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offer》,又來令人自卑了。
這節目的初衷是為了展現律師行業,無數畢業生應聘實習的情況。
之前直播了一段先導片,在面試的時候,高智商高學歷的學霸們,讓吃瓜群眾感受了一下智商被碾壓的挫敗。可開始工作後,整個律所環境所營造出的精英圈層的排外感,讓人越看越不舒服。
先說節目中的四位帶教律師,每一位都是頂級院校的畢業生,他們經手的項目都是百億起步的。
這些履歷誰看了都得「哇歐」。
而作為主角的實習生們,其中有兩位用力過猛的人,也是爭議最大的。
一個是斯坦福高學歷的學霸王驍,一個是裸辭考研考到中國政法的社畜丁輝。但兩個同樣用力過猛的人,在精英們這裡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
先說王驍,剛剛從世界名校斯坦福畢業,面試的時候是真學霸的樣子。還提到他在美國讀書沒有申請貸款,全靠父母資助,一看也是家庭條件很好的孩子。
四位老師對他非常非常滿意,評價是:這就是我們要的人。
甚至他們把王驍定義為公司招聘實習生的模板和標杆。但這位同學有點用力過猛,凡爾賽文學在他身上表達的淋漓盡致。
他本科研究生都是國內完成的,而斯坦福只去讀了一年,卻把從斯坦福畢業和不了解國內法律,掛在了嘴邊。
用的水杯是斯坦福。
工牌的掛繩是斯坦福。
面試穿的T恤還是斯坦福。
別人介紹自己的競爭優勢是,辯論強、性格堅韌、有相關經驗等等。
凡爾賽王子先來一段興趣愛好freestyle,喜歡海島旅遊,沉迷萬那杜、牙買加、夏威夷。
雖然凡爾賽,但幾位帶教老師十分喜歡他,甚至有些偏愛。
生活永遠是最真實的,另外一位的經歷和王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習生丁輝本科不是名校,也不是法律專業,大學畢業之後就去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後來辭掉工作背水一戰,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
他僅僅一年就考上了國內頂級政法大學,這份鑽研刻苦程度就是很多普通人無法達到的。
研究生畢業之後做了一年的律師助理,為了能獲得這次實習的機會,他再次辭職想以一個全新的狀態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
從大多數人眼中看,工作後考上名校研究生,哪怕只有一絲絲機會也要抓住,努力改變命運。
這是勵志的,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縮影。但一些所謂精英圈層的人,家庭條件不錯,從小順風順水,一直讀名校,在骨子裡討厭丁輝這種逆襲的人。
他們認為丁輝這種玩命向上爬的背水一戰,是一種負擔。
你這樣人生很辛苦的,把別人也搞得很辛苦。
每一句話都是對他的嫌棄和不滿意。
丁輝沒有輝煌的經歷,背負著生存的壓力,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站在頂端的精英們,把這種努力,看做是不值一提,甚至用力過猛。
如果有的選擇,誰願意背負著這種重擔?
他們只覺得「背水一戰」是標籤化的用力過猛,從不覺得「斯坦福」也是標籤化的用力過猛。
兩個人在節目中的待遇和命運,自然也完全不相同。
這節目才播了一期,就充斥著精英的優越感和排外感,這種偏見是無論你工作做的多好都沒有用的。
節目中有8位實習生,第一個任務就是給諮詢離婚的客戶寫回信。
斯坦福的王驍他對國內法律不了解,現行法律條款和即將生效的條款混著用,他的專業能力存在著很大爭議。
而有工作經驗的「背水一戰」丁輝,不僅是按時交的,考慮到因素也很全面。
一些需要靠經驗才能知道的東西,也只有丁輝寫出來了。
明星嘉賓們在猜測誰會成為第一次測驗的前兩名的時候,一致認為丁輝會是第一名。
因為這場測試最早制定的評判標準就是,需要改的越少越好,最好可以直接發給客戶。
丁輝的文本是可用性最強的,考慮也相對全面,還是按時交的,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應該是第一名。
但現實的結果是,王驍那個根本沒法用,滿是漏洞的作業,拿到了第四名;丁輝這份可以用的拿了倒數第一。
四位帶教律師,把丁輝被排到第8名很重要的原因是,律師事務所的名字寫錯了。
他們覺得這是不可原諒,就像終於抓到小辮子一樣,順理成章且一致同意的把丁輝打到了第八名。
可這麼做公平嗎?
另一位實習生也把事務所的名字寫錯了,還沒有按時交,卻拿了第二名。
還有一位實習生的錯誤更大,發錯了郵箱,相當於發錯了客戶,這種更重大的失誤,還給了她第六名。
不是你表現的不夠好,只是掌握話語權的人,不想帶你玩。
整個節目中給人觀感最好的,沒想到,是從精英群體中出來的撒貝寧。
撒貝寧是絕對的真精英,他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北大還行。
北大本科研究生法學院雙保送,畢業就主持今日說法,主持國家各種大型活動等等,履歷已經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也經常用凡爾賽文學來說自己的經歷,可都是調侃吐槽的方式,他身上卻沒有那種傲氣的優越感。
他對人的評價也不帶有偏見和排斥,一種強大的共情能力,讓他保持著客觀。
面對斯坦福的優越,撒貝寧說,還是需要收著一點,但也相信他不是刻意炫耀的。
面對背水一戰,很多人都不喜歡這種行事方式,但撒貝寧卻很能理解他。
他不是不留退路,第一次是想改變職業方向的努力,第二次是想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而辭職。
撒貝寧能感受到,這個人是真的不喜歡之前的職業發展。
這種過於辛苦的背水一戰,在撒貝寧看來也是他對於自己能力的肯定。
即便節目中沒有留下來,他也可以跳槽到其他律師事務所工作。
撒貝寧也是精英群體出身,身上卻沒有讓人厭煩的優越感與排外感。他之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專門提到過自己的觀點:
拒絕精英化。
他們曾經在貧困的深山中採訪過一個單身母親,那位貧窮的母親當時說,你們的生活像童話一樣,我就很自卑,不敢看。
這句話給他的觸動非常大,他反思自己,如果一個人從內心就認同自己是精英,而將身份抽離於普通人,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他的這種共情,也來源於多年的採訪經歷,見到了太多真實的樣子。
早年他冒風險下過煤礦。
走訪過繁華城市中很難被注意到的貧困戶,
在節目上,幫著大涼山深處最質樸的孩子們,實現過願望。
做節目時,下著雨在懸崖上撿垃圾,回到地面上替所有清潔人員向遊客鞠躬,拜託所有人不要再亂扔垃圾了。
他更知道和平來之不易,哪怕是現在,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可能正在有炸彈從頭頂飛過,讓很多人居無定所。
也是這些,讓他知道人間真實的樣子,反倒更能理解別人,有同理心。
一個真正的精英應該是面對財富地位,能寵辱不驚;面對底層,能設身處地的共情。
精英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俯視世界,手裡握著百億的項目,拿著豐厚的回報,卻冷冰冰的人。甚至有些人用高大上的頂級包裝,博愛來美化自己,用一副悲憫世人的態度榨取著財富,再把精英群體死死圍住,一旦某個勵志的、逆襲的、辛苦的人想擠進去,他們就馬上變了一副嘴臉。
站在上海市中心寫字樓裡百億募股的律師,和在社區幫助大爺大媽解決雞毛蒜皮的律師,誰又比誰高貴?
同為精英,一些人活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撒貝寧,還是那個芳心縱火犯的撒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