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old Mabern:一位理解爵士樂哲學的布魯斯鋼琴手

2021-02-08 即興



很少有現代爵士樂鋼琴家如Harold Mabern,Jr般接近布魯斯的本質和根源。他的演奏風格受到了同時代鋼琴家Ahmad Jamal和Phineas Newborn,Jr的影響,但顯然不乏自己的個性和理解。


才能出眾、個性低調的Mabern堪稱是60年代現代爵士樂興盛時期的無名英雄,儘管他曾廣泛地參與一些最具聲望的爵士樂手的錄音和演出,但似乎並不太為人熟知,60年代末在Prestige的幾張個人作品也沒有引發多少關注。隨著80年代以來主流爵士樂的復興,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Mabern的鋼琴藝術,而他對年輕一代樂手的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企鵝爵士唱片指南把它評為最偉大的後波普爵士鋼琴家之一,著名爵士樂評家Richard Cook在《爵士樂百科全書》一書中稱他是後波普時代的鋼琴教父之一。



Mabern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出生和長大。孟菲斯是20世紀美國節奏布魯斯音樂之都,還在高中時代他就和一些未來的重要爵士樂手如George Coleman、Booker Little、Hank Crawford以及Frank Strozier為伴。Mabern最早接觸的樂器其實是鼓,因為好友Strozier說家裡有鋼琴叫他去玩,才開始走上了鋼琴之路。也是在那時,他有幸遇到了鋼琴啟蒙的夥伴Charles Thomas,以及後來對他有深遠影響的Phineas Newborn,不過總的來說,他的鋼琴演奏是自學成才。


● Mabern致敬偶像的作曲


1954年,Mabern與其他幾位孟菲斯樂手一起前往芝加哥,他很快就在那裡找到了工作,與一些知名的芝加哥爵士樂手如Johnny Griffiin、Gene Ammons、Clifford Jordan等一起演奏。在那期間,他結識了鋼琴家Ahmad Jamal,演奏風格開始受到其影響。1959年,Mabern和Strozier加入了芝加哥當地的硬波普組合MJT+3,之後幾年這個組合在Vee-Jay廠牌陸續發表了幾張錄音。Mabern在這些早期的錄音中,就已成熟地表現出他基於布魯斯的活潑抒情的演奏風格。


1961年 Vee Jay 出版的《MJT+3》唱片封套

(從左至右)Harold Mabern, Walter Perkins,

Bob Cranshaw, Frank Strozier, Willie Thomas


1959年11月,Mabern與Strozier結伴一起前往紐約。Mabern後來回憶說,「在芝加哥我建立了信心,而紐約則進一步錘鍊了我的技藝」。在紐約,爵士樂的聖地Birdland俱樂部,Mabern遇見了當時已是明星樂手的Cannonball Adderley,加農炮邀請他一起演出,隨後的演出中他碰到了正在尋覓鋼琴手的小號手Harry 「Sweets」 Edison,於是Mabern取代了剛離隊的Tommy Flanagan,並很快加入了薩克斯手Jimmy Forrest的錄音,就此開啟他的紐約生涯。


1959年12月,Mabern參與Forrest的錄音。


1961-62年間,Mabern加入了Art Farmer和Benny Golson領導的Jazztet樂隊。Jazztet是最具代表性的硬波普爵士樂隊之一,與Jazztet樂隊合作的18個月成為Mabern在紐約嶄露頭角、被眾多爵士傳奇大師邀請合作的開始。Art Farmer優美抒情的四重奏《Perception》和Jazztet樂隊的《Here and Now》、《Another Gig Together》都留下了Mabern風格成熟的硬波普鋼琴之聲。



在Jazztet樂隊解散後,Mabern先後加入Lionel Hampton、Donald Byrd、Roy Haynes的樂隊,並於1963年短暫加入過正處於人員和風格轉型期的Miles Davis樂隊在西海岸Blackhawk俱樂部的演出(可惜沒有錄音留下)。之後Mabern在J.J. Johnson的樂隊呆了2年,也曾和Sonny Rollins有過短期合作。 1965年,Mabern作為吉他手Wes Montgomery四重奏的一員到歐洲巡迴演出。60年代中後期,他在Lee Morgan、Hank Mobley、Jackie McLean、Blue Mitchell以及Freddie Hubbard等Blue Note代表性樂手的名下錄製了多張專輯。


