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senmor說】訂閱查看所有文章。
也許音樂更適合此篇文章。
【小丑】影評:堅持自我,才是最難的
文/senmor
一直忙於生計,疏落了這部國外呼聲很高的DC電影【小丑】。
當92屆奧斯卡頒布了最佳男主角就是【小丑】的主演華金·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時,我才開始在某一個安靜的夜晚,靜靜的看完。
華金·菲尼克斯還拍過人工智慧聲優【她】,【角鬥士】、【盧安達飯店】。尤其是【她】,劇本和演繹都是值得看一下的。
我喜歡美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敬業,付出。
鳳凰叔據說為了拍小丑瘋狂瘦了很多,美國演員為了好好演戲,瘋狂的付出是職業精神的一種體現。此片裡不少的裸露瘦骨嶙峋的鏡頭也增色不少。
DC是我喜歡的漫畫公司,作為漫畫影視公司,有時候甚至期望值比漫威還要高,也許是蝙蝠俠歸來那3部給我的印象太好太深刻,也許是末日巡邏隊那種吊兒郎當的表象,也許是覺得DC略文藝,或者是說更有內涵一些?不至於像漫威那樣打打殺殺人物眾多來譁眾取寵。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布魯斯韋恩拄著拐仗蹣跚而行。
我看電影不喜歡看劇情,直接打開看,甚至有時候也不喜歡看名字,甚至陌生的電影,連演員都不知道有誰。
原本以為這是DC的一個科幻片。當我看完了,發現不是。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劇情片。
黑暗裡,手機帶著耳機看完這部片,足夠認真,足夠專一。
對於一些期待中的好片,都必須專心,哪怕任何一個臺詞,音符都不能錯過,更別說鳳凰叔的一個個經典的眼神輪換。
電影在手機裡結束後,五味雜陳。這不是常規DC/漫威的那種爽片,沒有彩蛋。也不像速度與激情系列那種過癮。更不像忠犬八公等等那種催淚。
慌亂、驚詫、壓抑、悲傷、無助,也許這些可以組成一個最簡單的觀後感。
而整部電影,混亂,冷調,壓抑,低沉,精煉。
有點美劇【冰血暴】的那種凝練,但是氛圍不同。
小丑在電影裡叫亞瑟。
亞瑟的人設是一個有精神病的單親家庭長大,母親年老體衰一身是病坐吃山空,自己也四五十歲,沒有正經工作,只能靠表演小丑為一些門店做些促銷活動,收入甚微。
亞瑟有一個塑封紙牌,寫著:此人有控制不了的爆笑症狀。
哥譚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哥譚,蝙蝠俠馬上長大的城市,但是,此刻的城市,失業率嚴重,社會動蕩不安,這仿佛是DC出產那個漫畫的社會映射,但是時過境遷,我們早已不懂也不求甚懂。
也許喜歡蝙蝠俠歸來三部曲的,大概率會喜歡小丑的氛圍。
而看過那三部曲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那個小丑,以及89年版的影帝傑克尼科爾森的小丑,甚至還有金凱瑞演過的小丑。都是別有一番滋味。
但是局限於那些片裡面的配角成分,戲份不夠多,發揮也不夠多。
這一部脫離了超能力的DC世界的 【小丑】橫空而出。
片中十分側重於對亞瑟各種表情、誇張的演繹,讓人不禁的感到驚慌,毛骨悚然。
小丑是貧民窟裡的一個贍養孤寡老人的孝順兒子,雖然一把年紀還沒對象更沒私生子,但是他孝順,溫順,善良,雖然不知道哪裡來的精神分裂,但是他一身都是優點。
母親一直教育他,他是為了傳遞歡笑而誕生於世的。他不像是歐美一些從小就叛逆混亂的孩子,燒殺搶掠,打架鬥毆。而是一個普通的典型東方式的弱小靈魂。
雖然戲劇似的,這部電影在東方的共鳴卻遠遠達不到西方的零頭。
不過他的歷程也很簡單直接,在門市化成小丑促銷,被人奪走廣告牌,他不甘心追過去被打。自己也為了發洩怨氣去找垃圾發洩。
然後被同事佯裝安慰的給了他一把槍,後面還被同事蘭道黑了一把。結果導致自己被炒。
之後亞瑟就憤怒的用頭撞壞了電話亭的玻璃。
而後來地鐵上亞瑟被小丑附身了之後,槍殺3個韋恩公司的金融人員。雖然說那3個也只是普通底層的且有喜歡欺負女人或者其他人的員工。
這時候小丑基本算登場了。
亞瑟的理想是做一個脫口秀演員,自己曾幻想過上喜歡的脫口秀主持人莫瑞【德尼羅飾】的節目,然後溫和的擁抱,並幻想著被莫瑞讚賞著自己和年老母親住一起的孝心。可是這都是自己的幻想。
在酒吧裡,亞瑟的蹩腳演出也因為爆發性狂笑症變得醜態百出。
亞瑟以為自己是韋恩的私生子之後去其家裡找韋恩求助,然後去療養院找歷史檔案,得知自己母親是幻想症,一切都是假的。
這都是一次次殘忍的社會對亞瑟精神的無情打擊。
從療養院裡得知自己只是領養兒,而且還受著虐待的童年,整體遭受毒打。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而讓亞瑟徹底崩潰的不是某一件事,而是所有事情的積累。
亞瑟的面具
亞瑟是一個卑微的弱勢人群的一員。他弱小無助的靈魂在一次次的被欺辱之後,也許只能在臉上畫了小丑的濃妝,才能作為一個面具來掩飾自己的弱小。
在小丑笑臉的背後,我們以為他在笑。可是,路人無法知道他內心的痛苦。
在法國著名童話【小王子】有句話,有些事情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必須要用心去感受。
這也就像亞瑟說的,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到底是我的問題,還是這個世界的問題?
