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小丑》影評

2021-02-16 頤和路七號信箱

笑,舞,殺戮。

就像三原色一樣,這三個意象構成了這部電影。

電影開始導演就拋出了亞瑟患有顛笑症的畫面。笑容貫穿了亞瑟的形象,然而亞瑟笑容的寓意在電影的前後也有很大不同。電影前半部分,亞瑟的笑是不合時宜的,可悲的笑容。第一次看心理醫生的時候,導演給了傑昆面部笑容一個較長鏡頭的特寫鏡頭,然而在鏡頭給到心理醫生時,醫生卻絲毫沒有感到奇怪。第二次的笑是亞瑟在公車上逗一個小孩,結果受到孩子母親的指責,這時亞瑟的笑讓人們都投來了詫異的目光。他遞給孩子母親一個小卡片,解釋了他笑的原因,導演也已將亞瑟笑病的定義植入觀眾大腦。第三次亞瑟在地鐵上的笑,招致三個華爾街男人的毒打,也同時激發內心小丑黑暗的一面,結束了那三個男人的生命。第四次是亞瑟終於有機會登臺表演自己的喜劇無法抑制的狂笑。第五次的笑是亞瑟在慈善晚宴上與託馬斯韋恩的對峙。

以此作為一個節點,前幾次笑亞瑟是自知不合時宜的,所以每次笑都有捂嘴的細節,說明他還有克制的想法。每次亞瑟露出笑容,都是他想獲得認可或是理解的時候。面對心理醫生時希望能得到理解,在公車上與小孩玩耍,表演時希望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以及面對韋恩時想被接受。

但是這些善意的笑容在亞瑟離開阿卡姆療養院後都消失了。看到佩妮的檔案後的笑,是放肆,毫不遮掩的。再次被關進精神病院時的笑,是玩味,不屑的。

亞瑟嘴角揚起的弧度,亞瑟愈發不加掩飾的笑容,是小丑慢慢覺醒的序曲。


電影中舞蹈的場景不少,可以看作小丑轉變的有三個。第一段是亞瑟初次殺人後慌張的逃入公廁後那段迷離的舞步。對於第一次看這段的觀眾或許有點莫名其妙,但是再次觀看電影時就有渾然天成的感覺。公映後導演也表示這段舞是傑昆聽到音樂後不由自主的舞步。這段廁所的獨舞可以看作是亞瑟心中小丑的覺醒。第二段舞,也是本片中最經典的樓梯上的舞蹈,則預示著亞瑟不再壓抑自己內心的小丑。此時的亞瑟結束了對內心小丑的排斥。最後一次舞蹈出現在片尾的精神病院裡,亞瑟在日光中翩翩起舞,他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被生活折磨的不能自已的亞瑟了,小丑成了他心中的日光,或者說解脫。

亞瑟全片所殺的人都極具代表性,地鐵上的三個白領、佩妮、蘭道、莫瑞、蘇菲。

殺白領是社會底層對欺凌的反抗,也暗示著貧富階級之間的矛盾。

過去關心和愛著母親的亞瑟選擇殺死自己的母親,是亞瑟轉變為小丑的信號。亞瑟感覺自己的一生都活在謊言裡。「我一開始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個悲劇,現在我才意識到,他應該是一個喜劇。」亞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也親手殺死了過去善良的自己。

儘管影片沒有明確給出信息,但亞瑟下一個殺死的人應該是蘇菲,在亞瑟幻想中與自己相愛的鄰居。蘇菲在亞瑟的幻想中,是唯一讓他感受到溫暖的人。妄想症被點破,亞瑟成為一個正常人的想法也隨之破滅,亞瑟回家後救護車的鳴笛就是蘇菲死去的喪鐘。

蘭道象徵著社會上戴著面具的人,而他的死代表了亞瑟對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人們的報復,也代表亞瑟的理智正在逐漸被鮮血吞沒。

