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仗擺設還是沙場利器?——小論中國古代戰場上的長柄刀

2021-02-13 中華冷兵器

關公使用「關刀」

中國古代的長柄刀經常被人稱為」大刀「,關刀」 ,各種演藝小說裡也經常有武將使用該種兵刃。三國演義裡除了呂布的方天畫戟之外最搶眼的兵器便是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又稱「冷豔鋸」,重八十二 斤。前文提過呂布使用方天畫戟是羅貫中杜撰的,方天畫戟那樣的武器要到宋代才出現,東漢末年的呂布不可能使用方天畫戟。同樣關公使用」青龍偃月刀「也是羅貫中杜撰的,類似的兵器也是要到宋代才出現,而卻並非實戰兵器,屬於禮儀用具。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的長柄刀。

先秦時代的長刀

商周時代已出現裝在長木柄上的戰刀,但出土數量很少,而且商周的文獻記載中戈矛劍的記載很多,卻不見對長柄刀的記載。專家們推測商周時代的長刀可能並非實戰武器。是處決犯人的刑具。

秦漢時期的長柄刀

說實話現在還沒有任何考古和文獻資料可以證明秦漢時代有出現長柄刀的證據,歷史上關公使用的武器也更可能是槍矛之類的長柄武器。現在出土最早的鐵質長柄刀實物是東晉時期的。

唐宋的長柄刀

唐代武器不在隨葬,故極少有唐代武器出土,也沒有武經總要 武備志這樣的帶有詳細圖文的兵書出版,所以對唐代兵器尤其是唐代刀具的研究更多要靠文字記載和海外保存的文物(如日本保存的唐刀)。

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橫刀

雖然沒有文字,但通過文字記載還是可以摸索一些唐代長柄刀的蹤跡。唐六典-武庫令記載唐代分為四種「橫刀 儀刀 障刀 陌刀」,其中對陌刀的注釋為「陌刀 長刀也 步兵所持 蓋古之斬馬劍」。唐六典的說明,我們可以了解到 陌刀長度很大,可以用來反騎兵。李嗣業傳中還提到」步卒三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說明陌刀是可以結成密集陣型作戰。

長度很長可以是長柄刀也可以是雙手大刀,但可以結成密集陣型則說明陌刀不可能是單兵散鬥的雙手大刀,必定是可揮砍又可擊刺的長柄刀形制。現在很多觀點認為二郎神使用的「三尖兩刃刀」便是唐代陌刀的樣式。「三尖兩刃刀」真正的名字叫「掉刀」(zhào dāo)是宋代刀八色之一。

免胄圖中使用「三尖兩刃刀」的武士

掉刀在宋初就已經被廣泛使用,北宋朝廷曾經下令禁止西北農村用掉刀嬉戲打鬧,說明這種武器在宋代之前的五代時期已經出現,不然不會多到民間都有大量裝配。

武經總要記載的宋代長柄刀

宋代是長柄刀大發展的時期,我們熟悉的「青龍偃月刀」「關刀」就是宋代出現的。類似的刀型有」曲刀「」筆刀「眉尖刀」「鳳嘴刀」「偃月刀」都是軍中常備的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呂布的「方天畫戟」也是宋代才出現的,名為「戟刀」也被劃入刀的行列中。

璋以本部兵陣於城西。姚良輔出自北嶺,先遣萬人攻許裡阿補,自以軍九萬陣麥子原下,捍以劍盾、行馬,外列騎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鎖足行馬間,持大刀為拒,分為八陣——金史

從上文 敢死士持大刀為拒 可以看出,長柄刀是宋軍戰陣之中的重要武器。

戟刀和掩月刀

除了武經總要上所寫的長柄刀外,宋代還有一種刀身長柄可以拆卸的被稱為「搏刀」,在水滸傳被稱為「樸刀」,平時刀柄分離,刀身也可以作為一把腰刀使用,也可以按在棍棒上作為殺傷力巨大的長柄大刀。最初是民間防身的武器,逐漸成為軍陣武器。