Harold Mabern和Hank Mobley,

1965年Hank Mobley的唱片《Dippin』》錄音現場。


Mabern見證了波普樂最後的黃金年代


1968年至1970年間,Mabern在Prestige廠牌錄製了四張個人專輯,這些錄音多少帶有那個時代向靈魂爵士樂(soul jazz)靠攏的一些特徵,展現了他深受布魯斯影響的演奏和作曲風格。


Mabern前四張個人專輯都在Prestige出版


四張專輯裡的前三張都有Mabern的老鄉George Coleman明亮的次中音薩克斯演奏,Coleman也是Mabern一生最重要的音樂夥伴。


   George Coleman Octet - Isn't She Lovely 

George Coleman - ts; Bobby Watson - as; 

Sal Nistico - ts; Mario Rivera - bs; 

Danny Moore - tp; Harold Mabern - piano; 

Clint Houston - b; Billy Higgins - dr.

1985 UK TV


70年代初,Mabern繼65年的《The Gigolo》專輯後和Lee Morgan再次合作,成為Morgan人生最後一段時期的鋼琴手。1972年2月,Slug's Saloon俱樂部,Morgan被情人槍殺的那個夜晚,Mabern就在現場。 



和60年代末時代風潮相對應的是,Mabern也在探索性的爵士樂隊裡貢獻了自己的演奏。1970年,他參與了日野皓正前衛爵士樂風格的作品《Alone Together》。1972年,Mabern加入Stanley Cowell組織的多鋼琴樂團The Piano Choir,錄製《Handscape》。同年秋天,他出現在自由爵士旗幟樂手Archie Shepp帶有深切黑人意識的專輯《The Cry of My People》裡。



隨著主流爵士樂在70年代日漸式微,Mabern的錄音也日漸稀少。不過他還是留下了一些值得一提的錄音,包括與Stanley Turrentine、George Benson、Milt Jackson,以及和老朋友Frank Strozier在丹麥廠牌SteepleChase的合作。70年代見證了日本爵士樂市場的崛起,隨著Mabern多次訪問日本演出,他在日本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此後日本唱片公司邀請錄音打下了基礎。



由於日本爵士市場對鋼琴三重奏的喜愛,90年代以來,Harold Mabern在日本爵士樂廠牌DIW和Venus相繼發行了十幾張鋼琴三重奏作品。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Mabern醇厚、抒情的搖擺風格。以鋼琴為主導樂器的三重奏是Mabern最喜歡的編制。如他自己所說,「在三重奏裡,你可以演奏三重奏,也可以演奏獨奏或二重奏」。



1981年,Mabern開始任教於William Paterson大學。90年代末,一位由Mabern親手調教出的愛徒、新生代次中音薩克斯手Eric Alexander接過了George Coleman的槍,成為老年Mabern的固定搭檔。從97年的作品《Mode for Mabes》至今,兩人已經合作了超過二十張專輯。在與Alexander亦師亦友的長年合作中,Mabern不僅見證了一位新生代薩克斯手的成長,他自己的鋼琴技藝也有了進一步的提煉。


● 「Phineas Trane」取名於Mabern和Alexander的兩位偶像


Alexander在每個廠牌的足跡都有恩師Mabern的影子


  Eric Alexander Quartet - Moment to Moment

Eric Alexander - ts, Harold Mabern - p, 

John Webber - b, Joseph Farnsworth - dr. 

Chivas Jazz Festival 2003, Brasil.         


2015年,Mabern集結了多位年輕一代的一線樂手和歌手,錄製了唱片《Afro Blue》(Smoke Sessions)。作為60年代最受歡迎的一位伴奏鋼琴手,這張專輯就像是他在60年代繁忙身影的一次閃回。在那個年代,Mabern曾為Johnny Hartman、Joe Williams、Sarah Vaughan、Betty Carter等偉大爵士歌手伴奏。而今天,Mabern是為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歌手Kurt Elling、Gregory Porter、Jane Monheit、Norah Jones作綠葉。


   Harold Mabern's Recording <Afro Blue> 

Documentary by Smoke Jazz, 2015.     


