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輝事件:難以打破的階級壁壘,你努力的樣子只會被人討厭

2020-11-20 預到

《令人心動的offer2》已經開播很久了,節目的整體熱度雖然不高,但近日一個叫「心疼丁輝」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榜。

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入選的八位實習生之一,丁輝的履歷是最特殊的,他從一個混日子的二本學生,逆襲成法學頂級學府研究生,進入一流律所,無疑是現實版的「草根逆襲」。

但這樣的「人設」,卻沒能給他帶來什麼「大男主」劇本,他得到的有時候卻是傲慢與偏見。


看過武俠小說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套路,就是蓋世英雄,要不然就是天賦異稟,自幼超凡絕倫,要不然就是開頭是廢柴,機緣巧合之下,打通任督二脈,開始開掛人生。

而後者則更能牽動人心,被稱之為「爽文」。

縱觀丁輝的過往,我們可以看到,他和其他七位實習生不一樣,他出身平凡,原生家庭不能為他提供任何幫助,起步不高,本科為二本院校,且不是法學專業。

圖片來自網絡

他沒有國外背景,不曾出國留學和工作,一步一個腳印,靠自己勤勤懇懇,考上華政研究生,拿到國家獎學金,從一個沒有業績的銷售,最終成為一流律所律師。

這與其他本科即是法學專業,基本都有留學背景,卻出身不凡的實習生相比,是格格不入的。

他所做的,是靠自己,把一個普通人所能做的,所能激發的潛力,所能盡的努力都做到。

個中艱險,可能遠非其他人能體會。他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的。

可這些卻得不到幾位精英律師的讚賞,甚至不為他們喜歡。

有人說,丁輝被節目中的那幾位精英律師傲慢以待,是因為他太刻意了,太想表現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上了綜藝節目,有誰是想不被關注,當個小透明的呢?不都是想要熱度,想表現自己嗎?不然上節目幹什麼?圖節目組的盒飯好吃嗎?

這是說不通。

有人說,丁輝代表著一個普通人,向上層階級的衝擊,向階級壁壘的碰撞。

這種說法倒是對的,丁輝的成功並不是不能複製的,是普通人通過不斷的進取可以做到的,他確實代表了那些有夢想且願意奮鬥的普通人。

這也是才是他被精英律師們討厭的原因。他們覺得這是對他們的圈子的一種冒犯,丁輝的一舉一動都是在討好他們。

古早勵志小故事中,有這麼一則,一個工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業成功,終於功成名就,和一個富商在一起喝咖啡,他對富商說,我用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可現實卻是,富商起身就走,根本不會等到他說完這句臺詞。


丁輝被嫌棄,是因為他出身不夠好,他本科不是法學,他起步低。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一眾網友在微博上心疼他在節目中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據說之後他的位置還將被人頂替。

其實,我們都不該心疼他,而是應該去讚揚,去敬佩,去學習。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卻沒有他勇敢,更不如他努力。

我們不應該看到他在節目中被精英律師們看不起,而心寒失望。

因為他已經觸到了階級的天花板,他才29歲,已經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之後會是怎樣的前途無量。多年後,他必將是點亮年輕人對未來的希望的一盞明燈。

以之前的韓國總統盧武鉉為原型創作的電影《辯護人》中,也講的是一個高中學歷,靠自己增值,實現逆襲的律師的故事。

從一個出身草根,第一學歷為高中的末流律師,到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可能太過傳奇,讓人難以想像。

但作為普通人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有時候,需要燃起心中的那團火,成為一個像丁輝那樣的人。