李雪健老師扮演的宋江和樸刀

明清的長柄刀

明清冷兵器一脈相承,長柄刀可以有了其他兩個作用,一是儀仗 二是鍛鍊氣力。

出警入蹕圖中的「明甲將軍」很多就是肩扛長柄刀

因長柄刀雄壯威嚴,明代宮廷護衛很多就是以長柄刀為儀仗武器,很多錦衣衛就是拿著紅漆大刀拱衛朝廷。

明盔甲、懸金牌、執大紅刀、列丹墀文武班後——大明會典

還有出現了比試力氣用的武科刀,形如掩月刀,長柄也是鐵鑄,分成三等 分別重 120斤 100斤 80斤,武舉人們以此來比試力量。

註: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相關焦點

  • 被誇大的偃月刀:充當中國古典兵器的象徵,其實不太夠格
    長柄刀的輝煌,是很短暫的 中國古代歷史上,長柄刀最鼎盛的時期是在唐朝和宋朝,唐朝以前的長柄刀不僅樣式簡單,在戰場上「上千陌刀如牆而進」,展示了唐軍步兵的強大戰力。此外,唐朝騎兵也裝備有陌刀,可突刺可砍殺,算得上是全能型的武器。 但是,唐朝陌刀的輝煌是短暫的。由於造價昂貴,再加上戰場形勢的轉變,陌刀在唐朝中期後漸漸式微,在宋代成為僅有少量裝備的掉刀。
  • 沙場老兵——刀的傳奇
    大刀即雙手舞刀,氣勢雄偉,威武凜嚴,古有「百兵之帥」之稱。  千百年來,劍的外觀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前文講過,劍的生存之道在於它的乖巧和適應性,可如此幸運的兵器畢竟只是少數,無論戰場還是民間,與人搏殺都是一件事關生死的大事,多少都得講究點實用主義,刀就是這種實用主義思想的體現之一。論起源,刀要早於劍,論發展沿革,刀遠豐富於劍。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古代沒有現在如此高科技的軍事設備,也沒有槍枝彈藥,更沒有大炮,只能用一些鈍器,或者一些刀劍之類的利器,而這些被稱為冷兵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
  • 中國十大名刀前五名
    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如環首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銅刀存世數量不多,體形均輕薄,最厚處僅0.35釐米,其形制粗分有短柄翹首刀、長柲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數類。 十大名刀,是指歷史上有名的十把刀,有很多,在中國歷史中,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名刀誕生的記載。
  • 戰士的選擇——戰場上士兵使用刀多還是劍多?
    從東漢起,劍就失去了昔日的榮耀,被刀取而代之,在戰場上被日益邊緣化。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它被目遺忘。相反,劍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從未褪色,至更加重要,它成為泱泱華夏輿服制度中的重要佩飾,並深深嵌入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為俠義精神的象徵。
  • 最拉風 最能耀武揚威的戟古代兵器
    壹 戈、矛複合體,最拉風的勇者利器  瞧瞧戟的造型,此兵器的前端有尖銳的槍頭,像矛;兩側又裝有弧形的刃,像戈又像刀。確實,戟,這種枝形的武器就是戈與矛的複合體(也有刀與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上矛尖。這樣一來,這柄兵器就威力大增了,既具有矛的刺擊戰力,又兼有戈或刀的砍殺勾啄功能。複合兵器——戟的殺傷力自然比戈與矛強出許多。
  • 中國古代冷兵器大全:十八般兵器詳解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 古代兵器:防身自衛的利器——短刀(一)
    大家好,今天我介紹的是關於防身自衛的利器——短刀。提起刀,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 刀最早是用作勞動的工具,後來才分化出一支,成為防身自衛的武器。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刀仍然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一種勞動工具。
  • 作為最熟悉的冷兵器,刀和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究竟有何獨特的含義?
    兩軍對陣,多為車戰,遠射的弓矢以及戈、矛、戟等長兵,才是戰場決勝者,於是西周乃至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戰場上,劍這樣的短兵,很難看到。這與作戰兵種的改變息息相關——劍在戰場上的輝煌,得益於步兵的興起;同理,刀取代劍,則與騎兵的作戰方式相關。騎兵在快速衝擊中,需要的根本不是直刺,而是揮砍。而在揮砍功能上,刀卻遠遠強於劍,這與其本身的形制有關。
