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成為F》從櫻子小姐和全部成為F來看寫實系動畫

2020-10-12 AniTama
作者:mjn

十月新番的《櫻子小姐》和《全部成為F》算是近期寫實系動畫裡非常典型的代表了。寫實系動畫的話題在之前的第二期講解中提到過,但沒有展開講。這次就圍繞這兩部作品進行一下更深入的討論,當中也會涉及到其他作品。

首先從特徵上分析一下什麼是寫實流的演出。直白一點說,寫實流就是模仿實寫影視作品的演出,關鍵在於營造真實的感覺,讓觀眾覺得這事就是發生在真實世界中。這種動畫最近越來越多,很大程度歸功於數碼攝影技術的進步,這個問題下面聊到寫實系動畫業界最強的京都動畫時再詳細講。

如果是電影拍攝肯定要講究鏡頭和機位,實寫流動畫也必須考慮類似的問題,比如考慮鏡頭本身位置的真實性、會不會進到牆裡面、會不會出現很奇怪的機位等。像shaft演出那種正上方的機位,給人的直接印象就是不現實、特別假、特別動畫的感覺。

然後是鏡頭本身移動的真實性,鏡頭不會做一些pan,比如一般動畫裡面在展示角色常用的刷的一下pan up。動畫的pan和電影術語中的pan,定義也不太一樣。動畫裡面把畫的一部分移到另外一部分,就能叫pan了;而電影中是指攝像機本身不動只是改變朝向,使拍攝到的景物變化。所以其實動畫中的大多數動鏡頭無論推拉移動都很假,因為只能實現平面上的移動。說白了就是左右上下變大變小,實現不了立體的變化。之前講解《食戟之靈》的時候說過,《食戟之靈》這部片有非常多的鏡頭動,主要也是上下左右變大變小,所以它是一部非常動畫的動畫,當然《春藥之靈》這種片兒也沒必要追求真實感。如果非要表現真實,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靜止鏡頭,不讓鏡頭隨便亂動。《東京殘響》的助監督,同時也是《死亡遊行》的監督的立川讓,他的演出方式就是基於靜止鏡頭。這兩部作品也是非常典型實拍系動畫,鏡頭的位置和角度也是考慮實拍電影的方式的。

《櫻子小姐》的第一集有幾個立體鏡頭非常有電影感。這幾個鏡頭是主角進入庭院,主觀鏡頭模仿主角的視點。大家應該都知道那裡的背景肯定是3D做的。普通背景和作畫一樣都是單張的。當然還有其他辦法,就是分層做前景,一個畫面有兩個背景部分,兩層做相對運動,也能做成簡單立體鏡頭,不過和上面提到的3D背景效果差很多。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背景動畫,就是原畫師把背景也當作作畫對象畫了,這是難度比較高的一種畫法。《一拳超人》裡面有一個細節,許多觀眾可能都沒注意到。第一集龜田祥倫的作畫部分,有一個橋體坍塌的場景,這卡只有兩秒,但是龜田把它做成了背景動畫,把橋體也給畫了。所以大家回頭看時可以留意那一部分橋面的透視變化,是很真實的透視變化。如果做成3D肯定很突兀。不過後面都是普通背景了,線明顯不一樣。以前老ova動畫沒有現在的3D,經常會有一些驚人的全幅背景動畫場景。但是背景動畫畢竟是作畫,隨著現在動畫背景日趨細緻化,背景動畫的用武之地也越來越小了。有人可能想問背景畫多張背景行不行。其實有人在50多年前就試驗過,不過效果不好。大家看到的不是背景在動,而是一張張的分裂的背景。現在一個3D背景就輕鬆過來了。

順便談談之前微博上傳很火的《一拳超人》分鏡的事。很多人認為不還原漫畫分鏡是staff的能力問題。講真以現在技術還原這個真不難,照現在那樣單純旋轉而且鏡頭拍不到地面,那就更加簡單了,絕對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staff們不採用漫畫的分鏡肯定有他們的道理,一個鏡頭到底可能效果真不如現在多鏡頭的效果好。拿這個做黑動畫的論點非常可笑。我個人相信staff們是故意做成現在這樣的。

