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傳播佛門醜事是三重地獄大罪

2022-01-09 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

受戒和學戒的目的,是在持戒,如果受而不學,那是懈怠愚痴;如果學而不持,那是說食數寶。佛陀制戒是要佛子去遵行踐履的,不是僅讓佛弟子們增長見聞,充實話柄,而去批評這個和尚犯戒,那個尼姑不規矩的。這也正是今日的佛門,最感痛心的事!佛門醜事,多半是由佛子傳播出來,而且添油加醋,愈傳愈不像話,你說我的醜事,我揭你的瘡疤,唯恐說得不狠,唯恐揭得不深,到最後,使人聽來,簡直就沒有一個是比較清淨的佛弟子了。這不但毀了佛子自身的名譽,也破了許多善信者的信心,尤其糟糕的,乃是損壞了三寶的尊嚴。

如果所有的佛弟子,人人都能學戒持戒,犯戒的人,固然少了,對於犯戒者的妄加批評,亂施攻擊,也不會有了。因為一個真正持戒的人,他是不希望自己犯戒的。

如果見他人犯戒,他只有向那個犯戒的人當面勸告,乃至殷勤三諫,經過三番勸諫,聽者固善,假若不聽,在此羯磨作法——僧團會議制度無法遵行的情形下,只好內心為他悲痛,否則的話,可在布薩誦戒之時,為之舉罪,由大眾秉公處斷。

絕不可以隨見隨說,見人便說,不分場合,不拘時間,也不管對方聽者的身分。要不然,他說他人犯戒,如果說的是真話,他自己便犯了「說四眾過」戒,如果所說不實,更加犯了「妄語戒」,如果被說者是出家人,他則犯了「毀謗三寶戒」這三條戒,都是菩薩的重戒,無論在家出家,都是犯的波羅夷罪。波羅夷罪是現在失去戒體,死後當墮地獄的大罪,若犯一條,墮地獄的時間是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相當於人間的九十二萬一千六百萬年。所以一個持戒謹嚴的人。絕不會輕易說他人犯戒,如果常常愛說他人犯戒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一個常常犯戒的人。

在這裡,尚有一點,必須注意:前面說過,佛門的戒律是有層次階段的,所以在身分上說,也有嚴格的區別。在羯磨法中的規定,佛子犯戒,如不自行發露,(以其犯戒類別的輕重,或在一位、二位、三位清淨比丘前發露懺悔,或在大眾僧前發露懺悔。)見他犯戒的人,應該勸他發露懺悔,要是三諫不聽,便在大眾於羯磨之際,為之舉罪,使得大眾以會議方式來處罰他。

但是舉罪也有層次類別的限制:比丘可舉七眾過,比丘尼則除比丘外可舉六眾過;出家眾可舉在家眾之過,在家眾不得舉出家眾之過。

絕對不可隨便舉他人之罪過,這不是佛制袒護比丘,而是因為比丘可以研究一切戒律,可以教誡一切人,餘眾則不能。

比丘尼不得研究比丘戒,怎會知道比丘犯了什麼戒?至於在家二眾,不許聽誦大戒,怎會明白大律的內容,而來指責出家人犯了什麼戒?再說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僧團規制,出家人犯戒,自有僧團的制裁,在家人豈得越階犯上,而來冒瀆舉罪?同時,一個未通大律,未能對於大律的開、遮、持、犯、有其通體認識的在家人,即使舉了出家人的罪,也是每舉不中的,所以出家人如果犯戒,在家眾不唯不得舉罪,即或勸諫的資格,也是成問題的。

摘自聖嚴法師 《戒律學綱要》

無罪而說他有罪,名之為謗。

三寶是苦海中的慈航,黑夜中的明燈,眾生病苦的良藥。若人毀謗三寶,不但自己不能出苦海,更令無量人都不能出苦海,彼此均墮地獄,欲出地獄,還是要依靠三寶之力,所以切莫毀謗三寶。