  • 歷史上,關羽用的是長柄刀,並非青龍偃月刀,偃月刀出現在宋朝
    《三國演義》裡寫到,劉關張桃園結義後,三人招兵買馬準備投軍報效朝廷,同時劉關張打造了各自的武器,劉備使用雙股劍,張飛打造了丈八蛇矛,關羽則使用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82斤。這個解釋存在一個問題,關羽用矛刺死顏良後再用刀砍下他的頭,拿回來,用的時間比較長,袁軍不會給他這麼長的時間,畢竟他處於敵軍包圍之中,隨時有生命危險。
  • 鐮刀:中國古代戰場的著名武器,如何成為農田裡的割草工具
    在12世紀,這種鐮刀就被應用在了歐洲的農業中,有人發現,鐮刀對牧草一類的農作物,有非常好的收割效果,所以這種死神扛著的鐮刀,被創新成為了小鐮刀,用在了稻田裡。在日本,這種鐮刀也是作為一種兵器而存在,被稱為「鎖鐮」,除了長刀以外,鎖鐮成為了重要的武器,據說日本的「鎖鐮」帶有鐵鏈,是忍者武士必備的防身利器,以至於創造了諸多流派,比如山岡流鎖鐮術和柳生流鎖鐮術等。
  • 古代江湖俠客的最愛,刀和劍在古代歷史上,究竟有何獨特的魅力?
    出自指文圖書《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 先秦時,密布的叢林、縱橫的水網,讓戰車毫無用武之地,反倒是行動靈活的步卒、輕便快捷的舟楫,主宰著戰場。為了打造一支精兵勁旅來爭霸天下,吳、越等南方諸侯絞盡腦汁。他們在選擇兵器時,放棄了長兵,相比與笨拙的長柄戈矛,鋒利輕便的短兵,比如——劍,更適合步卒。
  • 古代的冷兵器有哪些?
    千百年來,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開疆擴土,我國古代士兵使用的都是一刀一劍、一槍一戟這樣的冷兵器。直到宋朝,火藥廣泛使用於武器製作,才出現了火器,但火器並未完全取代冷兵器,到清末冷兵器還是武器中的主角。大型的強弩、重弩,多箭齊發的連弩、床弩都是古代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殺傷力武器。古代的兵車都裝備有弓和弩,有利於步兵在攻堅、扼守、設伏、突圍等戰術場合使用。劍通體長三尺,故「三尺」也是劍的別稱。它雙開刃,身直頭尖,無論正反都有殺傷力,以劍鞘存之。
  • 冷豔鋸談「冷豔鋸」:被神話的青龍偃月刀,真有人扛著一百多斤的它上戰場?
    長木柄上安裝有刀身的兵器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的商代晚期,反卷的刀頭有效地阻止了木桿向前推移。筆者認為這就是偃月刀的雛形。▼故宮博物院藏商代後期卷首闌裝長柄大刀長31釐米,刀背有三穿以裝柄。同類器型連綿不斷的發展的長柄大刀器型是偃月刀定形出現的根本。
  • 古代大刀上為什麼會有鐵環?學者:刀上看到九環,要逃命!
    大刀是古代一種非常常見的冷兵器,相比於劍來說,刀更加的沉重,中國的刀不比日本武士刀,這些大刀往往都是非常重,使用和佩戴起來都不方便,因此使刀的人大多數都是威猛的壯漢。在一些古裝影視作品中,經常會看到大刀的刀背上有許多鐵環,古代大刀上為什麼會有鐵環?學者:刀上看到九環,要逃命!
  • 古代的大刀上為什麼要裝鐵環?如果看到拿九環刀的人,千萬躲遠點
    --《漢書·李陵傳》從這段漢代史料中不難看出,刀這件武器在中國很早便派上戰場殺敵,且其適用性更加廣泛,能刺能砍堪稱一件非常稱手的兵器。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一把青龍偃月刀大刀橫掃千軍和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永垂不朽。作為中國人相信都看過充滿各種兵器絕學的武俠作品,其中經常能夠看到,古人的刀上裝有鐵環,這究竟是否帶有特殊的含義,本文一次來詳細分解一下。
  • 古代最豪氣的冷兵器——刀
    大刀本亦為車戰時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已,初無制敵之種種神話也,與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後代,戰爭變法,易車而馬而步,用大刀之將士,知成法之不足制勝,乃各本期戰之經驗,而想出種種利用大刀之法,俾為殺敵制果之助,於是乎有種種變化矣。
  • 這是中國儀仗兵的當代史詩!
    拔刀、撇刀、立刀、託刀、舉刀、刀入鞘,六個動作一氣呵成,威武帥氣。這是中國軍人獨有的軍刀禮。20多年前,正是這樣一套動作,在香港回歸中國的前夜,讓傲慢的英國皇家衛隊執行隊長,心悅誠服。
  • 古代有名短劍巨劍十大利器。
    [柱脊劍]中國早期的青銅劍。栓脊劍是指廚桂形的劍莖,一直向前延伸,到劍鼻部分形成凸起的劍脊,莖和脊兩者之閥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渾然聯成一體。劍的長度一般在40釐米以下。有的劍在劍莖上裝有劍首,有的劍沒有劍首。[勾踐劍]中國古代名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中,劍長55.7釐米,柄長8片釐米,劍寬4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