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你家裡養過貓,或許你會在貓的身上找到一個神奇的開關:貓在很小的時候,母貓總會叼起小貓,將它們移動到其它地點,而小貓每次一被母貓叼住,就會從原本的活蹦亂跳瞬間變得安靜下來,如果你觀察得足夠仔細,你就會發現,母貓總會叼住小貓的後頸位置。除了貓咪,同屬貓科動物的老虎後頸上也有類似的開關,可問題就在於,如果捏住老虎的後頸,它會變得和貓一樣乖嗎?
貓科動物被捏住後頸後為什麼會安靜下來?
以貓舉例,貓被捏住後頸時產生的反應是一種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表現為軀體一動不動、脊柱垂直拱起、尾巴蜷縮在兩腿之間等,一般情況下,年齡越小的貓越容易出現這種溫順特徵。而這種反應的出現的原因,源於數千萬年前,貓科動物在產下幼崽後,如果發現周圍有危險,就會叼起幼崽完成移動,而能安全移動的前提,就是幼崽在非常安靜,且一動不動的情況下,才能完成移動。
這種行為抑制不僅只會出現在貓的身上,大多數貓科動物身上都有類似的特徵,比如老虎、獅子甚至一些禽類。而出現這種「被咬住後頸,則一動不動」的特性,在數千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這種行為也是生物後天逐漸進化出的本能,畢竟在移動幼崽時,發出任何叫聲都會引來遠處的天敵。所以在生物進化的歷程上,不知有多少頑皮的幼崽被無情的篩選掉,後來存活下來的幼崽,則大多數擁有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捏住老虎後頸
如果捏住老虎後頸,尤其是一隻成年虎,至少也得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老虎需要對你沒有敵意,甚至是熟悉你的氣味。你需要有足夠強的力量和寬厚的手掌,不但能抓住老虎的後頸,還能輕鬆地將一隻重達數百斤的老虎提起來。老虎不會回頭咬你。(皮一下)然而事實上,根據比例分析,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他的手掌長度至少得超過半米,體重至少過噸,即擁有僅憑身體素質就能制服老虎的實力。
但即使你真的將一隻老虎捏了起來,老虎也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因為這種捏後頸的方式主要作用在貓科動物的幼年期,一方面是貓科動物幼年期到成年期的體重相差很大,母虎或許可以輕鬆叼起幼崽,但無法叼起和自己體重相差無幾的老虎。另一方面是老虎在成年後就擁有了自我移動能力,也不再需要以捏後頸的方式移動,並且在老虎成年後皮毛承受的壓力也變大了,脖子筋膜處與肌肉很容易被拉傷。
當然,具體我們也要區分一下自己要面對的是一隻成年老虎,還是一隻老虎幼崽,如果是後者,甚至是還未斷奶的幼年期,或許任意成年人可以將其抓起隨便揉捏。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隻成年虎,那麼最好還是斷掉捏其後頸的念頭,畢竟至今為止99%的成年人都無法打贏一隻老虎。並且,即使你真的捏住了一隻成年老虎的後頸,它非但不會變乖,反而可能變得更加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