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這件金光燦燦的寶物名叫「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名字挺複雜的,一般用簡稱「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或者「雙輪十二環銀錫杖」,由名字便能看出錫杖的等級和規格。這枚錫杖現珍藏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的法門寺博物館,於1987年出土於法門寺佛塔地宮,出世即震驚世界,是全世界唯一一件「四股」、「雙輪十二環」、「銀金花」錫杖,被譽為「世界錫杖之王」,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錫杖是佛教法器,也是佛家的聖物,是至高權威的象徵,只有佛祖才可持有。法門寺這枚錫杖面世之前,日本曾出土了全世界第一枚九環錫杖,是當時世界上等級最高的,被譽為「世界第一」,日本方面據此宣稱佛教的最高境界在日本。不過,當我們法門寺的雙輪十二環銀金花錫杖「橫空出世」之後,日本佛教界「認輸了」,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枚錫杖才是品級最高的,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
那麼,錫杖源於何處?是用來做什麼的?又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佛教典籍記載,錫杖是比丘十八物之一,梵語翻譯後的意思是「吃棄羅、吃吉羅、隙棄羅」,也稱為「有聲杖、聲杖、禪杖、鳴杖、智杖、德杖、金錫、杖」等等。
「比丘」又是誰?比丘是由梵語「bhiksu」音譯而來,普遍翻譯為「乞士」,俗稱「比丘師父」,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泛指受具足戒的出家人,也就是佛教中人,即僧侶。
我們常說「苦行僧」,出家人的修行就是布衣行腳、託缽化緣,《毗奈耶雜事》中記載,比丘化緣時不能驚擾沿途施主家,更不能拳打門扇,那麼,怎樣才能讓主人知道是僧人來化緣呢?這就有了錫杖,佛言:「杖頭安鐶,圓如盞口,安小環子。」錫杖上面有小環,輕搖會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樣房屋主人就知道是出家人來化緣的,當然,錫杖也不能搖太久,響幾聲如果沒有人開門,就要去下一家了。
也就是說,錫杖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兩個,一是僧人化緣時,振環依聲,以代叩門;另一個作用,錫杖也可以用來防身。後來逐漸成為佛祖身份的象徵,也出現了等級,《錫杖經》記載,佛告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萬行盡在其中」。地藏菩薩持二股六環錫杖,迦葉佛持二股十二環,釋迦牟尼持四股十二環錫杖,即最高等級。
我們熟悉的《西遊記》中玄奘法師所持的錫杖為九環錫杖,也是寶物。佛祖命觀音菩薩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臨行時交給觀音菩薩五件寶貝:錦襴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佛祖吩咐金、緊、禁三個箍用來降伏神通廣大的妖魔,袈裟與錫杖則送與取經人使用,這枚錫杖,上有九環,持在手中,不遭毒害。玄奘法師後來在他的《大唐西域記》卷二《洛陽珈藍記》卷五中就有關於錫杖的記載:「北印度那揭羅曷國存有佛陀所持的錫杖,其長丈餘,以白鐵作鐶,旃檀為笴,盛於寶筒中」。
再來看法門寺的這枚錫杖,通體金光閃爍,熠熠生輝,由杖身、杖首、杖頂三部分組成。杖首為四股雙輪十二環,是佛教界最高權威的象徵,屬佛祖釋迦牟尼。杖身中空,呈圓柱形,通體襯以纏枝蔓草,上面鏨刻圓覺十二僧,手持法鈴立於蓮花臺之上,個個憨憨可掬,下端綴飾蔓草、雲氣和團花。鏨有流雲紋的銀絲折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輪,象徵四諦:苦、集、滅、道,十二環代表十二因緣。杖頂是象徵佛所在的兩重蓮臺,仰蓮流雲束腰座,上託智慧珠一枚。
最重要的是錫杖股側鏨刻的銘文,記載了錫杖打造的時間、用料、規格以及工匠姓名等重要信息,全文如下:
「文思院準鹹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銀金花十二環錫杖一枚,並金共重六十兩,內金重二兩,五十八兩銀,打造匠臣安淑鄖,判官賜紫金魚袋臣王全護,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詣,使左監門衛將軍弘愨」。
從銘文可以看出這枚錫杖是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敕造的,這是唐懿宗執政時期,和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其它文物一樣,都是唐懿宗御賜,供奉佛祖舍利的。錫杖使用了黃金二兩,白銀五十八兩,打造錫杖的工匠名叫安淑鄖,還有幾位負責人的官職和姓名都刻在上面。
雙輪十二環銀錫杖整體造型精美絕倫,古今罕見,比日本正倉院收藏的,被稱為「錫杖之王」(以前是)的「白銅頭錫杖」等級更高,形制更複雜,工藝更精巧,是真正的「世界錫杖之王」。經過文物工作者測量,法門寺雙輪十二環銀錫杖全長196.5釐米,桃形輪直徑25.5釐米,杆徑3.25釐米,重2390克。
1987年,法門寺唐代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的錫杖還有兩枚,分別是鎏金二股六環銅錫杖和純金二股十二環錫杖,這枚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錫杖等級最高,也是全世界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製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獨一無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