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得掉渣又讓人慾罷不能,這隻泰國農村婚禮樂隊爆火全世界

2021-02-06 世界音樂

《樂隊的夏天》第一期剛播出的那晚,五條人樂隊就火了。


沒有歌詞展示的方言歌曲,雖然讓觀眾們一頭霧水,卻也讓大家記住了這倆畫風奇異的大哥。因為他們真的太接地氣了!



大概是因為見慣了奇裝華服的表演,以及這半年經歷過太多魔幻事件,我們現在反而更容易被最單純的質樸所觸動。越「土」越火,也成為了一種很普遍的文化現象。


下面這支在2016年火遍世界的泰國樂隊,就帶有這樣一種特殊的魔力,乍看「土」掉渣,但是怎麼越聽越覺得特別棒呢?甚至還特別高級……



看著場面,亂七八糟的鄉間小路、低矮破舊的房子、穿著綠襯衫戴著大蓋帽的大哥……沒想到居然是個錄音現場?


相比簡陋的天然錄音棚,他們的設備更叫一個「土」。長得跟玩具有一拼的架子鼓、音色特別塑料味兒的電吉他、還有酷似收廢品垃圾箱的大喇叭……說他們在玩音樂,是認真的嗎?


這畫面一度讓我想起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描寫的那個叫「馬孔多」的村莊,明明看起來是個與現實社會完全脫節的彈丸之地,卻藏著這樣一個土味傳奇。



Khun Narin樂隊的日常畫風就是這樣的。


這是一支泰國北部碧差汶府的迷幻搖滾樂隊,最初為村子裡的婚禮做伴奏工作,成員由各個年齡段的本地音樂家構成,跨越了好幾代人,既有十幾歲的高中生,也有60多歲的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人要外出打工,有的要成家開始家庭生活,所以陣容不斷在更替變化。



這是一群質樸的農民,風吹日曬下形成的黑黝黝的皮膚;


不會迎合觀眾的撲克臉;



夜市地攤兒風的衣服;


廉價的音樂設備,滿屏幕都溢出一股土味兒;



再加上泰語本身就帶著一種喜感,更為他們的畫風增加了一種荒誕感。


可就是這樣一個只為婚禮伴奏的草臺班子,後來竟變身成可以開展歐洲巡演的知名樂隊!其成名之路,真的可以寫一出魔幻現實主義大戲了。


據樂隊的創始人Viroj回憶說,他小時候當過音樂家,彈過吉他,也當過雜工。


在外工作十多年後他決定回到家鄉,在那裡他看到村裡的失業少年在業餘時間裡演奏音樂。於是萌生出一個想法:幫助他們用音樂賺錢。


所以他把大伙兒召集到一起組了個樂隊,專門接些婚禮伴奏和寺廟儀式的活兒。這有點像《百鳥朝鳳》裡專接紅白喜事的焦家班。只不過,Khun Narin玩的主要是西洋樂器。



有一次,Viroj的兒子回家看到老爸的樂隊玩得有模有樣,就拍了個視頻放在油管上。沒想到,樂隊的命運就此改變……因為,萬裡之外,一個滿懷理想的瘋子出現了!


2014年,遠在美國的聲音工程師Josh Marcy偶然間看到這個視頻,被Khun Narin樂隊具有衝擊力和侵略性的原始聲音驚嘆到,於是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去泰國偏遠的鄉村尋找他們,為他們出專輯。


美利堅的精英人士,泰國鄉村的農民,音樂串起了這段飄洋過海巡音的故事,是不是特別扯?



Marcy先是辭掉高薪工作,然後拜訪了獨立唱片公司Innovative Leisure的朋友。


對方不僅答應要為Khun Narin樂隊出專輯,還願意出資資助他的泰國之行,對他們來說:「僅聽一聽這次旅行中的故事就值得花這筆錢。」 


不會說泰語的Marcy到了泰國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機緣巧合認識了在曼谷居住並且經營著泰國音樂博客的美國人Peter Doolan。


Peter說得一口流利的泰語,在他的幫助下Marcy終於來到了碧差汶府的村莊找到了Khun Narin。



起初,樂隊並不願與Marcy合作,但當大家第一次一起演奏了音樂之後,所有的溝通障礙都不存在了。這事兒,成了。


錄製當天,Marcy將樂隊安排在房屋和稻田之間的一條泥濘小路上,並用一根長的延長線從房屋延伸到田野,為整個設備供電。



錄音過程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每首歌曲之間,他們都會停一下喝點威士忌,然後再抽兩口煙,隨意又自然的樣子。