無論是在為歌手伴奏時使用柔和的踏板,還是在管樂四重奏時控制音樂的節奏,對於伴奏,Mabern有一籮筐的心得。「貝斯和鼓手不合拍時,需要鋼琴把節奏帶回來。」「給歌手伴奏時要彈得輕一點,不要把和弦裡作為導音的音彈出來。」Mabern從不諱言自己對伴奏的喜愛和自豪,在他看來,他可以給這世上最好的樂手伴奏,「我從來不介意是否成為一個主導樂手,我只是一直想成為我可以成為的最好伴奏師。在背景中,你也可以閃光。」


● 1984年為Betty Carter伴奏的錄音


眾所周知,對Mabern的音樂影響最大的是爵士鋼琴家Phineas Newborn,Jr,在很多訪談中他都會提及這位好友和精神導師,言談中充滿仰慕,也不乏對Newborn個人命運的嘆息。



兩人的結識源於Newborn的中學同班同學Charles Thomas。Mabern後來回憶說:「他(Thomas)告訴我,如果你真的想要彈鋼琴,你一定要聽聽這個傢伙。當我後來見到Phineas並聽到他演奏時,我想,哇,這就是我想要彈鋼琴的樣子啊!Newborn是我一生至愛,還有Ahmad Jamal,我會毫不猶豫地說,他們兩位是我個人最愛的鋼琴手。」


說起Phineas Newborn,Mabern十分動情,

「一想到整個音樂界是如何對待Phineas Newborn,Jr的,我就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們簡直迫害了他。Phineas的演奏是如此傑出,他左手彈奏的音符比我們大多數鋼琴手右手彈得都要多,但是他們卻說:哦,他的演奏太冷了(太炫技而缺乏感情了)。當一個人可以用雙手演奏任何東西時,你怎麼可以說他的演奏太冷了?我每每聽他彈奏,都絕不可能會有如此感覺。他的技藝可以讓他演奏他頭腦中想到的任何東西,他就是像Bird、Coltrane一樣的偉大樂手。」


當問到是什麼原因讓Newborn被忽視甚至是被「迫害」的時候,Mabern接著說,

「嫉妒,簡單直白的說就是如此。我一想到人們是怎麼一直貶損和折磨他,我的眼裡就會溢滿淚水。我會盡我的餘生來將我的音樂獻給Phineas,因為他理應得到更好的名望。他是個好人,我從沒有聽Phineas說過一句別人不好的話,從來沒有。但是人們卻那麼貶低他。最後他只好回到孟菲斯,就那麼坐在門廊的地板上,心碎地死去。」



1989年6月,Phineas Newborn慘澹離世一個月後,Mabern召集其他三位鋼琴家Mulgrew Miller、Geoff Keezer、James Willams一起,以Contemporary Piano Ensemble組合之名錄製了紀念Phineas Newborn的專輯《Four Pianos for Phineas》,這個特別的鋼琴四重奏參加了91年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爵士音樂節和96年洛杉磯蒙特利(Monterey)爵士音樂節。1995年,Mabern和Geoff Keezer的二重奏音樂會錄音由Sackville出版,名為《For Phineas》。


● Phineas Newborn的原版與Harold Mabern的演繹


雖然經歷過不同的時代潮流,但是Mabern的音樂始終秉持著自己的根源和風格。在2006年AllAboutJazz的訪談中,Mabern談到了家鄉背景對他音樂的影響,


「如果你想在孟菲斯謀生,那就不得不演奏節奏布魯斯音樂。當時我們都覺得這有點偏離爵士樂了,不過現在我意識到,演奏布魯斯音樂是一種無所拘束的快樂,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像Charlie Parker和Clifford Brown這樣偉大的即興樂手也是從布魯斯音樂中來的。事實上,我認為自己更像是一位了解爵士樂的布魯斯鋼琴手。我理解布魯斯的重要性。這種能力讓我很自豪。」



2010年,Mabern獲得了以爵士音樂家Don Redman命名的遺產獎,以表彰其在爵士樂教育和音樂修為上的至高成就。對於這位硬波普年代很多傳奇樂手身後的鋼琴家而言,他一生演奏的正是爵士樂留給世間最菁華的遺產。