話題甩遠了,《一拳超人》這部動畫一般人都能看出是不寫實的,是一部非常動畫的動畫。監督夏目真悟也說了,寫實系的演出和作畫沒法體現原作漫畫那種整頁的爆發感衝擊感。那麼啥叫寫實系的作畫呢?對作畫有了解的人肯定是自然聯想到老害們的真實系作畫,比如本田雄、衝浦啟之。其實那種只是在優化動作作畫,本身是否在還原真實人物的神態動作呢?這個答案得問他們自己了。

《全部成為F》裡面有些細節作畫就非常寫實。一個吸引我注意力的點就是第一集後程
犀川的一個坐姿,這個慵懶的坐姿就非常寫實。《全部成為F》的很多生活動作也都非常講究,倒不見得是本身作畫有多好,而是畫的時候是真考慮到真人的神態和姿勢。《全部成為F》的官網公布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全部分鏡,全是監督神戶守的分鏡,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動作演技指示、action欄裡的注釋和小箭頭標示動作軌道,有時候鏡頭中只看到側臉,標註中也把這個臉的表情神態畫出來了。

此外寫實流的動畫作畫經常會照顧到影子畫法。《全部成為F》和《櫻子小姐》作畫的室內部分,影子都明顯照顧到窗外射來的光線。搞笑輕鬆日常就不需要照顧那麼多了,作畫直接按照著人設來就行 ,不用考慮燈光位置;寫實系一旦明確了場景光源,之後的作畫都會考慮到相對影子的畫法,攝影也會相對添加一下效果。另外搞笑輕鬆日常系的動畫可以使用較多傳統演出手法,比如背流、顏藝、效果音等,這類現在還是主流,然而這些在寫實流演出流中是基本禁用的,用也不會用得太多。

除了不太會有呯咚啪等等各種各樣的效果音之外,寫實系動畫往往會多一點環境音。比如《櫻子小姐》第一集海邊部分有非常微小的海風海鳥聲。同時背景音樂在寫實系動畫中的存在感也是比較低的,所以寫實系動畫整體就是比其他動畫安靜很多、緩慢很多的感覺。

《櫻子小姐》和《全部成為F》肯定不會出現像《排球》一樣誇張的表情。《排球》做寫實了的話,肯定做不出少年漫畫的熱血感。這就是做動畫最初的方針問題,是不是採用寫實流的演出也是根據作品本身題材定的,這是在一部動畫製作之前就必須定下的方針。《櫻子小姐》 和《全部成為F》之所以都採用寫實流的作畫和演出是因為題材需要,他們都是推理題材的動畫。想要使他們的推理顯得合理,就必須給一個真實世界的舞臺,寫實流的演出是最優解。

以前也提到過《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就是典型的非寫實和寫實的代表。看過第一季再看第二季明顯能感受到演出方式的巨大改變,看得出第二季是想把故事做得真實一點。

接下來要談到的是最關鍵的一點,數碼技術、攝影后期技術的進步。之前講解《K》的攝影的時候也提到了現在攝影技術的進步和廣泛利用。《全部成為F》和《櫻子小姐》的攝影都非常注重光照空氣感等等寫實要素。《全部成為F》第一集的室內部分,可以注意到攝影是用心在表現窗戶外光照的,靠近窗口的鏡頭除了基本的攝影處理,還加了一點灰塵反射光的粒子效果。這部分的鏡頭也非常關注封閉空間內泛光。《櫻子小姐》第一集海邊部分也令人印象深刻,整體攝影處理感覺非常不錯,完美表現了海邊多雲天非常涼爽的感覺。

隨著攝影技術上升的還有3D技術。寫實系動畫除了上面說的各種要素,對Layout的要求也異常高。畢竟一個透視不嚴謹就會帶來非常突兀的感覺。所以寫實系動畫一般都標配3D layou,常用的一些場景肯定是預先做好模型的,省下作畫監督修透視的時間,也能讓原畫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想演技。這裡必須強調一下,並不是透視越正確就越好看,比如湯淺政明的演出特徵就是形變的構圖。

