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是中道興起的民族?為何唐末前的史書中未見其名?

2020-12-24 騰訊網

女真族在中國歷史時期也是一個較為古老的民族,按照族系劃分來看,女真族實際上屬於靺鞨的後裔,而靺鞨卻是早在兩漢時期便已經出現,並且取得一定文明程度和成果的古老民族。

因此,女真族在族系上是有一定深遠的歷史淵源的,這也使得這個在中國五代時期以後不斷走向壯大的民族,擁有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從女真族所生活的地理方位來看,大致與古老的靺鞨人生活區域相重合,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中小遊地區,並且沿著長白山一帶過著漁獵生活。

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其不能夠算是定居民族,但是和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以及居住條件來看,女真族也有明顯的差異。

這是由於東北地區多山多林多平原多河流的地理條件所導致的,再加上氣候的嚴冷,女真族屬於典型的漁獵民族。

與中原地區漢族封建文明的快速發展和先進程度不同,女真族的文明直到唐末五代時期還處於朦朧狀態,他們甚至處於部落聯盟階段。

或者這麼說的話,對女真族的落後表現的不太明顯,換句話說唐末五代時期的女真族其實和魏晉時期的拓跋族處於相類似的社會形態。

前言

女真族之名在唐末五代之前從未在史籍上出現過,因此可以斷定的是女真族就是在五代時期逐漸興起並且被發現的一個民族。

這也是因為五代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交替,契丹人趁機攫取了大量的戰爭利益之後,便開始將自己的擴張目標向東北地區轉移。

由此,一直安穩發展並且與唐朝交好的渤海國,在失去了唐朝的軍政力量的庇護之後,迅速被以耶律阿保機為首的契丹人所吞併。

渤海國的覆滅意味著其政權範圍、社會民眾全部受到契丹政權的統治,如此之前受到渤海國統治和影響的女真族也在此時成為契丹人統治的對象。

在契丹人強大的武力威脅之下,女真族尚處於非常落後的部落聯盟階段,因此實在難以做出有效的反抗。

契丹人以松花江流域作為界限,將生活在松花江以南地區的女真族進行強制移民,將他們遷到今天的遼陽及以南地區進行統治。

此外,契丹人對這些強制南遷的女真族還進行戶籍註冊,使他們成為受到契丹政府直接統轄的納稅戶。

如此一來這些南遷的女真族受到契丹人及其文化的影響較深,因此在血與淚的統治下逐漸走出了原始社會階段,開啟了快速發展的徵程,這部分女真族被稱為"熟女真"。

而那些尚未南遷的居住在松花江流域以北地區的女真族,受到契丹力量的影響較小,因此他們的社會生活並未發生顯著改變,因此他們被稱為生女真。

不過這部分女真族在經過歷史的發展以及契丹勢力的再度擴張之後,終究也會受到先進文明的強制影響。

漁獵與農耕交織的生活孕育了女真人堅韌的性格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女真族也不例外,他們長期生活在東北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因此他們在族群的性格特點上也逐漸與東北地區的黑土地一樣,具有非常果敢、堅韌的表現。

由於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比較極端,特別是在冬季之時,由於氣候異常嚴寒,因此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居住條件下不得不採取適應當地環境和地形的方式來進行。

同時東北地區的夏天基本上和當時其他地區沒有什麼異常,也是經常出現高溫天氣,因此女真族在一年四季當中,不得不依靠氣候條件的顯著變化,來隨時變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地點,由此來保證族群的正常生活,這也是早就女真族強大適應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

在五代時期,女真族已經具備較為成熟和完善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春夏天氣轉暖,冰雪消融之時,他們會依靠東北地區豐富的河流以及多山的自然條件,順著河流和山脈進行漁獵和狩獵的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和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形態相類似。而到了秋冬之時,他們便會利用春夏之時積攢大量食物,作為備冬之需。

與此同時,五代時期的女真人已經學會了利用一些簡單的、有效的、實際的基本生活工具。比如在一些鐵器的生產以及鐵器工具的製造上,他們已經受到契丹人的影響略知一二。

而到了北宋時期,女真人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進步,他們已經更能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揮自己的自主能力,並且在長期的漁獵與採集、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族群性格。

部落聯盟的發展使得統一局面開始出現

進入到公元10世紀末和11世紀初,在契丹人勢力的滲透和影響之下,女真人的社會形態出現了深刻的變革。

其整體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總的發展趨勢便是由原來的部落聯盟,開始向國家形態轉變,並且在這期間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時期封建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在受到遼朝統治時期,女真人內部經常通過利用本土資源,比如砂金來去交換契丹人的鐵質工具還有生產鐵器的原材料提礦石。