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

若佛子,是指受了菩薩戒者,自己謗三寶。

三寶者,第一是佛寶,佛即覺也,覺則萬法皆空,覺財,財空,覺色,色空,色空就是智慧,財空就是福德,財色二空,福慧具足,所以佛又名兩足尊,福足慧足。

人人都有覺性,覺性就是佛性,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即稱為佛。

法即是正,什麼是正法,離欲就是正法,念佛離欲,是正法,布施離欲,是正法,持戒離欲,是正法,持咒離欲,也是正法,所以法就是離欲尊,離了欲,一切法都是正法,未離欲,一切法都是世間法。

僧即是淨,僧人在塵不染塵,在世而出世,在欲而離欲,心清淨,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即證初果,斷欲界煩惱,證三果,出三界生死,證阿羅漢果,習氣清淨,證闢支佛果,一切法清淨,證菩薩無生法忍果。

菩薩是僧,羅漢是僧,凡聖也是僧,出家人持戒清淨者,個個都稱為僧寶。

三寶無過失,愚痴之人,以正為邪,以是為非,邪正不分,是非顛倒,所以自己毀謗三寶,又教人毀謗三寶。

謗因、謗緣、謗法、謗業。

愚痴為因,邪見為緣,因緣和合,以口、書等方法毀謗佛教,令無量人不相信三寶,而成毀謗之業,果墮拔舌地獄,久久不能得出。

此戒五緣成重:一、是眾生,二、眾生想,三、欲說心,四、正吐說,五、前人領解。

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外道著見,不喜歡佛教說無我,惡人作惡,不喜歡佛說持戒,因此外道及惡人,常常毀謗三寶。菩薩聽聞外道及惡人以一言毀謗三寶之聲,其痛苦之情,猶如三百矛刺心,所以者何?以斷一切眾生佛種故,耳聞如此,何況親口自出謗言。

假如菩薩自謗三寶,皆因對三寶失去信心,例如有人修行用功幾十年,後來病了,或遇到災難,不知是過去的業力起現行,不但不反省求懺悔,反更妄說三寶不加庇他,因此對佛教失去信心而生謗毀,助長惡人及邪見人的威勢,幫助惡人、邪見人毀謗三寶,而不是幫助諸佛菩薩宣揚三寶。一切眾生聽到你毀謗三寶之語,欲信而不信,已信而生退心,令無量眾生背棄三寶,令無量眾生行黑暗道,令無量眾生墮苦海中,你看此罪多大,所以說是菩薩波羅夷罪。

