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在中國歷史時期也是一個較為古老的民族,按照族系劃分來看,女真族實際上屬於靺鞨的後裔,而靺鞨卻是早在兩漢時期便已經出現,並且取得一定文明程度和成果的古老民族。
因此,女真族在族系上是有一定深遠的歷史淵源的,這也使得這個在中國五代時期以後不斷走向壯大的民族,擁有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從女真族所生活的地理方位來看,大致與古老的靺鞨人生活區域相重合,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中小遊地區,並且沿著長白山一帶過著漁獵生活。
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其不能夠算是定居民族,但是和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以及居住條件來看,女真族也有明顯的差異。
這是由於東北地區多山多林多平原多河流的地理條件所導致的,再加上氣候的嚴冷,女真族屬於典型的漁獵民族。
與中原地區漢族封建文明的快速發展和先進程度不同,女真族的文明直到唐末五代時期還處於朦朧狀態,他們甚至處於部落聯盟階段。
或者這麼說的話,對女真族的落後表現的不太明顯,換句話說唐末五代時期的女真族其實和魏晉時期的拓跋族處於相類似的社會形態。
前言
女真族之名在唐末五代之前從未在史籍上出現過,因此可以斷定的是女真族就是在五代時期逐漸興起並且被發現的一個民族。
這也是因為五代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交替,契丹人趁機攫取了大量的戰爭利益之後,便開始將自己的擴張目標向東北地區轉移。
由此,一直安穩發展並且與唐朝交好的渤海國,在失去了唐朝的軍政力量的庇護之後,迅速被以耶律阿保機為首的契丹人所吞併。
渤海國的覆滅意味著其政權範圍、社會民眾全部受到契丹政權的統治,如此之前受到渤海國統治和影響的女真族也在此時成為契丹人統治的對象。
在契丹人強大的武力威脅之下,女真族尚處於非常落後的部落聯盟階段,因此實在難以做出有效的反抗。
契丹人以松花江流域作為界限,將生活在松花江以南地區的女真族進行強制移民,將他們遷到今天的遼陽及以南地區進行統治。
此外,契丹人對這些強制南遷的女真族還進行戶籍註冊,使他們成為受到契丹政府直接統轄的納稅戶。
如此一來這些南遷的女真族受到契丹人及其文化的影響較深,因此在血與淚的統治下逐漸走出了原始社會階段,開啟了快速發展的徵程,這部分女真族被稱為"熟女真"。
而那些尚未南遷的居住在松花江流域以北地區的女真族,受到契丹力量的影響較小,因此他們的社會生活並未發生顯著改變,因此他們被稱為生女真。
不過這部分女真族在經過歷史的發展以及契丹勢力的再度擴張之後,終究也會受到先進文明的強制影響。
漁獵與農耕交織的生活孕育了女真人堅韌的性格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女真族也不例外,他們長期生活在東北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因此他們在族群的性格特點上也逐漸與東北地區的黑土地一樣,具有非常果敢、堅韌的表現。
由於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比較極端,特別是在冬季之時,由於氣候異常嚴寒,因此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居住條件下不得不採取適應當地環境和地形的方式來進行。
同時東北地區的夏天基本上和當時其他地區沒有什麼異常,也是經常出現高溫天氣,因此女真族在一年四季當中,不得不依靠氣候條件的顯著變化,來隨時變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地點,由此來保證族群的正常生活,這也是早就女真族強大適應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
在五代時期,女真族已經具備較為成熟和完善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春夏天氣轉暖,冰雪消融之時,他們會依靠東北地區豐富的河流以及多山的自然條件,順著河流和山脈進行漁獵和狩獵的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和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形態相類似。而到了秋冬之時,他們便會利用春夏之時積攢大量食物,作為備冬之需。
與此同時,五代時期的女真人已經學會了利用一些簡單的、有效的、實際的基本生活工具。比如在一些鐵器的生產以及鐵器工具的製造上,他們已經受到契丹人的影響略知一二。
