶,結果持續的低溫燙傷,等感覺痛時已是淺II度燙傷。隨著冬天的來臨,氣溫降低,很多怕冷人士採取了各種取暖的方法。南京市第二醫院傷口造口護理門診最近接診了多例燙傷病人。因為取暖方式不當,發生意外引起局部燙傷。
  • 專家提醒:有低溫燙傷的風險
    但是,30秒發熱至50℃以上、保暖衣可以被加熱到60℃以上……使得這款充電保暖衣有著「低溫燙傷」的危險。明星安利「取暖神器」:可以充電的保暖衣衝上微博熱搜12月30日,「李沁的保暖衣能充電」衝上微博熱搜,女明星李沁穿著的一款能用充電寶進行充電的發熱保暖衣,讓很多網友大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