《梵網經菩薩戒略注》 解說「謗三寶戒」

轉自公眾號「鮮花天降的法緣」

相關焦點

  • 佛子的日常課業,是在成作大悲慧行
    聞思念誦佛經,即是契入佛陀的濟世教言作為信仰三寶的佛門釋子來說,念誦佛經,宴坐靜慮,以及智慧為導的法隨法行,都是必須要精心修持的課業。即便是在家修行的善信居士,如果能夠良好的堅持這些課業,那麼對於自身和家庭,都是有非常大的利益的。念誦佛經,是一項非常有功德的修行日課。有一段關於唐代佛教的記載,說當時的在家居士,有很多是地位崇高的文士,他們在寺院中聽到僧寶念誦佛經的聲音,感到這股聲音十分有力量,如同獅吼一樣雄雋豪邁,可以勘破無量的煩惱障礙。
  • 普賢菩薩聖誕日,願廣大佛子信守戒律,以清淨善法供養普賢
    普賢菩薩,作為大乘佛法地位崇高的菩薩摩訶薩,歷來受到廣大佛子的信仰歸敬。契入大乘佛法,需要有質樸純真的信願、普濟眾生的慈悲,以及發大清淨願的發願、行願。普賢菩薩作為廣行大願的法身大士,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
  • 懺悔的功德和意義,佛子必須銘記勤修
    我們都知道,在家的佛子,只要皈依三寶,就應該受到戒律的規約,因為戒律是保護佛子的身心遠離煩惱的清涼義。在家的佛弟子,應該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的五戒。不殺生,主要是以不能殺人害命,不能對眾生起嗔恨之心。不偷盜、不邪淫,本身就是國法和民俗所不容許的男女不良行為。不妄語,主要是說佛子不應該妄言開悟,妄言某某是法身大士轉世這類神漢作假的假證。
  • 《佛子每晚都想渡我》作者:一江聽月
    《佛子每晚都想渡我》作者:一江聽月Happy Day總書評數:14672 當前被收藏數:65248 營養液數:47009 文章積分:656,508,544文案:不黑原女主,不虐女,反火葬場,姐妹感情好,沙雕可愛看個快樂。女主第一章就快樂跑路了。
  • 《佛子每晚都想渡我[沙雕]》作者: 一江聽月
    《佛子每晚都想渡我[沙雕]》作者: 一江聽月‍‍‍‍‍總書評數:14438 當前被收藏數:64688營養液數:45013文章積分:647,743,104文案:秋晏一穿書就發揮超強演技做替身——她的姐姐秋晴是修仙界第一美人
  • 霹靂布袋戲中十位佛門的代表性人物
    淨琉璃菩薩佛門先天高修行成就者,霹靂封靈島時期登場,懷有大智慧與慈悲心,長年靜修於定禪天。雖無多少轟轟烈烈的戰役,但是對中原正道一直鼎力支持,多次解救一頁書與素還真等中原正道於危難之中。活佛梵剎伽藍西佛國小活佛,於天藏山轉世,具有大慈悲精神之佛子,治理西佛國、統轄鎏法天宮,是一位政教合一的領袖。
  • 推文:男主是佛子系列!紅塵三丈,彼岸花開,佛門高僧為愛下凡塵
    且看高僧(佛子)為愛下神壇,如何被公主、閨秀、妖女、魔尊、小炮灰迷了心竅……情之所往,心之所向,為她,義無反顧!第三本:《佛子攻略妖女手札》作者:硯南歸男主湛恩還是小和尚時,見識過女主撩撥前任佛子的一面,然卻對她產生了妄念。心知自己破了戒,他帶著懺悔的心態進入了險象環生的剎獄天,幾經兇險,他突破了境界,修為登峰造極。本來他不願離開此地,直到,須彌聖地讓他參與佛子的試煉。男主想到了女主那句「因為他是佛子啊!」,宛如魔咒般,男主爭取當佛子,渴望著她對他另眼相看。
  • 【超高收藏】佛子每晚都想渡我
    其中佛道之首,天佛門的佛子檀伽以精絕超強的佛法替他清除心魔,但心魔除不掉,當時情況緊急,他將心魔引入自己體內壓制。  曾困於心魔的衛拂青惱羞成怒,迸發至強一擊攻向魔尊黑詭。  結果魔尊抓了秋晴擋在面前,衛拂青面不改色,直接一劍捅死了秋晴。  魔尊卻還是趁機神魂抽離逃脫。
  • 劉德華崇敬的恩師——佛門高僧、大成就者妙蓮法師
  • 中正法律:什麼是傳播淫穢物品罪? 何為淫穢和傳播?
    一、概念與構成要件傳播淫穢物品罪,是指不以牟利為目的,在社會上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情節嚴重的行為。(一)主體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也可構成本罪。
  • 霹靂布袋戲裡佛門之人越來越暴力,誰是佛門最狂僧人?
