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奇蹟,茶馬古道你可能了解過,但這條鹽馬古道你知道嗎?

2021-01-18 時代樹暴走

來到琵琶崗,看看鹽馬古道路上的村落究竟是怎麼樣的。首先我們就看到了他們的村委會,它就是位於一個老建築裡,但裡面是空空的,並沒有多大看頭,我們進村子裡看看吧!

琵琶崗這個地方是永州市的一個古民居群,它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戲臺,戲臺上雕龍畫洞,非常的精緻,但是有點岌岌可危的模樣了,另外這裡還是沿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有非常多的巷子,巷子裡面也記載著過去的歷史。

走進琵琶崗我就開始興奮了,外面看不到什麼老建築,一轉彎就看到這個戲臺,特別好看,戲臺邊上還有幾條路可以選擇,每一條好像都有美妙的風景等著我。

與其他村落的宗祠不同,蕭氏宗祠與劉氏宗祠合二為一,宗祠外觀十分低調樸實,沒有恢宏大氣的門臉。進門後從一個戲臺下面穿過,戲臺的對面就是正廳。正廳左右分別有兩個神龕,左邊是蕭氏祖宗神位,右邊是劉氏祖宗神位。

一個祠堂內同時擁有兩個神龕,規格和樣式完全一致,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戲臺前面由四根石柱支撐,四周圍邊的石刻浮雕十分精美。由於地形狹小,古村規模受到限制,棟與棟、房與房之間空間狹窄,形成眾多幽深的巷道,巷與巷相連,把房屋分割開來,使得整個村子如迷宮一般。

從正門走進來需要彎彎腰,這樣才進的來,頭頂是戲臺,感覺隨時就有落灰下來一般,讓人有些怕怕的。

這樣的戲臺你喜歡嗎?

飽經風霜的模樣是不是也很迷人

走進來後,你就會被這裡精美的建築所深深吸引啦,不要去那些人山人海的景區了,來古村落旅遊吧。

就連地面上也有一些徽標,還是很好看的。

鹽馬古道是古代省際商道的一段,為湘桂古商道的中段,民國時期是興安、靈川、臨桂三縣的要道,琵琶崗剛好也是這個路上的,但已經找不到舊時的商號了,地圖上標識的一些有意思的建築名,走過去看著也沒有什麼特別的。

如今,穿過千年風霜的琵琶崗,商業氣息早已凋零,而文化氣息依然存在,並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相關焦點

