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暢談智慧醫學和未來醫學

2021-01-20 品讀健康

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技術發展為社會帶來巨大推動力,也為醫療發展帶來新思路。基於此發展而來的智慧醫學究竟將帶來怎樣的改變?未來的智慧醫院將如何建設發展?

上個月,2020年第十四屆中澳醫院論壇在上海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在論壇中作了題為「智慧醫學與未來醫學」的主題報告,分享了精彩觀點,總結了智慧醫學與未來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

以下是報告內容的總結:

臨床醫學經歷了從循證醫學到轉化醫學、精準醫學、智慧醫學、預防醫學,再到今天的群體醫學,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只是醫學之前加了不同的定語。因為加個定語就可以有理論,有理論就可以指導實踐。

但是智慧醫學,是真正的從理念走向了應用了,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把智慧醫學用在實踐中去了。而智慧醫療是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用於醫療,逐步形成部分人力工作的替代方案,是生命不斷數位化表述和智能化計算分析的過程。

未來智慧醫院要追求做到「四個新」,智慧醫療發展的關鍵詞是「融合」「延展」和「創新」,要將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與醫學結合起來。只有把患者就診和疾病的過程數據化,建好真正可進行深度學習的數據知識庫,才能大規模推廣突破自我的診療模式,改變醫學的未來。

一、智慧醫學:從理念走向應用

智慧醫療的核心就是一句話:Life is digital!好比我是做代謝的,我們的藥物選根據智慧的方法去篩選,就可以做一個虛擬的代理資料庫,我們把它叫做虛擬代謝人。

智慧醫療是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融合的產物,是現代醫學和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醫療與數字醫療和移動醫療等概念存在相似性,但是智慧醫療在系統集成、信息共享和智能處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優勢,是物聯網在醫療衛生領域具體應用的更高階段。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在醫療健康領域已經不少智慧醫療應用成功案例。目前醫院應用中的智慧醫療,大概包括VR醫療,醫學影像、手術機器人、膠囊內鏡系統,以智能血糖儀帶動的整個的體外監測系統,然後手術導航系統、智能診療輔助系統(也就是俗稱的智慧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等。

在智慧醫療發展趨勢方面,目前國內外的智慧醫療研究和應用主要集中於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醫用機器人與可穿戴設備四大方面。

1、醫療大數據

國外:大數據的優勢與大規模分析完美結合,應用於治療的所有細節中,為醫療機構、醫生、病人、製藥科研人員或生命科學研究者提供強大平臺。國內:起步階段,今年健康醫療大數據市場增速超過20%,增速快;技術更新換代快;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行業競爭格局初步成型。2、醫療人工智慧

國外:Watson用於臨床,自肺癌、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胃癌和宮頸癌等領域向人類醫生提出建議。深度神經網絡在圖像識別領域的表現超過傳統算法和人在圖像識別領域的辨識能力。國內:隨著大數據積累和硬體計算能力提升到臨界點,深度學習作為實用技術走上舞臺。人工智慧深度神經網絡飛速發展。而這些在我國衛生領域應用前景廣闊。3、醫療機器人:

國外:實現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康復醫療和醫院服務等功能。國內:相關科技研究落後、相關產業缺乏,醫用機器人大量依賴進口,從而造成醫療費用增長,加重了病人的負擔。4、醫療可穿戴設備

國外:近年逐漸用於醫療方面,提高醫療資源的共享效率,增強緊急情況處理的及時性。國內:新的產品和治療概念不斷湧現,但由於認知和技術水平的限制,目前尚處於專利申報的嘗試階段。目前,我們在醫療機器人上是落後的。因為我們進口的都是大型器械,而在醫療人工智慧上我們是發揮的比較好的。但是在醫療大數據方面我們剛剛起步,因為我們的醫療還沒真正的數據化,這是最大的問題。

二、打造有思維、能感知、可執行的智慧醫院

人類是「智慧」的代名詞,轉化醫學中心是研究如何更好保障和修復人類這個智慧體健康的場所。讓我們以人體的構成作為類比,分析智慧醫院應該如何具備的基本構成元素和特徵。

一是智慧大腦,負責思考和指揮,建立知識庫,並且不斷學習進化(人工智慧、深度學習)。

二是感知器官,採集醫院的各種數據,包括人員的行為數據、醫療過程及結果數據、空間環境的信息等。

三是血液循環,真正形成數據驅動,不斷匯聚臨床表型數據和組學數據,並以個體行為數據為補充,形成臨床大數據。

四是人體骨骼,即投入相關軟硬體設備設施,使其互聯互通形成一套整體體系支撐人體行為動作。

五是人體四肢,即提供醫療科研服務,包括招募、預約、檢查、治療、康復、隨訪等。

什麼叫智慧醫院?第一有思維,第二能感知,第三可執行。而有思維的前提是建立真正的數據知識庫,我們目前沒有做到數據化,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庫不夠。