沒有現代化的錄音棚,和大手筆的策劃宣傳,Khun Narin的首張專輯《Electric Phin Band》發行後依然大獲成功,而且被評價為「難以形容的美麗迷幻」。樂隊也因此獲得了去法國音樂盛會Trans Musicales上演出的機會。


之後也頻繁出現在歐洲各大音樂節上,沒過多久又出了第二張專輯。



其實,泰國能出現這樣優秀的搖滾樂隊並不新鮮。


作為一個旅遊業國家,早在70年代,泰國就進入了搖滾樂的萌芽期,孕育出諸如Carabao這類專門用作品描繪勞動人民疾苦和社會現狀的樂隊,頗有60年代美國民歌圈的樣貌。


80年代初期,泰國人基本只聽西方的搖滾樂,而本土的搖滾樂市場尚存一片空白。唱片公司瞄準了這一空白,開始製作本土搖滾樂。


自此,一大批重金屬、民謠搖滾、重型音樂、EMO等風格的樂隊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


雖說Khun Narin樂隊看起來很土,但他們的音樂及樂器配置還是很講究,有意思。


有別於一般的泰國民間樂隊和「Molam」音樂(泰國及寮國地區慢節奏的音樂風格),傳統泰國琵琶(Phin)是編制的核心,他們把琵琶接上電,還加入了貝斯、交響樂的鼓,增添了獨特的節奏鋪墊和旋律色彩。



時至今日,泰國的樂隊文化依然非常濃厚,上至都市舞臺,下至鄉野村莊,都是臥虎藏龍。


有位美國音樂人曾在文章中寫道自己去泰國旅行的經歷:


「我在整個城市看到如此多的音樂。有一次,我偶然遇到了一個警察樂隊,在演奏一些讓人熱血沸騰的音樂,同時嘗試為海嘯災民籌集捐款。簡直不敢相信,如此令人敬畏的事物如此普遍。這讓我又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泰國了。」


這也是我開頭說的,為什麼越「土」越容易紅的原因吧。誰不會被平凡中最純粹真實的東西打動呢?


常去泰國旅行的朋友請注意!