而到了北宋時期,女真人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進步,他們已經更能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揮自己的自主能力,並且在長期的漁獵與採集、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族群性格。
部落聯盟的發展使得統一局面開始出現
進入到公元10世紀末和11世紀初,在契丹人勢力的滲透和影響之下,女真人的社會形態出現了深刻的變革。
其整體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總的發展趨勢便是由原來的部落聯盟,開始向國家形態轉變,並且在這期間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時期封建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在受到遼朝統治時期,女真人內部經常通過利用本土資源,比如砂金來去交換契丹人的鐵質工具還有生產鐵器的原材料提礦石。
由此,女真部族內部的生產力得以迅速提高和更新換代,他們開始用更加先進的生產工具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而且鐵器的廣泛流傳,也使得女真人的軍事力量不斷加強,原來部落軍隊的落後武器基本上都被鐵質武器所取代。
部落酋長綏可統治時期的女真正處於由分散的部落聯盟,不斷向集中的統一的部落軍事聯盟靠攏。
而綏可的兒子石魯接替酋長的位置之後,便開始將整個女真鬆散的部落聯盟實現統一作為自己的軍政目標。
石魯的野心實際上遭到了當時女真傳統長老的極力反對,他們不想將自己的統治權交予石魯,因此在初期石魯的統一戰略實施的並不順利。
隨後石魯通過武力與談判方式雙管齊下,逐漸完成了對保守勢力的徵服。隨後女真部族在石魯的帶領下,開始四處擴張,勢力已經延伸到了今天的綏芬河和雅蘭河地區。
女真對遼朝先進文化的吸收為其走向封建化道路奠定了基礎
到了公元11世紀中期,石魯在基本完成部落聯盟的緊密性構建任務之後,整個完顏部也在女真部族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和強大的實力。
石魯去世之後,其子烏古乃乃成為女真部落聯盟的第三任酋長,在這種父死子繼的酋長統治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已經開始突破了原始社會形態的限制。
而父死子繼酋長繼任模式的形成,實際上標誌著女真部族已經開始進入到了國家文明的形態,這對於整個族群來說是極具歷史性的關鍵時刻。
烏古乃即位之後,在繼承了父親不斷四處擴張的戰略之後,同時將完顏部的權力已經牢固建立起來,時期成為女真諸多部族公認的領袖。
此外,烏古乃此時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政策,那便是他開始積極與統治他們的遼朝取得了較好的互動關係。
因為烏古乃清醒地認識到,女真想要真正強盛起來並且擺脫契丹人的控制,光靠自己的獨立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他認為需要藉助強大的遼朝的各方面的幫助。
為此烏古乃成為了遼朝的節度使官員,專門負責女真部族的軍政事務。
在烏古主動與遼朝交好的戰略推動下,女真人與契丹人之間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特別是大量的先進鐵製武器源源不斷地流入女真內部,這使得女真人的軍事力量愈發增強。
由此,女真內部也開始出現了顯著的財富分化,進而出現了階級分化,女真人在向階級社會的國家快速邁進,這其中離不開契丹人的幫助。
《金史》載:"天輔六年,太祖親徵,太宗居黃龍府之時,安福哥等誘新降之民以叛,帝乃與烏古乃討平之。南路軍帥鶻實答以贓敗,帝往閱實之,鹹稱平允。"
評價
五代時期的女真部族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他們長期處於封閉的社會狀態當中,與外界的交流、互動機會較少,這使得他們在受到契丹人的影響之前,一直都處於比較落後的社會狀態當中。
就是這樣落後的社會形態,特別是生產力以及社會思想意識的極度落後,使得女真族即便在中原文明已經高度發達。
同時周邊相鄰的遊牧民族也已經取得豐碩的文明成果的影響下,女真族依然尚未能夠表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不過這種情況在契丹人勢力的入侵下出現了改變,五代時期的契丹文明在漢族文明的影響下,已經較為先進,其文明以及力量的滲透,令女真族的內部社會出現了深刻變化。
而到了北宋時期,隨著遼朝對女真人的統治不斷加強,這令女真部族開始與契丹人之間展開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
從氏族部落到部落聯盟,再到整個社會出現階級分化,女真已經朝著國家到了快速邁進,一個於東北地區迅速崛起的政權即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