亞瑟曾在日記裡寫下「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其實看出亞瑟最初的想法是在莫瑞的節目上自殺。我不認為莫瑞是亞瑟的偶像,他更像亞瑟的引路人,更像是父親,更像是亞瑟生命中支撐他繼續生活的信念。但在幻想逐個破滅後,莫瑞在節目中用了亞瑟表演失控的片段並加以嘲諷,這成了我們常說的最後一根稻草,完全激發了亞瑟心中的惡念。這時,殺死莫瑞成了亞瑟死去,小丑重生的最後一步,莫瑞的死確是情理之中了。

拋去小丑的定義,本片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精分電影典範。

片中亞瑟意識到自己的妄想症的那段拍攝與《搏擊俱樂部》有異曲同工之妙。小丑實則為亞瑟的第二人格,癲笑和舞蹈都是小丑人格佔據主導的表現。而電影中有些細節也可以推測出亞瑟具有雙重人格。比較明顯的是亞瑟在家中寫日記時鏡頭。

『The worst part about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cep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 .』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是亞瑟用右手寫的,而後半段卻突然換成左手書寫,這句話中亞瑟的塗鴉和後來殺蘭道前在牆上的塗鴉相同,可以看出小丑在這段時間佔據了亞瑟的身體。左右手是貫穿全片的一個小細節。亞瑟在片中有多個用右手抽菸的鏡頭,也就是說亞瑟本人的慣用手是右手,而亞瑟幾次槍殺人時用的手卻是左手。結合之前的鏡頭,不難看出右手代表亞瑟的人格,而左手代表小丑。


這部電影收穫的諸多褒獎和傑昆的演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演技,電影中的音樂和光影的使用也堪稱完美。大提琴的背景音樂貫穿大部分重要場景,對於營造混亂癲狂的場景有極強的渲染作用。燈光和自然光的交叉使用也很獨到。亞瑟地鐵上殺人時的燈忽明忽暗,快速的明暗變化既加強了緊張感,也可以看作是兩重人格交替過程的外部表現。而在階梯舞中,亞瑟在自然光中起舞,明亮的陽光中起舞的已不是那個只有夜晚才回家的亞瑟,而是將小丑視為救贖之光的亞瑟。


關於小丑中的虛實真假的問題最近一直在被熱議。這也是涉及精分電影繞不過的彎。除了影片中明顯表現的妄想片段以外,還有些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片頭亞瑟第一次和心理醫生見面的鏡頭,背後的時鐘是11點10分。然後鏡頭突然閃回到神病院的鏡頭時,牆上鐘的時間也是11點10分,並且鏡頭閃回精神病院時的場景和最後的場景也相同。再之後亞瑟被結果,重拳打下的時鐘的時間也是11點10分。如果把這三個細節連接的話,或許整個電影都是一個虛假的過程。

我想傑昆版小丑和希斯萊傑版小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角色的寓意。希斯萊傑版小丑代表著神秘、邪惡、混亂、瘋狂和殘忍,而傑昆版小丑呢?代表的是生活在絕望中的每一個人。

欺凌,貧窮,謊言,冷漠,虛偽.

無數平凡人在絕望中努力露出的善意笑容在片尾哥譚市的大火中消逝。

你看哥譚衝霄的火光,像不像小丑逐漸上揚的嘴角?