第二,我們真正做不到感知,也就是說我們沒辦法真正把一個病人看病的過程和疾病的過程記錄下來。所以我們要解決的是感知,你只有更好的感知,你才可能真正達到深度學習。

第三,當你做了前面兩條,下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的驅動,也就是說你到底靠什麼去驅動一個醫院看病的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等醫院真正達到前面4條,就可以真正出現科研和醫療的成功,提高醫院的服務。

醫院能不能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可以,但是很難。最主要的你要有臨床大數據。

醫學從經驗醫學到循證醫學、精準醫學的不斷發展就是生命不斷從「數位化」表述和「智能化」計算分析的過程。

轉化醫學研究就是不斷整合表型數據和組學數據,並以個體行為數據為補充的不斷探索。其中可分解為不同方面,包括DNA、RNA、蛋白、小分子、細胞、器官、免疫、系統、個體等,每一個分解都是新的技術的加入。

三、未來智慧醫院要做到「四個新」

未來智慧醫院,我覺得要做到這「四個新」。第一個是新網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泛在聯絡;第二個是新設施,也是我剛才講到的全面感知;第三個是新終端,就是智能進化;第四個是新平臺,即數字孿生。做到這四個方面,智慧醫院將是走在一個無止境的道路上。

而未來醫學的發展將是三個詞:「融合」、「延展」和「創新」。就醫學而言,不管是循證醫學、轉化醫學、精準醫學,或是預防醫學等,所有的這些前面的定語只是醫學的某一種技術,而這些技術需要融合在一起,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未來醫學一定是延展的,它既可以從器官延展到細胞,也可以從疾病延展到健康,或是從年輕延展到老齡。最後,醫學一定是創新的,也就說醫學一定要有創新的模式和創新的技術,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實現延展和融合。

所以我覺得這三個方面就是醫學將來的未來,這是美國高德納(Gartner)公司對於未來新技術的預測。Gartner認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將實現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提供各種基於大數據的貼心服務。該公司將此稱為智能數字網格(Intelligent Digital Mesh)。

智能,即人工智慧將深入所有已有的垂直行業,並創造出新的行業。數字,即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將被摺疊,新的「沉浸」世界將會產生。網格,即人、生意、設備、內容、服務將連接成一個不斷擴張的大網。

那麼人工智慧醫學目前在醫院有七大應用場景,具體包括:

1、醫學助理:即電子病歷語音輸入,智能導診。2、醫學影像:即病灶識別,三維重建。3、疾病風險預測:風險篩查,預防幹預。4、病人管理:醫患問答,隨訪管理。5、輔助診療:疾病分類,用藥推薦。6、醫學研究平臺:科研數據整合分析,大數據運算。7、藥物研發:化合物篩選,靶點預測。

2016年成立的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利用物聯網管理模式,配備完整的診療設備,通過物聯網技術,形成多場景綜合管理工具模式,具備疾病風險預測、臨床輔助診療等多種功能。

同時藉助雲端整合,打通院內院外兩個環,實現代謝疾病多角色、全病程、個體化的精準隨訪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國已經建成900家,目標建1000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目標管理1000萬糖尿病病人。

那麼,醫院發展到後面如何建設成研究型醫院?我認為第一,你要有全時空組學平臺;第二你有極強的信息處理平臺。第三,你必須要有非常強大的單個PI實驗室。第四你要去做大規模臨床推廣、制定產品指南。我認為這就是一個研究性醫院的套路。

總結:

一家智慧醫院最核心的是智慧的人,發明、使用智慧的機器,讓智慧的機器為智慧的人工作。放眼未來,當今醫療從業者都將成為AI場景使用者,核心任務是找到適合AI發揮最大價值的場景,使之更好地為醫療健康服務。

來源:中外醫訊(medinfo-au)

