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電影《大河戀》的幾個理由

2020-12-24 山居的麻雀

近日宅家,看了幾部影片,有印象的沒有多少,想發感慨的更少。有些感覺得趁熱記錄下來,否則稍縱即逝,再想找回來似曾相識的感覺,天知道有多麼難。

「在我們生命中,有那樣一些人,無論我們與他們有多親近,無論我們對他們有多關切,我們仍舊無能為力。可是後來,我開始明白,無論我們對他們有多麼地不了解,我們至少還可以愛他們。」喜歡這部影片是因為電影的主題是關於家庭和家鄉的故事。這類主題最容易讓人感動。誰都有父母,兄弟,朋友。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些讓人難忘的人和光陰,獨屬於我們自己,無可替代。記憶深處,那個陪伴我們成長的玩伴們,一起幹過荒唐的事情,一起談論過理想人生的伴,現在散落在時光深處。影片中兄弟兩從小一起長大,跟隨父親學釣魚,在大河裡划船,躺在大石頭上談未來。總會鉤起我們童年某個記憶深處的片段。親情,友情,總在那段回憶的時光裡駐存。

帥哥!我喜歡的

一直不喜歡好萊塢大片裡的打打殺殺,和個人英雄主義拼湊的場景電影,也覺得美國城市都是鋼筋水泥,連街道都是用金錢壘起來的結果,美國的食物都是簡單而快捷,毫無生活可言。僅有的好感僅僅是黃石公園的野生動物們。所以對美國影片沒什麼好的印象。直到這部電影《大河戀》改變了我對美國自然環境和文化的最初印象。蒙大拿州,美國西部以農業和採礦業為主。影片裡的大河,我猜想應該是密蘇裡河。清澈的河水,原始的森林,燦爛的陽光。木頭的房子,錯落有致。小鎮上的人們周未在教堂裡聚會。人和人之間有溫情也有距離,年輕人仍然活力四射,抽菸,喝酒,戀愛,賭博,跳舞。不喜歡熱鬧的人可以去河邊釣魚,沒有危險,也沒有意外,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

多年以來,我一直想回到自己出生成長的小鎮去,找回那些曾經的人和景物。本以為這個悠長的假期,只要不聚會,我總是有機會回去。卻一直未能成行。從十五歲出來讀書,就業,從未真正地回去過。路過也是匆匆一眼,未來得及去尋找,便隨著車窗的移動,成為遺憾。2020年的第一場雪,本想趁著街上人少,步行回去小鎮,獨自尋找,卻終究沒有去。我想回去尋找什麼呢?是那條街道嗎?我曾經穿著紅色長裙,留著飄飄長發,穿過整條街,看著那些羨慕的眼光,我有著滿足的感覺;是想去看看那條長長的水渠嗎?那一頭連著仙人山,山的那邊似乎住著總有我牽掛的人,而我在渠的這一頭摸魚撈蝦。還是想看那一條時光久遠的鐵路,和能夠走出小鎮的車站嗎?那裡寄託著我少年時代對遠方的無限期待,承載著我的夢想。曾沿著小站鐵路兩邊的鐵軌,向兩邊探索,走了一天一夜,也沒有找到盡頭。都不是,卻又好像都是。

影片討論了人為什麼活著,該怎樣活著。近期因為宅家,我們一家三代人,在一個屋簷下,二十四小時呆在一起。時間久了,打呵欠,上廁所,放屁都成了相互嫌棄的理由。更何況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這麼近距離,這麼長時間,除了臥室,客廳,無處可去。我們該怎樣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影片告訴我們隨著歲月的流淌,每個人都會老去。這世界每個人都不同,所以顯得千姿百態,五彩斑瀾!」我們不一樣,但我欣賞你。雖然我們打架,我們分開,我們選擇各自的人生和道路。我們仍然相親相愛。

我喜歡帥哥,一直都不曾改變。陽光,健康,有著燦爛笑容的臉,光潔的皮膚,漂亮的五官,茂密的頭髮,白亮的牙齒,挺拔的身材和健碩的肌肉。如果帥哥也剛好喜歡我,那必是入了眼,藏於心。影片中的弟弟保羅,自由,不羈,倔強。當記者,酗酒,賭錢,交印第安女友。直至因賭債糾紛而死於非命。他是可以追逐一條鱒魚直到激流裡的孩子。是藝術品,不適合生活。如諾曼所說「我弟弟在我們面前站著,不是站在大黑河的岸上,他是飄遊在大地之上,不受任何牽拌,像件藝術品!」我喜歡那個為了釣到一條大魚,步入大河中央,在急流中起起伏伏,象一條大魚,穿梭在激流之中。此時,他的父親和哥像看著珍視的寶貝一樣,看著他。愛而有光的眼神,有些人可能永遠都不能得到那樣的珍惜和欣賞。演弟弟保羅的演員是布拉德.皮特。有時候喜歡一個演員或者公眾人物,是因為跟自己曾經喜歡的人長得像,所以看到類似的人,總會按照自己喜歡的構想,去匹配他的一切。就像閨密喜歡有知識,斯文,略帶憂鬱氣質,有才華的男人。而我喜歡所有的異性中,全部是陽光,健康,有著燦爛笑容和白牙齒的男生。這些都跟自己少年時的喜好一樣,三十年來,幾乎不曾改變。

