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三大古道」,除了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另一條你知道嗎

2020-12-25 上遊新聞

徽州

古人常說「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往往不單單指各地氣候的差異,更有由大山的阻隔而導致的文化差異。那麼為了對外交往,開山鑿路就成了必然。而隱藏在古徽州腹地的徽杭古道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歷經千年風雨的悠悠古道

位於中國東南,連接安徽、浙江兩省的徽杭古道,因見證了明清時期中國最為興盛的徽商群體,而與西北的絲綢之路、西南的茶馬古道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古道」。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的主角其實是徽,而非杭。徽即指徽州,徽州在宋之前一直被稱為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0年),平定了江南地區的方臘起義以後,改歙州為徽州。到民國時期,徽州之名沿用了800多年之久。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今天我們習慣稱的徽州,一般代指清代時的徽州府,包括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其範圍包括今天整個黃山市、宣城的績溪縣與江西上饒的婺源縣。

宋代徽州地圖

徽杭古道興於何時,一直都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不可否認,徽杭古道的發展史與徽州的興起與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根據唐元和年間李吉甫所著的文獻《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徽杭古道興起於東漢初年。

東漢時由於部分北民南遷,促使落後的江南地區(漢代的江南指長江以南地區)開始發展。到了魏晉時期,隨著五胡亂華與永嘉南渡的開始,更多的北民沿著長江與淮河遷入皖南的黃山地區,之後又經歷了兩次大的人口南遷,直到唐宋時期,黃山地區人口才徹底充實起來。

而後先進的生產技術開始在徽州各地得以傳播,徽州的經濟與貿易與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這也為徽商日後的興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與勞動力基礎。

《大清徽商》劇照

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往來的頻繁,新的交通線路不斷開鑿和延伸。唐宋時期,古徽道已經形成,並作為重要的官方驛道,據《關東茶亭古道紀事碑》載,「南宋寶祐丁巳(1257年)六月,邑人胡旦隨山勢開鑿蹬道,以便商旅」。

到了明清時期,徽商在經過了千年來的積澱後,厚積薄發,終於在明中後期登上歷史的舞臺並大顯身手,直到清中期,成為了僅次於晉商的中國第二大商幫。

大清徽商

二、徽杭古道興起的地理原因

作為當時的兩大商業中心徽州與江南來說,物資的交換與商業往來則顯得得更加必要,徽杭古道也在這種狀態下開始進入繁盛。

另外一個角度,就是為什麼徽杭古道的商業會如此發達呢?這就需要從徽州的地形來看了。徽州地處皖南山地,其東有天目山,中部為黃山,南又靠近仙霞嶺。而且徽州地少人多,交通不便,生產落後,新安江(錢塘江上遊)貫穿全境,北、西、南三面遠離繁盛之地。唯有往東能快速抵達南京、杭州、蘇州這些通都大邑,因此只有從這些通往東邊的古道闖出去,才是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不二選擇。

黃山

在古代商業文明最繁盛的地方,往往因為地少人多,就會出現人地矛盾的現象。總覽整個清王朝,中國商幫如晉商、寧波商幫、龍遊商幫與潮汕商幫等,大多都是面臨人多地少的問題。徽商也是如此,徽州由於沒有足夠的農業用地,所以出門經商就是必然選擇,這也是徽商與徽杭古道興起的根本因素。

隨著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在各地興起,加上中國對外貿易的繁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故土前往更遠的地方進行貿易。

而徽商就是其中的典型,徽杭古道將中國兩大經濟區江南與徽州聯結到一起,使徽州與當時最富足的江南地區形成一個貿易體系。當然徽商的經營範圍遠遠不止江南地區那麼簡單,從當時的空間範圍來看,徽商的生意已經遠播全國甚至是海外各地了。

自明代以後,在這條成就人生的古道上,走出了像胡富、胡宗憲、胡適等佼佼者。抗倭英雄胡宗憲出則兼濟天下,窮則返鄉修身,並主持重新修建古道關隘;紅頂商人胡雪巖則沿著古道肩挑背扛,從杭州的店鋪小夥計邁向一代富豪。

紅頂商人胡雪巖劇照

徽杭古道是徽州成長與發展的縮影,見證了徽商曾經的繁盛。這塊狹小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個敢於開拓、勇於進取的徽商。後來隨著1840年之後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徽商的商業空間被極大地壓縮,越來越多的徽商走向破產,徽商也漸次走向衰落。而徽商古道這條曾經繁榮的故道,也隨之衰落沉寂。