通過以上的講解,大家應該能體會到寫實系動畫本身限制是非常多的,鏡頭的限制、
演出的限制、聲音的限制、構圖的限制、演技的限制等等,有太多不能做的事。所以寫實系動畫一大問題就是容易無聊,演出上玩不出花樣,頂多也就是用一些光影演出,更多的還是得靠實打實的作畫演技,壓力全在原畫師上。要是演技都沒有,就變成站樁完成任務式的對話了,很多寫實系動畫都坑在這裡。尤其動畫進入中期,整體時間工期越來越趕、監督能管理的部分越來越有限、做複雜演技越來越困難的時候。

《全部成為F》的第一集的對話部分做得非常出色。本身沒啥大意義的對話,主線劇情基本上沒有推進,看個半集也不知道這片要講什麼,但是的確做得是不無聊,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把演技這部分做得無可挑剔,該照顧到的細節全部照顧到了。前兩集的高質量歸功於監督仔細的分鏡,後面集數的質量下降也是無法避免的問題。

關於寫實流動畫的一些主要的特徵和要點上面基本上都提到了。其實做寫實系動畫是需要底力的,往往投資不小、動畫製作公司也是用心想做些創新,比如上季的《偶像大師灰姑娘》。那部動畫採用的也是偏寫實系的演出方式,可能也是想把各個角色做得真實一點。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也可能只是高雄統子京都動畫出身的,本身就習慣這種演出方式。

文章開頭就提到了京都動畫的寫實系演出是最強的,這個地位基本上是自《吹響悠風號》就奠定了。只比寫實系動畫的話恐怕業界沒有哪家比得上京都動畫。京都雖然做的東西很雜,但是這方面的追求一直沒有鬆懈,《吹響悠風號》更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作品。下面我就把文中提到的所有寫實系動畫的要點都串起來,談一談京都寫實流強在哪裡。

首先是技術方面。京都算是最早一批建立數碼攝影部門的動畫公司,所以這方面基本一直保持在業界的一流水平。京都動畫專門設立了一個叫京都動畫數碼映象開發室的部門,專門研究特殊效果黑科技,比如波光粼粼的水面、雨水、灰塵、花瓣等寫實細節。單獨拿出來不起眼,但是一個一個加分點合在一起,馬上就跟沒有這些效果的普通首都圈動畫拉開差距了。

另外京都也是用3D layout的,最近出的《境界的彼方 未來篇》有一個非常寫實的奔跑長鏡頭,乍看是普通的follow pan,其實不止如此。我們可以注意到背景有透視變化,背景是3D 而不是普通follow pan的長背景,一加上3D的透視變化馬上感覺就不一樣了。

至於作畫,更是京都動畫的拿手好戲。雖然不花哨,但是作畫本身的神態、表情、演技、影子的畫法,包括本身的形都已經非常到位。加之發揮穩定,這種不突出、平衡感強的作畫
正是寫實系演出最需要的。《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有問題》第二季時不時大手原畫出現刷段關鍵演技,真心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法。至於京都的演出,觀眾都能體會得到,就不再展開說了。

綜合上面幾點來看,可以發現京都做寫實系動畫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不過因為過於寫實,曾遭到某個首都圈演出的批評,說京都扼殺動畫的想像力。

最後說一下,寫實系動畫邊界是非常模糊的,無法明確界定。比如上季的《悠哉日常大王》,只能說偏寫實,但不能說就是寫實系動畫;《噬神者》也是用寫實系的做法做了一個不寫實的故事;就算是寫實系的動畫也可能會因為單集演出的個人習慣出現一些違反上面規律的事。上面總結的規律是一般而言的,不可生搬硬套。

寫實系動畫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多,或者說日本動畫本身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大了,以前因為技術上的限制做不出很多複雜的效果,現在隨著技術進步動畫能表現的東西越來越多。寫實流動畫的出現就是典型技術進步的體現。

