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必須明白一點,人人都會偶爾有的心情抑鬱和得了抑鬱症,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最重要的區別在於「程度」和「時長」。
不久前,有一位國際上知名的華裔物理學家在美國去世,根據公開的報導,他是因為抑鬱症自殺的。這個消息讓很多人都想起了很多年前著名的影星張國榮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用差不多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抑鬱症這個詞被中國人所熟知,在我的印象中,與兩個人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就是我剛才說的影星張國榮, 2003 他自殺的新聞震撼了整個華人社會,一夜之間抑鬱症這個詞傳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知道抑鬱症的。
還有另外一個人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崔永元先生,他曾經公開宣布自己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不過我們有時候會經常聽到某些人拿崔永元先生的抑鬱症調侃,甚至在相聲裡面也經常可以聽到「哎呦,聽說你最近抑鬱了」這樣的調侃。實際上,這種對待抑鬱症的態度是不對的,之所以會調侃,還在從心裏面不認為這是一種像感冒、肝炎、甚至癌症一樣的疾病,嚴重的甚至能致命。大多數人還是把抑鬱症當做是一種人的心理問題,不覺得是一種需要去醫院治療的疾病。
今天我想來給大家談談抑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首先,大家必須明白一點,人人都會偶爾有的心情抑鬱和得了抑鬱症,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最重要的區別在於「程度」和「時長」。誰都有心情的低潮,但如果三五天內就能自己恢復過來,看個電影、吃頓大餐、跑個幾公裡,心情就豁然開朗了,這肯定就不算是抑鬱症。按照 NHS 的定義,抑鬱的時間超過兩周[1],當中持續低潮,且沒有辦法自行緩解,就要考慮抑鬱症的可能了。那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到底有哪些呢?
我手頭有一本書,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年出版的《愁斷肝腸:解讀抑鬱症》,裡面有一段對抑鬱症症狀的臨床表現通俗化的解釋,抑鬱症有三大主要症狀:
一、情緒低落,
二、思維遲緩,
三、言語行為減少。
我們逐一來說。
情緒低落就是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總是苦惱憂傷,覺得了無生趣。時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覺痛苦難熬,度日如年,甚至是生不如死。典型的特徵是早上起來時這些感覺特別嚴重,晚上會減輕。
思維遲緩就是自己覺得腦袋不好使了,記不住事情,思考問題也困難,好像自己一下子變笨了。以往能輕鬆應對的學習和工作上的任務,現在卻像極了珠穆朗瑪,要攀登上去,自己實在是有心無力了。可以說,比起情緒上的波動,自己能力上的滑鐵盧更讓人心焦。
言語行為減少,就是變得不愛活動、不和人說話。覺得渾身懶洋洋的,連走路都很費力,對於一些有意思的活動也不願意參與了,生活上很懶散,有時候甚至連個人衛生也懶得搞。
但是,三大症狀同時具備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有些人只是具備了其中的一條。其他不那麼典型的症狀還包括焦慮、喪失興趣和自我評價過低等。喪失興趣也很常見,有這一條表現的人沒有了以往的熱忱,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索然,發展到後來,可能一個人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可以說「情感上麻木了」。
在抑鬱症的診斷上,有一個比較常見的認知誤區,在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這也是我寫這期問答時犯的一個錯誤,請大家務必聽仔細:
如果你或者你的親友正在經歷下面這些一些體驗:
例如,一會整日昏昏欲睡,眼皮都睜不開,一會又徹夜難眠,一天睡不到2小時。一會吃得很少,感覺一點都不餓,以前覺得好吃的現在都味同嚼蠟;一會又會吃得很多,希望靠吃得多來振奮心情,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然並卵。因此,你的體重一會大漲,一會又可能大跌。
那麼要小心,這不是抑鬱症,而是躁鬱症,不過「躁鬱症」這個詞現在不常用了,專有名詞是「雙相情感障礙」,簡稱「雙相」。雙相的典型症狀就是時而躁狂,時而抑鬱。根據 2010 年美國德州大學健康衛生中心查爾斯波頓領導的一項研究[2],大約三分之一最初被診斷為抑鬱症的患者實際上得的是雙相情感障礙。
誤診的原因是因為輕度躁狂的患者會感到精力旺盛,這對正常人來說是蠻開心的,所以不會覺得是什麼大問題,而當雙相轉到了抑鬱的那一面,和自己 high 的時候相比,完全跌入了低谷,這時候患者才覺得出了問題,所以找醫生主訴的病情肯定也是以抑鬱的症狀為主。還有一個原因,躁狂可能只是偶爾出現,而抑鬱是更常見的症狀,這也可能造成誤診。為了避免誤診,要把自己過往與病情有關的情緒上的症狀要仔細報告給醫生。
我們繼續談抑鬱症,可以說這是一種常見病。
2001 年浙江省 15 歲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是,抑鬱症的發病率大約為 6% [3],另外我能查到的 2011 年的一個數據是 6.5% ,這個數據發表在自然集團下屬電子期刊 BMC Medicine 上[4],看來發病率有增高的跡象。 6% 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我國至少有 8400 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差不多就是一個德國的總人口了。抑鬱症還可以細分為四類:重度抑鬱症、持續性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和非典型抑鬱症。
重度抑鬱症的患者超過兩周的時間一直處於極其抑鬱的狀態,凡事一般都只看到消極的一面,被空虛感、無力感和無價值感包圍,進食和睡眠都有障礙,頭痛,反覆想到死或有自殺企圖。根據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提供的數據[5],男性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遠遠高於女性,男性接近 7% ,而女性只有 1%,如果你對不同性別患者的自殺率問題感興趣,可以參考本期文稿中附的論文網址。