「我的音樂總是搖擺的,我想,我是一位理解爵士樂哲學的布魯斯鋼琴手。」


● 晚年的Mabern演奏愈發激情,對音樂的熱愛已是至真之境




快樂 光明 幸運 像Harold Mabern一樣


■□■□■□■




相關焦點

  • 高中音樂《爵士樂》教案
    【難點】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並通過實踐加深理解。三、教學用具多媒體、音響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播放民歌《茉莉花》,學生欣賞。教師引導:同學們,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聽一曲與眾不同的《茉莉花》,大家聽一下這首《茉莉花》和剛才的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怎樣區分布魯斯和爵士樂?
    本人是名業餘布魯斯樂手,站在布魯斯的角度上來解釋,爵士樂略知一二,為了不誤人子弟,僅說明爵士樂和布魯斯的差異所在。爵士樂在旋律與和聲上的複雜性要明顯高於布魯斯,甚至可以說幾乎領先於所有其他流派音樂。兩種音樂隨著時代的發展都有許多拓展以及與其他流派音樂的融合,但其根源是不變的,在此我只說兩種音樂形式最根本的,也就是原始形態的區別。
  • 十首優美的爵士樂,讓你輕鬆擁有浪漫的夜晚!
    爵士樂(Jazz),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於美國,誕生於南部港口城市紐奧良,音樂根基來自布魯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樂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奏為基礎,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
  • 薦讀 了解福音音樂,從爵士樂開始
    在眾多流行音樂中,爵士樂是出現最早並且是在世界上影響較廣的一個樂種。歐洲教堂音樂、美國黑人小提琴和班卓傳統音樂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國黑人勞動號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間藍調","拉格泰姆"和"民間藍調"構成了早期的爵士樂。對於爵士樂,大家聽到的最多的名詞可能就是「布魯斯(Blues)」,也就是藍調。
  • 【爵士吉他】初學爵士樂,如何上手爵士布魯斯?
    我們平時聽到的布魯斯大致會分為兩種,傳統布魯斯和爵士布魯斯。傳統布魯斯和爵士布魯斯有什麼不同?我們以這兩首曲子作對比,趕緊聽聽看吧!在第九到第十二小節中,《Baby'》用了傳統布魯斯的常見套路V-IV-I,《Billie’s Bounce》用了爵士經典的II-V-I進行,最後一小節是五級屬和弦。由此可見,爵士布魯斯會比傳統布魯斯的和聲更豐富一些。
  • 布魯斯 | 十二小節背後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一位中產黑人作曲家發現了他們,才將布魯斯音樂帶到更廣闊的世界。這位黑人作曲家,就是有著布魯斯之父之稱的W.C.Handy(W.C.翰迪)。 1903年,翰迪經過密西西比車站時,遇到了那裡的布魯斯歌手。他被那種從未聽過的神奇音樂深深吸引,回到孟菲斯後,憑藉記憶,他將這種12小節的音樂記錄在樂譜上。
  • 【普及】布魯斯音樂起源最全的故事
    ,對布魯斯音樂的分類更是七嘴八舌,我結合一些我收藏的書籍和視頻的資料,來談談我對布魯斯音樂風格的理解。區分布魯斯,有很多種角度,是地域還是風格,都糾纏在了一起。有人說:布魯斯分黑人布魯斯還有白人布魯斯,箱琴布魯斯和電布魯斯,根源布魯斯和現代布魯斯等等。我們結合著布魯斯發展的歷史試著用風格把布魯斯劃分為幾個階段,幾種風格。1、work songs 也就是黑人奴隸的勞工號子,工作時唱的歌。
  • 音樂漫談54 | 新時代的新音樂2:美國早期爵士樂
    當然,爵士樂最明顯的起源是來自於19世紀美國黑人的宗教和勞動歌曲中的反拍律動,還有布魯斯獨特的音樂語言和聲效處理;但是同時,爵士樂中也能體現出源自歐洲的白人音樂中的旋律與和聲規則。美國黑人音樂複雜的節奏、敲擊性的印象,扭曲的聲樂風格與美國白人音樂傳統中的方正的樂句、強大而規則的和聲融合,產生了一種富於活力和變化的新音樂。
  • 爵士樂的神秘起源
    1917年2月26日,由正宗迪克西蘭爵士樂隊錄製的第一首爵士樂《車馬出租所布魯斯》誕生了。關於判定《車馬出租所布魯斯》創作者的訴訟,負責本案的法官最終判決:由於這首歌品味粗俗,並且創作者不能閱讀或寫樂譜,所以這首歌屬於無創作者的公共財產。比起其他流行音樂形式,爵士樂的爭議尤為繁多。在爵士愛好者之間爭論得最激烈的幾點也更為基本:哪些音樂才夠格稱為爵士樂?爵士樂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嗎?「爵士樂」一詞是從哪來的?第一首爵士歌曲面世的一百年後,這些問題仍沒有明確的答案。
  • 當我們說聽不懂爵士樂的時候,我們喪失了什麼?| 紙城REVIEW
