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再偉大的文藝作品,都不如親身體驗來的震撼...
復活節當日,紐約城確診破10萬><
自新冠疫情以來,身為留學生的筆者雖然一直在關注,但畢竟難以感同身受——直到所在地紐約真的變成了疫情的正中心,而某帶預言家、帽子製造機、翻譯出版記錄創造者、凱申物流萬世之敵、朋友很多的被約稿人所描述的場景在此一一應驗,筆者才真的感到怕了!
先後經歷了口罩斷貨、被趕出學生宿舍、慢遞遲遲不到,而同時回國無門的磨難之後,終於等到了祖國寄來的「健康包」的消息~筆者瞬時間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絕處逢生...
習慣了盛世的繁華,我們仿佛忘卻了人類曾經的苦難,直到被大自然所教訓...而在危急時刻,我們也要看到希望,哪怕就是一束微光~
在此至暗時刻,筆者愈發想推薦一部講訴二戰時被迫害的猶太人無家可歸,被迫前往上海避難的原創音樂劇——當然,獨特的題材並不是筆者懷念這部劇的唯一原因...事實上,它是那樣的特別,甚至距離百老匯只有「一步之遙」!
說好的19年百老匯駐場,現在...
說起來,人世間真的是充滿了不確定性~恐怕沒有人知道疫情陰雲還要籠罩多久、之後的世界將是怎樣,更別提這部劇會不會被紐約放鴿子了...不過,只要它能在至暗時刻帶給我們一縷微光,或許就值得我們去珍視——無論它只是螢火,還是黎明的曙光!
中體西用:掛著洋頭的中國製造
在該劇的開場官錄中小夥伴們恐怕能體會到它的幾個特色:國際範、大場面、史詩感!
首先該劇是中以合演的——經實地目測,該劇20%的演員是猶太人,而且劇中80%的對白是用英文,包括唱段!
但其實開場的純英文表演還不算什麼...到了後面猶太人說英文,上海人說中文,期間還夾雜著上海話,那才叫熱鬧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如此高逼格的混搭,與世界接軌的劇作居然是完全由華人主創團隊打造的!
像音樂劇這種「舶來品」,一向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似乎理所當然,人家產業發達,水平領先嘛~不要說本土化作品(如基於韓版製作的《變身怪醫》),哪怕是《蝶》這樣的原創大作,也往往離不開外方導演或藝術指導等高人的協助...
但在《猶太人》這部講雙語,跨國界的大劇裡,創作部分卻真的是由全華班完成的:
除文化顧問外,清一色的華人主創,其中不乏大師
想必大家會產生錯覺——光看最終演出的呈現效果,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麼一部高水準,國際範的劇,居然是100%中國製造?!
筆者認為:一來這體現了國人創作的潛力——據導演所言沒有語言文化的隔閡,大家更容易溝通,於是越磨越好;二來其實離不開本劇的壕之製作...
根據官方資料:在製作上面,該劇真的是下了血本的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出品方居然是羊羊羊——沒錯,就是那個做羊毛衫的恆源祥...
事實上,《猶太人在上海》只是羊廠旗下恆戲劇上海三部曲的第三部~其餘的兩部,雖然不是音樂劇,但也是製作精良,曾讓筆者感覺過開卷有益~
弱弱地po個repo
但總的來說,《猶太人在上海》或許最有亮點,它轉地氣為洋氣的操作可能也是獨樹一幟,並因此佔到了一些便宜...
齊心協力:Ensemble大法好
筆者喜歡該劇的另一點則是——群演的表現~
音樂劇的群演,英文術語叫做Ensemble,詞義上有整體效果的含義~他們可不是龍套!而且一個個對唱、跳、演各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有些還得具有特殊才藝...因為音樂劇總的來說還是一個靠整體的藝術形式,其特有的多聲部呼應以及唱跳結合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感官享受!
《太陽旗下無陽光》:工人們唱出國讎家恨
所以總的來說,音樂劇裡演員的表現只是第一層,上面還有場景舞美、燈光調度等等花樣...真的很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
但不幸的是,很多本土的劇目往往只看到了第一層——甚至群演都不能算合格,只是靠若干明星撐起臺面...這樣哪怕收割了暫時的流量,也只會加大觀眾對音樂劇的誤解,不是長久之計orz
而在《猶太人在上海》裡,群演們真正展現了Ensemble的風採~他們不僅戲份很多,還表現出色——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也可以創作表演出高水平的音樂劇!
當然,這恐怕也是沾了題材的光了...一部史詩劇,自然需要對眾生相的刻畫~但在調度設計和演出配合上,劇組所下的功夫當然也不可忽視!
15年首演的Repo
這部劇自然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筆者一開始就看到了如男主、換景、劇情節奏等很多問題...而且這種「主旋律」的題材在當時的市場上也是很不討喜的,或許導致這部劇的演出機會不多,而且總免不了一種「匯報」的性質~
二輪演出的主題字幕,被戲稱由「必勝客」贊助
好在,這部劇也一直在打磨,或許還因為搭上了猶太人的線而距百老匯一步之遙——只是這一步或許真的是遙不可及,畢竟對一部原創劇來說,能在百老匯長期駐演並保持高上座率,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地獄級的挑戰...
音樂劇領域有著諸多神論,什麼「累積票房超大片」、「市場規模200億」——然而卻一個一個地破滅~還有一卦,哦不,基於大數據的預測,現在也已正式幻滅:
出自《本土音樂劇曙光初現》-張裕 文匯報
值得一提的是,相中《猶太人在上海》的正是倪德倫公司——不知它是否想實現自己的預言...不過,傳說中的登陸百老匯八字還沒一撇,國內成功商演兩年並取得盈利的本土音樂劇更是無跡可尋!
而現在,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都在經歷演藝寒冬...比股市熔斷都罕見的百老匯停擺,就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面前,而且復演之日恐怕遙遙無期:
出自《百老匯面臨歷史上首次全面停擺,而這可能只是開始》-Mia 澎湃新聞
在此至暗時刻,我們恐怕只有放棄向西方取經的幻想——引進音樂劇或許暫時難以進來了,除了想辦法自立更生,我們還有其他的路嗎?
或許,《猶太人在上海》能留給我們的最大啟示,不是在它成功登陸百老匯的時候(但願還有那一天吧...而是它踏踏實實做劇的初心!雖然並不完美,但這部作品也展現了國人的創作實力,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相信黎明總會來的,無論被推遲了多久——而我們,不應該等待一個預言或是模型推算的結果,只有腳踏實地地繼續創作,才會迎來原創音樂劇新的一天!
最後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彩蛋,但並不是這部劇的官攝(筆者倒是希望該劇直接上線官攝就好,不用非得去紐約...不過,裡面描述的「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直至勝利」的邏輯!恐怕真的值得我們在心灰意冷之時好好學習~
想必小夥伴們會發現:歷史恐怕難以終結,只有輪迴!而時代的風波註定是起起落落...在此只能祝大家一切安好、各自珍重!
TheatreBomb-劇燃:
特立獨行的另類劇場,逗逼中的轟炸機
長按掃碼↓載歌載舞步入歪門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