相關焦點

  • 《小丑》影評
    這是一篇有關電影《小丑》的影評。由於筆者無法確保在不劇透的前提下寫出一篇影評,所以建議看不得人劇透的警察們不要出警。
  • 不完整影評《小丑 JOKER》
    💁‍♀️「小丑」的真正登場我覺得應該定義在:上節目前他讓梅爾(主持人)介紹自己以joker的身份出現👏)背景音樂讓我一度覺得小丑也許可能大概是在慶祝內心的重生從一開始認為自己是悲劇到後來認定自己就是喜劇而且有關樓梯的鏡頭也多次出現大多是在前期小丑落魄 被人欺負然後回家的時候最震撼的是小丑穿著紅西服 在藍色的警車前蓋上醒來 周圍是喪失理智的暴徒和狂熱者簇擁著喊叫著看他站起來
  • 影評:《自殺小隊》小丑才能笑到最後
    影片裡面也有一個小丑角色,如果要和經典的《黑暗騎士》裡面的「小丑比」,我覺得是比不過的,至少《自殺小隊》裡的小丑沒有辣麼陰暗與玩弄人性,更沒有用刀割出來的笑臉的故事,但是,這裡的小丑也有他自己的特色,至少人家梳著大背頭穿著制服看起來很乾淨,不像joker guy感覺初二時候剛剛洗的頭。
  • 【人人都是Joker】《小丑》影評
    第一次寫影評,出於對蝙蝠俠這一我最愛的超級英雄的情懷。
  • 《小丑》:笑是負面情緒的表達,所以舞蹈的作用是表達小丑的愉悅
    我對這部《小丑》確實無感了:畢竟,漫畫只是漫畫,改編起來就是比小說,獨立劇本低一個層次。但有一點無疑的是,主角的演技是數一數二的。劇情:精神病患者,笑病,喜劇演員?坦白講,這個人設就相當於「免死令牌」,以至小丑後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殺人無罪,因為我是瘋子啊。本該精明的政治家則被刻畫成只會叫自己民眾「小丑」的傻瓜?
  • 《小丑》劇照海報(全)+ 官方影評
    官方影評 《小丑》被業界描述為一部風格大膽的獨立電影,以蝙蝠俠的死敵為主要角色,在社會評論層面具有一定價值,且十分有趣。從這個角度說,這部電影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它不是部動作戲,也並不帶有明確的主觀意圖和目的性,而是一部發人深省、帶有人物性格特徵研究性質的電影。
  • 影評|《小丑2019》
    電影《小丑》以同名DC漫畫角色為基礎,故事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漸漸走向精神的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傑昆·菲尼克斯瘦骨嶙峋的樣子讓人心疼,毫無疑問,影帝級的表演,「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的話可以收回了。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一部好的小丑電影,因為它背離了小丑這個角色混亂而無法預知的本質,給了小丑一個悲劇性的人設。
  • 《小丑》壓抑卻有共鳴的小丑,不是預想中的小丑?
    (很久之前看了記錄下來的感想)只看了預告 沒有看別人的影評看之前非常不明白為什麼中國大陸不給上映,看完以後就明白了整部看下來非常壓抑,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特別是在小丑止不住笑掐住自己喉嚨的時候,我仿佛自己的喉嚨也被掐住。
  • 《小丑》:父權、暴力和笑
    直到今天因為電影會員的關係獲贈一張《小丑》戲票,緊趕慢趕去影院,(因為坐在前排)全程仰頭看完,心中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利益申明:非DC粉,對這部電影就事論事;這篇是影評,涉及大量劇透;我可能事實不清、細節不對,因為剛在影院看過,只是思緒難平。
  • Joker小丑為何笑?|Pagliacci:每個人都是逼自己笑的小丑
    Joker的笑發作時,他會遞給旁人一張卡片:"Forgive my laughter.Joker是天生的小丑,他有一個medical condition,就是會突然發笑,而且停不下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他每次的笑病發作,都是受人欺凌或感情波動之後。人們總是會問他:What's so funny? 可是卡片寫著,笑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我認為好笑),而是一種創傷反應。
  • 《小丑》的笑與眾生的苦...
