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評價蘇軾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如今我們一談到蘇軾,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詩《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也總能記起諸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詩句出來。
但是其實蘇軾不僅僅有詩人這一個身份,他還是書法家、畫家,是北宋中期文壇的領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散文、書法、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蘇軾,號東坡,世稱蘇東坡,他是北宋文人同時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的兒子,他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學識影響,才學淵博。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在官場上一路順利,在文學上也深受當時文學界的關注,可謂是少年得志,前景一片光明。為人率真的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但是同時也引來了不少人的嫉妒。
元豐三年二月,由於和當時改革派的政見不合,加上不拘小節的文人脾氣,蘇軾受到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的影響,四十五歲的他被貶黃州,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轉折。在被貶黃州後,蘇軾不僅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在生活中又很清苦潦倒,受到巨大打擊的他處在人生的低谷,對未來很是茫然。
在黃州四年多的時間裡,蘇軾在絕望和痛苦中進入了靜思和涅槃的狀態,他的文學才華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在沉澱中創作了大量的詩詞,這個時期是他文學創作的一個高峰。在眾多的作品中,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他在被貶第三年寒食節寫下的兩首五言詩——《黃州寒食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脂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蘇軾寫下這兩首詩,是在寒食節的時候,因為沒法生火做飯,天氣又很寒冷,蘇軾心情又鬱悶又低落,於是在這個悽冷的日子,將積累在內心的情緒付諸紙上,於是也有了如今被稱為是「天下大三行書」的《寒食帖》。
蘇軾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獨自在黃州,無親無故的蘇軾是極其孤獨的,內心的苦悶和煩憂沒有辦法與別人訴說,才有了這兩首蒼涼惆悵的《黃州寒食詩》。
第一首詩可以說是詩人在表明心境。在一開篇,詩人便開門見山地指出歲月匆匆,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現狀。而後詩人寫著,在蕭瑟的夜裡,綿綿細雨讓拖著病體的自己觸景生情,不禁陷入落寞和憂傷中。雨是苦的,打得海棠花落,殘紅狼藉,困頓的詩人在時間的流逝中是那麼無力,沒法改變什麼。在感慨花開花謝的時候,卻沒有人能夠憐惜詩人的孤獨和悽涼,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
第二首詩是詩人心情的進階,是詩人在平靜訴說後的洶湧咆哮。雨勢更是肆虐,春江浩浩蕩蕩,積水蔓延到小屋,蔓延到詩人的心裡,得以安頓的小屋子如同一葉漁舟,隨風飄零。廚房空蕩蕩,沒有親人團聚,也沒有好友相伴,只有野菜可以填飽肚子,生活上的窘迫和政治上的失意讓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隨著寒食節潮溼陰冷的天氣一起,變得愈加苦悶壓抑,心力交瘁,心如死灰。
這兩首詩是蘇軾的遣興之作,他將這兩首詩洋洋灑灑寫在了紙上,留下了著名的《寒食帖》,通篇書法起伏跌宕,氣勢奔放,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在《寒食帖》裡,蘇軾隨著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字體偏小、行間距均勻到墨色加重、用筆凝重,再到字體陡然變大、筆勢蒼勁有力,最後筆鋒一收,戛然而止。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對蘇軾的詩作《黃州寒食詩》及書法作品《寒食帖》作出這樣的評價:「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歷史上有許多鑑賞家都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寒食帖》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評價,可能也與它背後的精神價值有所關聯。
在欣賞《寒食帖》的時候,我們仿佛能夠看到在那個悽風苦雨的寒食日的夜晚,正處於人生困窘之際的詩人蘇軾,在陋室裡獨自體悟被貶境遇下的苦悶憂鬱心情,寫下了《黃州寒食詩》,寄託著心中的寂寥之情。
蘇軾雖然遭遇著人生的坎坷,但他依然懷著赤子之心,堅守著自我,在逆境中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本就難免經受坎坷,蘇軾如此,我們又何嘗不是。在清明節的最後一天,讀到了蘇軾的《黃州寒食詩》,感受了《寒食帖》的書法藝術後,我們是否能從蘇軾身上學到他的精神呢?
願我們都能學會在困境當前,依然堅守本心,不忘理想,赤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