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寶寶」不能貼太近!入冬後多人被燙傷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小麗,一個愛美的女孩,即使天冷了,衣服依然穿得很少。為了禦寒,直接在腹部貼了一塊暖寶寶,結果持續的低溫燙傷,等感覺痛時已是淺II度燙傷。

隨著冬天的來臨,氣溫降低,很多怕冷人士採取了各種取暖的方法。南京市第二醫院傷口造口護理門診最近接診了多例燙傷病人。因為取暖方式不當,發生意外引起局部燙傷。

最慘的是一位使用熱水袋的大學生,臨睡前灌了一袋開水,放在下腹部,結果熱水袋自爆了,會陰部、大腿等部位II度燙傷。

國際傷口治療師、江蘇省傷口造口專科護士張立副主任護師提醒廣大市民,一旦發生燙傷,最有效的緊急處置就是冷水局部衝洗,建議持續三十分鐘。如果局部只是發紅,皮膚完整,沒有起水泡,在家處理就可以了。如果局部起水泡,痛覺明顯,或者表皮破潰,基底顏色灰白等II度燙傷表現,就要來醫院傷口門診進行規範處置;如果大面積燙傷,局部焦痂,就需要去醫院的燒傷科處理了。

針對因為暖寶寶或熱水袋等引起的低溫燙傷,張立副主任護師介紹,皮膚對熱力有一定耐受度,一般而言,比體溫高5℃-7℃是可以耐受的。溫度越高,導致組織損害所需要的時間越短。低溫燙傷多發生於嬰幼兒、手術未恢復知覺以及末梢神經感覺不好的病人或老年人。但健康中、青年人群中也有發生,主要發生在人們過度疲勞沉睡、醉酒等情況下皮膚痛溫覺靈敏度較低時。早期表現多為淺II度,面積一般不大。但由於熱力持續滲透,創面實際會比較深。預防重點是身體不要與暖寶寶等直接接觸,建議隔著一件衣物。熱水袋使用前要檢查完好性,有無老化,不要用沸水直接灌入,先加冷水,再加熱水,使熱水袋的溫度保持在41—42℃左右,或用手腕感受,不燙即可。還有電熱毯,不要長時間開啟,建議睡前開啟,入睡時關閉。(魏琳玲 蔡蘊琦)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暖寶寶貼居然也可以燙傷人!
    冬天的時候天氣非常的寒冷,尤其是在東北這邊,光穿羽絨服是完全不能抵擋東北冬天的寒冷的。因此,暖寶寶還有熱水袋是我們在冬天必備的物品。尤其是對於一些愛與美的女孩們來說,別看他們在羽絨服裡面穿著是緊身褲,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暖寶寶啦。
  • 男子打籃球扭傷了腰 「暖寶寶」熱敷理療反致低溫燙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就眯了一小會兒,腰上竟燙出了許多水泡,近日,漢口市民羅先生因貼「暖寶寶」熱敷被診斷為低溫燙傷。武漢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高英介紹,「暖寶寶」可謂是不少人冬季裡的取暖神奇,這幾年也被一些人用於熱敷理療和治療痛經,其中,因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低溫燙傷的人不在少數。32歲的羅先生平時很喜歡打籃球,每周至少要打一次。
  • 微提醒 用「暖暖貼」的長春人注意,小心低溫燙傷
    重慶的張女士給3歲兒子貼了暖暖貼,沒想到竟造成孩子皮膚III燙傷,孩子皮膚很紅,還起了小水泡。醫院燒傷科醫生表示,低溫燙傷因損害的皮層比較深,比一般燙傷更難癒合。而如熱水袋、暖暖貼(暖寶寶)、「小太陽」取暖燈等直接接觸或是照射方式,均可能導致燙傷。
  • 小心「低溫燙傷」,切莫讓「暖寶寶」送來「紅泡泡」
    「暖寶寶」這一禦寒神器因其使用簡單方便,取暖效果好成為很多怕冷人士的必備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也可能成為傷人的利器,有許多人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燙傷,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
  • 貼暖寶寶後背冒煙 使用暖寶寶要特別注意!