由此,女真部族內部的生產力得以迅速提高和更新換代,他們開始用更加先進的生產工具去經營自己的生活。

而且鐵器的廣泛流傳,也使得女真人的軍事力量不斷加強,原來部落軍隊的落後武器基本上都被鐵質武器所取代。

部落酋長綏可統治時期的女真正處於由分散的部落聯盟,不斷向集中的統一的部落軍事聯盟靠攏。

而綏可的兒子石魯接替酋長的位置之後,便開始將整個女真鬆散的部落聯盟實現統一作為自己的軍政目標。

石魯的野心實際上遭到了當時女真傳統長老的極力反對,他們不想將自己的統治權交予石魯,因此在初期石魯的統一戰略實施的並不順利。

隨後石魯通過武力與談判方式雙管齊下,逐漸完成了對保守勢力的徵服。隨後女真部族在石魯的帶領下,開始四處擴張,勢力已經延伸到了今天的綏芬河和雅蘭河地區。

女真對遼朝先進文化的吸收為其走向封建化道路奠定了基礎

到了公元11世紀中期,石魯在基本完成部落聯盟的緊密性構建任務之後,整個完顏部也在女真部族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和強大的實力。

石魯去世之後,其子烏古乃乃成為女真部落聯盟的第三任酋長,在這種父死子繼的酋長統治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已經開始突破了原始社會形態的限制。

而父死子繼酋長繼任模式的形成,實際上標誌著女真部族已經開始進入到了國家文明的形態,這對於整個族群來說是極具歷史性的關鍵時刻。

烏古乃即位之後,在繼承了父親不斷四處擴張的戰略之後,同時將完顏部的權力已經牢固建立起來,時期成為女真諸多部族公認的領袖。

此外,烏古乃此時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政策,那便是他開始積極與統治他們的遼朝取得了較好的互動關係。

因為烏古乃清醒地認識到,女真想要真正強盛起來並且擺脫契丹人的控制,光靠自己的獨立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他認為需要藉助強大的遼朝的各方面的幫助。

為此烏古乃成為了遼朝的節度使官員,專門負責女真部族的軍政事務。

在烏古主動與遼朝交好的戰略推動下,女真人與契丹人之間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特別是大量的先進鐵製武器源源不斷地流入女真內部,這使得女真人的軍事力量愈發增強。

由此,女真內部也開始出現了顯著的財富分化,進而出現了階級分化,女真人在向階級社會的國家快速邁進,這其中離不開契丹人的幫助。

《金史》載:"天輔六年,太祖親徵,太宗居黃龍府之時,安福哥等誘新降之民以叛,帝乃與烏古乃討平之。南路軍帥鶻實答以贓敗,帝往閱實之,鹹稱平允。"

評價

五代時期的女真部族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他們長期處於封閉的社會狀態當中,與外界的交流、互動機會較少,這使得他們在受到契丹人的影響之前,一直都處於比較落後的社會狀態當中。

就是這樣落後的社會形態,特別是生產力以及社會思想意識的極度落後,使得女真族即便在中原文明已經高度發達。

同時周邊相鄰的遊牧民族也已經取得豐碩的文明成果的影響下,女真族依然尚未能夠表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不過這種情況在契丹人勢力的入侵下出現了改變,五代時期的契丹文明在漢族文明的影響下,已經較為先進,其文明以及力量的滲透,令女真族的內部社會出現了深刻變化。

而到了北宋時期,隨著遼朝對女真人的統治不斷加強,這令女真部族開始與契丹人之間展開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