那裡的蚊子又大又多

你太需要這樣一臺便攜驅蚊器了

更多美好製造優選好物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

相關焦點

  • 最火的五條人樂隊來淘寶了!土得掉渣的「猛貨」,3天賣出40萬
    據悉,這是五條人官方的周邊店,正式開業僅3天,店鋪已積累1.8萬粉絲,通過預售達成40萬的銷售額。在很多人看來,五條人的歌具有「塑料感」,土得掉渣。主唱仁科表示,五條人喜歡「塑料感」,因為真實。五條人用看似瑣碎又粗糙的方式,刻畫並展示了「小鎮青年」「縣城青年」等小人物世界裡的生猛,他們還因此得到了「農村拓哉」和「郭富縣城」的稱號。
  • 五條人「出圈」:觀眾為何愛這個「土到掉渣」的樂隊?
    在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五條人出圈得猝不及防。初見五條人樂隊的主唱仁科和吉他手阿茂,沒有人不會為他們的生猛、粗野和徹頭徹尾的江湖氣感到震驚。一個穿黑皮衣、梳油頭,一個穿花襯衫、戴黑色墨鏡,趿拉著紅色人字拖;他們自嘲是「農村拓哉」「郭富縣城」,和嘉賓們脫口秀般的對話,讓網友們「笑到飆淚」。
  • 象州縣這些「土得掉渣」的話語 農村「環保媽媽」會了懂了
    象州縣這些「土得掉渣」的話語 農村「環保媽媽」會了懂了 2020-11-09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草根樂隊年年有,憑什麼「土得掉渣」的五條人能火到出圈?
    但其實,在風風火火之下,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看過這檔節目,因此我們能看到比起第一季,在第二季有一個更加明顯的特點——節目陣容更加強大,樂隊的勝負心更加強烈。誰能想到《樂隊的夏天》能火呢?……比起第一季走一步算一步的開拓嘗試,這一季不論是從節目的主創、還是參賽的樂隊來說,各位都多了一份野心——要火,要出圈!
  • 零點樂隊主唱化身農民,周曉鷗出演《鬼吹燈》土得掉渣,神還原
    最近熱播的劇版《鬼吹燈·龍嶺迷窟》已經更新到了12集,在「全面回憶」完鷓鴣哨勇闖黑水城的前因後果之後,帥氣的中年大叔高偉光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倒是另外一個人物漸漸浮出水面,他就是「土得掉渣」的地頭蛇馬大膽。
  • 五條人走上爆紅之路 土得掉渣不再是貶義
    五條人走上爆紅之路 土得掉渣不再是貶義 從《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中,很多觀眾就此認識了五條人樂隊,大部分人對於五條人樂隊第一印象就是土,造型隨性、歌詞直白、專輯封面經常是街頭廣告風,但醜到 可不就是潮嗎~而對於不認識五條   原標題:廣東話五條人什麼意思?
  • 五條人:寧願土的掉渣,也不俗不可耐
    這個將樂隊logo放在塑膠袋上的樂隊,這個「土到掉渣」的樂隊,唱著塑料感的音樂,關注著城市市井的故事,連火的方式,同樣如此市井。作者 | time「沒關係,我覺得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這個將樂隊logo放在塑膠袋上的樂隊,這個「土到掉渣」的樂隊,唱著塑料感的音樂,關注著城市市井的故事,連火的方式,同樣如此市井。
  • 五條人開淘寶店了!土得掉渣的海報,成為了「猛貨」……
    「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這個夏天被《樂隊的夏天2》裡33支樂隊中的其中一個樂隊刷屏,在廣告圈了解到「五條人」時,卻是他們被淘汰的那一期(第一期)。當《樂隊的夏天》還未火出圈時,樂夏的微博熱搜都的微博刷屏,主唱兼吉他、手風琴仁科的金句名言,主唱兼吉他阿茂的人字拖形象,節目播出後,網友紛紛對這兩個人的樂隊,勾起了好奇心。
  • 「土得掉渣」……這些「寶藏縣長」火了!網友:好拼
    他們用自己的「獨門絕技」,為家鄉代言又帶貨,一起來看看他們有多拼↓「土得掉渣」縣長:歡迎來金寨打卡「新疆昭蘇的賀縣長,歡迎你騎著你的天馬,到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打卡!」 不會騎馬,就直接把自己的臉P到縱馬馳騁的騎手身上,「土掉渣」的P圖技術,卻讓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副縣長蔡黎麗火了一把。
  • 農村劇告別無大牌低成本 不再「土掉渣」
    袁弘加盟《平凡的世界》  告別無大牌、低成本、揭傷疤  以往的農村劇似乎天然長得「土得掉渣」、很難好看的感覺,但是近期的幾部農村劇都具有高顏值、高風評、大投資的特點筆者從農村出來,深深知道現在的農民面臨新問題的同時,也都在努力擺脫三農的困境,農村出現了許多令人欣喜的好苗頭,假使我們的作品能緊跟大作品時代,不再是用醜化、矮化的眼光看待農民,就絕對不再只是「土得掉渣」一個模樣,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創作作品應當被鼓勵。
  • 《樂隊的夏天》糊了,土味上頭的五條人卻爆了