相關焦點

  • 歷經兩個五年規劃 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上海瑞金醫院...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2月19日報導:歷經兩個五年規劃的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落成,瑞金醫院隆重舉辦轉化大樓啟用儀式。攝影袁宸楨,下同。據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介紹,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建築總面積5.4萬平方米,是當今國內首個集臨床醫學與基礎研究於一體的大科學設施。將針對我國重大疾病診療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重點在腫瘤、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研究相關發病機理和規律,解決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中的重大科學問題。
  • 寧光院士擔任瑞金醫院院長!
    寧光院士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以下簡稱瑞金醫院)院長! 今日,上海交通大學官方微信推送的信息顯示,寧光院士以瑞金醫院院長身份公開亮相。 在瑞金醫院136人援鄂醫療隊出徵誓師儀式上,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主持,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做出徵動員。
  • 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瑞金醫院啟用
    原創 瑞金醫院宣傳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12月19日,歷經兩個五年規劃的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啟用。
  • 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最終的勝利,將是科學的勝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醫院層面進行科學布局;在公共衛生治理層面完善應急機制;最根本的則是從源頭上鼓勵科學創新,在危機中育先機。 周日的早晨,瑞金醫院的花園一片寧靜。在10號樓內分泌代謝科的一間會議室兼辦公室裡,院長寧光正在與同事們商談網際網路醫療。
  • 瑞金醫院消化道腫瘤臨床診療中心項目開工儀式舉行
    原創 瑞金醫院宣傳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12月1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道腫瘤臨床診療中心項目開工儀式在瑞金醫院隆重舉行
  • 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成
    12月19日,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落成。
  • 中國太保入股瑞金醫院旗下上海廣慈紀念醫院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中國太保入股瑞金醫院旗下上海廣慈紀念醫院中國太保大健康戰略布局又見新動作。12月15日,中國太保入股瑞金醫院旗下上海廣慈紀念醫院籤約儀式在滬舉辦。中國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共同見證籤約儀式,中國太保總裁傅帆、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出席儀式並致辭。瑞金醫院成立於1907年,初始名稱為廣慈醫院。
  • 瑞金醫院榮獲這些上海醫學科技獎
    8月26日,第十八屆(2019年度)上海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舉行,瑞金醫院榮獲3項二等獎、1項科技成果推廣獎。上海醫學科技獎成果推廣獎胰腺癌綜合診治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項目成員:沈柏用 彭承宏 詹茜 陳皓 鄧俠興李宏為 方圓 陸熊熊 李鴻哲 王新景該項目圍繞胰腺癌臨床診治建立了一系列安全有效
  • 上海醫學院校迎來「鐵桿」新生 跟著抗疫英雄步入醫學殿堂
    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瞿洪平(中)講述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新冠重症病區救治患者的日日夜夜。 (交大醫學院供圖)「疫情非但沒有使我遠離醫學,反而更堅定了我走學醫這條路。」一名武漢學子如是說。剛剛到來的新學期,他出現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新生報到現場,成為一名醫科新生。昨天,656名上海交大醫學院2020級新生身著白袍,在入學典禮上許下醫學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託……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 這場瑞金專屬畢業典禮上,390名醫學生...
    「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在題為《誰在改變世界》的致辭中拋出了令畢業生深思的問題……圖說: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致辭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據悉,2020年瑞金臨床醫學院共有畢業生390人,其中134名碩士研究生、84名博士研究生,臨床醫學八年一貫制博士生35名,臨床醫學4+4博士生7名,臨床醫學本科72名,醫學檢驗本科58名。
  • 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醫學的溫度》發布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
  • 瑞金醫院第十三屆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暨服務瑞金三十年表彰大會舉辦
    檢驗科:項明潔我18歲就讀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3歲進瑞金醫院工作,至今已在歷任四位院長和四位科主任的領導下工作,30年彈指一揮間,往事歷歷在目。我在瑞金經歷了成長階段、成熟階段、重塑階段,才成就了如今的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為科室、為醫院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 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原創 瑞金醫院宣傳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速讀長三角: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設施在上海瑞金醫院啟用|上海...
    上海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華山醫院面向全球「啟航」頂尖臨床實訓中心孵化人才依照全球最高標準打造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實訓中心(華山醫院內鏡解剖中心)今天在虹橋院區「夢幻啟航」。
  • 體驗醫學的使命,致敬逆行英雄
    今天,作為醫院「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醫院開放日」的系列活動之一,瑞金醫院第九屆「醫學體驗營」開營,邀請社會大眾走進醫院,走入病房,聆聽援鄂醫護的分享,共同體驗醫學的使命。,也是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醫者的使命和責任,希望社會和醫院彼此更多理解,也希望醫學事業迎來更多的有志青年。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暨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
    醫學創新研究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成員詹啟敏院士、董爾丹院士、範守善院士、周琪院士、邵峰院士、謝曉亮院士等著名專家,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聯盟代表以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副院長李樹強、王健全、付衛,黨委副書記劉東明,總會計師李春,各重點學科、重點平臺的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通過網絡視頻在線參會。
  • 瑞金柳葉刀|李鶴成:為醫學而生
    於是,在老師的注視和指導下,李鶴成一步一步完成了手術。那是李鶴成人生中的第一次胸外科手術,也正是受主任的影響,他把自己的發展方向定在了胸外科。手術按部就班做完了,他一開始心底的忐忑也煙消雲散。李鶴成覺得,自己正適合做一個胸外科醫生呀!當天,李鶴成特地和同學們炫耀並慶祝了一番,心裡對未來十分憧憬。
  • 第三屆「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
    12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集全球多地醫療界「大咖」,以新時代、新形勢、新常態下醫院管理和學科發展為主要內容,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腫瘤防治、檢驗醫學、心血管疾病等多個領域,探討學科發展策略和科室管理創新,為各國醫療機構與創新型醫療企業提供有效交流平臺。
  •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100歲生日快樂!
    在百年歷史的新起點上,希望東方醫院立足浦東,服務上海,振興同濟醫學,推動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全國,加速創新醫學成果走向世界。寧光院士致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代表兄弟醫院致辭。他表示,東方醫院的發展有獨到之處,不少地方值得兄弟醫院學習。
  • 聚焦| 上海再添「國之重器」!創新療法更快來到患者病床邊
    12月19日,歷經兩個五年規劃、十年打磨的首個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落成投用。這是繼上海光源、上海蛋白質中心之後第三家落戶上海的國家級大設施,也是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首個國家級大設施,將針對我國重大疾病診療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重點攻關腫瘤、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