    其中,暖寶寶貼在了背部、腹部還有腳底。而之所以出現冒煙情況,是因為他可能把後背上一個暖寶寶的包裝袋弄破了。不過好在隔著衣服,沒有傷及他的皮膚。  最近各地氣溫都在下降,很多人都會貼暖寶寶。但是使用暖寶寶一定要正確操作,因為操作不當很容易導致燙傷問題。除此之外,當購買的暖寶寶是三無產品,沒有質量保障,也沒有安全保障,為劣質產品的話,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冒煙情況。
  • 燙傷後怎麼處理 這些方法有效緩解燙傷
    我想燙傷每個家長都經歷過吧!那燙傷後怎麼處理呢?燙傷吃什麼好?小孩燙傷起泡怎麼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燙傷後怎麼處理1、用自來水衝洗傷口,無論是開水燙傷還是蒸汽燙傷,應先降低燙傷皮膚溫度,減少燙傷處的進一步損傷,同時用水衝洗也能減少疼痛。如果傷口沒有破開,則侵泡10分鐘左右。如果傷口處已經破開,就不可再行侵泡,以免感染。如果燙傷面積過大,應把整個身體侵泡在浴缸裡。
  • 孩子不慎被燙傷怎麼辦?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人們更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家中有學齡前兒童的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燙傷事故的高發季節。家長在家中一定要多加小心,防範各種可能導致孩子燙傷的因素。 新華社製圖廚房、餐廳是3歲以下兒童燙傷高發地小美剛入院治療時傷情較重、哭鬧不止,全身約有10%二度燙傷,接診醫生立即對其進行了治療。除了燙傷緊急處理外,還有抗感染治療。目前小美情況已經穩定,再觀察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 暖手寶、暖足貼、暖腳寶……新式取暖神器風靡潮人圈,年輕人低溫...
    記者日前從江城一些大醫院獲悉,今年入冬來,一些醫院皮膚科收治的年輕人因使用各種取暖神器造成的低溫燙傷增加,較去年增近兩成。不少年輕人取暖不當致低溫燙傷近日,記者採訪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今年,因低溫燙傷來就診的年輕人數量有所增加,較去年增近兩成。
  • 安以軒懷孕被沸水燙傷:寧願自己受傷也會拼命保護寶寶!
    也正是因為有了正確的燙傷急救,安以軒才免於留下更嚴重的燙傷疤痕。燙傷離我們並不遠,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一到夏天,燙傷事件就多了起來,而且都是突然發生,防不勝防,還有因為夏天穿的衣服較少,一燙直接就貼著皮膚燙,燙傷的後果往往更嚴重。
  • 孩子燙傷後住進ICU竟因為媽媽的這個錯誤處理方式 記住這救命的5個字
    近日,馬來西亞一名軍醫在推特分享了一個案例,一名婦女燙傷後塗牙膏,結果導致整個手背、手腕、手指都腫脹不堪,幾乎是一般手的兩三倍大,相當可怕。圖片來源:媒體挺熱鬧張曉磊微博不光是普通人,某些明星也是「偏方」的熱愛者。在大火的綜藝《中餐廳3》中,秦海璐在做涼菜時被熱油燙傷,她第一時間內找出大醬,並塗在燙傷處,還用保鮮膜把傷口裹住。
  • 小夥貼7個暖寶寶後背冒煙,南方人:感同身受!救救孩子
    數了數,一共7個暖寶寶,背部、腹部和鞋底貼的都有。 李書豪稱最近廣州降溫,當天也就6度左右,但是覺得特別冷,同事就一下貼了7個暖寶寶,因為操作不當,所以引起冒煙。 一些網友看到後紛紛表示,這位小夥真的是太真實了,不知不覺笑出聲。
  • 孩子燙傷後,這才是最佳處理方式!