    《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無疑是這個夏天為數不多的一點「燥」。播出至今,雖然沒有第一季那麼驚豔,但第二季還是讓我們認識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土味」樂隊——五條人。因為「無視」規則,畫風清奇地自稱「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節目播出後五條人毫不費力登頂了熱搜第一,成為了第一期的最大爆點。但由於太過於隨心所欲,五條人首期就被淘汰了。
  • 《樂夏》|寧願土得掉渣的五條人,究竟靠什麼魅力虜獲網友的心?
    寧願土得掉渣也不願俗不可耐的五條人,究竟是為什麼虜獲觀眾的心呢?1.市井之氣,人間煙火五條人是在2008年成立的一支內地搖滾樂隊,由自稱是「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的主唱兼手風琴仁科、和主唱兼吉他手茂科二人組合而成,來自廣州海豐。穿了一雙紅色人字拖,便站上樂夏的舞臺上表演,而他們的音樂和他們一樣,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 被淘汰一次,觀眾就想撈一次,五條人土到掉渣就是潮
    有人評價他長得像木村拓哉和郭富城,他自嘲自己應該是「農村拓哉」、「郭富縣城」。讓他形容樂隊的最大特點,他回答「土到掉渣」。犀利的語言加上他們濃鬱的口音,立馬加深觀眾對他們的印象。出場時,仁科梳油頭、穿黑皮衣,阿茂戴墨鏡、穿花襯衫,腳下是一雙紅色人字拖,這身打扮真是夠「生猛」,跟他們的「江湖氣場」很搭。其他樂隊的選手說:「我只關注一點,(阿茂)穿鞋了嗎?」
  • 五條人承包了整個樂夏的快樂,觀眾:土得掉渣卻不俗
    五條人樂隊改編伍佰的《Last dance》。有新粉說:因為五條人,愛上了樂夏,沒有五條人少了很多快樂,一定要撈回來。有人說,很多女生都迷上了五條人,雖然土得掉渣,但是讓人感到很快樂。也有路人不明所以,看到大家在喊撈人,以為是抗洪英雄在救人。
  • 《樂夏2》五條人爆火,八一八戳中時代「嗨點」的「怪」範兒樂隊
    《樂隊的夏天2》爆火的「怪」範兒樂隊五條人,就是這個命中帶「紅」的幸運兒。 天時地利人和,嚴絲合縫,沒被現實馴服的「野生」藝術家,戳中了整個時代的「嗨點」。 如果說鮮明的個性和獨特氣質,是五條人出圈的重要法寶,那麼接下來我就結合時代背景,給大家深度解析五條人「爆紅」的三大原因。 一、貧富差距和階層壁壘,讓「草根崛起」的夢愈發狂熱 貧富差距是全世界永恆不變的火爆議題,而敢於「扎心」的電影最容易創造奇蹟。
  • 《樂夏2》五條人爆火,八一八戳中時代「嗨點」的「怪」範兒樂隊
    《樂隊的夏天2》爆火的「怪」範兒樂隊五條人,就是這個命中帶「紅」的幸運兒。天時地利人和,嚴絲合縫,沒被現實馴服的「野生」藝術家,戳中了整個時代的「嗨點」。一個是「低配男神」仁科,濃眉大眼,輪廓鮮明,有種帶著新鮮泥土氣息的「帥」。
  • 五條人之後,土得掉渣不再是一個貶義詞
    文丨小佳經常出其不意的五條人火了,仁科和阿茂成了這個夏天最靚的仔。在《樂夏》之前,這支民謠樂隊依靠自己野草一樣的架勢聞名。比賽形式是即興創作,臨場發揮是五條人的強項,限時十分鐘準備,樂隊商量了不到兩分鐘,歌曲就準備好了,所有人都驚訝速度之快,可能在此刻,樂迷就想把票投給了五條人。被淘汰的達文西總結失敗的原因,他們認為是自己過於嚴謹了。論作品,達文西也不差,甚至在一旁觀看對手演出的五條人都認為自己輸了。
  • 「土到掉渣」的五條人:迷倒周迅,幹掉張亞東,如今一夜值千金
    畢竟舞臺上吹拉彈唱的,看來看去就兩條:主唱兼主音吉他、手風琴仁科,人稱「農村拓哉」「郭富縣城」。主唱兼吉他阿茂,戴上墨鏡就是「海豐謝賢」。「硬是把《樂隊的夏天》這個又文藝又灑脫的正經舞臺,變成了一個又土又痞的九十年代縣城歌舞廳。」
  • 五條人復活了!這隻寶藏樂隊是長在熱搜上了嗎
    這個夏天最惹眼的樂隊莫過於道上靚仔——五條人,你沒聽過這個樂隊的名字,也一定聽過他們唱的《阿珍愛上了阿強》。今天我們請來了五條人的「農村拓哉」仁科,還有「海豐謝賢」阿茂,讓他們來聊一聊五條人的音樂。他們覺得自己的音樂是塑料味: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他們很幽默,但絕不是一支搞笑樂隊!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真的到來了嗎?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33支樂隊將燃炸這個夏天,讓更多的人走進樂隊、了解樂隊,原來除了主流音樂外,還有這麼多豐富多彩、風格迥異的音樂類型, 原來音樂可以更搖滾、更瘋狂。 「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的五條人樂隊,不修邊幅、充滿市井氣,一雙人字拖走天下,用他們「土得掉渣的」音樂演繹阿珍阿強的平凡人生,引得大家開懷大笑,圈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