影片的結尾,讓我看到了暮年的自己。我是不是會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一個人坐在陽光下,想念那些曾經的人和事。「如同西蒙大拿的許多釣者一樣,當夏天如同極晝一樣長時,我常等到傍晚降臨才開始飛釣。之後在山谷半明的天光中,我的靈魂與記憶、『大黑腳』

河水的聲響、四拍的節奏以及期待有魚上鉤的熱望,那所有的一切全都化為一種存在。最終,一切匯聚一體,河水衝刷而過。這河曾被世上最宏大的洪水侵襲,它曾從時間底部的巖上流過。有些巖石上積存著永恆的雨滴,而巖石之下細語微存,有些言語便是它們的。我迷戀這水。」

人生就是一條河流,我們的光陰就像這河水一樣,奔流不息,而我們終將成為過去,而養育我們的土地仍然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電影《大河戀》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也是一幅流動的油畫,很美
    《大河戀》是老帥哥羅伯特雷德福1992年導演的老片了,幾乎沒有什麼曲折的情節,就講蒙大拿州一個鄉村牧師家兩個孩子成長的故事,但勝在畫面極度唯美,蒙大拿的壯美山河又一次讓我傾倒,上一次是在《燃情歲月》裡,說起來還真有點淵源,這兩部片子都有布拉德皮特大帥哥主演,只不過《大河戀》裡他更年輕更青澀,不過和
  • 詩畫電影《大河戀》:皮特演繹人生如河,靜謐或奔騰,重在經歷
    文|白茅如玉上一次,在寫了布拉德·皮特的經典之作——《燃情歲月》後,有不少人在評論區推薦了《大河戀》,那麼今天就來共賞一下這部電影。作為布拉德·皮特的人生三部曲之一,《大河戀》比《燃情歲月》出來得更早。
  • 詩畫電影《大河戀》:皮特演繹人生如河,靜謐或奔騰,重在經歷
    文|白茅如玉上一次,在寫了布拉德·皮特的經典之作——《燃情歲月》後,有不少人在評論區推薦了《大河戀》,那麼今天就來共賞一下這部電影。,可能更符合電影及小說的立意——大河奔騰而過(一如人生),而「大河戀」這個中文名則更符合電影風格——詩意。
  • 大河戀:藝術人性下的深情底色
    2018年《小偷家族》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金棕櫚獎,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邊緣家庭,每個成員都是被這個社會所遺棄,他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在這個家庭中都找到了歸屬感。這篇文章中要介紹的電影《大河戀》同樣是家庭電影,不同於是枝裕和的社會視角,《大河戀》將焦點放在了個人的性格發展上面,這點在美國文化中是極為典型的。
  • 平淡如水的家庭電影,《大河戀》大氣但不招搖,90年代特有的味道
    《大河戀》的敘事方式有種90年代特有的味道,電影如同詩一般慢慢鋪展開,有童年、家人,有青年時代的回憶,有蒙大拿的自然風光,兄弟倆迥異的性格也許早就預示了不同的命運,一位老人的回憶中總會有生離死別,風輕雲淡的生活之下莫名傷感的情緒暗自流淌,沒有時時相伴的衝突,厄運瞬間將人擊倒,愈親近的人往往愈琢磨不透,但我們依然可以愛他。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大河戀》
    這是電影《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的開頭。看了20遍的影片電影像一條平緩流動的大河。畫面上沒有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一直在講釣魚。長大後,諾曼離家上學,保羅在當地成為一名記者,繼續練習飛釣。
  • 布拉德·皮特主演《大河戀》純真年代的田園風光
    請看《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想知道什麼叫做青春永駐?請看《大河戀》。《大河戀》基本上是1920-1930年代的鄉愁電影,主角是住在蒙大拿的MacLean家族的牧師父親(由Tom Skerrit飾演)和諾曼(由克萊格·謝佛Craig Sheffer飾演)與保羅(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飾演)兩位兒子,勞勃.瑞福選擇了三種方式傳達他的鄉愁工程,首先是他的感性朗讀,把原著Norman Maclean的優美文詞念成了極有感染力的聲音之河;其次則是透過一張接一張的老照片
  • 影評 | 《大河戀》一部美成散文詩的電影
    這是一部電影也是一首散文詩關於一對兄弟一個家族一段時代一條大河
  • 《大河戀》:我們並不了解所愛的人