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職業有規劃,去成就自己的事業,去衝擊向上的階級天花板。

而不是既不安貧樂道,也不奮起直追,對自己的職業毫無規劃可言。

明確職業選擇,發展方向,制定一個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許就是你向上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令人心動的offer》:他們討厭丁輝逆襲成功的樣子,真可笑
    一個是斯坦福高學歷的學霸王驍,一個是裸辭考研考到中國政法的社畜丁輝。但兩個同樣用力過猛的人,在精英們這裡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先說王驍,剛剛從世界名校斯坦福畢業,面試的時候是真學霸的樣子。從大多數人眼中看,工作後考上名校研究生,哪怕只有一絲絲機會也要抓住,努力改變命運。這是勵志的,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縮影。但一些所謂精英圈層的人,家庭條件不錯,從小順風順水,一直讀名校,在骨子裡討厭丁輝這種逆襲的人。
  • 你努力的樣子,也許不好看,但是很有意義
    ,只因別無選擇毫無疑問,丁輝是十分努力的,他的名言「背水一戰」,讓人動容。,真的很難第二季的offer,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階級跨越是多麼的難。丁輝的天花板,卻只是其他幾個實習生的起點線。差距之大,就像是天和地的區別。這也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一篇網文,其中講的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小夥子通過不斷地努力,最終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其中描繪的一個場景記得特別清晰,這個小夥子和一個老闆坐一起喝茶,看著溫暖的夕陽十分感慨地說,我花了十幾年才有和你一起坐著喝茶的機會。
  • 背景普通慘遭淘汰的丁輝,可能就代表著平凡的大多數
    但比賽的結果,卻令大批人難以接受,看起來已經挺優秀的丁輝,放到精英孩子堆裡,立刻就黯然無光。在留言區,有人失望地說:普通人的努力和奮鬥最後還是輸給了偏見和現實。在絕大數人的眼裡,丁輝絕對稱得上逆襲的模範,他努力去打破先天的桎梏,並不斷尋求更好的自己。但是對於精英階層來說,丁輝是他們一開始就會拒之門外的人。面試環節,帶教律師直言不諱地對他說:「如果不是在錄節目,我估計在人事部就篩掉(你的簡歷)了。」
  • 《令人心動的offer2》|丁輝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
    在觀眾眼裡,他的人生已經比很多人成功了。丁輝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精英層的世界,無數網友都為他驕傲自豪。可現實卻給了他重擊,明顯的階級壁壘,是強大無比的阻力。因為丁輝的排名不太樂觀,很有可能面臨被人頂替的局面。 曹主任說他的問題就是「太渴望去成」,「過於看重得與失」。難道背水一戰,努力證明自己,這不對嗎? 與同期的七位實習生相比,丁輝沒有豐富的留學經歷,沒有錢,不是上海本地人,沒有可以開的保時捷卡宴,有的是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提早出門,擠地鐵、搭公交,跑得滿頭大汗,擔心自己會遲到。
  • 《心動的offer2》丁輝:翻山越嶺而來,卻怪我鞋子沾滿泥土
    大多數人在現實中就是丁輝這樣的角色,沒有名校背景、沒有漂亮的履歷,也沒有優越的家庭和附帶的人脈資源。甚至我們中大多數人都不如丁輝,因為又有多少人能靠兩個月的自學考上華東政法呢?在節目初期階段,面試官們的表現就可以用「傲慢與偏見」來總結。
  • 社會有階級之分,無視階級只會碰壁,努力做事克服局限才是真的
    劇裡最平凡不討喜的邱瑩瑩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但是現實中的我們會像她一樣執著卻不會像劇中的她一樣努力,觀眾在罵邱瑩瑩無腦的同時又何嘗不希望自己如她一樣上進。劇中的關雎爾有好家境好工作,是現實中的我們想成為的姑娘,她的知書達理溫柔善良是現實中很多男生的理想結婚對象。
  • 《心動的offer2》丁輝:努力,是平凡人對抗世界的唯一方式
    與其他幾位剛剛畢業的法律人不同,他們科班出身,年輕且具有潛力。而此時坐在這裡面試的丁輝已經28歲,並且是個半路出家的法律人。丁輝「你為什麼會來參加這個節目?」「因為如果走正常的招聘程序,我是不可能站在這裡的,參加這個節目就是為了一個機會。」丁輝的後半生,像極了一場賭。
  • 從花木蘭看打破文化壁壘有多難
    確實,當我坐在人數寥寥的影廳內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腦海裡揮之不去也基本上是這些,對不上嘴型的中文令人不斷出戲,基本上沒有情感跨度的橋段讓人無法共鳴,更重要的是明明是在看中國的傳統故事,卻硬生生難以下咽,不倫不類的亞洲價值觀胡亂拼湊,便呈現出了這樣一場糟糕的視覺體驗。
  • 讓撒貝寧瘋狂打call的丁輝被淘汰了,為什麼不可惜?
    這種困境當然會讓大部分社畜更容易會不由自主將自己代入丁輝的處境,聯想起自己的打工人現狀。丁輝一次次被錘,更會讓人想起自己的尷尬與挫敗。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疼丁輝,也是在心疼打工艱難的自己。尤其2020年還有一個詞大火——內卷。