    世界上也許再沒有哪國的文字能把「笑」總結為如此多種:微笑、苦笑、失笑、慘笑、痴笑、嘻笑、譏笑、嘲笑、含笑、歡笑、巧笑、偷笑、暗笑、乾笑、怪笑、狂笑、冷笑、媚笑、獰笑、竊笑、訕笑、奸笑、耍笑、諂笑、堆笑、詭笑.這還不包括:捧腹大笑、破涕為笑、仰天長笑、莞爾一笑、笑裡藏刀、眉開眼笑、嬉皮笑臉、皮笑肉不笑等等。
  • 【小丑】影評:堅持自我,才是最難的
    【小丑】影評:堅持自我,才是最難的文/senmor一直忙於生計,疏落了這部國外呼聲很高的DC電影【小丑】。當92屆奧斯卡頒布了最佳男主角就是【小丑】的主演華金·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時,我才開始在某一個安靜的夜晚,靜靜的看完。
  • 小丑紋身手稿——不能哭,只能笑.這是小丑的宿命.
    不能哭,只能笑。這是小丑的宿命。 當你想哭的時候,記住,要把眼淚從喉管裡咽下去,然後笑出來。這是小丑的宿命。 所以,原來的小丑面具上只有白的臉,紅色的唇,黑色的眼圈。 為了生存,小丑不停的扮演著周遭人心目中的形象。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她只知道,自己必須帶著一個假面活著。笑,是她的職責。慢慢的,戴面具帶太久了,久到差點連她自己都忘記了那是面具,直到遇見他。 「為什麼你總是笑,即使在你很傷心很難過的時候,也一直笑?」他這樣問小丑。 小丑呆住了!
  • 影評 有一種愛情叫小丑與小丑女
    然而豆瓣上的影評卻褒貶不一且兩極分化較大。小丑無任何超能力,但有驚人的智慧和瘋狂,二者合一使小丑成為DC世界中獨一無二的存在。曾統治過宇宙,差點殺死包括超人和神奇女俠在內的數百位英雄。小丑是整個DC漫畫世界最可怕的人,就這點而言不會有任何人有疑問,包括萊克斯在內所有的DC反派都會有一樣的想法,在DC的世界觀中有三種人,英雄、反派、小丑。
  • 《小丑》影評:知道這些,才算看懂《小丑》這部電影
    當小丑終於體認到自己的人生其實「就是場喜劇」。親手殺死母親,準備前往莫瑞的電視秀時,換上了一件豔紅色的西裝外套,並以鮮豔的黃、綠內搭襯衫襯託。這套造型與影史首位小丑的銀幕形象極為相似。另一個廣受歡迎的DC 角色「小丑女」哈莉奎茵就曾是任職於此院的心理醫師;而小丑本人,自然是這裡的超難搞病患!
  • 影評 |《小丑》
    繼《V字仇殺隊》、《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等電影的成功後,小丑再一次成為了革命的象徵。這次小丑的形象不是高智商的犯罪者,而是一個飽受折磨的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滿是垃圾的街道,無處不在的流氓,哥譚市的氛圍和這個故事的基調一樣壓抑。小丑亞瑟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一邊尋找自己的身世,一邊尋找著自己喜劇演員的夢想。但是,他越是努力,現實就越殘酷。他越隱忍,現實就越荒唐。
  • 影評 | 《小丑》
    小丑這一熒幕形象從被創造出來開始便一直背負爭議,該形象始終探討的一個核心社會問題就是:「人的瘋狂在何時可以被正當化。」以往的小丑作為反派扮演的是一個問題製造者(出題者)的形象,它通過找到社會道德選擇和自身本能選擇間一些對立的切口,創造能讓人做出背離社會道德決定的情景。他出現的背景是美國二十一世紀初由於攻打敘利亞在社會上造成的一系列道德信任危機。
  • 《小丑》的影評
    希斯萊傑版的小丑,瘋癲,但是請注意,他的瘋癲是建立在可以在一群大佬聚會的時候用一根鉛筆殺人,而你想殺他的時候他渾身都是炸藥和你同歸於盡
  • 神作電影《小丑》影評:世界在下沉,做蝙蝠俠還是小丑
    電影《小丑》看過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人,都不會忘記電影中萊傑飾演的小丑瘋狂的笑聲和嘴角微笑般的疤痕,人們說:「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然而傑昆·菲尼克斯的演出讓這句話成為歷史。導演用遠景捕捉他的背影,他總是沉重地邁開腳步,搖晃、緩慢、承擔著重負,但還要不時竭盡全力地仰頭微笑,要繼續攀登,因為「don’t forget to smile」,小丑的使命是帶給人們歡笑。他的笑卻像痛苦地哭訴。
  • 小丑的悲劇
    本文為電影《小丑》的影評,原文標題"The tragedy of the Joker",刊載於澳洲社會主義刊物Red 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