從氏族部落到部落聯盟,再到整個社會出現階級分化,女真已經朝著國家到了快速邁進,一個於東北地區迅速崛起的政權即將出現。

相關焦點

  • 女真族是如何形成的
    女真族是古代生活在我國東北的一個部族。他們在山谷裡用樺樹皮和木棍建成小屋,屋內用泥土壘成炕,炕下可以燒火煮飯。婦女們把頭髮盤成髮髻,男子腦後留髮辮垂在後面。一般認為,女真人的族源應該屬於蒙古種,但也有不同的意見,在《三朝北盟會編》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多黃髮,鬢皆黃,目睛綠者,謂之黃頭女真。」按照這樣的描述,倒有點像歐洲人。過去,人們常把女真族看作是承襲肅慎、挹婁、勿吉等部族的。其理由如下:這些民族生活的地域基本一致,都是在從松花江流域到東部大海之間這一廣闊的地區,在語言、種族特徵及風俗習慣上也都存在著一致性。
  • 滿族和女真族是什麼關係?金朝和清朝有什麼關係?
    從宋遼對峙的時候,就有女真族從東北崛起橫掃了遼、宋建立了當時最為強大的金朝。 金朝的民族打下了北宋的花花世界,於是大規模的女真族都往中原所遷移,而女真以前的地盤就逐漸被通古斯人佔領,通古斯人逐漸吞併了仍然遺留在的靺鞨族、高麗族、蒙古族、遺留的一部分女真族等等,在蒙古和金朝作戰時期,通古斯人就乘機壯大起來,等到女真建立的國家金朝被滅之後,通古斯人就拉起了女真族的大旗。
  • 金國女真族與清朝滿族有何關係?滿族是女真族後裔這說法準確嗎?
    這就使得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女真人回到他們民族發源地東北。而回到東北的這部分女真人,經過元明時期兩代變遷,與當地漢族、蒙古族、朝鮮等族再次融合,他們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女真族了,而是一個新的民族,即「滿族」的雛形。對於這個民族我們不能說它是女真族的「進化體」,它其實更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的存在。
  • 金國的女真族和清朝的滿族有什麼關係?他們算是一個民族嗎?
    清朝滿族就是明末後期的女真族,但他們是金國殘餘的女真族重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民族,他們還是有一點點的血緣關係,但不算一個民族。留在東北的女真當時一直生活在松花江流域,元朝為了預防這些人起兵作亂,對他們管理比較嚴厲,甚至只允許他們只能使用弓弩打獵,慢慢的這些女真人因為跟不上文明的發展,成了原始的遊牧民族。元代五萬戶府地區女真為了便於管理這些女真人,也是預防他們,元朝設立了五個萬戶府來管理。
  • 女真族建立的第三個強大國家——大清國
    斡朵裡部是建州女真的一支,其酋長猛哥帖木耳的六世孫努爾哈赤,於1583年以報父、祖仇為名,以十三副舊甲起兵,經歷11年的徵戰,統一了女真各部,結束了女真族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 建都赫圖阿拉城,史稱後金。這是女真族建立的第三個強國。面對明朝政府的滅絕政策,努爾哈赤擊退了明軍的多次圍剿。
  • 歷史上的滿族、女真族以及通古斯人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女真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他們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民族,是現代滿族的祖先。傳說在舜、禹時代,他們已與中原有了聯繫。雖然,金國被滅了,但是女真族依然存在,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在明朝的時候,女真族主要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而努爾哈赤一統女真各部,在皇太極的時候,將女真族更名為「滿族」。因此,女真族就是滿族,只是不同時期的叫法不同。還有就是金國是女真族完顏部落建立,而後金(清朝)是建州女真建立的。
  • 建立金國的女真族和建立清朝的滿族是同一個民族嗎?有什麼淵源?
    金國的女真 當然女真族一開始也不叫女真,最早的關於這個種族的記載在秦朝,當時被稱為肅慎,主要生活在東北地區,依靠狩獵生存,擁有了原始的農業。 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悒婁,到了唐代,才出現了「女貞」的稱謂,隨後慢慢的演變,才成為了遼宋時期的女真。
  • 女真族從被壓迫者逆襲為滅遼克宋的大金,靠的是什麼?
    完顏阿骨打畫像一、逆境中的磨練眾所周知,溫室裡的鮮花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一個人的成功,也離不開他所生活的環境,一個民族的強盛也是如此。女真族強悍的軍事實力,就與他們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根據《金史•世紀》所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 完顏阿骨打如何率領女真族,一步一步滅了遼王朝,建立金朝?
    金遼戰爭是指中國金朝建立前一年至金朝天會三年(遼國天慶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年),在中國東北部興起的女真族,起兵反抗直至攻滅遼王朝的戰爭。遼朝後期,遼國皇帝天祚帝驕奢淫逸,朝政廢弛,官僚貴族橫徵暴斂,互相拼殺,各民族紛紛起來反抗。