徽杭古道旁的村落

徽州這個看似偏僻的皖南區域,在經歷了千年來幾次人口遷移與經濟的發展,最終在明清時期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只是後來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外國資本流入中國,徽商日趨衰落。直到近幾十年來徽州學的發展,這條古道才漸漸引起人們與戶外愛好者的注意。

參考文獻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振中:《徽學研究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

王振中:《從「胡人識寶」到「徽州朝奉來取寶」》,《文匯學人》2019年第6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又是一個親切的名字——茶馬古道
    不知道多少朋友和我一樣,以為茶馬古道就是一條路,都拖出去,槍斃五分鐘。茶馬古道是我國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貿易所形成的交通路線,但首先茶馬古道並不只是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貿易的主要貨物倒是茶和馬。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自踏上茶馬古道那一刻起,我的思維就開始錯位,莫名其妙地升騰起一種蒼涼沉重的感覺,我無論如何深切地體驗和想像,卻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條地處邊陲穿梭於濃濃的樹蔭、亂石和隨風飄搖的狗尾巴草之間,猶如長蛇般的小徑,便是西南的「絲綢之路」。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地處雪峰山北段的安化,是湖南面積第三大縣。在這個靜謐的小縣城,資水穿城而過,水邊矗立著一座中國黑茶博物館,格外醒目。 安化人自己大碗喝煎茶,來客招呼也是以茶當見面禮。山坳、渡口廣設茶亭。 為了方便收購和運輸,茶商集資在安化縣內又修建了一些茶馬古道。與其他茶馬古道路線不同的是,藉助於資水橫貫安化全境,茶商們在安化收購茶葉後,沿著這條茶馬專道馱至江邊集鎮,再通過水運的方式銷往外地。 這種「船艙馬背式」的茶葉運輸方式,也成就了安化與其他地區的茶馬古道截然不同的一個特色——安化的這條茶馬古道,如今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在它成為寬闊的公路之前,僅僅是古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毛細血管」之一。近日,記者沿著滇藏公路雲南香格裡拉段,尋找滇藏茶馬古道舊時記憶,探尋消失半個世紀的馬幫精神。   驅車從麗江跨越金沙江大橋,半個小時抵達香格裡拉小中甸。在車水馬龍的滇藏公路旁,坐落著雲南肯公聰奔茶馬古道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由茶馬古道馬鍋頭(馬幫首領)後人江楚春評、拉茸達清倆兄弟花費十多年時間建立。
  • 追影·茶馬古道的足跡
    追影·茶馬古道的足跡 茶馬古道在我國西南的橫斷山脈間蜿蜒,串聯著高原的千年時光,也串聯著眾多民族同胞的心和夢。其所經地區,有高山峽谷、密林雪峰、懸崖峭壁、激流荒野,故必然崎嶇坎坷、艱險重重。
  • 《飛鳥和蟬》 詞曲作者創作中國風歌曲《古道茶馬》
    常刷抖音應該都有聽到過這一段歌詞「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聽不見的宣言…………」 《古道茶馬》便是由《飛鳥和蟬》詞曲作者為推廣茶馬古道文化量身打造,耕耕老師到茶馬古道體驗和採風,將茶馬古道的蒼涼和瀟灑融入歌詞,以中國風,用現代人的角度去重走茶馬古道,感受古代茶馬古道文化散發出的歷史厚重感
  • 陶冶戶外第五屆中國商界精英茶馬古道徒步挑戰賽隆重發布!
    有這樣一條古道,它不像戈壁那樣浩瀚無邊、風沙凜冽,但也絕對不輸陣! 它,橫可跨中西,縱可越千年,古老,雄渾,壯闊,逶迤,時至今日,那盤旋在崇山峻岭間的馬蹄聲,似乎仍能透過歷史的眼眸抵達每個人的靈魂深處。  它就是與絲綢之路齊名、被稱作「亞洲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
  • 留住這一條「紅繩」——透視茶馬古道的保護與開發
    首次提出「茶馬古道」一詞的雲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所長木霽弘認為,茶馬古道是唐宋以來漢藏等民族之間進行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是中國藏區連接祖國內地和南亞、東南亞的重要紐帶,是中國民族文化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是西南各少數民族共生共存的歷史見證。它不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險峻的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仍在部分運行的古道。
  • 重走「中國—尼泊爾」茶馬古道活動啟動
    中新網雲南新聞1月7日電  「以滇藏線為主的中尼茶馬古道千百年來在馬隊的鈴聲裡無數次翻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在中尼人民之間運輸著茶和鹽,更傳遞著友誼和希望。這是中尼兩國人民共同的情感記憶,是中尼兩國世代友好的見證。」
  • 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貢茶入京的起點,雲南這個小鎮你知道嗎?
    本期「神鵰俠旅」就帶大家深入普洱的一座美麗小鎮那柯裡,一起來看看有關茶馬古道的記憶!千年茶馬古道的記憶——那柯裡「這裡是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是貢茶入京的起點;拂去歲月塵埃,這裡不再是繁華的商貿通道 ,而是人們感受茶馬古道文化的好地方。」