相關焦點

  • 《全部成為F》關於F的一些看法。 起名廢的我
    這部打著哲學和本格推理的番。我個人只能說本格推理太爛。除了我覺得常識就是一個15歲的未成年少女不應該懷孕之外整部動漫以推理的角度來講幾乎沒走彎路。而且最後的推理的確老套。除了真賀田四季這個我喜歡的女孩子帶給人的感覺之外整部動漫我找不到太多的優點。這部番我想說觀眾少的原因並不是本格推理和哲學受眾面窄。本身劇情冗長。減弱本格推理在劇情中佔的地位才是真正的原因。絕對的本格推理推理迷們會腦殘去頂的。
  • 《全部成為F》冤有頭,債有主,吐槽別找製作組
    那麼對於《全部變成F》這個小說來說,這個水分極大的故事架構,塞入一個動畫,仿佛出奇的合適,而且待到動畫開播直到結束,我發現動畫製作組幾乎完美的將原本的故事框架塞了進去,同時還做了很多修正,讓它更加的平穩和具有吸引力。原版故事中最為突兀的莫過於四季博士與她的叔叔斯通後懷孕的伏線。
  • 《全部成為F》讓人戰慄的獨特生死觀
    對於我來說,這部動畫有太多值得推的地方:經典的懸疑題材,因《妖精的旋律》而出名的監督神戶守,川井憲次一如既往高水準的配樂⋯⋯但最重要的,果然還是原作者,森博嗣。森博嗣的小說我一本都沒看過,但年少時看過的一本他為原作,皇明月作畫的漫畫《黑貓的三角》,卻是一直印象深刻。
  • 《全部成為F》全部成為F
  • 《全部成為F》謎底背後的謎語
    還有一些是動畫的暗示,比如:當犀川創平與西之園萌在虛擬實境中與真賀田四季對峙的時候,為什麼被分別安排到了不同的房間?        《全部成為F》瞠目的詭計已經不用我再贅述了,更讓我動容的是在這智力遊戲後面的一些更為深邃的東西。
  • 《全部成為F》演繹精彩 邏輯堪憂
    單憑我粗淺的遊戲修改知識來看,從0000累加到FFFF的存儲數據是很容易被注意到的,且很容易理解其意義,研究人員們如果連數值溢出導致系統重啟的代碼都看不懂,四季完全可以隨便在系統內植入木馬,諸如運用圖像處理技術偽造監控視頻等,完全可以做到在實驗室的出入自由。因此這個全故事最核心的橋段是沒有意義的,只能理解為一個自帶天才光環的人在一群猴子面前表演雜技,猴子們煞有其事地去學習、模仿,好不可笑。
  • 《全部成為F》藏在本格推理故事下的反人類型哲學
    【評測前言】       如今日本動漫追尋著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屬於符合現代流行趨勢的「順勢」型作品,而另外一種則是將上個世紀的作品再次進行包裝,並重新整理推送到現代觀眾的「重製」型作品,很明顯《全部成為
  • 《全部成為F》一部十分精彩的動漫
    也懶得說太多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動漫(但看評分這麼低可能算是一部電波作吧),如果喜歡推理懸疑且不討厭對話參雜一些哲學之類的,《全部成為F》對你應該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 《全部成為F》都馬的心臟
    (作為森粉該來的總要來的,這是已有中文小說+動畫的系列感想)技術規格上來說,這部真的可以說是相當優秀的改編作品。劇本上能把這麼大部頭的世界觀濃縮在11集並且儘量都做到完整表達了,很厲害。同時我很佩服兩位聲優,對角色關係吃得很透。因為和大部分作品不一樣,這裡的男女主角並不是從剛開始相遇認識開始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認識了十年以上了,兩位對這種關係的表演一點也不牽強。
  • 《全部成為F》一些細節的討論
    本影評建立在動畫和@茶雨風 的影評的基礎上,沒看過原作小說。1. 原文最後的漏洞原樓下有解釋,還說得過去。2. 女兒是道流,贊同3.DNA和作業系統位數因為小說年代原因可以接受6. 對於「 與萌繪三次交談的人都是誰? 」的問題,我覺得可以不考慮「虛擬數字人」這回事。雖說我也一度認為,博士所謂自由,最終形式是把自己虛擬化成網絡人格(後來轉向認為是「死」,最後轉向為……沒看懂_(:з」∠)_ )。
  • 特典:全部成為F(五)精神or肉體的自由論
    前情提要:《全部成為F》在懸疑推理劇的背後包含著很多更具深意的內容,在之前介紹了多重人格和倫理之後,本文介紹的全劇最深的內涵——自由。在第一話中,開場犀川教授和萌繪的對話中,教授就提出了一個關於自我的假設。