  • 清朝的滿族就是金國時的女真族嗎?原來兩者有這樣關係
    在明朝人眼裡,整個女真族人是未開化的野蠻人。有意思的是,在建州、海西女真人眼裡,東海女真是野蠻人。根據數學不等式推算,東海女真在明朝人眼裡連野蠻人都不是,簡直就是野人。因此,東海女真也叫野人女真。滿族所以,不論金國時期的女真還是滿清時期的女真,並非一脈相承的單一民族,而是不同時期在這個地區眾多民族整合後的統稱,同宗不同源。
  • 死因非常尷尬,史書不敢記載
    男嬰一天天長大成人,沒有人能夠想到(包括他自己),幾十年後,他將統一女真族,並成為明朝的掘墓人,不過這是後話了。努爾哈赤出身並不貧寒,比普通人好不少,先祖猛哥帖木兒在元朝官居要職,永樂初年歸順明朝,明成祖很高興,不僅賞賜財物,還封他為建州衛指揮使。隨著時間推移,到努爾哈赤父親這一代,儘管今夕不同往日,卻也是小部落的酋長,吃喝不用愁,生活條件優越。
  • 中道興心學導師王棕麟
    ,一個普通話雖然不太標準但卻充滿能量和震撼的聲音,這就是中道興公司的締造者~王棕麟老師。無論人,事,物,皆各有其道,為何出現問題,都是偏離了本來有的軌道,道在哪裡?道在中間,就是中道。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都其中。
  • 中道之道丨平衡,是人生中最精深的藝術
    中道卻無形無相——中道即平衡,不在外面,只在心裡。這世上有很多看似對立的事物:物質與精神、有為與無為、接受與給予、空與有...中道是不偏不倚的——不是去簡單地否定外在的世俗事物。舉例來說,在精神和世俗的兩端,我們經常可以找到兩種常見的代表事物:宗教信仰與金錢。
  • 中道裝藏論
    裝藏必須是建立在中道基礎上,也就說你要以中道而用裝藏。什麼叫做以中道而用裝藏,在我們裝藏使用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只裝而不藏的這種人,他是只能裝,卻不會藏。
  • 中國上古神話故事中及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後世史書中的三皇五帝後世史書中對三皇五帝說法各不相同,這裡就整理一下各類史書提到的三皇五帝。三皇提到了7個:燧人、伏羲、神農、女媧、祝融、黃帝;五帝提到了: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但三皇五帝只有8人,這有別於史學家的個人觀點,我們就不在糾結於三皇五帝到底要選哪幾個人了,下面就一一道來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 劉小楓:國家危機中的史書撰寫
    好些政治民族在崛起時並沒有伴隨著民族史學的繁榮,而西歐的日耳曼民族恰好不屬於這類政治民族。他們在崛起時不僅構建出民族史學,還構建出一種「普遍歷史」,後來叫做「世界歷史」。[2]遺憾的是,西歐崛起時的史學對我們來說迄今仍然是一大盲點。百年來,我國史學界研究西方史學投入熱情和精力最多的是現代史學,即19世紀的蘭克(1795-1886)之後的實證史學。
  • 《資治通鑑》中的智慧,讀史使人明智,史書中的獨特魅力
    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我們要學會梳理和分析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避免以前人犯過的錯誤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轍。有一句話就叫「讀書使人明智」,並不是說只要多讀幾本史書就會變得聰明,沒有那麼簡單。讀史書的關鍵就在於領悟,要能領悟其中的道理,使其變成自己的智慧。在自己遇到相同的困難時,能夠應對的方法。要知道我們將要經歷的各種困難,都曾經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形式發生過。
  • 清朝前身是後金,皇太極是女真族人,他為何要把國號與族名改了?
    但皇太極卻在後來將國號改成了「清」,將女真的族號改成了「滿洲」,為何他要做出這樣改名稱的措施呢?這涉及到女真族的起源發展。女真族起源於3000多年前,經過多年的分化,到了明朝時期,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個主要的部族,努爾哈赤起兵的建州女真是其中最落後的一個。
  • 古代的匈奴,是哪個民族的祖先,說出來大吃一驚
    匈奴這個詞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不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電影中,或者我們的歷史課本上,都曾出現過匈奴這個詞。那時因為匈奴在我國的歷史上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我們來看看匈奴在我國歷史上什麼時候出現過。那麼匈奴人到底算得上是我們如今的哪一個民族呢?或者說是我們如今哪幾個民族的祖先。我們來看看史書是如何記載的;在《史記·匈奴列傳》中是這樣說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扆、驢、騾、駃騠、騊駼、驒騱。
  • 13世紀末,一位西西里島上的少女,為何促使了黑手黨的興起
    義大利黑手黨是聞名於世界的黑幫組織,電影《教父》曾經風靡全球,黑幫之間的暴力和拼殺讓人心驚肉跳,然而,扒一扒黑手黨的發源史,卻發現黑手黨的興起,竟然跟13世紀末一位西西里島上的少女有關,著實令人感到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