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閒置物品要出手,很多市民都選擇二手交易平臺。不過,這種平臺雖然方便,但也隱藏漏洞,容易被不法人員利用。昨日,瀋陽公安反電信網絡犯罪查控中心總結了二手交易平臺上騙子常用的騙術,請您了解一下。
前幾天,市民小陳想買一部相機,考慮到新機價格昂貴,他對於攝影領域的研究又不深,就決定先買一部二手相機。他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看到了自己想買的相機型號,價格比官網上的新機便宜很多。隔天,小陳在該平臺上又看到一部更便宜的相機,還可同城交易。一番砍價後,小陳決定買下這部相機。賣家跟小陳約好在一個廣場見面。
小陳如約而至,見到賣家、驗過相機以後,小陳表示很滿意,就直接在平臺上付款了。在小陳竊喜買到心儀相機的同時,賣家卻稱根本沒有收到小陳的付款。賣家當場就拒絕將相機交給小陳。小陳當時就蒙了,兩人協調失敗,於是報警。
原來小陳接觸的平臺賣家是個騙子。這個騙子習慣在平臺上找一些很熱門的電子產品,盜用原圖後上傳平臺,價格卻只標註為原賣家的一半,在小陳有意向要買的時候,他先裝模作樣地跟小陳討價還價,當小陳拍下虛假相機連結時,他同時拍下真正賣家的相機連結。就這樣,騙子空手套白狼,將小陳和真正賣家同時約出來見面。結果就是,和小陳見面的是真正賣家,但收到小陳付款的卻是騙子。
警方總結,二手交易平臺上常見的騙局主要有4種:
騙術1 賣家「狸貓換太子」
騙子們常常在二手交易上以一些虛假價格發布某個商品,但是在雙方約定好價格之後騙子卻將商品調包,或者以十分吸引人的價格叫你私下交易,越過二手交易平臺,事先轉帳交易,事後失聯。
騙術2 賣家發「釣魚」連結
賣家在二手平臺上私下與買家聊天時,重新發布一個新的購買連結,一旦點開這個連結會竊取用戶的各種信息以及錢財。
騙術3 賣家虛假髮貨
這個套路其實出現的不多,但是一旦有買家遇到則非常麻煩。打個比方,買家從賣家那裡拍下了一件寶貝,二人交談甚歡,賣家當即就填寫快遞單號發貨了。可是過幾天買家打開二手交易平臺想看看物流消息時,卻發現物流一直沒更新消息。找賣家詢問情況,賣家又以各種理由搪塞,比如什麼天氣不好快遞延誤之類的。最後,買家申請退款。申請退款提交後,賣家馬上拒絕退款,要求賠付運費,買家被迫同意支付十多元的運費。其實賣家只是虛假髮貨,最終賺了十多元運費。
騙術4 賣家要求提前收貨
這種手法極其拙劣,成功率不高,但是確確實實發生過。一般賣家在發貨給買家後,會密切關注物流動態,在東西快到買家手中的前一天,以各種理由勸買家提前確認收貨。
比如賣家說自己家裡出車禍了,媳婦跟人跑了之類的,反正急用錢,能不能先確認收貨等等。有好心買家點了確認收貨,隨後錢款打到賣家支付寶裡,而最後收到的卻是一塊磚頭。
來源:瀋陽晚報
編輯:崔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