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第一顆人造月球何時升空?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27 科學黑洞

在3月10日凌晨1時48分,日地月三顆天體差不多連成一條直線,這個時候月球看來起比滿月的時候要大和圓。月地平均距離在38萬公裡,但月球的公轉軌道也是橢圓的,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40萬公裡,最近的時候35.74萬公裡,距離較近的時候自然是又大又圓。

而人造月亮和這個超級月亮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關聯,人造月亮算是一種特殊的人造天體,目的就是想要實現月亮的功能,在夜晚的時候可以反射太陽光,並且據這個研究團隊稱,人造月亮的光照強度是月光的8倍多,到時候可能就會節省很多的電能。例如如果專門為一塊50平方千米區域進行照射替代光照,每年就會節約電費開支12億元。

人類一直都想要更多的利用其他能源,而不是完全的依賴化石能源,現在來看我們的衣食住行消耗的幾乎全部都是化石能源,而對於化石能源的過分依賴也導致大量溫室氣體的釋放,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溫變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加劇很多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開發新能源,而人造月亮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節省了電能實際上就是節省了化石能源。

這個人造月亮的項目由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參與研製,計劃希望在2022年初步實現照明的目的,而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可以完成發射、入軌、展開到照明這一系列的基本驗證工作。至於今年人造月亮何時發射或者說是否會發射目前並不得知,實際上這個項目還存在著反對聲和質疑聲。

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已經完全適應了夜晚月球的亮度,如果換成人造月球亮度增加很多倍,是否會打破我們的生理習慣造成生物鐘混亂?以及對一些動物的生存是否有著致命的影響?這些目前都是無法知道的。我們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中有五顆是太陽系內的行星,作為行星或者衛星它們本身是無法發光的,都是反射的太陽光。而人造月亮是相同的道理,也是反射太陽光,用巨大的反射鏡就可以實現這個功能。

人造月亮研究團隊針對網友們的質疑給出了解釋,未來人造月亮如果真的升空了,是可以準確控制照射亮度和照射位置的,人肉眼感受到的人照月亮的光照度,差不多僅僅為現在生活中路燈亮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或者是夏季黃昏時刻的樣子。除了生活中的照明外,還可以應用在災難發生之後,例如大地震等導致地區停電,用這個人造月亮就可以減緩人們的緊張心理。