  • 《全部成為F》關於真賀田的多重人格
    只看過TV動畫,原著之類的都沒看過,以下僅為個人的一點胡思亂想。另外,提問:真賀田為什麼要生孩子?    「真賀田四季是純粹的。」    「真賀田四季是天才。」    犀川創平如是說。
  • 特典:全部成為F(四)不倫戀的悲劇
    前情提要:《全部成為F》作為一部懸疑推理片,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比如計算機、倫理、心理,哲學等多重內容。除了上一篇所講的多重人格,這篇要講的不倫戀情外,其實整體都還是圍繞著「自由」這個主題來講述的。
  •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骨頭不會說謊
    毫不猶豫地主動接近死亡的職業習慣,使得喜歡與櫻子小姐一起行動的正太郎也提高了對死亡的免疫力。 像柯南的身邊總會發生案件一樣,櫻子小姐所到之處總是能夠找到屍體。以這些屍體、遺骨上殘留的信息作為線索,與其主人的身份以及仍活著的人聯繫起來,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骨骼拼圖,加上適度的推理和想像力,能夠拼湊出當時的情景、甚至是真相。
  • 《全部成為F》To Freedom
  • 特典:全部成為F(三)普遍存在的多重人格
    前情摘要:全部成為F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改編成季播動畫,該片劇情蠻曲折的,但邏輯推理比較清晰完整。故事的主體是真賀田四季博士(以下簡稱博士)謀殺案件的推理。謀殺類型是密室殺人。如果將大腦看做一個計算設備的話,在我們出生的時候這個設備是自帶作業系統的,也就是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意識相當於界面作業系統,可以通過這個界面得到外部信息,操作肢體進行各種動作,運用大腦的計算系統運行思考。潛意識則是不可修改的只讀存儲器中的出廠設計,即控制我們心臟跳動,肺呼吸等基本行為以及對危險的恐懼等動物本能。
  • 試驗田、半雪藏,卻最終成為大勢團,F(x)為何能殺出重圍?
    於是,f(x)便成為了女團的「試驗田」。她們拿出了完全不同於傳統審美的歌《la cha ta》——怪異的曲風、嘻哈沸騰的樂符衝擊著粉絲的耳朵,也衝擊著她們的心臟。    推陳出新的第一步總是困難的,在大趨勢為甜系女友風的情況下,f(x)的舞臺獲嘲無數。
  •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腦子靈的人,怪癖也大
    該劇改編於2012年曾獲得「電子書籍大獎推理部門」優秀獎的太田紫織所著的同名輕小說,講述了對屍體骨頭有特殊興趣的名門小姐櫻子破解各種疑難案件的故事。同名輕小說已於2015年就同步漫畫化和動畫化了~~~劇中改編了故事背景,比如男主角的工作、兩人相識的契機,如果不參考原作設定,可以當櫻子小姐的新故事來看~~(幸好浣熊還沒看過原作,沒看出違和感)飾演九條櫻子的觀月亞裡莎可是大物女優啊!
  •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藏著秘密》——獻給囚於過往者的故事
    作品簡介電視動畫《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秘密(shi ti)》改編自日本輕小說家太田紫織原作的同名輕小說。在2015年2月24日,角川書店發表了其動畫化企划進行中的消息。電視動畫於2015年10月7日首播。動畫的製作團隊TROYCA。或許這家公司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它的作品你一定是看過的。
  • 《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櫻子小姐的日常
    故事講的就是喜歡屍骨的櫻子小姐與成功入櫻子小姐坑的正太郎的一些推理偵探的日常生活。 單從角色上來看,櫻子小姐的推理算不上一些入坑童鞋說的智商碾壓一切的設定,只不過櫻子小姐在驗屍這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只要把自己所學的專業有著一定的認知,也能像櫻子小姐一樣,只不過得是方面不同而已。