  • 法國電視三臺紀錄片《夢境之地――茶馬古道》舉行內部首映
    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致辭  紀錄片導演與觀眾分享拍片感受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賈延寧):由法國電視三臺拍攝的人文旅遊節目《夢境之地――茶馬古道》23日晚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舉行精華版首映。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法國電視三臺臺長阿斯緹耶以及來自兩國各界一百多名嘉賓出席活動。  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在致辭中表示,茶馬古道和古絲綢之路一樣,是中國和周邊國家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今天,在中國西南特別是雲南仍然保留著很多茶馬古道的遺蹟。雲南省和法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他祝願中法兩國友誼如同醇厚的普洱茶和法國紅酒,歷久彌新。
  • 「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在昆舉行發布儀式
    「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在昆舉行發布儀式 伍平 攝雲南網訊(記者 伍平 侯婷婷)5月21日,「5·21國際茶日」華西航空旅遊學校師生同飲一杯中國茶暨「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發布儀式在昆明市官渡區華西航空旅遊學校舉行。
  • 《第186期》茶馬古道的影像呈現與文化意義
    一、《茶馬古道》中「茶馬古道」的自然與人文《茶馬古道》是由韓國KBS電視臺和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六集高清系列紀錄片既單獨成章,又互為聯繫,展現了世界最古老商路的文化變遷和沿途的民俗風貌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內容,縱貫深入這條橫越橫斷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古老道路,用鏡頭講述了古道上頑強生存的山地族群和他們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
  • 隱藏在茶馬古道上的古鎮,有「文化之國」的美譽,現免費對外開放
    說到滇藏茶馬古道,讓人想起茶馬古道的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 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雲南省茶葉、布匹、鹽、日用器具、西藏區騾馬、毛皮、藥材等在馬幫下,在橫跨山區的高山深谷之間向南向北,流動不止, 很久以前,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城市, 喜洲古鎮,就是其中之一。
  • 【悅讀薦書】西安出版社:《蹚古道》
    內容簡介: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蹚古道》被列為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該書以關陝商賈「蹚古道」的大量史實以及先輩的從商經歷編寫而成。在情節中穿插介紹了陝西八大怪、陝西名小吃等關陝風俗,對認識陝西風情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有一定的作用,再現了康定茶馬交易的歷史,希望能激勵當代關陝商賈譜寫商業新的篇章。
  • 「重走中尼茶馬古道」發布儀式在昆明華西航空旅遊學校舉行
    新華網昆明5月22日電 21日,「5·21國際茶日」華西航空旅遊學校師生同飲一杯中國茶暨「重走中-尼茶馬古道」發布儀式在昆明市官渡區華西航空旅遊學校舉行。此次活動由一帶一路中國茶文明之旅活動組委會、雲南省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主辦,昆明市官渡區華西航空旅遊學校承辦。
  • 我的30歲|30歲那一年,他發現了茶馬古道
    他倆越發興奮,又來到一個叫塔村的地方,同樣在山野裡找到這樣的古道遺蹟。他們查閱資料發現,這個塔村很有歷史,唐朝時,吐蕃和南詔的軍隊在此多次發生爭戰。戰爭結束後,南詔和唐朝軍隊把鐵橋熔化了,鑄成一座4米多高的鐵柱,以表奇功。北京大學陳保亞教授是茶馬古道命名人之一。
  • 古道上的奇蹟,茶馬古道你可能了解過,但這條鹽馬古道你知道嗎?
    來到琵琶崗,看看鹽馬古道路上的村落究竟是怎麼樣的。首先我們就看到了他們的村委會,它就是位於一個老建築裡,但裡面是空空的,並沒有多大看頭,我們進村子裡看看吧!琵琶崗這個地方是永州市的一個古民居群,它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戲臺,戲臺上雕龍畫洞,非常的精緻,但是有點岌岌可危的模樣了,另外這裡還是沿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有非常多的巷子,巷子裡面也記載著過去的歷史。走進琵琶崗我就開始興奮了,外面看不到什麼老建築,一轉彎就看到這個戲臺,特別好看,戲臺邊上還有幾條路可以選擇,每一條好像都有美妙的風景等著我。
  • 致敬「背夫」精神 秀色直播探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來源:時刻頭條12月31日,秀色直播走進國家大劇院,進行了歌劇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的彩排探班直播。該系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旗下秀色直播將全程直播該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