  • 中國有「三大古道」,除了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另一條你知道嗎
    而隱藏在古徽州腹地的徽杭古道就是其中的代表。一、歷經千年風雨的悠悠古道位於中國東南,連接安徽、浙江兩省的徽杭古道,因見證了明清時期中國最為興盛的徽商群體,而與西北的絲綢之路、西南的茶馬古道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古道」。
  • 追影·茶馬古道的足跡
    追影·茶馬古道的足跡 茶馬古道在我國西南的橫斷山脈間蜿蜒,串聯著高原的千年時光,也串聯著眾多民族同胞的心和夢。其所經地區,有高山峽谷、密林雪峰、懸崖峭壁、激流荒野,故必然崎嶇坎坷、艱險重重。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地上的石頭已經很蒼老了,有的已經被馬蹄打磨掉稜角變得光整平滑,有的被踏陷出一個個深深淺淺馬蹄型的窟窿,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長滿了厚厚的苔蘚,山風吹過,覆蓋在石頭上枯黃的落葉腐枝便無奈地翻滾搖晃著,極不情願地飄向山谷……這就是承載了久遠歷史塵埃的那條古道——經過寧洱縣同心鄉那柯裡村的茶馬古道。
  • 又是一個親切的名字——茶馬古道
    不知道多少朋友和我一樣,以為茶馬古道就是一條路,都拖出去,槍斃五分鐘。茶馬古道是我國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貿易所形成的交通路線,但首先茶馬古道並不只是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貿易的主要貨物倒是茶和馬。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為了方便收購和運輸,茶商集資在安化縣內又修建了一些茶馬古道。與其他茶馬古道路線不同的是,藉助於資水橫貫安化全境,茶商們在安化收購茶葉後,沿著這條茶馬專道馱至江邊集鎮,再通過水運的方式銷往外地。 這種「船艙馬背式」的茶葉運輸方式,也成就了安化與其他地區的茶馬古道截然不同的一個特色——安化的這條茶馬古道,如今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貢茶入京的起點,雲南這個小鎮你知道嗎?
    本期「神鵰俠旅」就帶大家深入普洱的一座美麗小鎮那柯裡,一起來看看有關茶馬古道的記憶!千年茶馬古道的記憶——那柯裡「這裡是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是貢茶入京的起點;拂去歲月塵埃,這裡不再是繁華的商貿通道 ,而是人們感受茶馬古道文化的好地方。」
  • 留住這一條「紅繩」——透視茶馬古道的保護與開發
    途中沒有大道,只有一條彎曲山路,通過陰暗多石的峽谷,沿著陡峭的大山忽上忽下,涉過咆哮的冰川溪流……」俄國人顧彼德曾在《被遺忘的王國》中,描述了20世紀40年代茶馬古道上馬幫的勇敢。  首次提出「茶馬古道」一詞的雲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所長木霽弘認為,茶馬古道是唐宋以來漢藏等民族之間進行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是中國藏區連接祖國內地和南亞、東南亞的重要紐帶,是中國民族文化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西南各少數民族共生共存的歷史見證。它不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險峻的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運行的古道。
  • 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博物館裡,展示有2000餘件古今中外各類茶馬古道的文化展品。   上世紀20至60年代,江楚春評家族先後三代人行走在艱險的茶馬古道上。他說,是祖先拉茸楚稱帶領家人到麗江、大理靠販賣酥油和幹野菜起家,換來3匹馬後踏上茶馬古道,開啟家族的茶馬貿易史。
  • 致敬「背夫」精神 秀色直播探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來源:時刻頭條12月31日,秀色直播走進國家大劇院,進行了歌劇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的彩排探班直播。該系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旗下秀色直播將全程直播該系列活動。
  • 《飛鳥和蟬》 詞曲作者創作中國風歌曲《古道茶馬》
    抖音作為當下最火爆的小視頻軟體,可以通過它了解時事,記錄生活,看到最新新聞,排憂解難等。 常刷抖音應該都有聽到過這一段歌詞「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聽不見的宣言…………」
  • 《第186期》茶馬古道的影像呈現與文化意義
    一、《茶馬古道》中「茶馬古道」的自然與人文《茶馬古道》是由韓國KBS電視臺和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六集高清系列紀錄片既單獨成章,又互為聯繫,展現了世界最古老商路的文化變遷和沿途的民俗風貌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內容,縱貫深入這條橫越橫斷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古老道路,用鏡頭講述了古道上頑強生存的山地族群和他們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
  •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2021年01月06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川藏·茶馬古道》是一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
  • 用雙腳丈量茶馬古道-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女人左手扶著胸前的嬰兒,右手拄著T字拐,喘著粗氣一步步挪移,汗水和雨水把她額上的頭髮浸溼得一綹一綹。這時她懷裡的娃娃唵唵唵哭起來,娃娃可能是餓了。     這哭聲,大家聽了像心被扎一樣難受。     爬到一處稍平點的地方,女人說「哥,你們等等我,給娃娃餵口奶吃」。女人的體力畢竟不如男人,每次只能背七八十斤重的茶包子,掙的錢就少。
  • 重走「中國—尼泊爾」茶馬古道活動啟動
    中新網雲南新聞1月7日電  「以滇藏線為主的中尼茶馬古道千百年來在馬隊的鈴聲裡無數次翻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在中尼人民之間運輸著茶和鹽,更傳遞著友誼和希望。這是中尼兩國人民共同的情感記憶,是中尼兩國世代友好的見證。」
  • 重走茶馬古道,去拉市海找到你的內心深處和平
    這裡最大的特色是騎馬重走茶馬古道,划船,在雲中俯瞰雪山,乘風破浪,感受自然風光。沒有到拉市海的公共運輸工具,你需要參加一日遊或包車。拉市海有什麼好玩的重走茶馬古道雖然拉市海有「海」字,但他是淡藍色的淡水湖和蜿蜒的山路。當你真正踏上這片土地,你將感受到他幾千年的歷史沉澱。
  • 我的30歲|30歲那一年,他發現了茶馬古道
    見面後,木霽弘說,前段時間,他和大學同學徐湧濤一道去香格裡拉金沙江流域考察方言,在和當地人的聊天中,聽其中一漢子說,他曾趕馬從塔城的古道西渡怒江去過印度。木、徐二人大驚,連忙來到塔城。在那裡,他們果然看到一條石縫裡長滿野草的小道,向深山延伸。這條小道僅一尺多寬,人跡罕至。當地人說,順著這條古路可以從維西往北去德欽,再從德欽進入西藏,最後到達印度。
  • 重走茶馬古道,到拉市海尋找你內心深處的平靜
    重走茶馬古道拉市海雖然有個海字,但是卻是一汪淡碧藍碧藍的淡水湖以及蜿蜒的山路。當你真的踏上這片土地,你會感受到它千百年來的歷史沉澱。它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它曾是雲南連接內地通往世界的主動脈,它被人們稱之為茶馬古道,它讓馬兒馱著普洱茶走向了四方。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靠1942年軍事地圖,在劍川找到茶馬古道守護至今
    「馬鍋頭」是茶馬古道上馬幫的首領,一個聽起來響噹噹的名頭,一個想像中縱馬奔馳,快意恩仇,不羈愛自由,浪漫又狂放的角色;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馬鍋頭面臨的是狹關古道,高山深谷,杳無人煙,乃至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十死無生的境況。
  • 李秀玲|我是中大人,我為茶馬古道挑戰賽代言!
    「商戈3」回來的慶功宴上,她為歸來的戈壁勇士如此賦詩:來到了大漠 走近了戈壁這樣的旅程一生銘記荒蕪人煙 飛沙走礫只有胡楊樹不畏懼貧瘠任風在呼嘯它依然屹立蒼茫大地眼前的大漠腳下的戈壁這一刻我聽見了你的嘆息我深情地凝望著你因為心中有了深愛你的秘密走進了大漠 觸摸了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