持續性抑鬱症與重度抑鬱症的症狀相似,但程度要輕一些,不過持續的時間更長。持續性抑鬱症一般要持續 2 年才能確診,總的病程可以持續 10 年甚至是一生。
季節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抑鬱症相似或減輕。這種抑鬱症的特點是在寒冷季節發病,多曬太陽可以減輕病情。對這種抑鬱症的診斷需要確認患者只在特定的季節發病,而在其他季節從未發病。對於患者來說,光照療法似乎特別有效。
還有一些患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表現出了明顯的抑鬱症狀,但不符合具體病症的診斷標準,醫生可以做出非典型抑鬱症的診斷。
聽了那麼多,如果你覺得自己完全符合抑鬱症的典型症狀,那麼,我給你的強烈建議就是,把這個當做是得了肝炎一樣的疾病,必須去正規醫院看病了。如果是去普通的醫院就診,首選精神科,次選心理科,但如果醫院這兩個科都沒有的話,有些醫院也可以掛神經內科。當然,最好是去專門的精神衛生中心,現在國內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有精神衛生中心了,只是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留意到,你稍微查一下就知道了。抑鬱症也與大多數疾病一樣,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你依然不當做是一種疾病的話,那麼,很可能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影響學習、生活、工作不說,還會因為吃不好、睡不好而並發很多其他疾病。
因為我自己沒有得過抑鬱症,也從來沒有去過精神衛生中心看病。但為了今天這期問答,我特意詳細詢問了一位精神疾病的患者,請她詳細述說一下看病的經歷。下面我把她在上海市宛平南路 600 號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看病的過程簡述如下,供你做一個參考和心理準備:
在精神衛生中心,醫生會詳細詢問你的各種症狀,也會安排你進行問卷測試,並根據相應的情況,對你做出病情的診斷,一般來說,都會開藥給你吃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有些人對精神疾病的藥物存在著一些牴觸心理,擔心副作用大,並且認為自己一吃藥就徹底變成了一個精神病人,這頂帽子太大了。也有不少人覺得,精神病是否可以只通過和醫生聊聊天,談著談著,甚至來個催眠,解開一些小時候的心結,病就不藥自愈了。很遺憾,這些影視劇或者小說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概率很低。現在確實有收費很高的類似聊天、催眠這樣的心理疏導治療,但這些也依然是輔助治療,不能取代藥物治療,而且真的很貴,也不進醫保,老百姓是很難享受的,當然,在我看來並不是什麼享受,任何疾病的治療過程都不是享受。精神疾病藥物是納入醫保的,重性精神病則納入大病醫保。
一般醫生接待你的時間最多為半小時,如果要進行一小時以上的長談,需要選擇特定的提前預約好的專業類的諮詢服務,諮詢費肯定是需要付的,名額也不多。一般醫生的就診以開藥為主。你有具體的問題,醫生通常也會解答。但醫生不會和你閒聊,畢竟就診的人很多。
精神類疾病的藥物也有西藥和中成藥這兩種,所謂的西藥,我覺得更好的名稱應該是現代醫學藥,而中成藥更好的名稱是傳統醫學藥。因此,只要是正規上市的西藥,都經過大樣本、雙盲、隨機、對照實驗,副作用在說明書上會列舉得很詳細,你可以自行判斷這些副作用風險是否可以接受。
不過說句實話,如果你仔細看各種精神類藥物的說明書,就會發現它基本影響了你身體的各個器官和方方面面,副作用是明確的。但是,治病就是這樣,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也有一些宣稱能治療精神類疾病的中成藥,例如逍遙丸、解鬱安神顆粒等,如果你看說明書,會發現它們在不良反應這一欄無一例外寫的都是尚不明確。是不是真的有治療效果這個我不好評判。但有一點我必須要提醒大家,尚不明確的含義是不知道有沒有副作用,不是沒有發現的意思。有些人可能以為中藥成分都是天然無副作用的,這個認知是極為錯誤的,天然與無副作用是不等價的,大自然中的各種毒素實在太多了,今天不展開了。所以,精神類藥物我是強烈建議大家不要服用中成藥。
精神類藥物其實還有另外一項沒有寫明的副作用,就是戒斷反應。如果你一下子猛地斷藥,可能之前各種噩夢般的體驗又重新回來找你了,所以醫生一般對減藥和斷藥都會非常謹慎。
絕大多數人的抑鬱症都是輕度或中度的,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都能得到緩解,但能否斷藥後不再復發,就說不準了。抑鬱症第一次發病後,有兩種情況很常見,一是變成了慢性抑鬱(需要長期服藥、症狀存在但不劇烈),二是停藥後隔一段時間又復發。一般復發的病人,症狀會一次比一次更嚴重,最後有可能成為重度抑鬱症患者。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一點,你千萬不要因為自以為掌握了一些抑鬱症的皮毛知識就去指導別人吃什麼藥,這也是我在節目中一個西藥名稱也不提的原因,所有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都要嚴格遵醫囑。作為普通人,對精神病患者既不要歧視,也不要過度關懷。我們能做到的最大的善意,就是把他們當做普通人對待。
請大家記住:抑鬱症也是病,嚴重起來會要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s://www.nhs.uk/conditions/stress-anxiety-depression/low-mood-and-depression/
[2] https://www.verywellmind.com/can-depression-turn-into-bipolar-disorder-1066738
[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hyfyx200504003
[4]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41-7015-9-90
[5]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046/j.1440-1614.2001.00895.x?journalCode=an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