    例如以下這些偏方都是錯的:偏方一:冰敷偏方二:在傷口上塗抹牙膏、醬油、草木灰、紫藥水等偏方三:挑破水皰正確的燙傷處理方法:請牢記:「衝、脫、泡、蓋、送」是常用的燒燙傷急救五字訣,缺一不可,也不能打亂了順序。
  • 麵粉可以治燙傷?這些不靠譜的燙傷"秘方"你用過幾個?
    低溫燙傷(資料圖)貼著暖寶寶睡覺,醒來腿上燙傷一大片這兩天氣溫低,大家都在撓頭想點子取暖。蘇州姑娘李小姐買了很多暖寶寶,晚上睡覺前在膝蓋上貼了一片,打算驅驅寒。沒想到,一覺醒來,腿上竟然被燙傷一大片,還起了水泡。醫生說,這是低溫燙傷。萬一被燙傷了怎麼辦?近日網上流傳,燙傷後將傷口處放進麵粉裡,十分鐘後取出,不會出現灼傷的紅印或水泡。
  • 暖寶寶燙熟雞蛋 暖寶寶能造成三度燙傷
    實際測試中,近四成暖寶寶的表面溫度超過所標識的最高溫,而在3個小時左右,14顆雞蛋的蛋黃全熟,有3個雞蛋全熟,其中個別的最高溫度已達79.3℃。其他雞蛋大部分表面溫度在58℃-65℃之間,打開之後呈溏心狀態。  此外,在溫度記錄中也可以發現,有的暖寶寶溫度上升較平緩,溫度每小時上升三四攝氏度。有的暖寶寶溫度上升較快,在已達到標註的63℃最高溫後,1小時內溫度仍上升十幾攝氏度。
  •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最好如何處理 小雞寶寶考考你今天答案是什麼
    2020年10月11日,支付寶的小雞寶寶考考你的問題更新了,今天的問題是常識性的問題,問題是「被燙傷後起了水泡最好如何處理?」相信很多人都有處理過的經驗,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答案。
  • 央視曝光「傷人神器」: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很多人趕緊把收藏起來的秋褲拿出來穿上,還在不停網購各種設備取暖過冬。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
  • 艾灸燙傷起泡怎麼處理 艾灸燙傷後怎麼處理
    一般情況下,艾灸燙傷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人艾灸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情況。艾灸燙傷之後要細心護理,那麼艾灸燙傷起泡怎麼辦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做艾灸的時候有時會出現水泡甚至化膿現象,對此了解少的可能會比較驚慌,以為被艾灸燙傷了,實際上對於艾灸來說是正常的。做艾灸出現的小水泡,在中醫上稱之為灸花。
  • 冬季格外小心,低溫也會燙傷人體!
    入冬以後,天氣變冷,人們睡覺時喜歡在被窩裡用暖水袋、暖寶寶取暖,由於入睡後皮膚敏感度降低,若緊貼熱水袋的位置長期不換,第二天醒來就會發現局部被燙起了一個水皰,這就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皮膚變白的現象,通常燙傷面積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深且燙傷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的壞死,如果處理不當,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所以,某些情況下持續低溫燙傷比直接燙傷更嚴重。
  • 突然被燙傷後怎麼辦?正確的處理方法
    生活中不少潛在「殺手」會傷及孩子,瑞安這個公園裡的這盞地燈就是其中之一。這盞看似普通的地燈,居然把一個兩歲男孩燙出了滿手水泡。前晚,瑞安孫女士向微信公眾號反映了此事。孫女士說,表面有近百度高溫的地燈裸露在外,地燈附近沒有任何提醒用語,實在不應該,希望公園管理單位給個說法。
  • 給寶寶貼創可貼,用對方法很關鍵
    給寶寶貼創可貼,用對方法很關鍵 寶寶很調皮,磕磕碰碰是難免的,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小巧方便的創可貼。可能有人覺得,創口貼貼一下就行了,沒什麼要注意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一起來看看注意事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