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味道》視頻截選
晴雯的豆腐皮包子
西嶺雪
【原文摘錄】寶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因又問晴雯道:「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第八回)
晴雯是個悲情的人物,但是第八回的出場,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那天,寶玉去寧國府吃早飯,因見到一味豆腐皮包子,是晴雯最愛吃的,便特特的命人送回自己房中,只說要留著晚上吃。
當晚寶玉從梨香院大醉歸來,踏雪而回,醉醺醺剛到門首,晴雯便迎了出來說:「好啊,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興,只寫了三個字丟下筆就走了,哄的我們等了一日。我因怕小丫頭貼壞了,親自登高爬梯地貼上,這會子還凍得手僵冷的呢。」寶玉笑說:「你手冷,我替你渥著。」於是攜了晴雯的手,肩並肩地一同仰首看那門鬥上新書的三個字:絳芸軒。一邊回頭問:「我叫人送過來的那一碟豆腐皮包子,你可吃了?」
我想,到死,晴雯也是不會忘記這一幕的。
她那麼純粹地熾熱地愛著寶玉,一生人中從未有一分一秒想過離開他,吵架時會說「我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個門兒」,嬌嗔時會說「你們都去得盡了我再動不遲」,直到臨死還含淚說「痴心傻意,只道大家死活在一處,怎料有今天。」而寶玉,也是把她視為自己心頭一等一的人,會由著她的性子撕扇子搏千金一笑,會倒轉了身份給她添茶倒水,連吃一碟豆腐皮包子也想著她愛吃,特特地向人討了來送回房。
這使我對這道菜充滿了嚮往,究竟什麼是豆腐皮包子,到底是豆腐做皮,還是豆腐皮做餡呢?糾結多年,難得在央視一套的真人秀節目《中國味道》中竟與紅樓菜傳人牛大廚結緣,從選擇食材、烘焙方法、直到製作擺盤,都一一斟酌思量,親自參與,還原了這道菜,也團圓了我的夢。
首先是關於豆腐皮的概念,至少有三種說法:
豆腐皮,又名豆腐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造法:水浸搗碎,濾去滓,煎成,以鹽滷汁或山礬汁、或酸漿醋澱,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內,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苦、鹹、酸、辛之物,皆可收斂耳。其面上凝結者,揭取晾乾,名豆腐皮。」
清宮御膳檔案中記有豆腐皮包子的製法,便指的是這層揭取晾乾的面上凝結者,又稱油豆皮,一鍋豆漿只能揭一兩層油皮,所以很是難得。
另則,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裡也記錄了很多關於豆腐皮的吃法,多半是與菜蔬、麻油一起涼拌,取其筋道。雖然也叫豆腐皮,但似乎更接近於北方的「千張」,又叫「腐竹」,是將豆漿加入凝固劑壓皮,或切成極薄的豆腐乾;
第三種則是地方美食,將豆腐和面揉在一起做麵皮,包入餡料,亦稱豆腐皮包子。
寧榮二府乃是公爵之後,閥閱之家,鐘鳴鼎食,炊金饌玉,自然是清宮御膳最符合他們的食單。因此我們選用了第一種材質:油豆皮。
油豆皮薄如蟬翼,裹餡後所有餡料會透過豆皮隱約可見,在視覺效果上也是非常驚豔的。
第二是餡料。
尋常人家的包子餡可葷可素。但是書中第61回,晴雯命小丫頭傳令小廚房主管柳家的做一道炒蘆蒿,柳家的問肉炒還是素炒,小丫頭答說:「葷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個麵筋的,少擱油才好。」可見晴雯口中味清淡,喜歡素食,那這包子自然也是素餡的好。
孔子云:不時不食。寧榮府是很講究養生的,食材一定要當時當令。寶玉吃這包子是在雪天,於是我們選擇了冬季時蔬的胡蘿蔔、冬菇之類。同時,宮廷御膳最講究寓意,常有什麼金玉滿堂啊,花開富貴啊,百福如意啊之類的名堂,所以餡料選擇要五行相濟,配齊金木水火土五色食材:金為白色,馬蹄的脆爽;木是綠色,我們選了甜豆;水為黑色,冬菇;火是紅色,胡蘿蔔;土是黃色,豆腐皮。同時土代表大地,豆腐皮包攏一切,正如同大地承載萬物,包羅乾坤。
同時,牛大廚極富創意而實用地將餡料中加入了蒸熟的糯米。米軟而糯,仿佛吳儂軟語,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曹雪芹先生的祖籍金陵;同時也象徵了晴雯堅貞而柔軟的矛盾性格,糯米生時脆硬,熟時粘軟,而晴雯也一樣,表面堅硬,內心柔軟,其實是個非常多情單純的小姑娘。
最關鍵的,還是糯米的加入可以讓各種餡料緊密相連,容易定型,不會把豆腐皮墜破散開。
最後,是包子的收口。
清代豆腐皮包子的做法有幾種,一是豆腐皮包入餡料後折成四方型,用蛋清收口,上籠蒸熟,但樣子就不太好看了;或是用麻線收口,蒸熟定型後再抽掉,雖然美觀,然而粗糙。
而牛大廚的方法是將豆腐皮皺褶成一朵花的模樣——晴雯死後,寶玉為其長歌當哭寫了篇洋洋灑灑的《芙蓉女兒誄》,完全不把她當丫鬟看待,而將她奉為芙蓉仙子來祭拜,所以芙蓉花代表了寶玉對晴雯的最高贊慕;花型之下,牛大師再用晴雯最喜愛的另一樣食材蒿子杆做點綴,攔腰一系,畫龍點睛,不但美觀,還暗合了「怡紅快綠」四個字,寓意極其美妙!
而烤包子的設想也同樣是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
在我的臆想中這道豆腐皮包子肯定是蒸的,就像灌湯包那樣。但是牛大廚說,豆腐皮入蒸籠,水汽一薰必然塌型,而且寶玉把早晨的包子留到晚上吃,如果是蒸的,包子皮早就硬了,不好吃也不好看;而如果用烤的,無論從形狀還是口感來說,保存一天都絕對沒有問題。
況且,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羶》一章中,關於烤鹿肉的描寫非常生動有趣,引人垂涎,可見雪芹先生對於烤食應該是很偏愛的;最關鍵的是,晴雯的判詞中說她「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而這道烤包子極薄極脆極輕巧,薄如蟬翼,透明的,墜墜的,晶瑩柔豔,看著讓人又心疼又心驚,真有種「彩雲易散琉璃脆」的感覺,非常符合晴雯的性格與形象。
如果說晴雯死為芙蓉花神,正應了如今人們常說的那種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那麼這道豆腐皮包子,則正是一道香氣有靈魂的美食。
在做節目時,嘉賓酈波老師說聽了我的講解,看著這碟包子,想著晴雯的故事,竟至傷感得潸然欲泣,不忍下咽。而你,又會怎麼看呢?
「西嶺雪續紅樓」微講座已進入尾聲
明天是第三期最後一講
報名聽講請聯繫群主七彩浮萍qicaifuping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