    書名:《大河戀》作者:[美]諾曼·麥克林恩出版:中信出版集團我是因為幾年前看了電影版的《大河戀》才於去年買來同名原著讀的。這是一部以第一人稱寫作的自傳體小說,因為真實度極高,甚至可以說它就是作者早年的自傳。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描寫作者和弟弟、父親一次釣魚的經歷,但是這是一部深情懷念親人和反思人生的作品。
  • 海辰觀影|《大河戀》:我們完全可以去愛那些我們不了解的人
    美國電影《大河戀》故事敘述非常平淡,無非就是描寫了一個發生在美國蒙大拿州小鎮上一家四口的家庭故事
  • 《大河戀》保羅和《燃情歲月》崔斯汀,同樣自由不羈,卻結局迥異
    文|白茅如玉看過電影《大河戀》和《燃情歲月》後,相信不少人會有一種感覺——保羅和崔斯汀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不只因為這兩個角色都是由年輕的布拉德·皮特出演,更因為這兩個人物身上有著同樣的自由不羈。01 《大河戀》保羅、《燃情歲月》崔斯汀——一生狂放不羈愛自由《大河戀》保羅——對大河有深沉的愛,桀驁不馴
  • 《大河戀》是一首關於叢林,流水,魚和勇敢的詩,你看懂了嗎
    《大河戀》是一部如詩般美麗的電影,讓觀眾感受到一種屬於精神上的喜悅和心靈上的平靜。影片歌頌了自然的偉大,並借河水的川流不息,借寓人生起落,充滿人情哲理。年輕時的Brad Pitt陽光明媚得讓人心疼,看到他你會明白什麼叫天地鍾靈秀。
  • 18年後重溫《大河戀》,依舊被青春撞了個滿懷
    《大河戀》,18年前看過。布拉德·皮特當時也影響了我很長時間,還有《秋日傳奇》的瀟灑不羈,有樣學樣也讓我的青春充滿了回憶。當年,看這部電影,對皮特飾演的小兒子保羅是非常喜歡的,以至於他的死都是一種絢麗的終結。
  • 《大河戀》:平淡如水的故事,卻有觸動心靈的人生哲思與影視魅力
    為你而創1992年,著名導演羅伯特·雷德福拍攝的電影《大河戀》上映,該影片改編自芝加哥大學文學教授諾曼·麥克林恩70多歲寫作並出版的同名自傳體小說,出版後被普利茲小說獎提名,成為美國的經典文學作品。把暢銷經典文學作品改編,以視聽藝術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有強大的敘事、攝影、音樂等全面的掌控能力。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大河戀丨附資源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1,在後臺回覆:大河戀  即可領取百度雲資源哦
  • 《大河戀》影評:流過生命的河流
    《大河戀》是如此的優美,如同一首清新脫俗的田園散文詩。導演羅伯特·雷德福用自己充滿文藝氣息的散文一樣的旁白以及著名攝影師菲利普·羅瑟洛特充滿回憶和暖暖溫情印象派式的鏡頭,再加上馬克·伊夏姆深情款款的糅合了古典與鄉村風格的舒緩的音樂配樂。共同交匯成了這曲動人的樂章。
  • 分手的理由你能想到幾個?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分手的時候一般都會用,「我們在一起不合適,還是分開吧」,可能這句話是最為常見的分手的理由,今天想聊的是,如果要分手,你能想到幾個理由呢?
  • 一個臺灣女孩喜歡大陸的10個理由
    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 臺北女孩:我喜歡大陸的十個理由
    作者:愛臺北我在網上看過很多關於「愛上臺灣的幾大理由」「愛上臺北的幾個理由」「你一定要去臺灣的幾大理由」,但是好像沒看過喜歡大陸、你一定要來大陸的幾個理由。到大陸後,我第一次體會到這些。大陸房價不合理、物價不合理,商場裡頭價格更是不合理。我常常在上公交時和人推擠、在地鐵被擠到生氣。常常只能淘寶買便宜貨,常常想著在臺北喝個星巴客還比這裡便宜...但看到外灘那一片亮燦燦的夜景,聽著計程車師傅說「唉呀你講話好像偶像劇的女主角」,又覺得,好像一切也值了。我常常前一刻很討厭這裡,後一刻又很喜歡這裡。
  • 喜歡臺北的五個理由.
    一開始只是因為臺北有喜歡的歌手;到後來,連我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因為喜歡這裡的人,而喜歡這個城市,還是這個城市的獨特風格,深深影響我喜歡的人,成為了我喜歡的模樣。喜歡臺北的理由五花八門,其實歸納起來也很簡單。 每次去都會忍不住拍很多照片,拍到手機容量報警。今天借用這些照片,把我心目中臺北最可愛的樣子,講給你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