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松去許都求見曹操,曹操見張松矮小,相貌又醜,便有意冷落他,邊洗足邊接見,使張松憋了一肚子氣。次日,曹操掌庫主簿楊修拿出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看,意欲顯示曹操的才華。張松看了一遍即記了下來,故意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無名氏所作。」楊修不信,張松說:「如不信,我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樣?」認為自己的書沒有新意,就讓人把那本書燒了。
其實曹操上了張松的當:張松具有過目不忘之才,記憶力好生了得,只看了一遍,便把整部《孟德新書》背了下來。
人腦的記憶容量是相當驚人的,據研究相當於5億本書的知識總量。人腦把這麼 多信息存放在哪裡呢?
1951年,加拿大神經外科醫生彭菲爾特在給一個癲癇病人做手術時,偶然刺激到病人右腦半球的顳葉。突然,病人回憶起過去欣賞管弦樂隊演奏的一幕。彭菲爾特又重複刺激時,病人再一次聽到了同樣的音樂。後來這位神經外科醫生在給11歲的病兒做手術時,刺激了他的右腦半球的顳葉,這個孩子一下子回憶起過去跟小夥伴們玩耍的情景。
後續的研究表明,人類的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部分主要是顳葉、海馬體和間腦等。
顳葉屬於大腦新皮層,顳葉記憶位於記憶階層的淺層,比較容易遺忘;
而海馬體屬於大腦舊皮層,海馬記憶位於記憶階層的深層,記得比較牢固;
間腦屬於腦幹,間腦記憶是更深層的記憶。
海馬體是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核心部分。
大腦變性疾病,如老年人的常見病阿爾茲海默氏症就是由海馬體的衰弱及萎縮引起的。
而腦血管病,如相應腦區供血動脈閉塞也可導致記憶力明顯下降、甚至嚴重認知功能障礙,這就是血管性痴呆。
如上圖所示:男性,65歲,一年多前曾因頭昏到醫院查顱腦MR尚未見明顯異常。一年來進行性記憶力減退,再次複查頭MR顯示:左大腦後動脈閉塞,左海馬明顯萎縮。
可以判斷,該病人記憶力下降與海馬萎縮有關,而海馬萎縮又與該側大腦後動腦閉塞有。給予改善供血和營養神經治療,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