但是說實話這個人造月球的計劃或者說項目,感覺意義真的不大,無論怎麼說對於人類以及地球生物還是有影響的,再者說不可能人造月球升空了大家在家裡就不用電了,這個人造月球的項目到底把誰的智商稅給收割了?這些項目差不多都是美國和前蘇聯上個世紀玩過的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2022年「人造月亮」升空,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在我國自古以來都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詩人李白通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思鄉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更是人盡皆知,自始至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類對月球和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似乎充滿了火藥味,1957年10月4號,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緊接著又發射了第二顆衛星,這使冷戰時期的美國慌了,為了在軍事上壓倒蘇聯,在太空展開軍技競賽,美國準備實施A119計劃炸掉月球,以此來體現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實力,不過萬幸的是美國在深度思考之後取消了該計劃。
  • 以色列 「起源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將追尋月球起源
    IT之家2月22日消息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9:45,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著以色列首個月球著陸器「起源」號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如果任務成功,以色列將成為美國、前蘇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受控著陸月球表面的國家。
  • 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的太空飛行器任務,它於2019年1月3日實現了月球遠端的第一次軟著陸。通信中繼衛星鵲橋於2018年5月21日發射,6月14日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軌道。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並於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然後降落在月球的遠端。
  • 21世紀,我國能否異軍突起,走在世界前列
    1957年10月,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號,由蘇聯發射升空,太空競賽由此開始。此時,美國為了發射衛星,已經奮戰了幾個月,在聽到這個消息既震驚又憤怒。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在技術領域一直以引領者自居,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美國認為自己是全球範圍內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 月球2號升空!首次探月開啟,人類正式進入天體空間探索1959年
    第一次天體空間探索第一個到達另一個天體的人造物體是1959年到達月球的月亮2號。第一個軟著陸在另一個天體上的登陸器是於1966年2月3日登月的月神9號。1966年4月3日,月神10號進入月球軌道,成為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
  • 首個進入太空的生物是只狗,幾十年後科學家曝:升空不久就被熱死
    近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並帶回月球樣品的消息讓不少中國人興奮。縱觀歷史,人類探索太空的時間並不算長,從1957年蘇聯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開始,有能力的國家就在研究送人上太空了。我們熟知的首位飛上太空的是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其實在他之前,已經有生命犧牲在太空。
  • 一文看懂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已進入收官之戰。而今晨的順利著陸,宣告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阿波羅11號升空!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獲得圓滿成功
    由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飛行員巴茲·奧爾德林組成的美國機組,於世界標準時間(UTC)1969年7月20日20:17乘坐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在月球表面。在之後的6小時39分鐘即7月21日(UTC)02:56,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在月面上行走的人類。奧爾德林在19分鐘以後也加入了他。他們一起在飛船外工作了2小時15分鐘,並收集了47.5磅(約21千克)的月球材料以帶回地球。
  • 51年前,美國登月太空人將一面旗幟插在月球上,現在有什麼變化?
    但是沒辦法,當時蘇聯在航天領域遙遙領先,第一顆衛星、第一艘飛船都是蘇聯發射的,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也是蘇聯發射的,美國想逆轉局勢證明自己的航天實力,那就只有另闢蹊徑了,於是就把目標定在了38萬公裡外的月球,載人登月。
  • 五星紅旗在月球升起,嫦娥五號將把「無價之寶」帶回中國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對於我航天事業來說是一項裡程碑式成就。尤其是本次在發動機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上的一裝置彈出了五星紅旗,令人感慨。這是中國國旗首次在月球表面「獨立展示」,意義不亞於當年阿姆斯特朗將美國國旗插上月球。
  • 太空的「犧牲品」:50年前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結局怎麼樣了?
    大約在二十世紀中葉人類才真正的開始太空探索,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號,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發射,在太空繞地球1400多圈,持續了將近三個月,最後入大氣層直接墜毀。就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的第四年,也就是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俄羅斯東方一號(Vostok 1)順利進入太空,繞軌飛行108分鐘,而加加林也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男人。在美國和前蘇聯的太空競賽中,前蘇聯搶到兩個先手,讓美國很沒面子。
  • 月球目前「無人居住」卻檢測到796件人造垃圾,這是為何呢?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生活中我們人類每一天都在生產垃圾,而且直到現在海洋中也有了一定的垃圾,但這些都是有人類生存的地方,但太空中我們人類又沒有生存過,而且就算有也是太空人,但在太空中太空人所需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國際還規定太空人是不能隨便打開窗戶扔垃圾的,所有的垃圾都需要回收再利用,照這個情況看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執行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
  •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 2014年10月24日,四川西昌,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圖/人民視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憑啥挖土是收官之作?2020年9月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宣布:「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月球採樣,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仔細一想,不就是在月球拿塊石頭嗎,很難嗎?
  • 我國發射的第一顆原子彈名字是什麼 邱小姐指的是中國第一顆什麼
    中國是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的時候成功試爆,該消息一出便立刻驚動了整個世界。因為這代表著我國軍事實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再也不用承受其他國家核武器的威脅了。而這顆原子彈也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那麼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叫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美國人登陸月球之後是怎麼把人送回地球的?
    這是50年前地球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說的話。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陸月球,此舉轟動了全世界,但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對載人登月持懷疑態度,人們認為憑藉當時的技術,即便是現在的美國也是難以做到登月的,就算當時登上了月球,那麼阿波羅飛船上的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呢?一、如何實現登月?
  • 新民快評|「嫦娥五號」升空,仰望夜空中最亮的星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夜色中,在晨曦裡,我國自主研製的太空飛行器不斷出發,奔赴不同的遠方,去追尋,去探索。也不斷為地球上的我們賦能,帶來驚喜,帶來感動。今天凌晨便是這樣歡欣喜悅地醒來。訂了個鬧鐘,4時30分。睜眼,便是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