    也許素有「爵士暴君」諢號的明古斯確實脾氣火爆、態度傲慢,對社會現實懷有叛逆的不恭,但這裡並不能用他的性格來推斷,這個問題恰恰是幫助理解爵士樂的關鍵之一。從瑣碎的源流到融匯一體布魯斯音樂同樣誕生於南部的非裔群體,它時而是女性黑人的哀歌,時而又是底層業者的勞動號子,樂曲中幾乎貫穿的屬七和弦會與布魯斯音樂特有的音調——布魯斯混合音階相配合,它由幾個和東方五聲調式完全重合的音、以及布魯斯獨有的幾個色彩音(Blues Note)組成。這種調子經常被我們看作「爵士音樂的主要特徵」。而「搖擺」也被視為爵士樂的標誌。
  • 關於爵士樂入門的兩封信
    ➀ Ed的爵士樂入門唱片推薦 這是Ed給我寫的第一封信。他為我精心準備了一個爵士樂入門的清單。有一些公認的經典唱片並不在這個清單裡,不是說它們不重要,或者Ed認為不重要,而是因為這個清單裡的四十幾張唱片是他最先想到要寄給我的。所以,雖然是個爵士樂入門的清單,但也體現了他個人的口味,比如對硬波普和Blue Note出品的偏愛。
  • 西方的爵士樂是如何誕生的?
    本文作者:辰諳說起爵士樂,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可能都是酒吧的樂池上一群黑人演奏家的演奏現場。小號、薩克斯、鋼琴、爵士鼓、低音提琴等樂器組合到一起,便能給人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聽盛宴。由於種種原因,爵士樂在國內比較小眾,真正喜愛和了解爵士樂的人並不多。
  • 【歲月如歌】歲月如歌之愛的鋼琴手
    寂寞公路歡迎收聽鄒霖主持的「歲月如歌」,本期節目伍思凱音樂專題之二「愛的鋼琴手」,為大家介紹伍思凱和他的風格多變的歌曲
  • 高中音樂《爵士樂》答辯
    【參考答案】爵士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於美國,誕生於南部港口城市紐奧良,音樂根基來自布魯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樂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奏為基礎,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20世紀前十幾年爵士樂主要集中在紐奧良發展,1917年後轉向芝加哥,30年代又轉移至紐約,直至今天,爵士樂風靡全球。
  • 爵士和布魯斯具體有什麼區別?
    *指布魯斯音階中的#4音。但是初期的布魯斯演奏並不完全是規範的布魯斯音階,還會用到在布魯斯音階之外的低於正常音高的微分音,這樣的用法賦予了布魯斯獨特聲響效果。這類音符也被統稱Blue Note。布魯斯基礎結構以及歌詞形式隨後,布魯斯的歌曲結構開始規範化。
  • 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詳解
    接下來,大家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的介紹吧!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介紹專業概況:伯克利音樂學院主修爵士樂作曲的學生將在與爵士樂有關的環境和實踐中學習基本的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和節奏。
  • 爵士樂中的薩克斯管大師
    在上一期的推文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爵士樂中的常用樂器》(點擊標題查看詳情),本期的推文就再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爵士樂中演奏薩克斯管的大師,以便樂迷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爵士樂、了解爵士大樂隊、了解薩克斯管!
  • 阿多諾的爵士樂批判
    對於專家的沉默,阿多諾是有所準備的,因為他清楚知道,能夠真實理解自己思想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但令他絕對想不到的是,半個世紀後,自己三十三歲那年在英國流亡時不經意間寫就的一篇名為「論爵士樂」的論文,居然會被人反覆解釋、評論和批判,而其中最有力者竟然還是在他思想啟蒙下成長起來的美國新左派!
  • 布魯斯音階、和聲、節奏、技巧的理解、運用
    布魯斯音階、和聲、節奏、技巧的理解、運用      布魯斯是很多吉他愛好者都喜歡的風格
  • 布魯斯音階、和聲、節奏、技巧的理解與運用
    一、布魯斯音階就音階來說,有很多種,我們常接觸的是:自然大調音階(1、2、3、4、5、6、7)自然小調音階(6、7、1、2、3、4、5)和聲小調音階(6、7、1、2、3、4、#5)五聲音階(1、2、3、5、6)這些都很好理解和記憶,用起來也不難,但是關於布魯斯音階,國內的教材一般是這樣解釋的:小調五聲音階加一個b3音,就得到了布魯斯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