這年頭人人都是人渣。因為我們的內心裡都有一個柔弱的心靈駐紮,而保護我們的,也許只需要一個小丑面具。也許這就是小丑最終在車頂上迎風起舞的實際意義。
亞瑟也渴望著理解和信任。
他一直就渴望有政府的社工來幫助自己,也希望好好工作,儘可能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但是由於自己的懦弱和無能,以及精神病的分裂幻想導致了也有一些常人沒有的情況,比如幻想。
和鄰居蘇菲的電梯相遇,約會,都是幻想。
和脫口秀主持人莫瑞的擁抱情懷也是幻想。
可悲的是,亞瑟的母親,似乎也是幻想症受害者,幻想著自己是韋恩的情人。
而此時在聯想到片中劇院上映的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以及亞瑟的日記裡的話: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是悲劇,可是也許它是一個喜劇。更讓人心酸,唏噓。
在此時,亞瑟選擇了親生掐死母親。也掐死了母親多年幻想編織出來的美夢。而自己不過就是一個無父無母的童年受盡這麼,成年更是受盡折磨。
也許,自己不過是掐死了自己悲慘的人生。這或許算是自我拯救!
而同事蘭道的死,也是亞瑟選擇道路的其中一環。作為同事,互相幫助其實更好,但是落井下石,也換來了被殺的命運,這應該是蘭道不曾想到的命運。
在亞瑟的日記裡,幾次出現的一句話就是【死亡能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而一直到了最後,亞瑟因為自己在酒吧裡出醜表演而邀請到莫瑞節目現場的時候,亞瑟還是在家預演了自己是要在節目自殺。也許他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犧牲來表達對這個衰敗社會的憤慨吧。
可是,最終,亞瑟殺了莫瑞,也殺掉了自己對社會的渴求理解的願望和憧憬,他告別了亞瑟,成就了小丑。
片中也用嚴格用左右手來分離了亞瑟和小丑。左手代表小丑,右手代表亞瑟。
而當亞瑟被警察帶走,卻被馬路上一群動亂分子用車撞到了自己所乘的警車,並被救出來,自己終於爬上警車,伸開雙手,仰著面具以及下面的小丑,此刻,小丑誕生了。
到了這裡,也許我們會想,這部電影應該也可以叫做【小丑是如何煉成的】。
我們是感性的動物,同時也是理性的人類。
當我們看了蝙蝠俠歸來的時候,覺得小丑無惡不作,為什麼蝙蝠俠如此強大卻不能將小丑滅掉。
而當我們看了鳳凰叔的小丑之後,就會無比的同情共情,甚至是憐憫,反思自己。
角度的變換,讓我們在這個自己的世界裡來回做著不倒翁或者牆頭草之類的角色。
有時候,茶餘飯後的時候,雨中漫步,或者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想,我們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樣子。
如同蝙蝠俠那麼繼承整個城市的財富,或者像小丑一樣,一無所有,只有破壞和對世界的無奈之後的恨意。
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這永遠是一個世界的謎底,也是全人類的不解之謎。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有一個念頭映出來,如果亞瑟堅持下去,對症下藥的改變自己。或許世界沒有了那個讓社會動亂的小丑,而社會也不會有那個讓人恐懼的小丑。
或許,沒有了這個亞瑟做小丑,還會有其他的亞瑟。
只是一廂情願,只是對人類做最後的幻想。
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換作現在說,由好變壞易,由壞變好難。
小丑,變壞,很容易。而變好,很難。
也許,這個才是我們這個華夏國度,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以為寫完了,可是有些話如鯁在喉。
這讓我想到了阿爾帕西諾【聞香識女人】裡的一句臺詞:我現在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我知道該怎麼走,但是我不走,因為那太TM的難了。
也許這應該是亞瑟的心態,或許是螢屏前面的一眾觀眾深知的態度。
也許亞瑟並不會這麼想。
但是,你會,我會,就好了。
堅持自己的理念,總是最難的。
2020年2月19日 00:16:51
本文同步於:
公眾號:senmor說
微博:失蹤的senmor
用微信長按或者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我,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