    今天跟道友們一起討論個不一樣的事情,那就是普度世人的佛門。本來佛門之人應該是普渡眾生的存在,但霹靂的佛門之人好像一個比一個暴力。話不多說,今天就談一下那幾位暴力的佛門之人。佛劍分說佛劍分說:佛教先天,三教頂峰之一。
  • 《佛子請你放下屠刀》作者:微樸
    《佛子請你放下屠刀》作者:微樸總書評數:518 當前被收藏數:4963 營養液數:989 文章積分:49,689,584文案:傳聞,南藥做了一件讓整個修仙界都為之震撼的事:她把焚音寺第一佛子的元陽給破了。
  • 佛門斂財的地獄果報
    你身為佛門出家弟子,戒律應當嚴守,如此視佛法戒律如無物,自己坦白招供地獄果報。本王嚴厲警告陽世出家僧眾,如不嚴守出家戒律,淫亂或斂財者,死後我會依自身所造罪孽發放各大地獄懲戒。」罪靈A(男法師,T國):「我十五歲受佛法薰陶,在廟宇道場以居士身幫忙住持處理法務。
  • 南懷瑾先生的「文字般若」——佛門楹聯廿一幅
    當晚北返,與諸學子談笑之間,兩三小時之內,信手拈成楹聯廿一幅,後輯為《佛門楹聯廿一幅》,堪稱文字般若之典範。現摘錄部分,以饗讀者。先生講述「文字般若」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
  • 對空性慧學的信解,是佛子禮佛敬佛的智慧供養
    但未經過佛法薰習的人,其意識能力是非常粗淺的,不會思惟到無常的流變和無我的空性義理,古代的佛門大德,將這種現象叫做看山還是山,因為當一座大山矗立在普通人的面前時,人們會自然地以為這座山就是實實在在的。佛法的空性正見,不是否定這座山的存在,只是對這座山進行緣起的思惟時,會發現這座山所處的地理位置,最初並不像現在這個模樣。曾經的滄海桑田,到當下的高山聳立,這就是無常的遷變。
  • 佛門常識:佛門七眾弟子
    到佛門中,如何面對法師。皈依、受戒,尤其是依止學法之後,對三寶更應該增上恭敬心,對自己的言行應該更加謹慎。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千萬不可因為虛榮心的驅使而越學、我慢越大。佛門講究平等,平等而不失恭敬、不失禮儀。三、律儀不可逾越 佛法依此「七眾」律儀安住世間,佛弟子遵循佛戒,各守規律,不相違犯,正法方能久住於世。假如有人逾越律儀,違犯戒律,即是破壞佛法,毀滅佛教,其人罪業無量無邊。比如,袈裟是佛衣,也就是出家僧眾的法衣。
  • 5·12記憶:汶川大地震佛門救苦的25個瞬間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二年了。有些畫面難以磨滅,有些感動值得牢記。再回首,依舊會溼了眼眶。覺悟君今天編發的這些畫面,來自12年前親身參與了那場地震救援工作的鳳凰網佛教團隊。5·12大地震後,鳳凰網佛教團隊在災區陸續駐紮了2個月,感受過無數次餘震的晃動,經歷過好友救災犧牲的死別,面對大災難,曾經恐懼和無助,面對死亡和新生,曾經痛哭和歡喜。大地震中,鳳凰網佛教團隊直接感受到宗教的力量,看到太多佛子前赴後繼的身影,正如素全法師曾經說過的那樣:災難讓我們學會了更多的寬容、理解、善良和堅強。
  • 寧國府這位嫡長子低調早逝的背後,是賈府幾代人都不願重提的醜事
    創業容易守業難,越到後面,賈府的子孫越不爭氣,且還做出了若干件醜事。而賈府某一位嫡長子低調早逝的背後,也都暗藏一些賈府人不願意提及的醜事。這位嫡長子是賈敷,是賈敬的哥哥,是賈代化的長子,他死得太過蹊蹺。賈代化本來是有兩個兒子的,長子賈敷,次子賈敬。但是賈敷八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時候曾提及此事。
  • 佛經故事:佛涅槃時,佛子羅睺羅在做什麼?
    佛子羅睺羅和佛妃(準確來說是前太子妃)耶輸陀羅,他們又在哪裡?我們知道,佛陀證道5年,回父國迦毗羅衛看望病重中的淨飯王。時年7歲的佛子羅睺羅隨佛出家,成為佛教史上第一個小沙彌。不久,淨飯王逝世。佛妃耶輸陀羅與養母大愛道夫人率五百釋迦女出家。從此,佛子羅睺羅隨佛修行,成為佛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尊者。而佛妃耶輸陀羅則協助佛整理修繕佛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