  • 朱一喧提起丁輝,表示丁輝對她幫助最大,又是為丁輝可惜的一天
    丁輝作為參加節目最年長的實習生,半路出家學法律的他,卻深諳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對這個性格直率的妹妹也真的是照顧有加。朱一喧和丁輝一起外出合作解決事務的時候,丁輝會及時的發現朱一喧的情緒變動,生怕自己可能不適當的發言影響朱一喧的情緒。丁輝真的足夠體貼細心了,作為大哥哥的他真的非常體貼,不但情緒上會照顧到朱一喧,在朱一喧平時的發言上也會注意到不恰當。
  • 令人心動的offer:丁輝裸辭背水一戰,卻輸給了「經驗」?
    丁輝不是科班出身,而是跨專業碩士,雖然學歷高,但是在律師行業,不是法學出身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被"排斥"。 「你是有經驗的,所以你做得好是應該的。」 ???就離譜,因為有經驗所以次次給他最後一名嗎? 雖然丁輝有過實習經驗,但畢竟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估計連當事人都沒有對接過,他的經驗又能比瞿澤林能多多少?
  • 《棒球少女》:打破性別壁壘,不要讓性別成為桎梏
    自己苦苦追求依然不可得的夢想,是你一個瘦弱女孩輕易能得到的嗎?清醒點吧! 從小喜歡打棒球,是少年棒球隊唯一的女生,卻經常被其他男孩子欺負,連教練也討厭她。 付出了那麼多,卻輕易的放棄,只會覺得太委屈自己了。
  • 《令人心動的offer》丁輝被淘汰:雙非畢業註定是loser?
    在眾多擁有強大背景的實習生裡,有這麼一個人,顯得那麼「普通」——丁輝。他沒有主角光環,不被導師看好,面試墊底,第一輪考核墊底,完全就是一個最平凡不過的普通人的樣子。在飽受爭議的時候,最新一期節目裡的模擬法庭辯論環節,丁輝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同組的三個人針對對方的觀點反駁時,丁輝展現了超強的個人實力和穩定性,不僅把對方逐個擊破,語速恰當,條理清楚也讓老師們刮目相看。
  • 《寄生蟲》難以跨越的階級
    《寄生蟲》圍繞三個家庭的故事展開,一家是住豪宅的富人家,一家是作為電影主角生活在半地下室的四口人,最後一家是住在豪宅地下室的舊保姆一家,明顯的階級分層。主角一家謊報身份一步步進入富人家工作,就像寄生蟲一樣寄生在富人家,成功寄生之後卻揭發出早就寄生在豪宅地下室的舊保姆老公,充滿了荒誕的戲劇效果。影片從一開始隨著主角利用一個巧妙的契機開始布局,最後結尾以一個傷亡慘重的方式直接暴露真相。
  • 慘遭淘汰|丁輝:逆襲是我不配嗎?
    眾人唏噓之餘,把矛頭齊齊指向節目組和帶教律師們,認為這是精英主義的傲慢,把尚未佔優勢的丁輝的一丁點舉動都要解讀成急功近利,把出身不高的他的努力解讀成廉價的努力。難道真的像他們所說,成年人的世界只有現實和殘酷,考不上一流名校就不配得到一張成為職場精英的入場券,就只能陷入起點的泥沼無力重啟?是現實的殘酷,還是站錯了跑道?
  • 丁輝被淘汰,現實沒有那麼多逆襲,但一定不要害怕失敗
    相反,那些一上來就是斯坦福等名牌大學的實習生,面試官口中就會說:「很好,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似乎職場的一個真相就是,因為你的起點低,你的努力就會被看不見。即使你的努力得到了認同,依舊不會是他們心裡的最佳人選。
  • 從電影細節中剖析《寄生蟲》:奉俊昊對貧富階級差距的社會化表達
    後來,基宇的爸爸還研究了一番,假裝這塊石頭好像很好的樣子。基澤之所以會找到基宇去代替他當家教,其實是因為基澤認為,像他這麼窮的人,沒人會看上,所以才會放心地把樸社長的女兒交給他照顧。 厚重的階級壁壘,哪裡是那麼輕易就能被打破的?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經跟拍了14個孩子的五十年生活,揭開了階級壁壘的殘酷真相。BBC紀錄片《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56歲。
  • 關於丁輝,這是一個對於君合來講,非常彆扭的存在
    首先,心動的offer這一季關於丁輝,這是一個對於君合來講非常彆扭的存在,不在於學歷,而在於他是已經工作一年了,這代表啥?這代表他是不能參加校招的,他是不能當實習生的。你說君合要跟他籤什麼合同?沒法籤的啊。
  • 「我們終於熬過了最陌生的熟悉感」:打破壁壘,走出被禁錮的情感
    無法遺忘就會一直去掛念,就會產生一分痛苦,情緒的波動,以及難以承受的痛苦與煎熬。列寧曾經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沒有人會接受自己的背叛,所以,與其去遺忘掉一份痛苦的記憶,倒不如嘗試著去從容一些。所謂「遺忘」,就是讓我們格式化一段痛苦的回憶,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因為我們不是機器人,那樣做會讓我們更痛苦。
  • 《令人心動的offer2》丁輝:敲響「精英世界」的門
    被問到為什麼選擇當律師,丁輝給出了這樣三個答案:不用考數學;為了證明給女朋友看;律師的社會地位比較高。三句話說出來之後,面試官的臉色明顯不對了。屏幕外的周深忍不住說,「他發言好危險」。「我覺得,我應該說出了很多人內心真實的想法,為什麼大家會覺得,講真話這件事如此難以接受?」丁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