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微友「澤一」昨天給小編的留言
小編看完一邊覺得她很可愛
一邊又很擔心
於是就有了這條微信的誕生
小編上網這麼一查
這事兒還真的不是第一次發生
重慶的張女士給3歲兒子貼了暖暖貼,沒想到竟造成孩子皮膚III燙傷,孩子皮膚很紅,還起了小水泡。醫院燒傷科醫生表示,低溫燙傷因損害的皮層比較深,比一般燙傷更難癒合。而如熱水袋、暖暖貼(暖寶寶)、「小太陽」取暖燈等直接接觸或是照射方式,均可能導致燙傷。
醫院燒傷科醫生解釋說,「低溫燙傷」是指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
由於暖暖貼等物品溫度雖然不是很高,但長時間不換位置,會導致皮膚慢慢被灼傷,不易察覺。這類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面積小、不嚴重,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發白的現象,但創面深的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處理不當,甚至會發生潰爛。一個硬幣大小的低溫燙傷創口,在不感染的情況下,年輕人恢復需要2至3個月,老年人需要的時間更長。
每年冬天是低溫燙傷的高發季,燒傷整形科1/4的門診病人都是低溫燙傷患者,很多低溫燙傷患者都能達到III度燙傷。目前,在燙傷患者中,兒童約佔一半,其次是年輕女性。另外,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也不少。
醫生提醒,年輕人甚至兒童,在使用各種取暖設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病人、老年人在無人看護及睡眠時使用熱源,也必須採取防護措施,比如隔一條厚一點的毛巾等。
由於暖暖貼是貼身使用,所以要謹防低溫燙傷的危險。暖暖貼的原理簡單,製作門檻低,消費者應儘量到大型、正規商店購買口碑較好的品牌商品。
正品暖暖貼的原材料採用透氧無紡布和優質鐵粉,這些原材料的價格相對較高,致使成品的價格也較高,部分正品暖暖貼的價格是劣質產品的幾倍。好的暖暖貼表面整潔平滑無顆粒,四邊整齊圓角,而且粘貼牢固不掉袋。同時,發熱均勻持久,用後的袋裝物應該質地堅硬,且成一硬板狀。
購物網站上比較流行的是一款印有袋鼠圖案的暖身貼,包裝物上全是外文,並沒有中文標識,而沒有中文說明的洋品牌不符合我國相關法規要求。消費者購買時應向商家索要有效的購貨憑證,一旦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或遇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可申訴或舉報。
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皮膚出現發紅、發白、水腫、水泡、脫皮等現象,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採用冷敷的辦法是最有效的。通常進行冷敷也要分不同情況,無水泡、脫皮、滲出等破潰損害的,可直接用清水溼敷或衝洗;如有上述損害的可用0.9%生理鹽水冷溼敷,以4~6層的紗布比較好。冷敷的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左右,直到疼痛明顯減輕為止。需要注意的是,冷敷的溫度一般應在15℃左右,不要直接用冰塊冷敷,因為容易被凍傷。
來源:重慶商報等
編輯:劉洪磊
責編:李蘊棋
長按二維碼,關注長春日報主辦的「掌上長春」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