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度歷史觀V
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經典的一種文化,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時期,而且是以春聯的形式出現的,自此之後就被民間的學者文人所廣為傳頌,甚至逐漸成為了大家展示自己才華的一件事情。
雖然現在的對聯都是寫在紙上的,但是在古時候,它還叫做楹聯的時候,也會寫在布、竹子、木頭上,一些人也會將有祥兆的對聯直接鐫刻在門口的柱子上,語言精闢、對仗工整而且平仄協調,往往在短短的幾個字中就能夠表達出非常深刻的含義來。
對聯的講究,讀起來一定要朗朗上口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種,春節時期迎接喜慶的叫做春聯,上邊寫的一般都是一些吉祥話,用來祈禱明年能有好事發生;如果發生了什麼喜事的時候,它就叫做慶聯,一般會寫一些恭賀主人的吉祥話;當然了如果有喪事發生,我們就叫它是輓聯,主要內容就是追悼和表達哀思。
其實這對聯,本身是非常講究對仗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對仗和平仄的話,也就沒有這個古老的中華文化了。
《易經》中曾經寫過「一陰一陽之謂道」,其實這對聯也就和陰陽之學說非常相似,《老子》也說過「萬物負陰而抱陽」,總是就是有陰就有陽,而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就分別帶著陰陽的氣息,是一種哲學方面的深刻解釋。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在《易傳》中有「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
在我們對對聯的過程中,也是要這樣去找對仗的,上下聯的字數必須要一模一樣,而且每個字、每個詞之間都是要有所聯繫的,詞類相對、形式相通並且嚴格的按照對仗,這才是完美的一幅對聯,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非常有韻律。
在古代,流傳下來一組非常簡潔的對聯,「容易色難」,上聯兩個字,下聯也是兩個字,但是「容」對「色」,「易」對「難」,卻對仗非常工整,而且其內容也包含了深意。
容易色難:容易難道真的是容易的嗎
《非有先生論》中寫到過,「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說,一個臣子和皇上相處的時候,並不能夠每天都展示自己真正的情緒,畢竟伴君如伴虎,你在大老虎身邊的時候,肯定是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的。
老虎可以在分秒之中把你咬死固然可怕,但是常伴在君王身邊,皇上一個不滿意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把你賜死,說不定還會順便誅你九族,這難道不比老虎更可怕嗎?所以才不能展示自己真實的心理活動,無論內心如何難過,表面上都要一幅風淡雲輕的樣子,才能夠保住自己的小命。
而隨後有人把這樣的說法延伸到了我們對待父母的態度上邊,我們的爸爸媽媽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當老人年紀大了之後,難免就會變得有些健忘,就像是我們小時候一樣,他們也會很依賴我們,這時候我們的面子上也絕對不能顯示出任何不耐煩來。
父母生我們養我們,當輪到我們反哺父母的時候,絕對不能讓自己露出一絲的不耐煩,即使自己真的很疲憊了,臉上也要帶著笑容,所以說,這容易中的「容」,說的就是每個人的樣子,而這「容易」。也確實不容易。
容易色難:色難究竟難在了哪裡
容易有點「不太容易」,那麼這個「色難」又難在了哪裡呢?《論語·為政》中寫道,「子夏問孝,子曰:『色難。』」,也就是說,關於孝道這個問題,永遠都保持和顏悅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是非常難的。
當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之後,就不會像以前那樣行動麻利,可以為你跑前跑後的安排各種事情;就不會像他們年輕的時候,放手讓你去飛,反而會很粘著你,囉囉嗦嗦的說個沒完;當他們的生活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也會向你抱怨和委屈,這時候你能保證絕對不煩嗎?
年紀大了之後,身體一定沒那麼硬朗,各種疾病也會纏繞而來,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時候父母的心理防線是非常脆弱的,你是他們一身唯一的血脈延續,如果這時候你也對他們呼來喝去、顯得很暴躁的話,一定會讓他們傷心。
參考資料:《易經》、《易傳》、《老子》、《論語》、《非有先生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